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保护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6:08

林业保护论文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形势喜人。但是,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致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要适度开发,林业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现状令人担忧,过度开发给林业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森林资源严重退化,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担忧的首要问题。

2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林业保护意识淡薄,未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林业能够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这些都体现了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社会效益则主要是指林业能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能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生态支撑,林业的社会效益集中体现在它所创造出来的林产品上。国家为了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林区人员的行为规范作出了管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林业始终未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林区保护过程中,时常出现基础设施薄弱、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滥砍乱伐等行为,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林业中低效防护林所占比重过大,严重影响了森林质量,再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森林的人均占有量也极低。除此之外,不合理的林区管理制度,也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以上种种原因及现象,都引发了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低下。

2.2林业修复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率较低

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率低,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缓慢。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林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大约只有25%的职工具有具备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构成,大部分从业人员只具备极其简单的操作技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明显。除此之外,在对林业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极少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对先进设备的利用率极低。

2.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发展未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管理建立起相对完善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未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未建成完整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2)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网络覆盖面不广,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3)目前的林业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需求,林业的信息化管理面临一定困境;(4)林区地理位置复杂,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服务系统难以覆盖。

3加快林业修复,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亦即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优势,同时实现资源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而这必须以科技作为支撑。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作为依托,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除此之外,要贯彻落实科技兴林、科技护林的各项政策。同时,要逐渐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完善林业开发的方式,强化林业生态修复的强度和成效,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环境保护。

3.2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林业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林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改变传统的利用模式,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利用。在林业产业的开发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要综合考虑,寻求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就第一产业而言,要深入分析市场状况,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次生林,缩短原材料生长周期;就第二产业而言,要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实现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实现林业资源向高端利用的转变;就第三产业而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将林区旅游和花卉栽培作为发展方向,转变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的现状。要进行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科学技术作为依托的新型林业产业,推动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要对林业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充分挖掘出林业产业的优势,形成林业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使林业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提高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要改组人员结构,培养林业产业的专门人才,使林业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为林业修复工作的展开奠定物质基础。

3.3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3.1要加强林业生态修复的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对林业生态进行修复,是对生态环境的良性改造,能实现改善水土流失、防止洪涝频发等目的。林业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忽视对林业生态的管理和修复,由此导致环境逐步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必须对林业生态进行修复,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3.2合理分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效益作为支撑;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林业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能,必须将二者统一于一个整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始阶段,人们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由此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由此可见,要合理、科学的开发林业资源,注重对林业生态的修复,只有这样,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才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支撑,才有可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我们的经济发展才会持续、稳定。

3.3.3要尽可能协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在发展林业产业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优势,促进经济利益的增长,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加大林业修复的力度,保证林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供可能。所以,要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大林业生态修复的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优页)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快速发展

在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方面尽管当下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来看,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仍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有必要对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重视林业快速发展进行分析,为我国林业保护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林业发展的意义

