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讨10篇

时间:2022-11-19 10:58:23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讨10篇

第一篇

1引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诸多教学模式当中属于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不应该仅仅是通过模仿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而应当学会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索,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完成对小学数学内容的学习。从方法中掌握小学数学,这样才能够达到新形势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和目的。所以,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被教师运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地位在教学中的转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以致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具体实施措施

2.1讨论式引导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应该首先分析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多种探究教学活动,进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法中包括教师可以组建合作小组学习方式来完成探究式教学。如在进行多边形的几何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但可以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包括:“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类似的多边形?”“如何将一个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等。在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进而使得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并且分享他们在学习当中的乐趣。不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学习质量变得更高,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2设问式引导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通常充当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般是由教师来完成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在新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需要注意将学生转变为教学的主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实施方法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当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疑问式的教学场景,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需要联系前面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从中发现更加深奥的数学问题并得以解决,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小徐数学知识当中更有兴趣、更有热情。例如在教授长方体的面积计算知识中,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小学学生计算正方体面积的方式来完成对长方体面积的计算,通过摆放和切分的方法,让多个正方体变成需要计算的长方体,进而在这种计算当中发现两者的规律,从而完成对长方体面积计算方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学会了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2.3多媒体技术引导教学方式: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教育手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为了更好的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长处,教师也会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完成自己对于学生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通过将声音、文字、图像等影像资料转化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直观全面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可以通过预先创建好的多媒体课件分层次、分步骤的完成对学生的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在融入了大量需要教学的知识同时,也掺杂了多种有趣的图画进而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力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使学生们的眼界和阅览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拓。

3结论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心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一切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教学模式当中。同时,教师也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教授中设立问题、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等方,对学生采取正面引导,提升学生本身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在学生中用于探究、乐于探究。并且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鼓舞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到各类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各类优秀内在品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还让小学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作者:杨雪松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运算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注重运算意义。这样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具体说来,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僵硬直白的数学知识开场。探究式教学主张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猜想,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在具体的情景策略中,教师既可以以生活情景为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也可以灵活选择小故事、小游戏或者图像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到课堂学习。

(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种能力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一方面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堂探究,寻找多种运算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面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能直接否定,要尊重学生进行课堂质疑的能力,学生通过质疑,可以主动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堂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既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的个人学习潜力。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合作交流成为形式,要在交流之前,给予每个学生思考表达的空间与时间,之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又要及时纠正偏颇错误的意见,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课堂评价反思也不断得到应用,这是一种互动性的认识自我及他人的过程。在课堂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提问,“我们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呢”“这节课你有什么学习体会”。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更加完善之后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反思,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除法课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下面,具体分析小学除法教学案例中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探究式教学与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本文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中的研究,对其有了更好的认识,希望可以对数学教育者有所启示。

作者:万懿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

第三篇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择取一些典型的问题作为探析、研究的主题,同时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合作,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的能力,帮助其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等特点,适应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其较强的交互性与操作性,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认识与理解数学规律与性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与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综合素质。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与方法。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师生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只是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直接讲述的方式,而为学生提供一些关学习材料,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硬纸片、直尺、剪刀等,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进行思考与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精神,并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愉悦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欲望,更加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与交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新教育思想的要求,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的实现。

2.有效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易集中。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较强的学科,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灵活应用教学方式与手段,致力于小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例如: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设备的应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可以在《长方体与立方体》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功能来让学生初步认识、感知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从而从多个角度认识立方体与长方体;同时,准确传达探究式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猜测、分类等方式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探究气氛,在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意识与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多种感官上对学生形成刺激,激发其产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小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兴趣。实践动手操作的方式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质疑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认识图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装满各种形状东西的袋子,让学生从袋子里抽取一样,摸一摸,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大概代表了哪种图形与形状。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对比概念,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初步感知图形的基础上,为后续的探究式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探究教学方式,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并积极参加,动手实践,从而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4.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在兴趣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例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搬家是屡见不鲜的事,学生有的能亲眼看见,有的也有亲身参加,所以,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小数点搬家”为主题,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点如何搬家?为什么搬家以及方向在哪里?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对新知识也不会感觉陌生,从而在兴趣中进行观察、比较与讨论等探究活动。

