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22-02-24 09:08:25

乡村环境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健康、美观的乡村环境是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以临海市小芝镇为例,总结出乡村环境设计七大方法:实地走访调研、创新规划设计、多方参与创作、携手村民共建、就地取材运用、精心指导施工、有序管理运行。这七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正常有序地推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具有本村镇地域文化特色且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传统文化活化在景观空间中,回归到当下生活中。

关键词:城镇建设;乡村环境设计;设计方法

一、导论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从2013年“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到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公布,国家对于乡村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明确的思路导向,乡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浙江省积极响应政策,先后实行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美丽城镇建设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行动,切实有效地推进乡村城镇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乡镇环境质的飞跃。(二)乡村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乡村作为千百年发展的产物,与地方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的自然属性受到极大冲击,复制型地快速建造让曾经丰富多样的乡村空间变得单一而又没有了灵性和生机,传统的乡村文化也渐渐地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的失衡、风貌的极不协调。乡村仍然在建设,但显然不是以我们希望看到的模样。(三)乡村环境设计的意义。作为沿海城市的浙江,东部的乡村保留有原始风貌的已是极少,新乡村格局大体已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很难去改变建筑的形式,唯有景观空间尚有扭转的余地。作为乡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承载着乡村人公共活动、信仰、社交、生产、文化创造等行为的场所需求,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的复兴,从某种意义上将亦是乡村文明的复兴,它既可满足现代人对环境改善的需求,亦可作为传统文化的展示与宣扬,让传统乡村之美在现代生活中回归。

二、城镇建设视域下小芝镇环境现状

小芝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台州市后花园之称,小芝的传统建筑和特色文化悠久而浓郁,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乡村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新民居,原有的环境被硬化的水泥覆盖,只有在只言片语中依稀能找寻出之前的自然身影。传统的乡村环境在消逝,文化也渐渐被淡忘。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去重塑这珍贵的记忆,去感染当地的村民,找回自身文化的自信,让传统的乡村环境重新走进村民的生活。

三、乡村特色环境设计方法探究

(一)实地走访调研。“设计前期调研是设计的第一步工作。设计师在资料收集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整理,形成合理的设计概念,从而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而这里我们凸显了“走访”的重要意义。乡村空间不是花架子,它的最终价值是为人所用,在用的过程中实现它的普及性与可持续性。如何用?走访这一举动便是了解当地村民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期许,从“好用”的角度首先明确景观打造存在的意义。再则便是文化及地域特性的挖掘与打造,挖掘文化,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以及那些曾今为人熟知而现今逐渐淡忘的陈年往事,此举的目的就能在乡村中更充分地打造一些叙事性空间,让生活在其间的人了解这里的曾经,享受生活的当下,揭示发展的未来。地域特征的塑造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当地特有的材料以及施工的工艺,组建民间工匠团队,实现特有材料和工艺的在地化与创新性建造。记录手法以照片及航拍为主,以俯瞰全局的视角重新梳理乡村的空间关系,以对比的形式讲述前后的变化,以此显示设计改造的重要意义。(二)创新规划设计。设计是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其价值本身在于创新与创意。乡村振兴的创新不在于颠覆而在于整理,这有别于常规的规划设计,需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之上,对乡村结构做彻底的梳理,做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整体规划设计,做到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三)多方参与创作。乡村环境设计是一项多文化、多形式、多种类的综合性整治工作,因此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试图避免因少数人设计而导致手法、思想、形式单一的弊端,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此项工作,集思广益,做到差异化、特征化、丰富化。我们特邀日本明治大学小林正美教授前来指导,提升设计品质。在立面整治上,以保持建筑时代特征、体现当地特色文化为原则,做到针对性改造,以整为主,保持鲜明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在特色风貌打造上,带领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三十余名学生在暑假期间,以三到五人一组,每组承担不同区域的景观小品设计,教师把关方案与材料的形式,对整体进行景观规划创意设计。教师与同学们深入到乡村中,吃住在当地,充分了解当地传统习俗,与村民进行亲切沟通,使设计活化传统于当下,结合环境现状,真正做到一点一品。(四)就地取材运用。就地取材运用,为突出乡镇与城市、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不同,所有的设计主张就地取材,材料来自当地,手法运用传统,运用老材料和传统技法做现代景观元素,挖掘和传承即将消失的技艺。(五)携手村民共建。美化不是一时的惊艳,更应该做到延续和持久,而真正持久的方式就是让村民参与打造,教会他们如何将他们眼中的生活垃圾变成美。设计的工作更是为了在村民中起到示范作用,我们改造到不了所有的角落,唤醒美的意识的同时,我们希望村民们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一起共创自己的天地。(六)精心指导施工。乡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的交图纸工程,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设计师的驻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图面的表现仅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开始,整个设计工作要到施工结束才算完成。进行不间断的现场走访与指导,现场示范搭建与构造方式,严格贯彻设计理念按图施工,避免施工队暴力施工,毁坏有价值的历史元素及篡改设计意图。(七)有序管理运行。有序管理运行,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策略,标准工程按正常程序先出图、预算、审价、招标再施工,做到流程有序、心中有底。节点打造等非标准工程,以设计人员及学生现场创作、现场指导施工及参与打造的方式推进,缩短设计时间,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工程计划,灵活机动。后续以实际完成工作反套图纸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结算。

四、小芝镇环境设计成果

一年的时间,小芝的镇区风貌有了质的改变,我们的工作也从村民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难推进、处处受阻到认可、支持,再到广受赞誉,面对老房子他们会主动讲述这里当年的场景,他们会主动承诺管好自己房前屋后的花草,会主动参与自己庭院的建设。成果完成的当天,全镇大约一半的人前来参观,丢失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通过实际的景观再现,重新勾起了前来参观的村民的回忆,交谈声中,似乎所有的往事都逐渐浮现出来了。此次的设计也为小芝镇评上省级样板镇添砖加瓦,这是对本次设计及施工指导最好的肯定。

五、结语

小芝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完成了虎山路整治提升工程、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工程、溪滨南北路整治提升工程、特色风貌打造等设计及施工,通过本次设计实践总结出乡村环境设计七大方法:实地走访调研、创新规划设计、多方参与创作、就地取材运用、携手村民共建、精心指导施工、有序管理运行。这七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正常有序地推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具有本村镇地域文化特色且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传统文化活化在景观空间中,回归到当下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孙晨霞.基于考现学的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论[J].艺术评论,2017(3).

[2]刘博韬.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辛儒鸿.“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山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6.

[4]许艳.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大众文艺,2019(22).

[5]卢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方法探讨[J].江西科学,2019(5).

[6]崔羽,王英帆,崔栋.文旅型小城镇可持续规划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省青木川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9).

[7]张昕欣.问题导向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策略与方法研究:以海宁市斜桥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5).

作者:金千姿 林兴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