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07:29:59

林业职称论文

林业职称论文篇1

本人出生于X年X月X日,x年x月参加工作,x年x月x日加入中国共产党,X年X月,取得助理政工师职称资格,X年X月,取得政工师职称资格。X年在自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毕业(经济管理专业)。

X年开始,X年来一直从事dang建及政治工作。先后担任X林业局福利厂党支部书记、X林业局集经处政工科长、X林业局青年林场党支部书记、X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干事、X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综合科科长、X省力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X年至X年,自己结合工作实际,先后起草了《X》、《X》等论文和调查,分别参加州市的学习交流,并获得奖项。X年至现在,深入调查研究,共采写了x余份调查报告和x余篇评论、理论文章。论文《X》发表在部级刊物《X》X年第X期;X年X月,文章《X》发表在部级刊物《X》第X期。企业服务大局的调查《X》、《X》、《X》等文章被X省委主办的《X》刊发。

林业职称论文篇2

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

林业职称论文篇3

五代到清朝,翰林院的政治地位经历了二高三低的变化:宋朝和 明初高,五代、辽金元时期和明永乐以后低。

五代武人跋扈,王朝祚短,翰林的地位从唐时的顶峰跌落,政治 上的作用相当有限。后晋还一度废除翰林学士,其职并归中书舍人。

宋代是翰林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继承唐、五代的趋势,翰林学士院与翰林院发展成截然不同的衙署。 翰林院作为各种技能之士的待诏之所,设在皇城之外,分为书艺、图 画、天文、医官诸局;翰林学士院作为草诏、顾问之臣的供职机构, 设在宫禁之内,二者间地位的高下不可同日而语。其二,翰林学士院 组织结构严整,官员设置从高到低依次为承旨、学士、直院、权直, 不再是随意性很强的内侍群体,而是中央政府的正式机构。与之相适 应的选任、降黜、员额、俸禄等各项制度日趋完备。其三,翰林制度 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得以确立,非进士不入翰林,由此推进了宋代文人 政治的发展。

辽、西夏、金、元,都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主体的王朝,它们程 度不同地学习汉王朝的统治体制,无一例外地承袭了唐宋的翰林制度, 以此标榜文治,笼络与安置汉族知识分子。各政权中翰林机构的名称、 功能不尽相同:辽称翰林院,体制与唐旧翰林院相似,院内人员、职 事繁杂不一;所不同者是将国史院隶属于翰林院,开了国史、翰林合 二为一的先河。西夏与金建翰林学士院,职能与宋时相似。元立翰林 国史院,其职责变为以修撰国史为主。

明代翰林院的发展变化,以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期的翰林院拥有唐宋翰林学士院的职能,翰林 官充当皇帝的辅弼,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后 期的翰林院向唐旧翰林院回归,走上了重文词、远政治的道路,取而 代之的是新的近侍机构——内阁。英宗正统(1436—1449年)以后, 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逐渐降为撰修书史、起草一般文书的普通 文秘机构。

清朝以后,翰林院的性质不再有大的变化。院中无承旨,亦无学 士之名,而是“定掌院学士为专官”(《清史稿》卷115“职官二”), 掌院学士之外,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修撰、编修、检讨、庶 吉士等;院下有庶常馆、起居注馆和国史馆三机构。翰林院的主要职 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 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职清事简的文人闲职。清朝末年,实行政治改 革,学校教育取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的翰林院日渐衰落。 1911年,清朝灭亡,沿续了千余年之久的翰林制度也最终退出历史舞 台。

无论其身份是“天子私人”还是朝廷命官,也无论其职能是参与 政事为主还是掌管文辞为主,对于中国古代的翰林来说,有一点是千 年不变的,即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特别是明清以后, 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为人熟知的历 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这种构成,决定了翰林群体势必对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 响。

作为职掌文化事业的专官,翰林首先致力于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 与保存。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通经晓史,而且立德立言,创作出无数 优秀的诗赋文章,为古代封建文化的宝库增添了大量的财富。历代翰 林还编撰各类书籍典册,直接担当起整理、保存与传承封建文化的责 任。唐以后流传至今的大量古代典籍,多数都出自翰林之手。如宋代 以“四大书”著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 《册府元龟》,除《元龟》外,其余三部都是太宗时由翰林学士李方、 扈蒙等主持编撰的。再如明朝修《永乐大典》,清朝修《四库全书》, 都由翰林负责,清朝修书的机构四库馆就设在翰林院内,修书期间先 后有数以百计的翰林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纂。