人类最早从森林中走来,可以说森林资源是人类最初历史文明发展的源动力,有效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但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变本加厉,城市扩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被打破,与此同时,对森林资源的无度索取也使得人类遭致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在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中西方贸易的重要纽带,位于纽带之上的楼兰古国经济繁荣昌盛,文明兴旺发达,但由于其对森林资源的大肆砍伐,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导致鼎盛的绿洲王国被沙漠吞噬,古老文明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重视林业快速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1]。林业资源保护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下我国各个城市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春季,位于西北地区的城市每年都会出现严重的沙尘暴、扬沙天气。事实上,我国每年仅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就高达上百亿元,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还应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还有防风沙、预防土地沙漠化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减轻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压力,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强化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森林资源的根本是林地,因此,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要重视对林业资源管理的保护,并将林业资源的产权加以明确,并不断建立健全森林管理制度,确保森林资源维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效保护林业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在占用林地的审核批示方面,要加强监督审核的力度,有效规范并避免林业设置审批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做好林地保护的利用与规划,将林业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落实并进一步对林地用途加以管制与监督,确保林地使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并对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进行严查,严厉打击盗伐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强化对林业资源火灾的预防能力及扑救能力。要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及时扑救原则,将森林防火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个领导阶层,并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有效提升人们预防森林火灾意识。要对野外火源进一步实现有效的管控,降低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率,清除森林火灾安全隐患。对于相关林业部门,首先要实现火灾扑救指挥水平的有效提升,改进并完善火灾扑救的方法与手段。其次还应在防火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建设功能完善的生物防火带,建设完整的防火沟防火墙等,最后应提升森林防火队伍的专业性,尤其应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为参建火灾扑救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良好保障。促进森林防火工作水平与质量实现全面的提升。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首先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加大有害生物防治科研力度,改进现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其次各级政府要提升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落实相应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重视林业快速发展郭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陕西长安710100)的目标责任制。最后需要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坚持走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道路。在生物制剂选择上尽量选择高效无毒制剂[2],逐渐增加引诱剂等其他无公害生物药剂使用的比例。强化林业执法工作。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利益。在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林业资源执法保护部门责任重大。但从当下森林执法现状来看,其形势不容乐观,首先众多林业执法机构分散了执法力度,机构之间难以做到有效协调,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对森林执法权威和执法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确保经济和生态利益的提前下,需要实现法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结合当下森林执法突出问题,逐级逐层制定修改、整合,推动执法监督由事后追究向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管的转变,有效提升执法力度与效果。

3对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建设工作,推动林业快速发展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是项复杂的工作,具体开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对于平原地区,重点完善农田林网绿化工程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农田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功能,提高农田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对退耕还林工程要进一步重视,有效遏制因随意开垦农田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并将相应补偿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并完善林业管护队伍建设,使得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制定开发特色产业的规划,并将规划进一步落实实施,确保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得到合理的安排与解决。三是针对天然林业工程,要着重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在加强管护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封山育林、建设公益林、飞播造林等措施,保障天然林业资源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新的产业,建立多种经营模式,使得富余的职工都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从而使得林区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对于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林业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针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需要加以巩固提升其林业管理水平,做好林业资源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灾害的治理工作,改善城市周边环境,有效降低风沙扬尘等对城市造成的污染。六是对于村庄及坡塬丘陵来说,绿化较为困难,因此可以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渠道,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双赢[3]。

4推进高效林业产业建设,实现兴林富民

林业资源可以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来说,即有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又有着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在对其的保护过程中,需要保障生态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发展,保障兴林与富民之间关系协调发展,并将林业资源的保护发展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改善生态、实现林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农民的增收,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结合当地林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现有的林业资源如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利用起来,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从而形成当地独有的旅游文化,既能够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二是可以推广并实施种苗工程,将林木种苗花卉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带头建立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基地,以现有的苗圃为依托,不断对其进行引导。通过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集约有序规范化经营,并将其作为典范,在整个区域进行推广,有效实现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以红枣、核桃、柿子等为主的新经济林产业,建立经济林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与种植,注重品牌效应,提升经济林的商品的附加价值,并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林业发展特点,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施以相应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吸引更多企业加盟,促进林副产品加工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相应产业链得以延长,实现林业资源增值增收,促进森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还能够有效减轻生态建设的压力。五是提升对林业的后续产业开发的重视程度,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使森林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看到了森林资源带来的各种经济效益,自然会自发保护森林资源,从而有效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即要关注林业资源自身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加强林业用地审批与管理,强化对林业资源的火灾预防能力及扑救能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又要对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建设工作,推动林业快速发展,还应该有效的将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实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推动林业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辉.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重视林业快速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68.