三、小结

总而言之,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日益盛行与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提高其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者:王宝清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

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和思想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新课程的问题。通过分组、集体、个人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教学互动,在讨论、实验、质疑、阅读、观察和具体操作中去探究学习,掌握教学原理和知识内容,在结果中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得出结果,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教师没有直接的把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相关策略告诉学生,相反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合理猜想并探究讨论,营造出师生平等交流和智力活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我思考中积极探索数学学科的认知策略和内容要素。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以教师启发和引导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兴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彰显个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脱节的现象;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设计了过多的练习和题目的演练,忽略了学生的算理推导,反而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些教师过多强调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却忽视了一题多解和学生的思维发散,多样化教学和最优化学习得不到体现;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原理和推理后就要学生马上解决过多的实际问题,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应用,达不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原因也是多元的:一来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周只能上5节课,对不少老师来说课程教学时间太少,经常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成绩,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证;二来不少老师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模式不适应,还是喜欢灌输式的教学,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厌学情绪加剧;三是课堂的评价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评价的结果不能加以改进,评价的核心作用未能发挥出来;四是教师存在分级分化的现象,不同的区域课改方式不同,课改分化也不同,城区学校和乡村小学的差异最为明显,公平的课堂教学得不到保证。

三、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课堂导入。教师要走出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开放式和合作式教学,以创新思维提升为引导,以知识传授为辅助,正确认识探究式策略教学。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教学环境的设立,例如可以通过问题情景法展开教学,注重设置情景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借鉴其他教师成功教学经验为自己所用,也要借助教学模具如挂图、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

(二)注重教学互动,倡导合作学习。教学课堂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的结合,当然也离不开教学互动。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要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的设置来展开讨论、探讨、分析、研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相互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教学中要倡导团队学习,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共性的学习中寻找个性的差异。团队学习让学生对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进行讨论,把不同的思维加以碰撞,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必然得到提高。教师在设计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同桌互帮、分组研讨、班级辩论的方式为学生牵线搭桥,每个组员都明确自己在分工中的学习任务,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哪些事情。

(三)创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就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通过质疑和发问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上对教学语气和口头表达也要及时调整,如把问答式的语言如“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提问的”转为激励式的咨询口气,如“各位同学,你们认为这样做的方法好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激励性和挑战性的语言能放松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让师生间的交流更为平等,由单一的问题转为多元的问题解答。

(四)强化动手动脑,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喜欢动,也喜欢模仿他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多家引动,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动口、善动脑。比如老师教学后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有课堂内外的,广阔的空间更可以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舞台,将所学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这些三角形都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个,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散思维,自由拼图,可拼成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图案。在教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我动手下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办法:底×高/2。再比如在讲授完《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操场的周长,也可以分组测量校园圆形花坛、圆形水池、树、圆形建筑物的周长等。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以延伸,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数学作为思维培养和思维转换的主体,探究式教学就是要立足学生实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对症下药,在教学上力争生动有趣,在教学内容上优化设计,在教学互动中积极讨论,在思维培养上积极思考,这样就一定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李占波 单位:长春市第八十五中学

第五篇

一、要留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

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足够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实验和验证。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探索。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唯恐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探索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实践证明: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指导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自我评价

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主体性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作为高效课堂构建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探究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数学教师,除了遵循传统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主观性等原则以外,同时还有其独特性。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探究学习特别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表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数学教师不能总盯住闭卷考试,不能总留心课堂作业,而是要给学生留有体验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心、用脑、动手写数学日记、小论文,做手抄报、解决QQ爆料等生活中的数学小问题。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衡量的,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框框,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应该每步探究都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学习进人理想的境界。

