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当代教育的意义诠释

时间:2022-04-18 03:54:00

马克思对当代教育的意义诠释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教育

论文摘要: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他人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实质是立足于主体性的实现,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走向强调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首先,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在对人的发展的范围界定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个人的发展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个人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每个人。他指出:“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展,当然不难设想,在这些个人中有类和人在发展,或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同时,马克思提出,我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规定认识到何种程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将人的本质论述为“人类特性恰恰就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可见,人作为类存在物,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此外,每个(个人)又是现实的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达。从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统一体,这也是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其基本特性的科学描述,人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各种素质综合作用下其个性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过程中考察。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原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到了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分工导致人的发展陷人异化和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正是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要实现人的发展在更高形态上的全面性,就必须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更高形态上的统一,以此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主要是:

第一,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但人是社会动物,适应和改造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进行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就能极大地反映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像马克思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第二,每个人在需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中的丰富个性的需要呈现为多层次宝塔式的体系,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高消费、超前消费、商业文化更强化了人们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由此出现了寻求感官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从这一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更应实现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

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人的一切发展其最基本的就是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发展。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如可见,实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内在要求。为此需要社会“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能力的机会”。除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和社会的系统教育则更为重要。

第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里的素质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关系的含义是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或为了什么目的,则是无关紧要的。社会关系的含义是人与人的合作,为了进行这种合作,社会就必须要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便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符合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品质。而科学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逐渐成为使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与他的个性发展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没有个性”,“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的最普遍的形式”,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有个性的人”最终代替“偶然的人”,使“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可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综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以看出其重要的思想实质便是强调人的发展,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通过客观实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性。针对此观点,如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体能力,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个性,教育正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教育之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在他看来,“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活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他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手段,教育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可以使人们摆脱旧分工给他们造成的片面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影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映和认识;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依靠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于人的全面发展,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走向肯定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使其为社会服务,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使命是“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为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背离这一宗旨,一味强调教育赋予人以现实规定性的功能,教育就可能成为束缚人的发展的力量。故而,我们的教育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要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着力培养一代能够走进历史并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体,通过他们的主体实践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我国情况来看,增强人们的主体意识,培植人的主体性,正是我们当前最为需要也较为缺乏的。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传统教育,以人伦道德为核心,扼杀了人的个性,压制了个体创造才能的发展。“枪打出头鸟”、“内敛低调”反映出中国人喜欢的安全模式,进人群体不要自由,以此削减了个人的责任意识。面对独立人格的日益缺失,教育必须发展人的主体性,重视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且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应实现人的社会关系、需求、素质、能力和潜力、个性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的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人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需要、一种目的,是我们在完成教育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思想和原则。

反观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正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保障公民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也包括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教育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离不开以人为对象、专门培养人的教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充分发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则充分体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开发的重视。只有通过发展教育这一路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更好地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