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供应链创新模式降本增效研究

时间:2022-11-05 10:05:04

蔬菜供应链创新模式降本增效研究

内容提要:同城配送蔬菜供应链新模式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网上平台进行直接交易,取消了各级中间商,其模块化分区和设立站点进行冷链配送蔬菜,通过建立蔬菜基地为实现蔬菜同城配送和产销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基于对我国山东省蔬菜基地的212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新模式运行的因果关系图与流量存量图,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同城配送蔬菜供应链创新模式较传统电商供应链模式在成本控制和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模式对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抵御灾害带来的冲击风险方面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蔬菜供应;同城配送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仿真模拟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不断催生出多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模式,而同城蔬菜配送作为一种新兴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其在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精益化、快捷化、便利化服务需求的同时,因其代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我国防控疫情期间,一些商家组建“菜篮子”“果蔬配送”等微信群、APP进行下单,利用互联网线上下单、线上支付等消费模式,每天将居民预订的蔬菜、水果、生鲜配送到小区或者住户门口。这种深受群众欢迎的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是通过在各个城市建设小型基地进行自给,利用地区大型基地进行统筹,将灾害产生的冲击影响进行“分摊”,以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模式。新模式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创新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保障供应端的生产与增收,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满意度,是现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关键之处。

一、关于同城配送新模式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基于“互联网+”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与之有密切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关于“农宅对接”“农消对接”模式的研究,姜祎(2012)和但斌等(2021)认为,“农宅对接”与“农消对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端到端的农产品供应链,在一定距离内,以电子商务为载体通过订单配送方式或智能柜配送方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易,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取消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损耗,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赢。第二是对关于社群经济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带来的变革与创新的研究,纪良纲和王佳淏(2020)、杨维霞和吉迎东(2018)认为,“移动互联网+”与社群经济相融合的蔬菜供应链创新模式有传统电商蔬菜供应链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获取信任,借助互联网打开蔬菜消费市场,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了企业利润的获得与分配,并将会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第三是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的研究,但斌等(2017)提出通过引导消费者众筹形成规模订单,拉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的内容营销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视化运营,利用这些资源协同供应链中的成员实现消费众筹模式的运行;邵腾伟、吕秀梅(2018)认为,该模式降低了农产品供应风险,为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匹配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者皆创造了价值,满足了供应链各成员的需要。张喜才(2021)认为,同城配送模式存在经营风险较大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对供应链主体、网络、管理等环节进行优化。而李春成、李崇光(2010)认为,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市场主体存在利益冲突,应通过培育更高层次、更为专业的经营主体以渠道协同的方式避免与化解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这些供应链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为当地蔬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良好效果,新模式能促进地区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可以对自然和市场风险带来的市场波动能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本文具体分析自然灾害背景下构建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意义、特征、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建议等,以期为新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类型与流程

(一)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类型

按照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的经营主体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进行运作,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方式进行联合经营,或公司租赁农户承包的土地通过雇佣农民生产的方式进行蔬菜生产经营。第二类是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即由政府引导和支持,将农户组织起来,建立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规定各农户的蔬菜种植面积、种类、技术和质量标准等,由合作社统一销售配送蔬菜(伍笛笛,2018)。

