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17:37: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林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林业论文

范县林业生产分析论文

1县域林业生产现状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查看全文

林业资源研究论文

首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实现现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网,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林业”。信息化是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面,而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持续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全局性、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其次,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人才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国家林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林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促进部分学科、专业有重大突破。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开发国内外两个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依托,以需要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既保证人才分布的动态平衡。人才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向市场,以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及基层对人才的需要,两种手段结合并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再次,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林业各类(含短缺学科)专业人才。要加强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范化管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围绕创新能力建设,认真搞好高层次次林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年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敢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重大环境建设,努力扩大森林资源。知识就是经济,要创知识经济之业,要探索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拓展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开创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为四化建设提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多学科,多专业的各类人才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有一个快速的发展与提高。

论文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经济

论文摘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识需要人才。知识和占有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资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以期利用这一电子人才信息平台,使林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查看全文

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林业生产;现状;对策;河南范县

论文摘要介绍了范县县城林业生产现状,就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范县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和生物保护提出对策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战略部署。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从优化城乡人民生存质量、优化经济环境,提高范县知名度出发,做出了把范县建成现代化生态县的决策,要求尽快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谈谈范县林业发展对策。

1县域林业生产现状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查看全文

精确林业分析论文

1精确林业的含义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正将世界林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引发林业科技革命,是21世纪林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精确林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事实上,这种林业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应用的体现,核心是实时测定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并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制定出针对性的林业生产措施,在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精确林业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3精确林业的源头

查看全文

精确林业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精确林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精确林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是个新生事物。本文介绍了精确林业含义、主要支撑技术、发展现状等,可以帮助林业工作者正确认识发展精确林业的重要性。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过度开发与工业化污染环境的后果,人类的生存面临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和危机,这也对林业生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既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节约林业资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精确林业的概念和实践自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精确林业的含义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正将世界林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引发林业科技革命,是21世纪林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精确林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事实上,这种林业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应用的体现,核心是实时测定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并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制定出针对性的林业生产措施,在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精确林业发展论文

1精确林业的含义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正将世界林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引发林业科技革命,是21世纪林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精确林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事实上,这种林业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应用的体现,核心是实时测定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并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制定出针对性的林业生产措施,在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精确林业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3精确林业的源头

查看全文

林业教育发展林业产业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为解决林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适应林业产业化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了通过职教集团拓展服务平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衔接、深化与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等有效服务途径,达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企业“共赢”。

论文关键词:林业;职业教育;产业化;职教集团;对接

林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生态、经济)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由结构合理、多条产业链组成的产业体系。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林人发【2007】76号)是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促进林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林业建设者整体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坚强柱石

(一)湖南林业产业化现状

林业产业已经发育成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到2008年底,湖南省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86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8.47%。有林地面积达到1.48亿亩,森林覆盖率53.67%,活立木蓄积量3.23亿立方米,油茶林2000万亩,年产茶油8.9万吨,毛竹1068万亩,立竹15.35亿根,国有林场177个,经营面积1163万亩,森林公园63个,国有苗圃97个,经营面积5.89万亩,均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林业产业化系统,2008年湖南省林产工业总产值为319.76亿元。林产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人造板429万立方米,木竹浆纸116万吨,木竹地板(含强化地板)1442万平方米,松香等林产化学产品2.8万吨,林药加工产品3.94万吨,森林食品加工30万吨。

查看全文

城市林业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城市林业的概念、效益、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城市林业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阐述了本人对发展城市林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林业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前言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以人为主体并与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建立相互联系,以人类的技术和社会行为为主导、生态代谢过程为经络,受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供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城市680多座,建制镇1700多个,城市人口已约占总人口的50%,虽然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在没有强有力的控制的条件下,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的退化,各种环境困扰和城市病愈演愈烈。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大的生物群落。世界上象莫斯科那样直接在森林中建造的城市并不多,大多数城市是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地域成型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森林、更缺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因此,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一、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查看全文

城市林业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城市林业的概念、效益、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城市林业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阐述了本人对发展城市林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林业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前言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以人为主体并与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建立相互联系,以人类的技术和社会行为为主导、生态代谢过程为经络,受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供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城市680多座,建制镇1700多个,城市人口已约占总人口的50%,虽然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在没有强有力的控制的条件下,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的退化,各种环境困扰和城市病愈演愈烈。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大的生物群落。世界上象莫斯科那样直接在森林中建造的城市并不多,大多数城市是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地域成型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森林、更缺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因此,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一、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查看全文

径流林业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径流;林业技术;水土保持林;应用

论文摘要:径流林业技术措施的核心技术是集水整地。集水整地系统由微集水区组成,一是产生径流的集水面,二是渗蓄径流的植树穴。根据地形条件,以林木为对象在全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与栽植区,组成——通过这种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有效的水分调节措施,在一般年份使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在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之内;二是在短期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不低于苗木的凋萎湿度以维持林分的稳定性。

1集水整地措施

1.1栽植区面积

在定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一般要求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对于防护林和用材林一般最好整地深40~60cm,经济林80~100cm。为了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应当采取较大规格的整地,但是整地规格加大,破土面增加,地表蒸发也随之增加,而且径流进入后渗蓄的深度相应减少,也增加了地表蒸发量。因此,栽植区面积的大小,应考虑生物经济兼顾的原则,既考虑到树木的根系生长发育及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地形、土壤等自然与经济条件。经济林树种一般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比较高,根系的水平分布比较宽,栽植区的面积宜大一些,其宽度一般在1.40~2m,长度主要由造林的株距决定,一般在1~2m左右;水土保持用材林的阔叶树因根冠较大,一般栽植区宽度在1~1.60m,长度在1m,但若是培育速生用材林,则整地宽度可适当加大;薪炭林、护牧林等以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栽植区面积可适当小一些,一般宽为0.60~0.80m,长度可依据地形条件而定。

1.2集水面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