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时间:2022-11-04 03:14:41

业财融合下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被长期锁定在某种低效率的“闭锁”状态下,导致内部审计内生动力薄弱,无法为企业实现实质增值。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整合了审计作业管理、实质性测试与佐证、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报告、审计运维管理等内部审计核心工具,是一种全新的“业财审”融合闭环系统体系。具体做法为:在数据采集检索方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平台,与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接,通过对影响企业持续有效增值数据的收集和分享,设置审计作业链来实现;在数据分析佐证方面,以审计数据智库中心为平台,通过审计作业链设置多维风险评估与测试,形成审计预警链。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为企业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报告的提质增效提供高可信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作业链;审计证据链

一、问题的提出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强化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新时代信息化共享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需要“高质量、可靠增值的、信息化智能的”高可信的审计制度和审计工具,突破内部审计内生动力薄弱的工作瓶颈,落实内部审计保值增值的责任要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权威性、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内部审计成了‘长牙齿’的老虎”,正成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普遍共识。如今,审计作业系统、审计风险评估与测试、审计报告等内部审计工具已在企业审计信息系统中,并随着信息化的成熟,有序地开展追踪问效的审计作业。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有效改善这些工具的系统效用,如何与财务共享中心系统协同运营,减少运行机理中不必要的重叠与交织,形成高可信的审计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与实操问题。《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严格控制高负债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内部审计如何布局和实施重点监管作业线?如何将市场前景、资金成本、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等因素与监管作业线的临界设置综合考虑?如何在保持财务稳健、业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满足审计监管服务到位的责任要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基于业财融合的内部审计实现对国有企业业财数据无脱节、无漏网、多维系统佐证的全局监控服务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二、文献回顾

(一)业财融合的相关研究。《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指出: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与业务等有机融合。郭永清[1]指出业财融合是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源的及时共享,基于价值目标共同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以保证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实现。罗乾宜[2]指出兵工集团自2007年起进行连续的管理会计创新变革,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平台,对财务结构性指标设置风险边界,实施有效管控,创立了边界管控体系并获得成功应用。边界管控系统整合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风险控制与管理会计报告等管理会计核心工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业财融合闭环制度体系,具有独特性和管理创新研究价值,易于为其他企业所复制与学习。该管理会计制度创新既为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企业推进“提质增效”与“去杠杆”提供了可行制度路径。周洁[3]指出业财融合为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软件系统将业务、财务和管理流程紧密联系,建立业务处理的系统流程,实现信息实时处理和数据集成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系统。其关键之处在于使用信息手段将业务信息及时流畅的转变为财务信息以提升管理经营效率。业务流程面向整个公司,将原始数据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中,保证其实时共享;业务流程的所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统一纳入共享数据库,提高财务系统处理效率;会计信息系统全面收集各方面信息,不再以处理后的财务信息为主,保证数据始终如一,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刘慧芬[4]提出从证据链理论出发改进审计证据体系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印证取证,该理论认为证据之间印证的越多,证据的真实性越能得到保障。二是证据链闭合,间接证据之间印证性高,且呈闭合状态,其证明力才与直接证据效力相当。现行独立审计准则强调审计程序,而对于审计证据体系自身的证明力与证据力缺乏系统整合,造成间接证据链不闭合,直接证据不完整,证据之间印证显著不足,审计结论模糊,而这些缺陷往往给舞弊留下隐蔽渠道。实际运作中,闭合审计证据链设想关键难点在于审计平台以及审计资源整合的开放度。云计算支撑下的整个社会资源共享下的审计平台,可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黄卫红等[5]阐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财务共享、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的职责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亟须从理念、定位、技术等方面迅速转变,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陈利花[6]阐明当内部审计机构对经营层的依附程度较高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沈琦敏[7]着力分析内部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以及大数据环境为审计全覆盖工作带来的机遇,认为应在大数据环境下建立审计全覆盖的监督框架,并提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应对策略。尤雪英[8]阐明内部审计应结合战略与目标的实现进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融入风险管理需要从战略执行层面延展到战略制定层面,战略管理内部审计应成为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目标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现阶段有关“业财融合”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个审计核心业务的作业链以及支撑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业务模块的建设方面。鉴于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框架,在数据采集检索方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平台,与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接,通过对影响企业持续有效增值的数据收集和分享,设置审计作业链来实现;在数据分析佐证方面,以审计数据智库中心为平台,通过审计作业链设置多维风险评估与测试,形成审计预警链。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框架,促进内部审计与“业财融合”协同共建,突破内部审计内生动力薄弱的工作瓶颈,落实内部审计保值增值的责任要求。

三、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框架

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扎实审计内生动力,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内部审计运维系统,以实现“三全七化”,即全程留痕、全程监督、全程可视,审计判定智能化,数据流动可视化,审查过程便捷化,审计流程链条化,审计人员高效化,审计监督系统化。在企业经营业务驱动下,结合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企业战略部署,明确企业业务运营规律与财务核算特点,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进行分布式的多视觉多维的企业运营监管,构建动态的业财融合下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框架,集聚重点监管线、增值服务线、业务运营活力线、预算执行匹配线。图1为集团“业财审”融合的系统框架。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包括审计作业平台、审计检索预警平台、审计运维平台,其中,审计作业平台是依托审计数据智库中心和作业链,协同开展日常的、常规的、标准化、流程化的审计业务,扎实审计统计分析能力,明晰审计汇总分析层次,突出审计数据计算能力,运用审计工具平台形成审计成果。审计检索预警平台是在依托审计数据智库中心和证据链的基础上,针对审计阶段性成果、地图检索式成果、盲点区详细解释式纪要进行的证据链的留痕、梳理总结、方案报告。审计运维平台是提供包括通用类、专业类、特殊类的工具支持和系统运营维护,意图解决计算口径不一致、联动转换分享性差、工具理解性便捷性等资源对接转换、操作习惯可理解等问题,保证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与安全操作。

