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虫害治理昆虫性信息素运用

时间:2022-05-16 04:33:00

林业虫害治理昆虫性信息素运用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化学农药,会使害虫的抗性越来越强,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昆虫性信息素的问世,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虫害防治途径。许多昆虫在发育成熟后,能向体外释放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一般每只成虫释放10-6~10-9克左右。如此微量的化学物质可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尾,这种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昆虫性信息素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正成为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概述

1、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机理及传递方式目前,对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较多,雌成虫性成熟后,可从性腺处释放性信息素。鳞翅目雌虫一般以腹部第8、9节节间膜的腺体分泌性信息素,有一些昆虫分泌性信息素的器官是翅,也有的在后胸背板或胸部前两节上的腺体或体壁上等。雄成虫通过嗅觉,锁定异性的方位及距离,这可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及种的有序繁衍。性信息素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要靠空气流动,由上风传到下风,形成信息素带,昆虫逆风随此带到达气味源,这种传递方式较快;二是靠性信息素分子的自由运动向四周扩散,这种传递方式较慢。雄虫主要通过触角感受性信息素,与雌虫进行交尾,少数也有雄虫分泌性信息素来引诱雌成虫的。

2、昆虫性信息素组分1959年德国化学家Buterandt花了近20年时间,成功从50万头家蚕雌成虫腺体内提取到性信息素———蚕蛾醇,首次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进行了分析。不同昆虫释放的性信息素组分和含量不同,多数昆虫性信息素组分并非单一。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大部分为长链不饱和醇和酯类,由10~21个碳的醛、酮、醇、酯等组成。

3、影响昆虫释放性信息素的因素研究表明,昆虫分泌、释放性信息素的生理过程受外界环境因子和心侧体的控制和支配。对于一些鞘翅目的昆虫,当咽侧体被切除后,性信息素就停止分泌。另外,温度、光周期对性信息素的释放有直接影响。昆虫的性引诱现象呈现日周期性。如家蚕雌成虫对雄成虫的吸引力在早晨3~5点之间最旺盛;大袋蛾雌成虫释放性信息素有两个高峰,分别是2~6点和17~20点。

二、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传统的虫情监测预报主要是通过人工调查和黑光灯诱集等方法进行。对于生活隐蔽、趋光性较弱、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地和一些地形较为复杂及人工难以到达的林地内的害虫,采用传统的虫情监测预报局限性较大,致使调查数据偏差较大,影响测报准确率。性信息素在虫情监测预报中广泛应用,可有效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率。性信息素可监测预报害虫的发生期、危害方位和发生量,具有活性强、专一性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尤其对偶发性害虫的发生和新造林地跟踪监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害虫的发生情况。用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进行监测预报时,要配有诱捕器,其由诱芯和捕虫器两部分组成。

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有些类型的林地内不宜用药剂防治害虫。一是分布在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地区的森林,药剂防治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二是经济林,采用药剂防治或多或少会对经济林及其产品带来一定污染;三是城市庭院的林木,这里人口较为密集,又是公共场所,使用药剂防治,容易对人畜及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1、与生物药剂组合使用一是与专一性病毒组合,通过引诱雄虫,使雄虫携带病毒,与雌虫交尾后使病毒蔓延,最终导致整个种群发生流行病,达到防治的目的。用该方法防治大袋蛾,效果显著。二是与化学不育剂组合,当被引诱来的雄虫接触不育剂后,与雌成虫交尾,产生的子代不育。采用该方法防治葡萄卷叶蛾,感染的雌虫不育率高达90%。三是与触杀药剂组合,触杀剂直接对引诱来的雄成虫造成伤害,使其丧失交尾能力。以上三种组合药效持续时间长、防治效果显著、永久防控力强。

2、直接诱杀当林地内发生虫害时,在成虫期设置大量性信息素诱捕器,将林地内的雄成虫诱集在一起,集中消灭,减少雌雄比率,从而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用苹果蠹蛾、苹果小卷蛾性信息素来诱杀雄虫非常有效;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已应用于其成虫的大量诱杀。

3、交配干扰1960年,美国科学家Beroza提出交配干扰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缓慢释放,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通讯,使雄成虫无法正确锁定雌成虫的方向,致使林间内雌雄虫交配几率大大降低,从而起到控制下一代虫口密度的作用。如用性诱剂干扰苹果蠹蛾的交尾,可大大降低其后代的虫口密度;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白杨透翅蛾、苹果小卷蛾等害虫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性信息素作为一种特殊的防虫药剂已投入使用,但在评价、量化性信息素监控和防治效果方面,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数据。因此,今后要加强对昆虫行为学及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和人工合成及昆虫种群密度变化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防治方法,以更好地发挥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