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院校市场营销培育探析

时间:2022-11-13 02:48:13

财经院校市场营销培育探析

1市场营销人才供应竞争状况

1.1营销类人才供应情况

(1)中专类院校此类院校大量提供订单式的营销类人才,一般跟特定的企业签有合同,提供的人才层次也比较低,一般是一些业务操作性的人才。与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并不具有什么优势,最大的劣势在于学生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过于强调实践和针对性。(2)高职院校此类院校将培养的目标锁定在实践性、技术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很强调实践能力,在基础专业课程方面有一定的培养。高职类院校的营销类人才又可以分为专科和应用本科。专科类接近于中专的订单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采取面向某个特定职业的专业设置;应用本科则比较注重全面知识的学习,既注重实操能力训练,又比较重视他们的发展后劲培养,并有一部分是为攻读研究生和管理方向培养的。(3)地方本科院校包括了非财经类和财经类高校。非财经类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规模较小,但是往往与特定行业有较为特殊的联系,比如电力类高校的营销人才,就业上比较看重行业内就业,他们的培养方案也比较注重综合培养,课程设置不如财经类院校那么精深和全面。财经类高校的营销人才培养规模大,课程体系完整,专业方面的学习比较厚实,注重厚基础宽口径,既为就业培养,也为深造培养。此类高校的营销人才培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基础学科学习比较全面,实践和操作方面的培养并不很有优势。(4)重点高校此类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规模不大,但是其目标是为深造或所谓精英层培养人才,学生就业主要凭其学校影响力完成,学生的发展潜力比较大,可以成为企业的中层领导、读研、出国甚至跨专业参与企业管理等。

1.2目前的竞争状况

(1)低层次竞争激烈,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的高校,越来越看重营销人才与就业的联系,非常注重实践、实习、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向高职甚至中专看齐之势,这必然导致营销人才供应集中于操作层次,而较高层次诸如组织管理及策划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低层次的人才培养难以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做到与高职、中专的差异化,同时学生却提高了就业待遇的要求,就降低了竞争力。低层次的营销人才应聘门槛低,既要与高职、中专的营销人才竞争,还要与跳槽的和非营销专业的人员竞争,非常被动。相反,高层次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多少高校专注,导致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缺口巨大。(2)地方高校定位雷同现象严重不同的高校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上虽然课程体系有所不同,但是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方面都大同小异,都在培养营销类的通才,这些人企业拿来不能马上用,不符合要求。相反,高职类院校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订单式培养、从实践到课程再回到实践、实践基地建设等,特色突出,定位准确,这从近年来高职类学生就业比例上就能看出来。

2企业需要怎样的市场营销人才

当前,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总体上供不应求,但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地方财经院校营销人才的就业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既然总体上供不应求,那这些巨大的需求来自于哪里?

2.1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

从企业的营销岗位群上看,营销人才需求分为:营销理论人才、营销管理人才、市场操作人才、营销服务人才几种。理论类的人才通常大型企业需要,他们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上升为决策思想及理论,指导企业的战略战术;营销管理类人才在营销总经理、部门经理、销售经理等职位上能够发挥重要的独当一面的作用;市场操作人才主要用于渠道维护、产品推销、顾客联系、市场拓展等方面,也可以称为业务人员;营销服务人才进行一些诸如数据采集、市场研究、销售内勤、客户服务等工作。从目前的学生就业情况看,地方财经院校的营销人才在业务人员方面针锋相对地与高职等院校和跳槽人员竞争,以己之短与人相搏,自然不能占得上风。

2.2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素质

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的素质可以用“知识+能力+意识+思想”来表示。目前来看,我们对于知识的培养慎之又慎,经常调整、不断改革,能力培养也是愈发重视。但是,高校对营销人才的职业意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并没有下多大功夫。知识容易掌握,能力可以培养,可是适应营销职业的思维意识却是很难培养的,地方财经类院校应该从大一就开始有意识培养学生营销的思维意识,如创新的意识、市场敏感意识、团队意识、职业意识等,让学生们一进入企业,就能很好的融入进去,尽管没有接触过具体工作,但是也能很快适应,这是增强适应能力的重要素质。另外,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职业道德品质、脚踏实地的品质等,为就业做好思想准备。

2.3企业需要的人才的针对性

虽然企业也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但是企业也需要了解行业甚至企业具体情况的人才,这样企业才能减少入职培训时间,迅速实施人才战略。