同时,作为成功地进入中枢机构的士大夫中显达之人,翰林有机 会实践儒家的政治理想,以其知识、节操等影响社会,实现“达则兼 济天下”的抱负。从唐末翰林充当反对方镇,打击宦官,巩固统一的 重要力量,到宋朝翰林踊跃议论朝政,批评时事,推进文治,历代翰 林都积极发挥了他们在当朝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 所表现的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于国事民生不敢忘的情怀,凸显出 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独特文化品质,丰富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精神遗产。

林业职称论文篇4

杨春华(1964-),女,吉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

摘 要: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147名在岗教师进行了职业满意度显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职教师总体职业满意度较高,其中公共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的满意度高于专业理论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满意度较低。

关键词:吉林省中职教师 职业满意度

1.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环境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教师是影响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职业满意度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还关系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近两年我国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发展趋势渐佳,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成为中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长春市东方医药中等职业职业学校、长春国际经济贸易职业中专、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和松原市新民职业中学等学校的中职学校在职教师,采用的匿名填写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0份,去除没有完整作答和无效的问卷,剩余效问卷147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3.5%。其中男性教师78名,女性教师69名。

2.2工具

根据Greenhaus等(1990)编制的职业生涯问卷制定问卷,分为五个项目,单维,主要反映职业待遇、职业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经过测试分析,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3,信度较好。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KMO值为0.797,呈现的性质为“适中的”标准,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适合在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的球行度检验得出χ2值为194.470,自由度为10,P=0.000

2.3施测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通过邮寄问卷和现场发放问卷等形式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测试。

2.4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SPSS 21.0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检验。

3.结果

从人口学变量的角度分别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性别、年龄、教龄、学历、工作类型、职称等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发现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学历和工作类型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整体职业满意度较高。

3.1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较高

全体被试对职业上取得的成功、职业发展、职业待遇、职业晋升和职业晋升五个维度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08±0.062、2.99±0.065、2.88±0.068、2.95±0.072、2.96±0.065,吉林省中职教师总体职业满意度得分为2.9714±0.04734,略高于中点“2.5”,偏度为-1.135±0.200,峰度为1.190±0.397,为负偏态,高峡峰。

3.2不同学历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发现:吉林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得分最低,均值为2.4667,小于中点2.5。通过scheffe法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学历之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满意度明显低于本科学历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且学历越高,职业满意度越低。如表1:

3.3不同职业类型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存在差异

对吉林省不同职业类型的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职业类型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84。通过运用scheffe法对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与工作类型的多重比较分析得出,公共课教师组和实训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显著高于专业理论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其中公共课教师组与实训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差异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公共课教师组的职业满意度略高于实训课教师组。如表2:

4.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1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本调查研究显示,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表现出较高水平,这与职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更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仅仅是在职校教师的培养上,中央财政就拿出1.5亿用于2013-2015年的师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使得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为“后进生”或者“问题学生”,中职学校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与普通中学教师相比还存在差距。政府在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师资培养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职校发展政策,加强职校的宣传力度,帮助人们从小树立职业意识,将职业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到人心,提高职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4.2建立健全中职教师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中职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师在职业发展、职业待遇、职业晋升和职业进步几个维度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公共课和实训课教师。究其原因,专业理论课与公共课和实训课相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任务大。近几年中职学校开始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准,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掌握更为专业、有效、前沿的技能知识,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随之加大,而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机制难以满足教师的提升要求,导致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比公共课和实训课教师低。因此,要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全身心投入到教师职业生涯当中,必须建立和健全中职教师的发展激励机制,及时肯定教师的成绩,并对业绩突出的教师采取奖励和晋升等政策。

4.3帮助中职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为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而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就更少。部分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对当前工作满意度不高,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对晋升、待遇、职称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十分迫切,有的教师甚至有离职意向。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使教师们看到职业生涯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自我的调整和适应,处理好职业生涯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海波,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 吕国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3)

林业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森林培育物候化 实践教学 物候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8-02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任务。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改革方向,森林培育与利用系林业技术专业,认真领会《决议》精神,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秉承:“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以“森林培育物候化,森林调查项目化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开展实践教学,创设“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即:“两区三化”。这其中,森林培育物候化实践教学作为森林培育能力提高的重要形式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森林培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相结合过程, 林业技术专业按照职业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把“行动导向”引入实践教学中,把学习过程中的行动导向和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和工作过程要素的全面性”。以就业促进学习,有效提升同学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森林培育能力是林业技术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涵盖了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等整个森林培育过程的能力。为探索这一能力的内涵建设,林业技术专业团队深入林业基层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与林业专家座谈、访谈,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交换思想,对森林培育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能力培养框架。具体如下:

