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美学的意义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15 04:29:00

服装美学的意义探究论文

【摘要】服装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和由此产生出的切合人类文化学研究的崭新立意和构思。文章就服装美学在经济、教育、着装引导、美学深化方面进行了探究,对传播服装美学常识、提高服饰文化、完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服装美学经济作用教育作用引导作用深化作用

服装美学是研究服装美、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形成于19与20世纪之交,是属于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美学。美学研究属于哲学的范畴。因此,服装美学具有理论思辨的哲学性质,但又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具有服装艺术与服装审美的特殊规律。服装作为人类文化的凝聚物,人类生活的必备品,人们从服装审美的蛮荒时代过渡到了百家争鸣的今天,对服饰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服装美学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服装美学的经济作用

1.服装美学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实力。恩格斯把人生状态分成生存和发展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自然形态的,是对人类存在和繁衍的保证,是质量低下的人生状态,我们把它叫做“生存”,这时作为“生存资料”之一的服装仅处于保暖蔽体的状态;而后者是社会形态的,是对人的生存主题的超越,是改变人的存在,是高质量的人生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活”,发展资料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的主体需求,渗透为现代人的内在标准,不断改变人的本质,这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到了装饰性,并具有了与社会文化相匹配的服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趣。可见,服装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有了经济基础,服装艺术才会发展起来。

2.服装美学对服装经济的催动。人们购买服装是物质消费行为,但里面包含着美学文化消费内容,因为货币换取了设计师的审美构思。人们不但购买了使用价值,也购买了审美价值。有时,服装的物理寿命还很长,而艺术寿命却到了尽头,被新的款式取代,时装便是如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越了使用价值,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西方学者认为,当代人的生活存在于机械的律动中,高技术社会必然产生“心弦过紧症”等“高技术病”,艺术美可以起到这种作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艺术美感的产品也具有诱人的市场,同样的服装材料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审美效果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别就很大。

二、服装美学的教育作用

1.服装美学是文化教育的体现。孔子把服饰作为文明教化的重要议题,将服饰看成人格上的投影,在《礼·劝学》中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在仪容服饰要求上,毫不犹豫地以直线思维推衍,把服饰看作一个人能不能立足于社会的大事。服饰做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情绪和感觉,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同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着装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玄学盛行,文人满腹经纶,身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这时期的文化含有愤世嫉俗、蔑视放荡的意蕴,表现在服装上,就有了峨冠博带、飘然如仙的风骨,使人有宦海沉浮几何、自我超脱为佳、悠然傲世为荣的感叹;到了唐代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古长安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服饰上采取兼收并蓄,显得仪态大方、雍容华贵,唐代流行的“时世妆”装束,冲破了封建传统束缚妇女的“衣不露体,笑不露齿,行不露面”的羁绊,使唐代服饰文化大放异彩。服装美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人类进步,进行人类精神文明健康的教育,以达到人类共有的终极价值目标,有着极其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们研究服装美学的最终目的。

2.服装美学对服装创作的启示。服装美学理论对于服装艺术创作的影响极大。服装艺术创作是指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称,分为准备阶段、构思阶段、深化阶段和定稿阶段。在准备阶段和构思阶段中服装美学知识将按照美的规律来确定你创作的艺术构思和定位。在深化阶段和定稿阶段将引导创作符合形式美法则,并进行有机、和谐的整体组合。服装美学的修养也是获得创作灵感的必要前提条件。设计的灵来自何处?来自眼鼻耳舌等器官感知的一切,其中最主要的是眼的观察。可以看时装报刊、看时装表演、看橱窗、看街头的行人;也可以看风景、看建筑、看舞剧、看画展,乃至听音乐、抚摸动物、闻花香。观察这一切需要兴趣,需要注意,需要方法,需要用美学的知识去注意、去寻找。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美和产生创造的灵感。

服装美学是软性技术,对设计创作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可以说,理论只有被消化为个人的具体思想,才会在实践中生根,才算彻底完成了理论的责任。服装美学对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习惯的建立,比它所提供的现成的逻辑结论要重要得多。其传授的是对服装创作规律的发现,没有服装美学理论底气,就没有服装艺术发展上的后劲。

三、服装美学的引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服装是功能性用品而不是观赏性展品。服装不能让着装者显得暗淡失色,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的内外关系、阴阳关系、美的转化与映衬关系都要服从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服装不仅是为了让人的形象看上去变得完善,更要让人确实从本质上变得比以前完善。但大多数人是凭感觉或流行来选则着装方式的,可感觉未必都是对的,流行的服装未必都是优秀和健康的,甚而会使人变得肤浅与庸俗起来。日本板仓寿郎就指出“流行是受人们的非理性感情支配的”,“有时尽管是有害于健康的流行,但也制止不了,十八世纪欧洲妇女使用的紧身胸衣,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国的服装史证明,服装不仅是人外在护体、保暖、修饰之物,还是人内在的社会文化内涵,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品格、德性、素养的显现,只有“内”、“外”完美结合时,服装才能与人的肉体和灵魂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形象。因此,服装应“与貌相宜”;服装应与人的体形相称;服装应与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素养、内在气质、社会角色等相称;服装应与一定社会历史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氛围相称。

四、服装美学的深化作用

长期以来,美学领域清淡之风甚盛,美学家的著述是写给美学家看的,但对社会审美实践触动太少,这样研究审美现象时就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服装美学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局面。服装美学的艺术实践运作使美学基础理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增加了认识的可操作性,使它有了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与真理性的机会。服装美学的发展深化了基础美学,因为它的具体概念会使抽象概念得到更加详尽的解释,使得认识更加精到。深入具体的服装审美现象研究之中不难发现:和谐的不一定是美的,可能美,可能丑,也可能无所谓美丑;统一的结构必须产生某种功能,才可以被认为是美的,这种功能就是主体形象质量的提高,只强调服装与人的关系,不突出这种关系产生的效果,和谐就没有审美意义。公务员之家

在服装美学的认识活动中对美是和谐的命题还要进行限定,使它摆脱哲学的一般性,具有美学的具体性,这就是对基础美学命题认识的拓展。服装美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基础美学内容,如韵律是听觉艺术——音乐中的概念,但是在其它艺术领域里也被广泛地运用,服装艺术中的韵律问题就很明显,这给基础美学提出了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把韵律从听觉艺术领域里提炼出来,在对照研究服装艺术韵律等其它节奏问题之后,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范畴,再引导它向任何艺种与各个生活领域里延伸,为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提供更加广泛的指导。

正像美国学者普瑞斯所指出的那样,当代科学已经不是没有结构的几何点了,各学科要在互相渗透中促进,这种知识的饱和显示着“大科学”的力量。所以,当代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常常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科泛化可以产生强大的创造力与互惠作用,美学与服装学交叉研究的结果就是服装美学,它的理论生命力是旺盛的,其研究与传播越来越重要。这是服装教学的主要课题,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徐清泉.中国服饰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向真.世纪之交中国服装变奏曲[N].中国税务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