(二)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流程

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主要通过建立新的利益共同体、培育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种植蔬菜、搭建销售平台和同城配送等一系列运作流程,这种运作过程一般是以移动端APP为依托,通过公司或者合作社自建配送网络进行冷链蔬菜配送,用户先通过APP下单,后台收到订单信息并汇总分类,将蔬菜送到各站点,由站点的配送人员完成上门配送(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在业务流程上非常重视三个方面的联系,即蔬菜基地、配送站点和用户信息灵敏传播与反馈处理。1.同城蔬菜基地的建立。蔬菜基地的建设是该模式的基础,是整条供应链中的供应端。蔬菜基地需要建设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村庄附近,需要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要有基础的配套设施。根据供应城市人口数,确定蔬菜基地规模,划区块建设不同类别的蔬菜大棚,将普通蔬菜与有机蔬菜按需求比例种植,根据成本选择建立各种智能化系统,建设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蔬菜所需营养物质的系统,在保证蔬菜质量的同时提质增收(杨维霞、吉迎东,2018)。在生产基地附近还需要配套加工设施与冷藏设施,为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冷藏,将蔬菜基地建设为城市蔬菜供应中心和城市分选中心。同时,将蔬菜基地建立与政府“菜篮子工程”相结合,将使得该供应链模式得到长足而高效发展。2.配送站点的选择与建设。配送是该模式的核心,其关键之处在于配送站点的选择,将城市里的社区进行划分,平均1-2个社区之间建立配送站点,该站点负责周边小区的订单配送,在无站点地区不进行配送,通过站点配送方式,有效加强管理,减少运送成本(陈永平,2019),该配送模式由传统的中心仓向前置仓转变,由从前置仓向缩小化、精准化转变。站点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站点自建模式,在小区附近租赁商铺,既可以进行周边小区配送订单的管理,又可进行线下售卖,将前置仓与线下售卖相结合。第二种是与小区超市进行合作,超市负责线下售卖,网上订单由站点配送人员进行配送。也可在小区内建设储物柜,利用物联网技术,每天以定点配送的方式将客户当天订购的蔬菜送达,蔬菜在送达后系统给用户发送信息与取货密码等待客户取货,以储物柜为接口方式实现蔬菜订单的集中配送和统一管理。3.大数据的建立和应用。信息处理是该供应链新模式运行的保障。大数据的应用贯穿整个供应链的供应端与销售端,大数据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可视化系统,通过开发手机APP,建立可视化的商品购买平台,用户通过APP可以进行蔬菜的挑选,相较于微信群使得购买方式更具有安全性、可靠性。(2)在数据维护方面,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数据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水平等信息,为用户推荐其喜爱的产品。(3)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反馈当地农产品的供需信息,通过订单评论、配送员的评价,让用户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得产品更加贴合用户。(4)在智能控制环节上,对于蔬菜种植过程,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蔬菜大棚进行控制,包括CO2的浓度、光照量、土壤营养状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控对蔬菜的种植进行智能化控制。通过这些模块能使得整条供应链更加流畅、高效,这是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模式有效运行的技术保障。

三、同城配送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本文通过构建同城配送供应链新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比供应链新模式与传统电商模式的收益与成本情况,以此来论证同城配送供应链新模式的效益。

(一)供应链新模式的因果图

除去各级中间商,将农户利润,用户消费体验达到最高,实现双赢。总成本主要包含站点配送建设成本、基地建设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平台交易成本等。总收入主要由市场价格和蔬菜销量来决定,站点建设的个数会影响销售数量以及价格,最终会影响总收入。综合上述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由此可以得到新模式因果关系(详见图2),同城配送新模式的主要反馈路线两种情况:正反馈回路反映的是通过对模式中站点数量的增加,提高销售数量,增加农户利润,从而促进规模变大,使得中间商数量减少,总成本降低的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反映的是通过附加价值的提升,导致销售总成本增加使得利润减少反过来作用于附加价值,形成的负反馈回路。

(二)新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流量存量图

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并在考虑计算仿真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因果关系图进行优化,从而得到蔬菜销售新模式系统动力学流量存量图(详见图3)。

(三)新模式系统动力学方程

农户的利润是由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决定的,销售收入由市场价格和销售数量组成。通过建设新的配送站点来增加销售数量,站点的增加也会影响总成本,根据对两者的影响来反映利润的变化。主要的变量赋值和方程如表1所示。

(四)数据说明与模型检验

1.数据说明。数据获取分为两个阶段,在2020年11月获得112份数据,在2021年5月获取100份数据。在212份数据中,有32.55%的农户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67.45%的农户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模式;有25.47%的农户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有62.26%的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至20亩之间,有12.26%的农户种植面积小于10亩。选取种植规模较大、代表性较强的黄瓜、大葱、西红柿三种蔬菜为主要调查对象,将212个农户种植三种蔬菜各项成本与销售价格计算出每年的平均值,带入模型中。2.模型检验。为了保证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袁艳红等,2017),分别设置timestep=0.25、0.5和1进行模拟仿真。由图4可知,模型在三种不同的时间步长下得到的利润变化与总成本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模型的稳定性较高,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利用212家不同规模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如表2,平均相对误差为6.35%,在10%以内,模型通过了可靠性检验。