针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森林培育与利用系建构有森林植物、森林环境、生物应用技术中心、森林培育等校内专业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具有生产经营的生物技术、组培、育苗、种苗生产、林木育苗大棚等实践教学场所,以及植物引种繁育实验中心、温室育苗中心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为森林培育物候化实践教学提供了能力锻炼和提高场所。

物候是指森林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是遵照林木生长、发育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对自然条件依存度大,培育当中的各项措施要更多地依据自然规律、依靠自然力实施。基于森林生长的自然规律,森林培育物候化实践教学是依物候变化,组织和实施森林培育技术措施,森林培育能力的实践技能是在森林物候的各个阶段如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保护、林下种植、病虫害防治等自然生长过程实践中获得和掌握的。要求实践教学不能忽视森林培育是以树木为主体(生命体)的森林群落作为生产经营对象,不能背离森林物候实施技术措施。物候现象的顺序性、相关性和同步性决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如果学习内容和实践过程与物候没有形成步调一致,同律进行,譬如:在林木生长期进行苗木移植,或在冬季进行植物标本采集等实践内容,那学习内容的载体――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模拟或仿真的层面上,那真正意义上的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的技能因背离森林物候失去了实践意义。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森林培育物候化实践教学是这一途径的桥梁。

理论与实践只有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融合到一起(即发生理论与实践的“化学反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森林培育物候化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具体体现。为使实践教学过程与物候相期并行,森林培育与利用系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和理念,提高森林培育能力。如:把森林培育物候化思想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中。根据当地或区域内森林植物的物候历(或自然历),制定了森林培育物候生产操作总体方案,编制了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作业月历表,果树生产与加工管理作业月历表、森林培育作业月历表、森林保护管理月历表、造林施工管理月历表等,力求实验实训及实习的内容、项目、任务贴近生产实际,与行业接轨,与物候同步。保证了生产实践过程“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和工作过程要素的全面性”。近些年,积极参与到林业生产或行业生产单位组织的项目、课题实践中,如:沾益县九龙山苗圃板栗嫁接;弥勒县江边局柑橘修剪;昆明市盘龙区青龙山苗圃育苗等,实践教学中的森林培育物候化,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

在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目标指引和努力建设森林云南契机条件下,绿色产业发展及林业基层对林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情况下,森林培育能力的加强无疑是提高就业率的措施之一,2011年,林业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2 %,2012年年终就业率97.96 %。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可窥见一斑,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森林培育物候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森林培育能力不仅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其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继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期刊 2012.(10)

[3]陈宇主编.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林业职称论文篇6

2000年,张炳南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历任党委书记、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理事、铁路高职和中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铁路职业教育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编审委员会副主编、辽宁铁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市人才协会副主任、吉林市人大代表等职务。

张炳南教授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他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以“外抓生源、内抓管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总揽全局,不断推进和深化学院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使学院更加优美和谐。在他的主持下,学院率先在本系统推行了干部竞争上岗和全员竞聘上岗;率先在本系统进行了“模块教学”的教学改革,实施分级教学、分层教学和学分制管理,切实提高了管理和教学质量;率先在本系统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省了办学经费支出。为转变办学理念,他组织全校教工开展了大讨论,确定了该院“高起点规划学院、高质量建设学院、高标准管理学院、高效益经营学院、高素质提升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以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专业贴紧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的办学特色。几年来,学院的办学能力不断提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逐年攀升。2006年首次高职招生,突破计划11.5%,报到率达到97%,2007年突破计划12%,报到率达到98%,创吉林省高职高专学校报到率之首,在籍学生达近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在97%以上。在教学方面,张炳南还主持制定了多种激励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在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科研管理上,加大对重点项目课题的扶持力度,使学院的教改和科研的氛围越来越浓。他还亲自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近两年,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10余篇。

张炳南教授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早来晚走,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基本上每天提前1-2小时到学院检查两个校区的学生、管理、服务和教学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他作风严谨,办事公道,不为权利所诱惑。对学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实行责任追究。他主持制定了《建设(修缮)工程、物资集中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建立了“管办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运作方式是采购(招标)、验货、付款三分离。他亲自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揭示板、公开栏、校园网、代表团组长联席会和干部会议等多种校务公开方式,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在他的带领下,使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曾被评为铁道部铁路职工高等教育达标学校和吉林省成人高等学校先进单位;学院还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沈阳铁路局、吉林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吉林省、吉林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他个人曾荣获“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吉林省最佳经营者”、“吉林市劳动模范”、“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等称号。