[2]杨爱芬.加强森林文态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有序利用[J].吉林农业,2016(12):113.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3

1、倡导人工营造森林

由于农民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使早年的孙中山已初步掌握了人工植树方法。特别是兄长孙眉在檀香山以农、林、牧业发家致富,也给孙中山以1定的影响。1883年,时年17岁的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时携带酸豆树籽种在自家院内,现这棵百年老树已是郁郁葱葱,仿佛正在昭示世人,它本身就是孙中山人工造林实践的出发点。1890年,孙中山开始着手在家乡筹备人工造林,他对广东香山无林区进行了初步调查,提出要将香山东南1带“秃然不毛”(1)之山,“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面对当地农民只知砍伐,而不知种植林木的愚昧无知状况,他利用假期,在家乡种植桑树,为父老乡亲提供样板,居然初见成效。

孙中山在香山倡导植树时,又上书清朝官吏,推荐自己制定的植树造林方案。即:1、“凡于沙漠之区,开河种树”。2、“其余花果草木,审察土宜,于隙地广行栽种”。3、及时预防“谷蟊木蠹”。(2)至此,孙中山完成了第1个植树造林方案。

1915年,为提高全民植树意识,统1全国人工植树时间,孙中山建议北洋政府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获得赞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国家法定的植树造林节日。1916年,孙中山视察绍兴,大声疾呼“譬彼高山,胡不栽森林”。(3)作为1位日理万机的革命家,孙中山能够随时随地倡导人工植树造林,亲自参加人工植树活动,制订人工造林计划,提倡设立国家植树节,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人工植树造林的重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政府设立林业管理机构

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呼吁成立农学会,作为林学理论研究机构。时隔不久,他在广州正式成立农学会。作为秘密革命机关的农学会,在进行革命活动时,也考察了外国农林事业,研究近代林学理论。尽管数年后农学会被清廷破坏,但它具有破天荒的重大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林学研究机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设置国家林业管理机构,中央内务部负责农林事务;在地方设置南京府劝业科,负责“山林土地事项”。(4)使南京临时政府初步建立了层次完整的林业管理体系。孙中山辞职后影响北洋政府在中央设立农林部。孙中山在北京与袁世凯会谈时;商定农林部可以暂时“伐采森林”,(5)解决国家财政困难。

1920年下半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自兼内政部长,明令农务局“培植及保护森林”。(6)后农务局并为第2司,继续主管“农业、林业之保护、监督、奖励及改良事项。”(7)此时,孙中山在政府设立林业管理机构,基本上还都属于西方政府机构的形式模仿。

1922年9月,孙中山在《筹备改组国民党宣言》中除继续主张“……森林、水利及其他大规模之工商业,应属于全民者,由国家设立机关经营管理之”,又进1步提出“并得由工人参与1部分之管理权”(8)的新主张,该主张实际上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大政策在林学理论上的反映,惜其未能贯彻执行。

在实际运作中,孙中山设立的林业管理机构曾出现个别人员素质较差、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1924年,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为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

颁布《考试条例》,规定应聘林业机构荐任文官者必须参加森林化学、森林工学、森林测量、森林动物学、森林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林政学、树病学、造林学、昆虫学、森林保护及管理法、植物生理学等科目书面初试,合格后再参加相同科目口头复试,最终合格者方可为荐任文官。(9)

3、国家经营林业生产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以在野党领袖身份,用英文给《大陆报》撰文,主张“凡……森林各业,均应收归国有。”(10)其所产利益作为国家税源,用于行政、教育、慈善等事业经费。在数月后的1次演讲中,他进1步指出“今日中国地主、资本家眼光尚浅,知保守而不知进取,野山荒地尚多无主之物,1般平民间亦有自由使用之权,即如樵采游牧,并无禁止之例。若在欧洲,则山野荒地皆为资本家所领有,他人不能樵采游牧于其间也”(11)而1但中国地主,资本家效仿欧洲,就会垄断山林,操纵民生,到那时再采取补救措施,为时已晚,应当事前加以预防。1920年,孙中山提出预防地主、资本家垄断山林的具体方法,即国家经营林业生产。他在《地方自治实行法》中说:“凡山林……悉归公家所有,由公家管理开发。”“其数年或数10年乃能收成者,如森林、果、药等地,宜由公家管理。开荒之工事,则由义务劳动为之。”(12)

