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时间:2022-11-27 09:36:2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是指基于互联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所构建的网络空间,依据人们网络思想和行为需要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求,运用一定主客体条件资源优势而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发展的过程,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相互支撑的结果。文章试图从理论、实践和技术等三个维度视角,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更好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服从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发展;虚拟社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而广泛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适应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是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所构建的网络空间,依据人们网络思想和行为需要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求,运用一定主客体条件资源优势而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发展的过程,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相互支撑的结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各种要素,主要涵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理论条件、实践条件和技术支撑等三个基本要素。本文试图从理论、实践和技术等三个维度视角,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条件,这样有助于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机理,认识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主客观基本条件,也有助于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条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理论条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服务的。它是由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所决定。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理论条件,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也是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条件。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实践理论基础。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各个方法联系中探索方法的创新。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具体方法的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理论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应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源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检验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刻阐明了人作为类存在的本质,即人的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阐明了人的社会本质,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无论人的实践本质,还是人的社会本质,人的本质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要服从服务于发展和丰富人的本质,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思想政治发展的需要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创新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有效实施,最终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就是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促进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和束缚,实现人在关系、能力、素质和个性等诸方面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2](P89)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P123)用列宁的话说,就是“会做一切工作的人”[4](P29)。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实质就是要摆脱束缚人发展的各种外在与内在的局限和限制,人的外延发展就是摆脱束缚人的社会关系的局限和限制。人的内在发展,就是要通过发展人的实践能力和素质来摆脱束缚人发展的局限和限制。正如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5](P89)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要服从服务于人在虚拟社会生存和发展,促进人的虚拟社会关系丰富、提升人的信息素养和虚拟实践能力,发展人的虚拟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如何加强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出:“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6]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条件。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这些理论直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遵循。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服从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一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服从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任何方法的创新发展总是依据目的和任务来选择确定的,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就有不同的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主要是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选择确定方法创新发展的原则和实现路径。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服从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支撑。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动的矛盾和特点,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如果背离或偏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特点和规律,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方式方法。如何借鉴运用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决策方法;又如何借鉴心理学咨询方法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咨询辅导方法等。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服从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化和外化规律。要立足于网络空间,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遵循教育对象内化和外化的规律,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满足教育对象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需要,并运用内化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指导教育对象在网络虚拟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是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直接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需要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指导,一方面,要继承已经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证明了的并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网络空间,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现实空间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移植再生创造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实践条件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大平台,是人们学习、工作、交往、生活的新空间和新场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0小时,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平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1.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基石。建设网络强国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实践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7](P197)网络强国不仅体现在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以及网络治理能力,更体现在为国家和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网络服务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支持。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立足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实际,遵循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规律,主动出击,趋利避害,注重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形成了许多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积极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坚持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注重发挥网络意识形态主旋律教育,加强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作用,这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平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平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条件。从我国2002年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施。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2002年后全国高校普遍建立红色网站)到依托门户网站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从网络等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思政网络课程、课件开发)到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思政课堂)。从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到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易班)的全面开展等,这些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实践平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到“互联网+思政教育”和网络育人,更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出了实践条件和要求。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兴起和实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条件。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技术条件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发展,深刻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的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突破了时间性和空间性,为学生共享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1.网络信息技术的即时共享性的特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新条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即时共享性成为网络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特性之一。即时共享性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壁垒,突破了物理时空界限,实现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对象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知识信息的即时性的共享与分享。因此,基于即时共享性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现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时共享的方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获取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持,并逐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种“即时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式方法,为教育对象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碎片化空间实施网络思想政治学习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教育实效性最大化。同时又极大地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2.网络信息技术匿名性的特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网络信息技术的匿名性改变了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面对面、实名制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总是基于一定的现实物理空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身份明确、身体在场的一种实名制教育教学方法。这种身体在场的实名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起到主导的作用,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往往难以有效发挥,教育者难以有效地针对教育对象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网络信息技术匿名性的技术特性,改变了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一种身体缺场、数字符号化在场的教育活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再是关注的主要对象,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内容和传授的方法。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主导与被主导、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因此,网络信息技术匿名性的技术特性为构建起基于创新发展网络空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民主的主体间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保证。3.网络信息技术交互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实践空间和场域。交互性是网络信息技术又一显著的特性。网络信息技术交互性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边界,为实现跨越物理时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基于网络空间的信息有效交互性完成的。网络新技术的即时交互性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有效推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能有效地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升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和认同能力,使教育对象在网络空间交互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理解和把握,并内化为自己认同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基于微信、微博等网络虚拟空间的交互功能,为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实践空间和场域。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1).

[7]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曾令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