林业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放牧;灌木林地;土壤贮水量;东峡林区 职称网

大通县东峡林区是青海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林区部分区域处在半农半牧状态,在林区灌木林地放牧后,土壤被践踏的强度根据地表受害状况结合植被覆盖度(51%~75%、40%~50%、39%以下)可划分为轻、中、重度3种类型,分别测定了放牧对林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为林地合理放牧提供了依据[1-2]。

1材料与方法

1.1 测量地概况

大通县东峡林区位于大通县东北部,东西长50 km,南北宽20 km,为西宁市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区内主要有2条由北向南平行的山脉,属达板山支脉,东支脉主峰为兰雀山,由克麻沟、鹞子沟和老虎沟等组成;西支脉主峰为平顶山,由东沟、西沟和生地沟等组成。海拔2 450~4 348 m,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峡河流域和瓜拉河流域,林地呈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坡向性;林区乔木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白桦、山杨等[3];灌木树种有山柳、小檗、杜鹃、金露梅、银露梅、短叶锦鸡儿、鲜卑花等[4]。

1.2 测定方法

1.2.1土壤样品采集。2009年夏季,在东峡林区向化上滩灌木林地,根据放牧牲畜影响土壤的不同程度,选择牲畜践踏土壤轻、中、重度3种类型,各种类型重复3次,挖取土壤剖面深80~100 cm,每隔20 cm采集样品1次。

1.2.2样品处理。分别称量不同类型各层次土壤样品的鲜重,用清水浸12 h称重,置于干沙上面渗水2 h称重,再置于干沙上48 h后称重,并在 105 ℃烘10~12 h至恒重。求出土壤各层次的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平均值。

1.2.3灌木林地土壤的贮水能力。土壤贮水量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降水的短期滞蓄量,用下面公式计算:

W=10 000×H×P(1)

式中,W:贮水量(t/hm2);H:土层厚度(m);P:非毛管孔隙度。

2结果和分析

2.1土壤剖面各层的容重

由表1可知,土壤剖面各层的容重,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轻、中、重度践踏的平均容重由小到大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表明牲畜活动少的土层松软,容重轻,涵养水源效能较高。

2.2土壤各层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 职称网

由表1可知,土壤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轻、中、重度践踏的平均最大、最小、毛管持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说明土壤践踏轻的持水量大。

2.3土壤各层的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

由表1可知,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土质沉积的差异,土壤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基本表现为随着土层的深入相应减少;轻、中、重度土壤非毛管、毛管、总孔隙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

2.4灌木林地的贮水量

随着牲畜践踏土壤的程度不同,灌木林地贮水量有所差别。分别将表内土壤厚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值代入式(1),可得牲畜践踏轻、中、重度的1 hm2土壤贮水量:

轻度W=10 000×0.8×0.074 0=592.0 t/hm2

中度W=10 000×0.8×0.051 5=412.0 t/hm2

重度W=10 000×0.8×0.037 3=298.4 t/hm2

由上述计算可知,践踏轻、中、重度的1 hm2土壤贮水量递减,轻度践踏土壤贮水量较中度践踏大180.0 t/hm2,中度践踏较重度践踏大113.6 t/hm2。

3结论与讨论

(1)东峡林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为省会西宁市生产、生活的重要供水地,灌木林地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1/3;因牲畜多,放牧不当,造成林地贮水量显著下降,从牲畜践踏土壤的轻、中、重度来看,土壤贮水量:轻度为592.0 t/hm2,中度为412.0 t/hm2,重度为298.4 t /hm2。

(2)灌木林地要加强放牧管理,因地制宜合理放牧,牲畜尽量在草场放牧,达到林地轻度放牧,增加土壤贮水量;封山育林与放牧,应做到轮封、轮牧,既可以保护林木的正常生长,又能发挥林地土壤涵养水源的最大潜力[5-6]。 职称网

(3)大力提倡设施圈养,尽量减少林区放牧量,从而达到水源涵养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 马国青,梁兵宽,马永珍,等.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 张玮,李晓燕,李连国,等.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棘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3):97-100.

