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评价逻辑模型研究

时间:2022-11-20 08:52:45

服装设计评价逻辑模型研究

摘要:现代服装业的发展要求对服装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以加强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设计判断与决策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首先对服装设计评价的工作基础、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服装设计评价的认识过程逻辑模型与工作基本过程模型,明确了与此模型配合的服装设计评价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服装设计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服装设计评价活动过程的逻辑模型。通过上述分析与基础模型的构建,最终构建了服装设计评价体系的逻辑结构模型。

关键词:服装设计;评价体系;流程;逻辑模型

国外的科学评价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丹麦等国都开展了科技评价活动。当前国际科学评价活动表现出系统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的趋势。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都制定和颁布了科学评价法律法规[1]。目前,我国对产品设计评价越来越重视。相对于其他产品设计评价研究,服装设计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服装设计评价可使设计与目标消费者所想所需保持一致,明确设计目标,提高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加强设计控制,并建立客观有效的设计评价体系,可增强服装设计决策的科学性与产品控制的稳定性。构建服装设计评价的逻辑模型是进行服装设计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设计评价活动的工作过程,确认服装设计评价工作流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设计评价工作。

1服装设计评价逻辑模型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服装设计评价是一项目标明确、过程清晰、内容详实的工作,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将两者结合可构建服装设计评价体系的逻辑模型。1.1服装设计评价的认识论分析。评价在本质上属于认识,具有认识的一般特性,但评价又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一般认识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价值认识活动[2]。评价在本质上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3]。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基于对事物的认识。正确、客观与全面地认识事物使人们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做出准确的判断。服装设计评价是针对服装设计进行评价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与进行基于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认识。认识和认知是不同的概念,认识强调以实践为基础,以外部现实为对象,以能动反映为内涵。认知基于心理学角度,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心理学认为:具有认知功能的认知主体在对认知客体的认知活动中需经历经验、理解、判断、抉择的过程。认知不强调实践基础和能动反映。认知功能包括感性功能和理性功能,感性功能主要指人的生理感受,理性功能指人的理智和意志。人在进行上述认知过程中的经验过程是人的五官接触认知对象而产生的感觉,理解是对认知对象的理解,以判断对认知对象的理解是否符合事实,对已作出的判断进行取舍与衡量,从而作出最终决定。因此,服装设计评价活动的认识过程见图1。评价活动的认识过程自左向右进行,分为认知———评价———预测/决策3个阶段。在认知阶段,服装设计评价活动的主体(设计师/经销商/消费者)作为认知主体对客体(服装设计稿/样衣/成衣)进行认知,此时的设计评价活动客体即认知客体。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产生包含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综合认知。在认知基础上,评价活动的主体根据拟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活动的客体进行测度与价值判断。由于得出的价值判断不可能涵盖评价客体的所有方面,所以对基于各价值判断之间具有的确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价值判断展开,从一定的价值判断逻辑推理出另一些价值判断,这是一个评价推理过程。在这一阶段,评价活动的主体身份为评价主体,评价活动的客体身份为评价客体。综合评价后进入评价决策阶段,主体根据评价目的对客体做出价值预测或决策,得出基于评价主体的个体认知的设计预测/决策。此时评价活动的主体身份为决策主体,评价活动的客体身份为决策客体。从图1可以看出,对服装设计评价活动的认识过程按阶段顺序进行,层层递进。感性认知是第一步,是后续过程的基础和起点。1.2服装设计评价的流程分析。服装设计评价是有组织按步骤进行的活动,其工作流程见图2。在图2的流程中,服装设计评价活动的开始是由评价发起者组建评价工作团队(确定评价组织者),确定评价对象,在领会价值主体意图的基础上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目的。随后由评价组织者进行评价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筛选合适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召集评价者),根据评价目标与目的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小组根据评价目标和目的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先后进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时协调各方面关系,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经过对评价结果的多项比较、分析后,撰写书面评价结果,提交发起者或主办方。该流程适用于服装设计项目的各阶段设计评价。从立项评价到设计过程中的阶段评价,再到设计完成后的绩效评估均可使用。在该流程中,包含评价发起者、评价组织者、评价者3类人员。评价发起者是服装设计评价活动的提出人,如:服装企业、服装大赛主办方等。评价组织者是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人员,是由评价发起者指定的设计评价活动的专业操作人员,如:评价机构、咨询公司、高校研究机构等工作人员。评价者是评价活动的主体,由组织者筛选确定。在设计评价活动中,评价者的身份根据评价目标和目的确定。例如:以设计大赛为目的,评价者主要由业内专家、知名设计师组成;以设计项目进行中的阶段性评价为目的,评价者主要由设计师、销售人员组成;以服装品牌的市场预测为目的,评价者主要由目标消费者组成。

