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思考

时间:2022-01-12 09:46:21

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概括分析德宏食品安全和农业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作者指出加强德宏食品安全生产和经营的监管,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和扶持德宏特色农业品牌,维护农业特色品牌权益是实现边疆民生安全、建设美丽边疆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德宏;食品安全;特色产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市场秩序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德宏是多民族的边境农业州,历年来,德宏州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各种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加以关注。但受当地多民族、边境互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特色产业科技技术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特色产业转化为食品中的安全度和健康度还没有一个标准,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凸显,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特色食品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及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都存在隐患。如何加强农业特色产业链管理,将食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系统地链接在一起,是解决德宏特色食品安全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宏州三县两市(芒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相关方面的工作调研,试图分析德宏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及德宏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食品安全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德宏州食品安全工作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工作情况

(一)德宏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现状

截至2015年6月30日,德宏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582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经营单位10623户,餐饮服务单位5371户。农资经营户1095户,规模养殖产906个,畜禽定点屠宰场71个,动物产地检验报检点53个,生鲜乳收购点5个,饲料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0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27万亩,畜禽198万头,全州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707个。除了大米和蔗糖等少数产业外,德宏州的食品企业呈小和散的状态。

(二)德宏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德宏州以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树立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为目标,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兴特色优势产业。2012年德宏的生物特色产业种植面就达21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2.3亩,农民人均生物特色产业收入达1051元,“后谷咖啡”、“迪思坚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叫响了“德宏制造”的生态牌。“德宏制造”的绿色内涵得到更多充实。芒市是州府所在地,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比较有代表性。1.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基本情况芒市围绕“特色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冬季订单农业。2014年,芒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0.18万亩,产量23.4万吨;实施冬农开发面积32.09万亩,产量14.06万吨,茶园总面积15.2万亩,产量1.1万吨。咖啡面积10.24万亩,产量9627吨;石斛面积7002亩,产量2011吨;核桃面积9.36万亩;坚果面积9.95万亩。肉蛋奶总产3.4万吨,产值6.8亿元。渔业养殖面积2.9万亩,产量9393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63亿元,同比增长5.9%。2.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极具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芒市属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优质稻、咖啡、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和旱地作物,同时丰富的牧草资源也为芒市发展畜牧产业提供有力条件。二是市场优势,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优质、特色的产业需求量日渐增加,特别是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芒市共有2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共有4家企业10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批准年生产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产量8700吨,共有1家企业1个产品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批准产量300吨。三是区位优势。芒市地处中华经济圈、南亚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结合部,区位独特,是中国西部通向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拥有昆明—仰光经济走廊和中缅海、陆、空联运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更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特色业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产品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德宏是集边疆民族农业山区为一体的较不发达地州,不仅农业产业有特色,饮食也有自成一体的风格,但受科技技术,生产观念,传统习惯,饮食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地方特色产业辐射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少,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民生需要也是德宏产业机构调整的需要。

(一)食品产业现状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德宏地方特色食品基本上是小而散,陇川县食品加工小作坊占到食品生产企业的74.7%,梁河县食品加工小作坊58家,盈江县多达175家,这其中有很多还是以家庭为单位,集生活、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三合一”小作坊,存在着生产条件简陋———卫生差、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标准生产缺乏———规范少、业主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自律差等突出问题,特别是“三无”加工作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添加剂、食用色素,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面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离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差距大,即使通过整改也难以达到市场准入制度要求,质量安全隐患日趋突出,市场秩序混乱,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难以发挥。不可否认资金短缺、融资难是小作坊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其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瓶颈。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多,小,散,乱,差”的状态,给食品安全监管造成较大的困难。

(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仍然突出

就德宏整体情况来说,地方特色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多,小,散,乱,差。而食品从生产到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诸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供应链越长,经过的环节越多,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德宏州边境线长503.8公里,其中陇川县口岸线就长达50.899公里,而且边民互市活跃,章风镇口岸边民互市交易点多而散,进出口地方特色食品种类繁多,很大一部分没有通过正规渠道,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程序就流入流出,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多民族的饮食习惯增加了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例如撒撇,过手米线,鸡枞等具有地方特色而且盛名在外的饮食习惯导致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复杂。许多传统特色食品,没有按照制作食品加工的卫生程序进行,没有防蝇、防尘、防鼠、防霉设施,不具备餐具清洗消毒条件,容易被细菌污染。