[3] 大通回族士族自治县林业志编撰委员会.大通县林业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青海木本植物志编委会.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林业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 医生;人文品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R-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b)-0051-04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o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XIONG Wei GUO M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do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in Jilin City,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med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human development, building "green medicine" system and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Jilin City. Methods 774 clinicians in 8 general hospitals of Jilin City were enrolled for survey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4.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wo part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o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Humanities quality of doctors was scor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coring rate of doctors humanities quality in Jilin City was 75.3%. Different titles, job category, concerns of organizati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continuity had influence for doctors humanities quality scor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ncerns of organizati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continuity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o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P < 0.01). Conclusion Doctors humanities quality in Jilin City is below average level (

[Key words] Doctor; Humanistic quality; Status investigation

医生人文品质是指医生经过规范化的教育培训而形成的,能通过医学人文服务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专业特征[1-2]。随着现代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只是没有疾病,而必须是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状态,其中,心理在健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医学本身的自然科学研究,更应该关注医学工作者及社会对医学工作者的价值态度。在这方面,医学伦理学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而医学人文精神自然成为了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自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将“医师人文关怀素质”的要求纳入了医学教育的七个基本核心后,国内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3-5]。与此同时受医学人文培养模式及人文教育效果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就医需求与医学服务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众多群众对医学服务的“失人性化”表示出强烈不满,甚至对医生人文品质也提出了质疑[6]。因此,了解掌握临床医生人文品质现状,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医生人文品质的相关因素,进而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这对全面提升医学服务质量、促进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及构建“绿色人文”医学管理体系都是十分必要的[7-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2014年6~12月抽取吉林市8所综合性医院774名临床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选取标准:①所在单位为三级综合性医院;②具有执业医师证;③具有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经历;④在岗的临床从业医生;⑤愿意参加本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收集整理。问卷由一般资料问卷及医生人文品质评价量表两部分内容组成。医生人文品质评价量表[10],是通过详细查阅医学人文相关文献、词典及对现有研究领域结论反复论证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进行条目采集,后经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及统计验证所形成。评价量表包括道德与品性、知识与理论、认知与感悟、责任与情感、行为与能力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各因子总方差解释率为60.243%。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82,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64~0.786,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重测信度显示,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27,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值均>0.7。一般资料问卷,包括职务、职称、性别、学历、政治面貌、组织关切度、职业压力、人文教育程度等内容。

1.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在与调查对象所在管理机构沟通并取得同意的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组员现场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74份,回收有效问卷731份,有效率为94.4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医生人文品质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731名临床医生中,男352名,占48.2%,女379名,占51.8%;专业工作年限1~25年;其他基本情况见表1。

2.2 调查对象人文品质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人文品质均分为(3.41±0.49)分,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率为75.3%,提示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责任与情感、认识与感悟、道德与品性、行为与能力、知识与理论。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情况

表2 调查对象人文品质各得分情况(分,x±s)

2.3 影响调查对象人文品质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职称、职务类别、组织关切度、职业压力及人文教育持续性对医生人文品质得分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得分的比较分析(分,x±s)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在进入标准α=0.05、剔除标准β=0.1下,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关切度、职业压力及人文教育持续性3个变量为影响医生人文品质的主要因素(P < 0.01)。见表4。

表4 影响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总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论

3.1 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总体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总得分率以及5个维度的得分率均低于8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相对较好的为责任与情感及认识与感悟,这可能与北方地区民众朴实豪放、重感情、重孝道、敢担当的民族特征有关。在本研究中,知识与理论得分率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先进的理念、知识大多先是经由国外而后是内地发达地区,最后才被传播到北方地区,造成了北方地区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及教育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模式的不规范及后期实践教育的缺失,医学人文教育也自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限制了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的整体提升。

3.2 医生人文品质的影响因素

3.2.1 技术职称 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医生人文品质总得分随着医生技术职称的变化,而显示出较大差异(P < 0.01);医生人文品质总分与医生技术职称成正相关,技术职称越高,其人文关怀品质越高,这可能与其执业经历及职场阅历有关。那些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医生,一般其临床工作时间较长,年龄相对较大,心性也较为成熟,并且大多具备关怀亲人和他人的诸多切身体验。而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在外部教育影响下他们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及人格品质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医生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和自觉的人文关怀行为更是逐步趋于稳定[11]。这也间接地证明了,医生人文品质必将经历对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体会、长期临床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与反思,才能得以逐步完善及提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

3.2.2 职务类别 调查结果表明,医生人文品质总得分,随着医生职务类别的不同而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P < 0.01);科室主任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医生,这可能与其职业经历、岗位职责及职场阅历有关。专业的胜任力与信心是医生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专业关爱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专业胜任力在这里多指个体所具备的业务知识、专业能力与工作经验[12]。作为学科团队的带头人及领导者的科室主任,就其业务能力、经验水平及综合素质都高于普通医生,故其与普通医生相比,必将具备更高的职业的认同度、敏锐的关怀感知及更积极、主动的关怀行动倾向。