作者:张志新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

第六篇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择取一些典型问题作为分析研究的主题,可以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促使其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最终通过合作实现问题的独立解决.探究式教学引导,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等特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交互性与操作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促使其认识与理解数学规律与性质,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都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兴趣是其学生的主要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致力于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主动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漂亮、形象的图片,图片上生动地画着两个分别装有6只和4只可爱小狗的笼子,引导学生数一数每个笼子里小狗的数量,并说一说哪个笼子里的小狗多;再思考一下,比一比多几只?在充分解决前两个问题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两个笼子里的小狗一样多呢?以这种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更加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此外,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便利.教师可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播放,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从而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

2.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策略,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实现其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讲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硬纸片、直尺、剪刀等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思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充分调动其强烈学习动机的同时,培养其自主思考与探究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在更加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能实现其各种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提升.

3.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易产生兴趣,而小学生年龄又较小、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兴趣.实践动手操作的方式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质疑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比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箱子,里面装满各种形状东西的袋子,让学生伸手到箱子里摸一摸、猜一猜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东西,大概代表了哪种图形与形状.然后拿出来,和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看是否正确.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兴趣,促使其积极参加、动手实践,在对比概念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在初步感知图形的基础上,为后续的探究式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性学习阶段,教师必须重视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从而营造开放、自由、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快乐的进行学习,促使其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日益盛行与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引导策略的实施,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提高其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者:仇美玲 单位: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七篇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中占据着主体的作用。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挖掘更多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水平相近的小组,让小组进行团队的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购物活动,将常见的生活物品放在讲台之上,每个学生有30元的零钱,有10元、5元、1元和5角的,让学生轮流进行购物,从而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比如这个数学本子标价2元,某学生给出了5块钱,那么就要回答教师应该找回多少钱;在回答正确之后,下一个学生继续进行计算。对于在小组团体活动当中表现优秀的同学或者小组,要给予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的奖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给表现欲强、活泼可爱的学生适当的表现机会。比如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个计算题算错了,学生就会赶紧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便于之后的教学开展。

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少、生活阅历浅,学数学时体现了依赖性和表面性的特点,因此在探究式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理解能力。其一,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尽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合起来,一边学习数学一边思考社会生活,这样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就会发现学习数学原来是这么有意思的事。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若是学生一开始不想发言,教师可以这样说:“老师发现家里的饭桌竟然是长方形的,冰箱也是长方形的,老师找了好久都没有在家里面找到正方形的物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乐于助人的学生们就会想一想,然后回答老师:“老师,我家里的电视机好像是正方形的,音响也是正方形的。”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认识生活做良好的铺垫。其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他们的思维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学生们一起来到操场上,测量一下操场的实际面积。由于操场并不是规则的图形,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不断的有问题涌现,这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学生发现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交流讨论或向老师请教之后,会慢慢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掌握了探究式教学的精髓。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增强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三、多媒体探究教学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有差别,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开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好多媒体和实际教学的分配比例,让多媒体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发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开拓数学思维,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教学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时,小学生由于对立体图形接触较少,很难一下子理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感知立方体和长方体,在不同角度下所呈现的特征,从而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小学生爱玩游戏、爱听故事、性格天真烂漫,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引导着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小故事,还有数学教学三者结合起来。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小姑娘采蘑菇的故事,视频中就会出现花朵、蝴蝶、天空、蘑菇和小姑娘,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之下,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这种氛围所吸引。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这个画面中出现了几只蝴蝶?小姑娘采了几朵蘑菇?地上还有几朵蘑菇?”这样学生就会在视觉的刺激之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社会生活,补充课内的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式探究的教学。探究引领数学的进步,在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功能,实现小学探究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赵新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第八篇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1.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式教学学习法就是学生经过教师的辅导,从相对应的问题和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出发,并经过多姿多彩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互相沟通中得到探究所学的知识、态度、情感和相对应的技能,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以及亲自实践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在对应的理论和教育的思想中拟定出来的,包括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搭建,搭建主义教学理念和在创造理论结合就是其的理论基础。

