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审计刍议

时间:2022-03-04 03:50:52

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审计刍议

本文作者:王飞王英男工作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主要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主要载体的地勘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绩效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且逐渐从注重投入到注重产出,更关注结果,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将成为核心关注点。因此国家审计在对地勘事业单位审计时关注资金的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方面的问题;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决策是否失误等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问题。同时,我国地勘事业单位已经具备绩效审计的条件,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实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的推行,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已经在地勘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列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在对地勘事业单位领导的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运用绩效审计的审计思维,对其所在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和效益性;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建议积极地进行整改和落实,绩效审计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二是坚持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发表审计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表审计意见。绩效审计所需证实的绩效指标有一些需借助于财务收支审计所审定的财务数据,但它并不是财务收支审计的简单延伸,绩效审计还弥补了财务收支审计无法提供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等是否达到其预期目标等。因此,在实践中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互补,更好地、全方位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三是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在项目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组织由审计、财务人员、技术业务人员构成审计组,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批复文件及审查意见、项目预算的执行及项目实施的绩效等进行了客观评价,针对项目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对项目实施绩效审计,促使项目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更加重视项目的后期运行工作。通过对地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加大的审计监督力度,地勘事业单位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财务会计活动也日愈规范化,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对地勘事业单位的审计实践,反映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是否按预算执行;被审计单位是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等。在具体实践中,抓住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说明审计部门已经摸索和积累了绩效审计的经验和方法,为绩效审计的全方位、多层次地全面开展奠定基础。虽然地勘事业单位在审计实践中涉及了绩效审计的内容,但在实际开展的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仍不全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从资金到资金,重点关注资金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关注政策执行及效果评价,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层次有待提高;二是地勘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实施绩效审计的法律条文,导致在开展绩效审计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三是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当前针对不同行业绩效审计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造成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时依据不足。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绩效的评价依据不足,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四是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国审计机构工作者往往知识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会计、审计等经济类专业人员,缺少复合型人才。现有审计人员工作阅历少,缺乏具有宏观视野看待和审视问题的审计人员;五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中运用不足。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要求审计人员从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合规性,到更多地关注管理过程和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等方面的情况。需加强审计管理信息化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不断适应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不断总结,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试点面和试点内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事业单位要提高各级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当前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被审计单位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一个完备的绩效审计专家人才库,帮助并指导绩效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署:“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建议先从面上普遍推开,在实践中确定重点,更多地关注地勘事业单位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摸索和总结建立符合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与时俱进,加强绩效审计立法工作,完善审计法律体系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法律上明确绩效审计的地位,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能有法可依。制定绩效审计法规体系既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规范,也是深化和拓宽绩效审计的保证。当前,我国《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之间存在着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多数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审计机关是执法主体之一。经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虽然增加了绩效审计的内容,但尚未突出其重要地位,行业系统的审计监督处于窘境。修改《审计法》,建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法律体系,明确审计机关绩效审计职责。进一步建立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建议:一是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地勘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及预算、决算,分门别类地建立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可量化的不同层次的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及行业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二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及主管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制度、规定,国家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任务、计划、预算和有关的技术定额(经济定额或预算标准来设立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如:财政预算编制的情况、财政预算内的地勘项目设计任务完成程度与取得地质成果、财政预算内地勘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设计任务完成情况、部门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当年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占财政拨款的比重、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政府采购管理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并在以后的审计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动态维护和完善。大力加强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绩效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审计队伍的主体是审计、会计人员,其人员结构、业务能力水平等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绩效审计的需要。因此,要以适应审计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加强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保持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现代化技术利用的水平和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挥互联网作用,注重日常的信息收集、整合,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掌握财政、财税、财经的新动向和新特点,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制定的政策措施,提高审计人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升绩效审计的成果。建议通过网络实行审计工作动态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强化计算机审计运用,提高现代审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