1923年,孙中山开始实施国家经营林业生产政策,在1系列法令、法规中规定:在都市内,果园、苗圃征收千分之105地价为普通地税,随着土地增值,按超过原地价的百分比征税,但每亩地价不到2百元者免征增值税。(13)国有山林均准人民承垦,承垦年限“树林地1千亩未满者2年,1千亩以上2千亩未满者3年,2千亩以上3千亩未满者4年,3千亩以上4千亩未满者5年,4千亩以上5千亩未满者6年,5千亩以上1万亩未满者7年,1万亩以上者9年。”

(14)每亩地价7角,提前完成垦荒植树造林者可按比例减其地价。

1924年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山林川泽之息”“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应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卫生等各种公共之需要。”“本县资力不能发展兴办者,国家当加以协助。其所获纯利,国家与地方均之。”(15)上述规定,孙中山在手书《建国大纲》中再次予以肯定。孙中山自视《宣言》和《大纲》是最权威和经典著作,国家经营林业生产、全民占有林业效益的设想,就成为孙中山最具代表性的林业政策之1了。

4、发挥森林防护作用

前面已经述及,孙中山很早就认识到森林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他早年在香山提倡植桑,就是为了保持水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孙中山发挥森林防护作用的思想日益完善成熟。

1918年,孙中山在谋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同时,谋求防止华北、华中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他在著名的《建国方略》中号召“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16)可以说,这是我国3北防护林体系的最早雏形,我们不仅实践了孙中山计划,而且大大超过并完善该计划。

1924年,孙中山系统演讲《3民主义》,指出“至于防水灾的治本方法是怎么样呢?近来的水灾为什么是1年多过1年呢?古时的水灾为什么是很少呢?这个原因,就是由于古代有很多森林,现在人民采伐木料过多,采伐之后又不行补种,所以森林便很少。许多山岭都是童山,1遇了大雨,山上没有森林来吸收雨水和阻止雨水,山上的水便马上流到河里去,河水便马上泛滥起来,即成水灾。所以要防水灾,种植森林是很有关系的,多种森林便是防水灾的治本方法。有了森林,遇到大雨时候,林木的枝叶可以吸收空中的水,林木的根株可以吸收地下的水;如果有极隆密的森林,便可以吸收很大量的水,这些大水都是由森林蓄积起来,然后慢慢流到河中,不是马上直接流到河中,便不至于成灾。所以防水灾的治本方法,还是森林。”“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免去全国的水祸。我们讲到了种植全国森林的问题,归到结果,还是要靠国家来经营;要国家来经营,这个问题才容易解决。”“这种防旱灾的方法,要用全国大力量通盘计划来防止。这种方法是什么呢?治本方法也是种植森林。有了森林,天气中的水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以减少。”“所以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的大规模森林。”(17)勿庸赘言,演讲分析了森林与防止水旱灾害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国家经营森林事业的重要意义。在百废待兴、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孙中山能够把林业放到水土保持、防止灾害的高度去认识,10分罕见,时人无出其右者。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林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与之俱增。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市场发展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下,要想满足当代人们对其的实际需求,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增长的保障。文章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几点感悟展开探讨。

1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

经过政府部门,林业企业单位、社会各界等的多年努力,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保持绿色山区与绿色水是全省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底线之一。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全民自愿植树活动,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以及绿色通道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项目力度。同时,还要将防止森林火灾和森林害虫破坏森林资源的发展理念提上日程,加大对森林土地的管理力度。同时要继续,深化林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并调动全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为造林绿化不断注入新活力,使全社会投入到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一宏大工程中来。切实提高造林的质量与效益。

