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契合点研究

时间:2022-05-14 03:03: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契合点研究

【摘要】革命文化中蕴含着科学高尚、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秀教育资源。革命文化要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注意融入的有机性、立体性和适度性。

【关键词】革命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契合点;策略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积淀,植根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沃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本文旨在探索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契合点与策略,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的价值契合点

(一)革命文化与人生观教育

中国无数的志士仁人胸怀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围绕着打破腐朽落后的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目标,在中国革命事业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处理中,“为了中华之崛起”而抛弃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树立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在面临革命的艰难困苦、挫折、低潮时,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革命文化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判断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就是要考察他是否能够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回答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一系列人生基本问题,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知识基础、情感基础、意志基础、行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观。革命文化中蕴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等为大学生思考处理人生问题做出了正确的指导。

(二)革命文化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队、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中华民族依然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一代代人的顽强拼搏,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红旗渠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生动诠释了中国革命和改革中的艰苦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仍有着现实价值。出生在和平富足年代,成长于父母精心呵护的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接受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洗礼和行为锻炼。

(三)革命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

革命文化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即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先行的中国人充满激情与力量,“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可以实现,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为了真理和信仰而奋斗终身。“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充分运用革命文化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帮助他们从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化遗产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历程中,从革命英烈、先进模范人物的成长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拨开迷雾,坚定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道路自信,认清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革命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现代人民民主革命是以爱国主义为开端的。从开始,中国人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危亡,高举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旗帜,体现了他们的时代担当。从争取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富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中,无不体现出爱国爱民、救国救民、强国强民的拳拳爱国之初心。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文化中占有沉甸甸的分量和特殊的地位。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革命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行为、爱国人物等素材,为大学生树立起一座座爱国主义的历史丰碑,强化了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是其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的根本动力。

二、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一)精选革命文化资源,注重融入的有机性

首先,要注意相关性,精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契合的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文化的内容丰富,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选取与课程内涵一致的内容。其次,要紧扣时代性,选取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内容,阐释革命文化的现代价值意蕴。教师要做出符合革命文化实质的现代阐释,提炼出符合时展的超时代的真知灼见。如新时代背景下对“艰苦奋斗”的内涵的理解,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强调在困难面前要百折不挠、不忘初心,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最后,要突出现实性,精选的革命文化资源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资源选用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的价值内涵,形成价值认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现融合的立体性

一是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讨论、问题导向、情境体验等,增强革命文化的全方位融合,提升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激发大学生主体性。组织各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从革命文化中选择素材,对其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进行广泛交流,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 

(三)控制融入内容的数量,把握融合的适度性

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数量要适度。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不是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融入。在该融入的时候融入,在不该融入的时候不能勉强融入。融入不能占用大量课时,不能挤占必要的教材内容讲解时间。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革命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2. 

[3]万信,乔湘平.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5):102-106.

[4]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01-07. 

[5]范渊凯.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9(12):146-149.

[6]谭丽娟.利用地域性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9(2):146-147.

作者:谭丽娟  刘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