四、供应链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种植成本与农户收益比较的仿真模拟分析

以Vensim为分析工具,对蔬菜销售新模式的结构关系与变量条件进行仿真模拟,模型的运行时间为2015-2025年,仿真步长为1年,以万元为单位,分析比较传统电商模式与新模式在种植成本与农户收益方面之间的差异。

(一)种植成本的仿真分析

从图5系统仿真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电商模式总成本与新模式总成本在前期增长速率基本相同,新模式与传统模式成本总量交替上升。当新模式发展到中期时,站点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新模式总成本高于传统模式。但当城市站点建设达到饱和状态时,新模式成本增长逐渐放缓,传统模式随着规模的增大成本也在不断升高,使得新模式总成本逐渐低于传统电商模式的总成本,并逐渐拉开差距。这主要是由于新模式采取同城蔬菜种植以及端到端的销售模式,除去了中间商成本和大部分的运输成本。从长时间看,新模式的种植成本低于传统模式,当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新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二)利润的仿真分析

从图6仿真结果来看,在同一体量的市场情况下前期传统电商模式的利润与新模式基本相同,由于前期新模式的站点还未建设完成,用户量少,利润相对较低。中后期,由于站点建设完成,用户量增加,通过为用户提供配送服务,以及蔬菜的种植过程的可视化,以同样的价格,获取更放心和增值服务更多的产品,利用网络平台将用户与农户直接联系在一起,使得新模式将会更具竞争力。在后期新模式将会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利润将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方面,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在总体上优于传统电商模式,虽然二者前期总成本与总利润基本相似,但新模式能为用户提供较多的附加值,用户就会更趋向于接受新模式,就会使得中后期新模式远远优于传统电商模式,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新模式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另一方面,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通过减少各级中间商,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更有利于蔬菜市场的发展,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

(二)对策建议

1.注重开辟融资渠道和降低经营风险。在建设发展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资金保障,除了得到政府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以外,还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取得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的广泛支持。建立健全冷链物流配送的基本设施与经营条件,完善供应链和价值链,并加强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协调与管理,降低经营风险,逐渐实现蔬菜供应体系的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促进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健康持续发展。2.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同城配送的供应链模式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具有广阔发展前途和市场潜力,但目前还缺乏对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再加之其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和基础条件较差,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出台有利于保护其健康成长的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体系,帮助其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和解决实际困难。地方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应依法保护相关经营主体的正当权益,协调其与其他蔬菜经营者产生的冲突,化解配送过程与各方产生的矛盾纠纷,树立同城配送的蔬菜供应链新模式的舆论导向,使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理解。3.充分发挥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对农民增收、抗险救灾和稳定农产品市场等积极作用。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不但对政府“菜篮子”工程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而且当某个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时,它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供给方式。因此,当重大灾害发生时,经营主体应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做好蔬菜生产、组织货源、交通运输、配送人员等应急预案,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区域统筹和跨区调运蔬菜,及时了解和沟通农产品产销信息,以协调好蔬菜供需关系,稳定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充分发挥同城配送蔬菜的供应链新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祎.“农宅对接”销售模式探析———以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J].理论学刊,2012(2).

[2]但斌、吴胜男、王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互联网+”农消对接实现路径———基于信任共同体构建视角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3).

[3]纪良纲、王佳淏.“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流通电商模式与提质增效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1).

[4]杨维霞、吉迎东.“移动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创新模式的提质增效———基于陕西3个蔬菜基地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1).

[5]但斌、郑开维、邵兵家.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7(2).

[6]邵腾伟、吕秀梅.生鲜电商众筹预售与众包生产联合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6).

[7]张喜才.肺炎疫情下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及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5).

[8]李春成、李崇光.渠道冲突对渠道绩效的影响———以生鲜农产品市场调查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

[9]伍笛笛.企业参与农业股份合作三种模式的考察与比较研究———基于四川省蒲江县的案例分析[J].农村经济,2018(9).

[10]陈永平.农产品供应链质量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消费质量需求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2).

[11]袁艳红、卫亚男、姚西龙.城市客运出租车定价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9).

作者:曹俊杰 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