2提高造林质量

林业生态系统最根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都能够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林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依赖于植树造林,因此,提高造林质量势在必得。树种的适应性主要受土壤类型以及气候特点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对病虫害的检测力度,合理调整林种与树种的结构。而且还要积极营造混交林,多措并举,提高林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3引入先进科学技术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要加快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步伐,切实提高林业生态的保护步伐。首先,要从林木良种的选育着手,借助科学造林、科学营林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增强生态功能,使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度统一。也要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来,更好地服务于林业工程,从整体上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构建工作提供便利。

4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林业体系中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提供契机。林业生态旅游强有力的宣传形式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林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和森林资源的共同组成部分,在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现代化的林业产业需要产生经济价值,而且还要产生出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故此,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林业的经济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在完成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推动着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立新,苏杰南.我国人工林需要开展近自然经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6):52-54.

[2]苏家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2012(5):190-191.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下的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这一结论:

1999年3月,广东省林业厅依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重植林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下:

经济价值万元

重植林內部林产品价值417.72

外部吸收CO2放出O2价值8162.00

涵养水资源价值3.27

水土保持价值10.89

保肥价值10.79

旅游价值13320.00

生物多样性价值4.36

空气负离子效应无法评估

滤菌功能无法评估

吸尘功能无法评估

合计21929.01

由以上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6

森林资源关系着人类生存环境,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维系生存环境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度,在了解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保证人与自然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下和睦相处,构建适合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接下来就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管理。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要突出两个工作中心,即林地保护和林权管理。此外更要加强对森林利用、林地林权以及森林经营方面的管理,对森林资源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充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营。与此同时,要将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等列入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政府的考核指标。同时需要有实际行动的配合才能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再生和高效利用。

(2)促进高效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高效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采取全方面的的措施,不仅要从森林资源使用的自身优势来考虑,更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加快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进程,主要发展经济林木产业。经济林木产业不仅具有特色,又兼具时效性,若其发展顺利,将成为林业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是不断推广新经济林产业,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名、特、优经济林产业,根据林木地方种植特点做到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大力推广种植。

(3)统筹兼顾,做好荒漠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及管理工作。在进行荒漠治理时,重建和封禁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取得更进一步的优化。同时,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为人们发家致富提供了一条道路。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偿使用制度就是指在利用生态资源产生利益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人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为保护生态环境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制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人向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是对自然资源价值的体现,也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人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二是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为保护自然资源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和代价,理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而自然资源的使用者也无权免费的使用经改善的生态环境,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4)不断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就目前的森林保护体系来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不断的完善。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将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条例列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此来规范森林保护与管理中的工作细节,使得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更规范化和现代化。其次,对限额的森林资源要严加管理,严格进行“三总量”控制。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林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并定期的进行执法检查,对于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要严惩,从根本上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同时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近几年来。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各地区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都加大了保护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非法砍伐树木、开垦农田的打击力度,挽回国家经济损失,加大了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增加了森林面积。但是,部分地区的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如缺乏对林地用途的审核制度,无法及时发现破坏林地的行为,对各种案件的监察力度也未落到实处。

2结束语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经济手段;宏观调控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加快林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建设。200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林业建设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由此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1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1-2]。同时,在林业发展中要解决生产经营者的投入与收入问题,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特别要解决自主经营的林场、自然保护区内贫困职工脱贫以及生产、生活的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1.2树立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枯竭,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1.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要改变人类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努力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节约人力物力、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应当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林业发展相适应,达到生态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新的社会形式。

2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3-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生产经营者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各项有用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停止天然林的商品采伐,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重视商品林基地的建设。保护好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只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结合市场选择,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入、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及其他速产丰产林,使林产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

据专家核算,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生态建设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货币化。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不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益的。

4加强宏观调控

生态建设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各种手段综合治理,建立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投资难以得到补偿,投资者一般不愿长期投入。因此,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全社会投入到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一宏大工程中来。公务员之家

5结语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通过利益诱导,实现保护和发展资源的目的。使森林的培育获取较高的利润,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解决经营林业的激励机制,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是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按照有利于林业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把生态建设放到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优美的自然生态,让子孙后代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6参考文献

[1]楼国华.推进林业创新创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J].绿色中国:A版,2008(3):75-77.