3.2.3 组织关切度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关切度较高的临床医生,其人文关怀品质总分明显高于组织关切度较低的医生(P < 0.01),并且组织关切度与医生人文品质得分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组织关切度能让员工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关切度越高的员工责任心及自我约束力越强,工作积极性及临床服务技能也会随之不断提升。在组织关切度的影响下,员工的人格品质及价值观也慢慢发生变化,这种积极的变化会让医生对患者的体察与感悟越来越清晰,并做出自觉的人文关怀行为[5]。

3.2.4 职业压力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医生人文品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职业压力(P < 0.01),其与医生人文品质得分呈负相关,即随着职业压力的升高,医生人文品质呈下降趋势。资料显示,国内超过六成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超负荷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饮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我国医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据最新的我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医生都处于无规律的生活状态,83%的医生中午不能按点吃饭或只能飞快吃饭,97.49%的医生每晚平均睡眠低于8 h,96%的医生曾在工作中憋过尿[13-15]。在自身已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下,面对日益加大的职业压力,使得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甚至有时面对患者的询问会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等情况[16],这些都影响着医生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即医生在自身情绪不是最佳的状态下,再去面对疾病缠身的患者,会无形中增加医生的焦虑感,导致其工作状态下人文品质的下降。

3.2.5 人文教育持续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文教育持续性也是医生人文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P < 0.01),长期接受人文教育的医生其人文品质得分较高。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医生人文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是经过短暂的教育培训就能获得的,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及不断的实践磨练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人文领域,经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17]。人文养育不仅在于不停地进行理论教育,更在于不停地进行经验解释和给予良好经验的唤醒。科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头脑”的认识问题,而人文教育的问题则主要是“心灵”的认识问题。停止人文养育、无视人文积累,这必将导致人文精神的倒退[18-20]。

3.3 展望

医学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一项重要实践形式和内容。医学的社会化决定其内在的人文性。医学人文素质在涵盖人文素质共性的同时,由于医学本身人文属性的独特视角,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包括对患者生命、需求、人格以及尊严的关心和尊重。而医学人文发展的基础在于医学人文教育。文献对于人文教育并没有公认的概念,字面理解就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临床实践、言传身教以及校园文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更能集仁心、仁术为一身,成为具备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务工作者,最终目的在于不仅使医学生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深刻理解、同情其疾病,更能清楚了解医疗服务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国外的医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欧美更注重将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强化医学生的医学素养。同时,对于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要求不但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应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成就。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相对单一和薄弱,从事教育的教师专业也较单一,缺乏实践体验和人文知识底蕴,很难将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相结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国不仅要完善医学人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加强建设人文教育的师资队伍。

吉林市地处我国内陆北方边陲,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受地理位置等众多自然因素的限制,地区经济、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步伐一直较为缓慢。而落后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不规范的教育模式等因素,都对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地区医管部门应对此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医生的组织关切度,积极探讨医生的减压渠道与措施,及时更新人文教育理念,制订规范性的人文教育方案,同时,加强对医生人文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以促使吉林市医生人文品质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瑛,袁伟,陈俊国.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07-208.

[2] Wu Y. 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A reduction of the 42-item instrument [J]. Nurse Res,2006,55(1):18-25.

[3] 熊伟.“绿色人文”体系视角下的医院和谐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5(32):472-474.

[4] 熊伟,郭敏,兰利莹.医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5):79-82.

[5] 修燕,张拓红.患者感知医生服务态度量表的开发[J].中国卫生统计,2013,6(30):862-864.

[6] 欧旭江.超过六成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N].南方日报,2014-06-10(B02).

[7] 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3(6):17-20.

[8] 吴冰.医学人文关怀的制约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56-58.

[9] 龚礼敏,张雅丽,章丽丽.护理见习期观察反思教学法对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12-14.

[10] 高青,许翠萍,褚梁梁,等.新医改下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1):3810-3811.

[11] 巩莹,张瑞丽,李惠娟.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58-360.

[12] 胡晓群.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9):53-54.

[13]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1-52.

[14] 刘亮,葛明.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J].当代医学,2013,19(6):123-124.

[15] 诸葛慧香,胡建伟.加强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树立护理新理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9):14-15.

[16] 贾娟娟,赵国玺,郑长花.人文关怀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3):755-757.

[17] 李怀东.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5(4):111-112.

[18] 王一方.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兼谈叙事医学对于临床医学人文的意义[J].医学与哲学,2013,8(9):241-242.