四、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路径

(一)审计数据智库中心。审计数据智库中心是依托常规结构化数据库和集成非结构化数据库,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基础,权变地结合企业应用场景,秉着全面完整、全程留痕、权属清晰、权责可控、智能共享的原则,配置审计专员专业团队,依靠明确的审计线索脉络实现审计目标的。它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红色根据地,在系统中起着统帅作用,以实现决策战略统一指挥、方针方案统一部署、权限权责统一规范。在审计数据智库中心中,依托综合可扩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输出程序数据库、数据分析程序数据库、数据迭代程序数据库、数据运维数据库、PC与手机APP转换数据库等,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工具进行有序梳理,由多乱杂到链条权属清晰,实现由数据分散到数据集中,由人为经验审计到数字统计审计的转变。详见图2。(二)审计作业平台+作业链。审计作业平台依托审计数据智库中心和五条作业链,协同开展日常的、标准化的、流程化的审计业务,扎实审计统计分析能力,明晰审计汇总分析层次,突出审计数据计算能力,运用审计工具平台形成审计成果。五个作业链按照企业触及数据的来龙去脉为线索,从数据获取——审核认证——计划管理——检索监控———所有权识别这五条作业链进行,意图从扎实源头数据——审核认证数据——主动分析数据勾稽关系——地图式检索标记数据——穿透式进行标准识别。详见图3。在“云大物移”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背景下,随着企业数据越来越全面,审计从业者一方面需保持怀疑精神,准确运用职业判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升审计质量管理,因为即使最有经验的审计师在识别财务报表错报方面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审计作业平台是以企业具体业务信息为基础,与具体审计任务相关联,以集体决策进行专业洞察的多链条作业平台。审计作业平台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处理活动,包括数据获取链、数据信息审核认证链、数据信息所有权识别链、数据信息检索监管链、计划管理链。在运行过程中,特别要指出的是,通常情况下,审计作业平台的设计是在管理部门诚信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但管理部门诚信假设本身不是审计证据,而且也不能代替审计证据来合理确证审计报告的内容。另外,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务政策等是无法与审计作业过程截然分开的。准则为作业过程提供了框架,但存在准则并不能保障问题顺利得以解决,因为有时候准则并不是充分一致、明确、全面或者及时更新,所以当我们观察到审计从业者做出不当的判断时,标准往往是不确定的。显然,对主要问题的充分把握是审计从业者做出良好判断的先决条件。(三)审计预警平台+闭合证据链。审计检索预警平台是在依托审计数据智库中心和五个作业链的基础上,针对审计阶段性成果、地图检索式成果、盲点区详细解释式纪要进行的证据链的留痕、梳理总结、方案报告。五条闭合证据链基于审计作业链,进行梳理铺线,《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第八十二条规定“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以闭合证据链的形式来证明该类的全部事实或集成各个链条、空间的全体信息集合,使间接证据成为相对更有效的支撑材料。首先闭合证据链从证据支撑链为起点开始进行,以明确可行的标准和非悖论的规定将证据链的标准和规定规范化。其次,相关作业实质性分析链,主要基于上一环节审计作业链得到的数据进行联动关系梳理,意图找到作业链与作业链关系之间的报表数据、风险关系、审核盲点、异常环节,以链条的形式进行联动协同审核梳理作业链与作业链之间的关系,在他们之间的勾稽关系中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分析。再次,预警风险链,主要针对核心的数据生成的核心证据链,从企业经济业务的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来分析核心证据,结合数据信息获取链的地图、审计阶段性成果留痕系统的报告、审计地图式成果留痕系统的报告得出核心证据链的报告。最后,证据报告追效链,这个链条主要梳理对出现的风险追踪问效、得出增值性建议、明确责任以及责任问效进度。详见图4。(四)审计运维平台+运维链。审计运维平台是由审计工具、审计工作日维护、审计系统运营维护组成(详见图5)。其中审计工具主要提供包括通用类、专业类、特殊类的工具支持,审计工作日维护主要是指工作日系统日常维护,主要解决系统升级、安全排查等问题。审计运维平台意图解决计算口径不一致、联动转换分享性差、工具便捷性差等资源对接转换、操作习惯可理解等问题,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与安全操作。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业财融合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确保企业在战略主业的发展上,把准重点监管线,落实内部审计增值发展的责任要求,平衡内部审计的需求与供给结构,深化业财审融合共建,在内部审计确定的安全边界内可持续稳健发展,为在新时代信息化共享的背景下,“高质量、可靠增值的、信息化智能的”高可信的审计制度和审计工具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企业数字化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被业界所看好,企业由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过渡是必经的挑战,企业应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完善审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坚定业财审融合,实现企业价值的实质增值。“业财融合”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协同共建能够产生事半功倍效果的可行性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罗乾宜.边界管控:兵器工业集团整合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探索[J].会计研究,2017(10):51-57.

[3]周洁.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探析[J].财会通讯,2019(4):116-120.

[4]刘慧芬.证据链理论与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实现[J].财会月刊,2012(34):52-54.

[5]黄卫红,徐戊彬.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若干思考[J].中国报业,2018(9):54-55.

[6]陈利花.对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8(9):75-76.

[7]沈琦敏.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全覆盖研究——基于大数据应用视角[J].财会通讯,2017(16):86-88.

[8]尤雪英.基于战略视角的内部审计价值提升与实施路径探索[J].财会月刊,2018(15):150-154.

作者:王婧婧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