[2]邵权熙.浅论创新与我国林业创新体系[J].中国林业,2000(11):33.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林业;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平衡;措施

在林业的建设过程中,其生态与林业经济产业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两者的平衡,才能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1山东省淄博市林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淄博市地形比较复杂,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不合理的垦植、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市的残林只有0.43万hm2,森林覆盖率仅为0.7%。到2006年,淄博市的林地面积已经达到16.82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8%。山东省淄博市的林业建设,虽然有效地提高了山东省淄博市的林业覆盖率,增加了绿地面积,加强了环境保护。但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林业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经济效益。

2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之间的关系分析

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也能利用林业的光合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新鲜氧气。同时,林业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价值,也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如:林业产品(油料、干鲜果品、茶桑、饲料、花木、橡胶和栲胶、药材等)、林业生态旅游和康养等。可以说,林业还是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以下2方面:2.1矛盾制约关系。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林业不仅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为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林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产生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经济价值最容易被体现,成为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而易见的价值;而林业生态价值的体现途径较为复杂,极不容易受到重视。因此,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价值的现象[1]。2.2协调统一关系。无论是林业的生态价值还是林业的经济价值,其实现的途径必须要以森林为基础。因此,林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具有统一性。林业生态的目标为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提升森林的质量,进而使得森林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而林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则是立足于目前的森林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林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失去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其经济价值也将失去发展的本源。可以说,林业的生态价值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基础。但在林业建设过程中,一旦失去林业产业的发展,忽视了林业经济价值,其生态建设也会失去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进而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的发展[2]。由此可见,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协调统一关系,必须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3平衡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3.1树立科学的观念。在平衡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观念。这是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价值的发展基础。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只有具备统筹兼顾的思想,做到二者的协调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实现。3.2发展科技创新,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价值。在促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一定的技术创新,这是实现林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在维护林业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的形式,加强林业产品的开发,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价值。但在林业经济价值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林业的保护工作。只有加强林业保护,在林业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加强林业的经济产品开发,才能最终实现林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3.3加强政策引导。在平衡林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积极构建一个林业生态与林业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政策。例如,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可制定林业产品深加工扶持的政策,不断提升林业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进而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要通过相关的政策,鼓励植树造林这一活动。3.4构建完善的林业经济循环体系。从上述的关系分析中,可以明确得知:林业的生态价值和林业经济之间,既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偏颇,就会影响两者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淄博市在平衡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的时候,必须要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林业经济循环体系,以促使整个林业资源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一方面,完善林业循环经济体系,力求在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减少林业的资源、能源消耗等。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林业资源浪费、减少经济价值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林业生态污染和破坏等现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林业的经济价值带动整个林业的生态建设。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工作等,将林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充分纳入到林业循环经济体系中,最大限度促使两方面的平衡发展。3.5打造林业经济体系,以刺激林业生态发展。山东省淄博市在以往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到了林业的产业发展中,但在林业经济价值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致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受到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林业的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可充分利用林业经济体系刺激林业生态发展的新方法,以促使林业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将林业与该地区的畜牧业、渔业、旅游业、种植业等有机结合到一起,在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实现其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促进林业生态发展,进而为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经济效益,提供充足的资源[3]。3.6生态旅游的开发。林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木材、林果等产品中,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形式进行展现。基于此,在平衡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的过程中,可充分依托生态型林业,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和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观念,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平衡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存在内在统一性。林业生态价值是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林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生态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平衡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林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华.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130-131.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1林业发展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我国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方针以及林业发展。关于林业建设,应尽最大努力鼓励经营者积极参与,提高林业业务和发展的效率。同时,还必须充分重视森林经营者,并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工作和日常照顾。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调动个人意愿,同时坚决支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概念。1.2坚持贯彻后代可持续利用资源的价值理念。森林资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因此资源的使用应以可持续发展办法为基础。关于森林资源的使用,采取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并采取合理的管理办法,以便有条不紊地利用森林资源。对于当今社会,资源的利用不仅应考虑到当前的趋势,而且应考虑到后代。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创造条件,并坚持为子孙后代可持续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1.3坚持贯彻人与自然互助互利的价值理念。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正在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社会。最近,对自然的征服被认为是一个优先目标,相信征服自然就是征服世界,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枯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环境破坏,也给人类带来惩罚,并增加了自然灾害。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严格管理,从种植、养护、管理和经营等方面进行安排,从而更好地开发森林资源。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类、自然互利为基础的发展概念,人类才能实现对自然的愿望。这种以团结、互利和协调为基础的发展方针,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必然。