3地方财经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

3.1规模大、综合素质较高

地方财经院校是本科类市场营销人才的主要供应者,承担着大部分企业的营销人才的培养重任。地方财经类高校利用其专业全面、师资强大、资源较多等特点,从培养方案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方面都开展了有效的工作,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全面扎实,理论知识构架比较完善,使营销人才基本具备了后续发展的基础。

3.2定位不够清晰

地方财经院校的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前都存在跟高职雷同的危险。主要原因在于,过于看重企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要求而去培养营销人才,而没有思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没有深入思考企业真正的全面的人才需求,没有全面考察企业的业务情况。过于倾向应用性,且片面强调操作性,这样的人才与高职甚至中专就没有什么区别,竞争力可想而知。

3.3优势不够明显

地方财经院校由于过分强调操作性营销人才,因此非常看重学生的实习、实践,甚至因此影响了正常的课程设置,但是在实践和实习方面事实上与高职类院校又无法相提并论,同时由于强调这方面又造成了原来拥有优势的培养模式的部分内容遭受冷落,所以造成了不伦不类的结果,影响了营销类人才的竞争力。

3.4针对性不够强

很多地方高校在培养营销人才的时候,很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营销人才接触到的业务涉及企业很多方面,无论基于企业营销运营考虑还是人才后续发展考虑,宽口径的复合人才都是必须的。但他们却也忽略了一个问题:企业同时需要上手快的人才。这个要求并不是说企业只关注人才的上手操作性,那样理解必然导致前面提到的过分强调低层次的营销人才培养,把高校弄得像一个岗前培训班一样,误导人才培养思路。企业的想法是,招来的人才既有宽厚的知识,是值得培养的后备人才,又要对特定行业甚至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是一个除了通用理论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通才。

4实施差异化策略,培育地方财经院校市场营销人才核心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要想使地方财经类高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上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就必须使营销人才获得核心的能力。

4.1正确认知企业所需营销人才的素质构成

我们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企业需要的就是“知识+能力”的上手就能用的人才,那么我们将这样的人才放到人才市场上跟高职的比,跟非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跟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比,恐怕没有多大优势,因为这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职业。我们要看得到职业意识和思想素质的竞争力,并在培养方案中通过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课程逐渐加以训练,内化为学生的持久素质。具备此种素质的人才体现出来就是能够运用并用好知识和能力,具有持久的价值创造潜力。

4.2走差异化的培养路线

既然低层次的营销人才培养已经面临过剩,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到真正支撑营销人才供不应求的提供巨大需求量的方向和职位,那就是我们差异化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培养操作性的营销人才,更要培养管理型的和服务型的营销人才。我们要有能够提供这种人才的自信,我们应该跟企业加强沟通,掌握这几类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其要求,调整我们的办学思想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变培养模式,把地方财经院校真正做成贴合企业所需营销人才的培养供应基地。

4.3个性化的培养

不同的学生在发展方向上是有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培养的时候,要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法。这个要跟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的类型结合实施。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测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然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别培养的形式,这样既降低了营销人才的竞争集中度,又多方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4.4与企业联合培养

这是营销人才培养的方向。首先,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于营销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对营销人才的层次和岗位也有不同的需求。为了避免营销人才毕业时难以适应具体行业和企业的弊端,可以在高年级的时候,联系企业对需要的人才进行联合培养,采用类似于订单培养的模式,在保证大学生具备宽厚的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将学习、实践、实习等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活模块的培养人才,必将增加地方财经类高校营销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既然是地方高校,那么服务地方经济所需就是主要的任务之一,地方企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营销人才,是构建其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关注点。地方财经类高校应该在这方面多与地方主要企业加强联系,在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才供应、信息沟通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甚至邀请地方企业的营销精英加盟学校兼职教师队伍,以增强高校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营销人才的能力。

5结语

未来几年,市场营销类人才的供应还将不断扩大,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将愈演愈烈,如果地方高校不及时地改变培养模式,将更加被动,不是跟随高职类院校的被动,就是不满足企业所需的被动。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营销类人才总体供需形势和结构性的供需形势的不同及其原因,运用差异化原理,通过对企业需要的深入分析,走差异化的路线,着眼于长远发展,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营销人才。

本文作者:周勇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