[19] 韩鹏,陈校云,张铁山,等.医学人文关怀在医患关系改进中应用的定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5(2):87-88.

林业职称论文篇9

关键词: 中职 园林专业 阅读课程资源 现状调查

一、概念的界定

1.课程资源的概念。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已经开始自觉地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了。《论语・里仁》篇里,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的“游”包括“游学”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源于孔子的周游列国。孔子历经十四载,讲学论道,虽然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但回国之后他对学术思想的总结,这行程数千里的历练是他理论成熟不能绕开的重要经历资源。之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成了中国文人的座右铭,那时的中国文人就已经认识到人的知识获取途径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在实践中体会、运用书本上的旧知,在学习游历中获得新知。离开熟知的环境,到一个新环境里游学、游历,不是单纯的学习,更不是纯粹的旅游,而是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开阔视野,体验人生,历练自己。此时所经各处,所遇个人,所看各景俱是资源,能扩大知识面,也为曾经获得的书本知识增加丰富的注释。昔日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知未知”,他所“达”所“探”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社会百态,并以此形成的《徐霞客游记》,何尝不是获取资源之后,又反馈到书本中,为已有书本的内容扩展提供了自己的素材资源。尽管我国文人很早就开始自觉地利用课程资源,但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在美国人泰勒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一理论进行探索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研究的方向与程度不同,对概念的界定也各有不同。

“课程资源”说法的首次提出是在泰勒于1944年编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我国的教育学家们随之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对“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解释: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①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②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③

以上是几种对于课程资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述。第一种说法可以作为一个定义,但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较为笼统。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相似,只是将定义的范围拓展了。第三种说法指向性较为明显,不仅课程资源涵盖的内容有具体指向,还指出了课程资源具有的特点,是较为容易理解且较为准确的归纳概括。显而易见,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所有能够为学校课程服务的教育教学资源,涵盖面十分广泛。

学校各个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编写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度,之后在各类资源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范本放进课本,因此课本上的资源无疑是较为适合该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经典范例。但正因为已经过层层的挑选,加上课本的容量有限,能够进入课本的资源较少,大多数能够佐证课本内容或与课本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间接资源素材是无法放入课本的。这部分课程资源从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方案、评价体系再到能构成课程的各要素,涵盖面广,延展性强,具体可感,内容十分丰富,体现了极强的包容性,这就是上文所说的课程资源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多质性”特点的体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简单地归纳到课程资源里,课程资源必须经过搜集整理,筛选挖掘,将其中蕴含的对课程教学有帮助的内容提炼出来,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功能化,才能称之为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资源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④

新课标明确地将语文课程资源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大部分,还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的众多载体。课堂教学资源覆盖面较窄,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教学实施计划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它所能容纳的要素要少一些,这些要素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的需要配备的。课外的学习资源内容就丰富得多,几乎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这些资源的载体和来源。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里一门重要的学科。简单来说,“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学”。“语言”突出的是学科的工具性,“文学”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文史哲不分家”,这样的表述也许不够准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的文学,不仅仅是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还包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都无法将这些典籍全部概括归类。四部分类法的产生和使用,就是中华文化丰富内蕴的体现。“四部”即“经、史、子、集”,“经”收儒家经典,如十五经及相关著作;“集”是诗词文的总集和专集,这两部分是纯粹的文学内容。“史”部涵盖的史书(主要为二十四史)和“子”部诸子百家的典籍,都是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因为所有著作都需要语言文字准确精练地加以表达,要文饰和内涵兼具,所以不论是哲学、名学还是兵学、法学、天文学,大部分典籍都具有文学作品的天然属性。文学的社会性和真实性使得进入文学领域的资源异常丰富,而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程资源,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可见一斑。

二、桂林林业学校学生获取语文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分析

1.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问卷调查。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呢?笔者对桂林林业学校两个年级共五个专业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投放问卷153份,收回问卷153份,有效问卷151份。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面向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及语文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

表 桂林林业学校语文课程资源获取途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2.{查问卷分析。

(1)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无感或不喜欢语文课,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基础很薄弱。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没用,对专业学习也没有帮助,加上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些内容既对专业的学习没有帮助,又没有好听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仅是因为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课学习没有帮助。

(2)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获取途径比较广泛,包括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以语文课本为主,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获取。课外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信息化资源,也包括部分文字资源和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电子类设备,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娱乐类信息。碎片化是学生课外获得资源的特征,他们不会主动地在课外获取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各种资源信息,这就导致他们获取的课程资源不完整、不成系统。