2大力开展林业建设

从砍伐自然森林到砍伐人造森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林业和建筑方面,需要改善环境、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负责生产路线、人们逐渐走向富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路线、木材生产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使经营者能够获得其想要的更快的技术指导。开发新技术将使森林发展技术进入一个适应新时代的管理制度和森林发展模式的新时代。采取严格办法,停止开采自然森林,加速生态建设,重点是商品林业,保护自然资源。为了保护自然森林资源,要通过有力的植树造林和用工业森林取代自然森林的开发。

3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

3.1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林业发展需要政府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予以支持,以确保发展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林业发展领域,各级政府必须将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养护纳入财政预算支出,增加林业投资比例,注重林业发展,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此外,林业部门必须种植适当的树木,加强树木管理,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同时考虑当地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需要。3.2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应建立适当的森林生态保护区,提高森林覆盖率,并为今后的环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必须改进建设和养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认识,加强行政处罚,从而减少森林资源的浪费,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在建立森林生态系统之前,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综合规划,加入全球生态系统,并不断解读管理方面的问题。然而,由于各区域的环境不同,各国政府在制定保护措施时,应考虑该区域的实际情况,这不仅能提高森林发展的质量,而且也可促进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3.3加强宏观调控。生态建设是以保证生态平衡、保护和使用自然资源为主,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等手段进行治理。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实现普遍社会利益的基础设施,而且涉及大量、广泛和长期的投资,投资者通常不希望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国家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则和环境建设的实质性要求,坚持对政府投入的指导作用,建立政府领导、政策指导、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机制,并让所有公民和整个社会参与进来。政府应在建设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个社会应投资于生态建设和美化项目。

4结语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应通过刺激利润来保护和开发资源。鼓励森林经营者获得更高的利润,保护森林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激励林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鼓励林业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主要目标是建立和评估健全的森林和树木流动系统,重点是社会发展和可持续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发展,这符合使森林成为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求。让所有公民都能享受美好的自然环境,并使子孙后代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01):17-18.

[3]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42-43.

林业保护论文范文篇10

乡镇林业技能人员评职称也是有等级的,当然,无论评什么等级都是需求学历、资历以及论文、论著条件要求的,下面修改就从这两方面对申报评定高级职称的任职资历进行说明。

一、学历、资历条件,契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能够申报评定高级职称任职资历:

1.博士研究生结业后,获得工程师任职资历,并从事工程师作业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结业后,从事本专业技能作业八年以上,获得工程师任职资历,并从事工程师作业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结业后,从事本专业技能作业十年以上,获得工程师任职资历,并从事工程师作业五年以上;

4.参加作业后获得本专业或附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能作业达到上述规则的相应年限,获得工程师任职资历,并在职后获得合格学历后从事工程师作业五年以上。

二、论文、论著要求

1.出书本专业作品1部(自己编撰5万字以上)。

2.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榜首作者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3.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作为榜首作者或专业文章1篇,以及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作为榜首作者宣读、交流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4.编撰地市级以上本专业较高水平的技能培训教材、讲义5万字以上(揭露发表或内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