(三)缺乏竞争力强的地方绿色农业特色产品优势品牌

德宏州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讲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像芒市全市只有一家部级龙头企业,2014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产值51.9亿元,销售收入43.4亿元。总体上说德宏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德宏农产品品牌虽然不少,但真正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业品牌很少,大多数产品停留在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业链不长;部分产品有特色,无规模。如:石斛、小粒咖啡、水牛奶等很有地方特色,但规模不大,总体上缺乏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牌。

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发展地方绿色农业特色产业

(一)着眼发展前景,坚持食品安全的持久作战

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对于还没有条件升级而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生产的生产加工业,应在定量、定性、定级的基础上,边整治、边探索、边提高,逐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水平。同时要明确监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监管部门、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围绕提高行政效能而对监管工作进行量化的评价内容,以此推动小作坊监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和培育绿色农业特色食品

1.了解产业状况,摸清企业底数

德宏具有地方特色的撒苤,火烧干巴,小锅米酒等在德宏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但直到目前,这种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多数还是散户,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而且还存在环境卫生差、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执行标准不符合要求、人员素质差等情况。所以加强生产监管,规范生产行为,保护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可以从区域整治、集中生产、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等多种模式中寻找突破口,引导这些小企业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规范发展,促使其逐步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德宏各级政府可以在了解产业状况,摸清企业底数的基础上,尝试“X+散户”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形成部门监管、散户自治、企业自律的长效监管机制。可以以获证的大企业为依托,引导小作坊实行连锁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同时要积极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生产,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有效遏制假冒伪劣现象。

2.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培育

德宏自热条件好,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特色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向农民推广新、特、优品种,同时要加强特色产品市场法规及机构的建设,保证特色产品市场的有效运行。德宏各县市可根据自身实际找准产业培育重点。像芒市就可以利用30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落户芒市的契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充分利用3亿元“红色信贷”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群众贷款发展肉牛养殖热情,提高规模化养殖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打造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极。同时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冬农开发,大力发展咖啡、坚果、辣木等特色产业,确保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监测,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产值。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和资金,充分调动农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质量监控。现代农业某种意义就是品牌农业,地方特色食品也应该走品牌特色食品之路;传统的重种植轻品牌、重眼前轻发展的观念必然会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发展进程,而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打造高品质、高质量内涵的品牌,加快转型升级,是特色农产品走向特色食品的成功选择。

3.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德宏有待开发的特色食品资源较多,但独特资源优势

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形成独有的特色食品链,即使有也都是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像德宏特色食品加工规模都很小,技术构成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其产品大部分属于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发展压力大、监控风险大。德宏各级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特色食品的发展,将特色食品加工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引导向“专、精、特、新“的方向特色发展。民族佳肴享誉海内外,具备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像遮放贡米、小锅米酒、火烧干巴等特色食品,市场需求量日渐增长,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和人们崇尚绿色健康消费观念的深入,观念转变带动了特色食品的销售,德宏特色农产品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三)净化食品市场,维护地方绿色农业特色食品权益

1.完善食品标准构建安全体系

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变德宏地方特色产品没有统一标准的现状刻不容缓,特色食品不仅要做大做强,保证食品质量总体稳定,而且要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传承发扬,要走长远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制定各项特色产业规划中,要逐步建立起符合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地方特色食品标准体系、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落实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加大食品安全的治理力度

一方面加大源头治理,协调食药监等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把好准出入关,确保食用特色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加大整治打击力度,突出对重点大宗食品,重点区域及突出问题的整治;再一方面加强监督抽检力度,切实维护地方特色食品的权益。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出问题的可能,并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德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怡人,被誉为“天然养吧”、“绿色天堂”、“康体天堂”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是旅游观光、度假、康体休闲的理想王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州内外对绿色农业特色食品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切实解决德宏小作坊小企业小规模生产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矛盾,扶持特色产业发展,规范特色食品生产流通,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不仅是解决边疆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德宏农业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建设美丽德宏、和谐繁荣德宏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葆春 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2]德宏州食安委.2015年德宏州人大食品安全汇报材料.

[3]德宏州盈江县政府.2015年食品监管工作报告.

[4]德宏州梁河县政府.德宏州梁河县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