三、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所需课程资源构想

1.以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为总纲。

从以上调查得知,中职学生获取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有限。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中职生并不会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他们获得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改进,如今已经较为完备。各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既立足于整体,又有鲜明的职教特色,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应俱全。各出版社的教材都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块式教材,较好地形成互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训练较为全面,是当前较为合适中职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非常需要教材提供的知识体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现有的语文教材为骨架构建知识系统。

2.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完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

现在的语文教材,范文、导读、知识、作业四大基本系统齐备,自成一格,分为不同的独立模块,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就与专业学习关系较为密切的职业模块而言,选文不能将理工科类的专业都照顾到,因此所选文章多侧重于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的培养,这样的范文系统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园林专业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世界园林体系分为东方园林、西亚园林和欧洲园林三大体系,中职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东方园林体系的内容,它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典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上,蕴含多种艺术门类,有独特的意境,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要素都是自然界的各类景观物体。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对自然界景观物体及其组成的景观小品进行赏析的诗词文,这些诗词文所蕴含的精神恰恰能与课本中传达的某些精神相应和、印证。因此,完全可以将它们进行适当选择后,作为阅读课程补充资源,编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3.以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内容选择。

古今中外描写园林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但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篇幅限制,不能囊括所有描写园林的诗词文章。此外,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必须以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与基础为出发点。桂林林业学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能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林理念与园林艺术理解得透彻深入,除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外不作他想。与现在人们去古典园林只是进行观赏活动相比,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者,还是参与者,不仅参与建造园林,还在园林里生活,进行各种文学活动,因此他们对园林意境的体会尤为深刻。可以说要深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与精髓,莫过于阅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各类作品。对于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当中能将园林设计的各种技巧学得熟练,但对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品格和审美旨趣的理解却是短板,这是他们专业课学习的瓶颈。因此,中职园林专业语文课程资源在内容选择上以古代诗词文为主,间杂有现当代的著名诗词文,这样的选择,既是从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出发,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

中职生的基础不好,语文水平不高,选文以简单为要,尽量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古诗词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过许多古代诗词文,但多杂乱,且并不以园林要素分类,学生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体会不深。选文时,学生学过的熟识名篇优先进入文章编排序列。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学习这些熟识的古诗词文,必定另有一番体会和感悟。在不打乱语文教材授课思路的同时,补充课程阅读资源可以帮助缓解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文化常识积累不足的问题。

4.“双学科”适用原则。

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在内容设计上以园林艺术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资料,直接进入园林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不存在使用不方便和资源零散难以翻找的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园林景观要素内容时,可以直接用此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度由专业课教师自行把握。

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中职园林专业语文阅读课程资源选取的都是文学类作品,因此能直接应用在语文课教学中,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和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32.

②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林业职称论文篇10

走到哪里就在哪安心工作,这是***同志爱岗敬业的写照,也是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标准在工作生活中来衡量检验自己的砝码。做为一名在**分场护林员岗位上工作过的普通一兵,***同志在空闲时间里,经常自学林业营林、森工、林政法规和森林防火等知识,并撰写工作笔记,时常警示自己,要勤上山,勤巡逻。尤其是林木保护和护林防火,树立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把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

在***同志任护林员期间,1万多亩的毛竹低产林改造项目在**分场实施,项目林的保护工作成了文家分场护林防火的工作之重,也是每位护林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不管是春季护笋,还是下半年的毛竹抚育,平时的护竹,还是重点期森林防火,尤其是春季护笋一个月期间,***同志放弃休假,每天早出晚归,巡逻于山场,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正因为有***这样克勤职守和不怕艰难的同志,在**领导的领导下,**分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警、火灾。毛竹低改项目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验收,建立了省级、县级毛竹低改示范林基地,**分场多次荣获了县林业部门毛竹低改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同志兢兢业业“爱一行、钻一行”的进取精神,他得到了职工群众和领导班子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一次荣获了县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四次荣获了林业局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学海无涯,精耕于勤。

红彤彤的奖状和奖金,无疑是对***同志的鞭策和鼓励。xx年,由于工作需要和***同志求真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他得到了班子领导的信任,调***计财股任助理会计,新的工作岗位,寄予了***同志更大的希望和新的工作压力和动力,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财务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以及陌生的业务,是对他又一次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同在,***同志在默默无闻工作的同时,再次拿起了多年以前荒废的财务专业书,潜心专研。同时,虚心请教他人,用自己所学服务于财会工作实践中。汗水换来的是丰收的喜悦,***同志获得了助理会计师职称,这与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更与他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分不开,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悄然无息地鼓励了一批人。前不久,有3名职工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