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论文

时间:2022-12-24 09:35:00

导语: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高论文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因素对策

基层统计工作是获取经济运行的客观数据,进而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即是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正确地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这一意义上说,就要求我们掌握真实而准确的、详实的基础统计资料。可以说,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对切准经济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统计工作中,基层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制约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县级统计部门基层工作的实践,就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做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调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与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而且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四是部分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

2.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统计调查方法相对滞后。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难免存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在搜集资料单位的上下左右之间,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在层层上报过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全面统计的结果有时并不全面。对基层的统计抽样工作来说: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抽样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位,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点,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第一、二产业品种繁多,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产业报表资料相对较少,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同时个别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存在指标理解上的偏差。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已经建立数据联审评估制度,但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存在与GDP相关主要数据评估不够配套、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3.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统计数据来源把关不严。首先,由于统计体制不科学、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任务重,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县级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数据的来源把关不严。由于统计部门长期受一无权二无钱、求人的事情多、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少的认识的影响,对基层上报数据缺乏严格要求,加上评估论证不完全到位,有的专业存在下面报多少是多少、怎么报怎么算的问题,同时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统计执法不严的问题,使少数企业多存侥幸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第三,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其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关于加强统计“双基”工作的要求,督促和帮助调查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针对基层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到位、大多数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新要求,培训时应注意:培训对象上向县乡两级及基层调查单位倾斜;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识,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县乡及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完善统计调查体系要以经济普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第一、二产业的调查体系,加强完善服务业的调查制度。其次不断推广抽样调查在工业、批发另售贸易餐饮业、劳动、社会、信息、服务等范围。再次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在指标设置上,淡化经济指标,强化社会指标,以方便基层填写为原则。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可以通过加工整理或推算以及本该由统计部门核算的指标也从报表中删去,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使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经常性的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要与统计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频率、加大力度。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对与相关部门统计有联系的指标,加强与部门的联合审核力度,其他指标要加大与主要经济指标相关联的指标的审核力度,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其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方法制度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等都是影响基层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法制工作等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2009,(3)27.

[2]罗天彦.从统计角度看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丹江口统计信息网.

[3]朱家平.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楚雄市统计信息网.

[4]谢兵堂.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