1.2建立教学目标: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某一种固定的教学目标,与为了尽快结束目标教学所设立的。在某种教学模式中,最根本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学目标,它对任何教学因素都起到了约束的效果。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内容里,最主要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经过在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行,学生们以互助小组的形势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及合作交流,在这个经过里学生们实际上已经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数学的观点是怎样提议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只关注结果,而是更多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解决问题和学习方式的。

2提高数学教学的探究效果

2.1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因为数学的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拥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必须要小学生们动脑去思考,不能循规蹈矩的学习。在现代教学理念当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是主体,首要的任务是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来发现事物的多方面,而老师在教学上是引导者指挥官,要对学生们进行基础的启发,并且恰当的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的思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中,老师要积极的加以引导,有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探究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当中,老师应当主动挖掘教学中的探究资源,首先,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和教学资源进行关联,先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老师还可以对数学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发掘,大家学习数学的目标就是让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各自的生活之中。

3渗透探究式教学形式的方案

3.1设置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问题情境的布置,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开阔。设置问题情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可以从拥有奇特现象的课题开始谈起,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挑出几个不一样的观点引起学生们的讨论;保留一些悬念,让学生们测试一些难度相对大一些的题目以后,渐渐渐渐的指引学生们去探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跟学生实际生活不相同,所以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制造探究的情境,这一点也要求了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氛围,设计部分学生更为关注的问题,同时又跟新课程的观点相符,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观点和认知也会有所改变,激励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2和学生维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怎样和学生制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安全呢?这必须要老师及时的转变角色。改变传统课堂上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尽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要角色,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上、生活中的朋友,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们自己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鼓舞学生们去探究去思考,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有资格去质疑问题,给学生做错事和说错话的机会,创建安全、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

3.3探究活动要多样化: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的加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在教学当中有深刻和切实的体会。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这场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们可以自己的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在这场探究活动过程中虽然感受到了探究的艰难,但是也从中收获到了成功的雀跃,有利于未来对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形成,推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创建教学的理论下,数学在学习阶段当中其实就是在创建的阶段,在对数学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通过对过去知识的学习理解新的知识,在跟数学知识进行观察、概括、类比等过程当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在发现和再创造。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十分符合小学生数学当代教学的需求,由此更应该突出小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所有我们更要好好把握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使用,关联实际情况,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运用在一起,从而使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实现最顶级、最优秀。

作者:刘乾英 单位:重庆南川区黎香湖镇中心校

第九篇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探究式引导教学的进展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因为学生往往会在一个形象的情境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好奇心,进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这就是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结合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此来触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时,其中涉及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是将几类图形的面积公式直接提供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做习题进行练习,这样就缺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学生很难透彻理解这几类图形的面积求法,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模式,先找来几张纸质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形状,或者引入多媒体图像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几个图形,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媒体图像,一边操作手中的纸质图形,从中发现各个图形性质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并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再让学生自行得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求法.此时,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了思考与相互探究状态,从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长×高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对角线对折都能被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因此得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其面积公式.

二、立足生活,自主思考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时刻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缩影,很多数学原理、数学规律也是人们经过对实际生活探索得出的.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教师应该试着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设计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靠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自觉进入自主思考、探究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生活阅历等创新地教学,确保所教知识能够紧密融入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带入教学课堂,主动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动手实践,积极探究

小学生正值心理、生理初级发育阶段,思维能力倾向于形象化、简单化,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试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实践,因为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往往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形象、贴切的思想体验,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问题、理解知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必须善于采取探究式模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李叶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第十篇

一、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导入新课时,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2.数学模型构建要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发展由于数学学科比较抽象,且教材中的定义和公式较多,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对这些枯燥的定义和公式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更形象地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鼓励学生动手构建长方形。教师还可以拓展问题,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做的模型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两个学过的图形,并进行面积的计算。

3.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一举两得。

二、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探究教学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犯非原则性的错误,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2.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思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教师应该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探索的艰辛,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逐渐养成自发探索的习惯,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打开独立思考的天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林红 单位:四川省岳池县高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