2服装设计评价逻辑模型的构成

在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服装设计评价的逻辑模型,见图3。该模型由可行性支撑与评价过程构成。可行性支撑包含理论基础和环境基础。评价过程包含评价前期、评价中期与评价后期三部分。2.1可行性支撑。该模型的可行性支撑包括评价活动得以进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包含服装设计理论、基于现代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评价理论、统计学、感性工学及其他理论。在该模型中,这些理论主要由设计评价组织者使用,因此该模型要求评价组织者是掌握设计理论、认知理论与感性工学理论,能够运用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过程组织及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员。实践基础包含评价时间、评价空间、评价人员与评价经费。评价时间是评价活动的起止时间及所需时长,由评价发起者提出,经评价组织者预估后确定。评价空间是评价活动进行的地点与场所,包括评价测试所需的相关设备等。评价人员包括评价发起者、组织者、评价者三类。评价经费是评价活动得以进行的经济基础。实践基础所包含的因素对评价活动的开展、进行以及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费充足、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评价发起者可邀请更专业的评价机构作为组织者,组织更多的评价者参与评价,样本量越大,有效数据越充分,评价效果越好。2.2评价过程。在评价前期,首先由发起者根据需求与预算寻找并确定合适的评价组织者,与组织者根据评价对象共同确定评价目的。然后,组织者运用设计理论、认知理论与评价理论制定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评价参照。这一阶段工作由发起者启动,组织者确定“评价确认”与“评价设定”的各部分内容并获得发起者的认可。同时,组织者在本阶段完成评价者的召集,对评价者进行简单的评价培训,使其了解评价进行的过程、方式及可能涉及的仪器使用(如眼动仪、压力测试仪等)。在评价中期,由评价者根据自身的评价认知进行评价判断与推理,作出基于自身认知的个体评价决策/预测。评价方法由组织者确定或与发起者协商后共同确定。这一阶段由评价者(即评价主体)针对评价对象(即评价客体)进行,是获得基于个体认知感受的评价数据的核心阶段。本阶段以评价者为主,发起者基本不参与,组织者进行人员安排、现场组织协调等辅助性工作。在评价后期,评价组织者回收整理问卷与测试数据,汇总评价者的个体决策,应用感性工学、统计学及评价理论等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分别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两者结合的综合分析法。最后由组织者撰写评价报告,提出评价结果,给出整体评价决策/预测建议,提交评价发起者。

3评价模型的应用

服装设计评价以评价主体为核心展开,模型凸显了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评价模型的应用见图4。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1)确定评价对象。由评价活动的发起者、投资者或评价政策制定者提出评价客体。(2)组成评价小组。由发起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其他相关者寻找专业人员与机构作为评价组织者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发起者提出评价目的和目标,评价组织者在获取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及相关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一目标和目的进行明确,以便于之后准确开展评价工作,避免评价发生方向性错误。评价组织者使用评价知识库界定评价属性标值,包括:相关理论、感性数据库、评价历史案例、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参照系等。与此同时,确定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3)确定评价主体。由评价小组召集、筛选、确认评价者(即评价主体),对评价者进行评价培训,使其了解评价与方法过程。(4)进行综合评价。由评价者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给出评价数据和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对客体综合评价时,评价组织者为其设置评价参照系。如:以选拔为目的的设计评价将以往的获胜者作为评价参照系;以预测为目的的设计评价将曾经的成功预测作为评价参照系。参照系为评价主体提供有效坐标系,使评价主体的工作控制在可靠范围内。(5)评价分析。由评价小组对评价者给出的数据和内容进行分析。在提出评价结果的工作中,根据评价知识库对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知识库内容越丰富越好,并需要对知识库定期更新以保证其时效性。(6)提出结论。由评价小组作出完整的评价结论提交给评价活动的发起者。

4结语

本文的逻辑模型概括表现了服装设计评价活动所需的支撑系统、评价活动的过程、评价活动的人员以及评价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该模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评价,服装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评价、企业内部阶段性设计评价、面向买手与商的新品样衣评价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成品设计评价均可使用。

参考文献:

[1]曹晟,田大山.美国科技评估立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6):61.

[2]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弗•布罗日克.价值与评价[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

作者:冯利 胡伟达 单位:1.东华大学 2.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