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技术十篇

时间:2023-12-26 18:00:24

林业信息技术

林业信息技术篇1

1林业信息技术的概述和现状

林业信息技术,就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林业产业相结合,采用相关设备及软件,便捷并准确地获取、分析、总结林业产业中遇到的问题,为林业产业的最快、最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中去,有利于林业产业的精确化和系统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资料的损失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使林业绿色化和高收益化。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我国林业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很多领导人员对其并不足够重视,现在我国林业产业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仍有待发展。例如,将卫星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应用到林业产业中去,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探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荒漠化水平、湿地面积等林业指标,更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火灾预警机制,一旦林业发生火灾,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从而及时扑灭火灾,防止损失的扩大。

2林业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林业信息技术在人员管理上的应用

2.1.1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

传统林业产业的工作人员都是相当枯燥的,他们终日与森林为伴,很少有放松的娱乐活动。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产业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工作人员与外界的交流,使其在空闲时间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使其工作起来更加有激情,促使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率的开展。

2.1.2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林业产业中,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人员安排和工作量安排更加合理。例如,在进行立业产业档案管理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版,储存在资料库中,不仅查找起来更加方便,而且也降低了丢失、保养等费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产业的财务报表等的制作中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率,是工作人员将林业工作做得更好。这样,工作人员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思考和创新,使林业工作办公更加高效化、知识化、智能化。

2.2信息技术在林业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极为广泛,林业产业将其应用起来,可以极大地增进工作的便捷性,提高工作的效率。林业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设备的支持,比如,在林业产业的工作地点及森林中的值班点安放电脑及网络,这样在开会的时候,值班人员就可以在值班室打开电脑,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来参加会议,值班人员就不必回到森林外的企业,不仅方便了值班人员自身,更节约了企业的大量时间,从而使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采用投影仪等设备,可以在进行会议或者工作安排的时候,将其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使会议内容或工作安排更加明确。除此之外,将遥感技术和卫星成像技术等应用到林业工作中,可以对林业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收集,还可以对林业产业进行更好的监测。利用卫星成像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可以在林区的指定位置快速成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采用该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出林区的面积,林木健康状况等。在林区发生病虫害时,可以很快发现病虫害地点和边界,从而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另外,信息技术中的GIS技术对林业产业来讲,有着很大的实用性,林业产业将GIS技术应用到林业发展中去,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过软件系统的帮助,将整个林区的数据收集起来,储存在电子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运算,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制定出适当的管理措施,市林业产业的管理人员在决策时更加科学,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在林业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减轻了林业工作者的负担,使许多繁琐枯燥的工作简单化,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应用前景广阔。作者认为,首先,GPS,GIS以及RS技术将会被广泛运用于林业领域中。这些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而精确地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此一来,类似森林资源量等的数据就可以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自然灾害如泥石流等进行预测,也可以减少人为灾害,如纵火等,减少损失。对于整个林业来说,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更全面精确地掌控森林里的实时情况;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工作会更轻松,相应的,对其素质要求也会提高,需要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其次,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普及,会使林业领导层掌握到更多精准的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来分析数据,可以通过模型来预测不同的决策的效果及影响,这样便可以减少风险和损失。最后,林业信息技术化会伴随着网络化,可以拓宽林业的发展道路,摆脱其传统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优势。投资商及潜在顾客,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找到需要的信息。林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飞跃性的发展。信息技术还在不停发展,林业产业应当跟进时代的潮流,只有抓住了发展机遇,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在新的时代中实现突破性发展。

4结束语

林业信息技术篇2

关键词:林学专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转变林业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必须靠人、靠人的素质的提升,必需依靠大量林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中国论文联盟

信息社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林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明显的偏差,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偏低。一方面人才市场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林学专业学生难以就业。林学专业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不同岗位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也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浙江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信息技术在农林业中的推广应用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林业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素质偏低,有些单位也试图依靠引进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承担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事实表明,这些毕业生在进入林业行业后由于缺乏林业知识背景,很难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培养一大批既熟悉林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有些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同时对林学没有要求或要求较低的岗位可以通过引进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来担任,但大多数岗位还需要林学专业的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四年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和水平?笔者的设想是,要求林学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常用的软件工具和基本网络技术,而且还能熟悉使用一种林业应用信息系统;另外还应掌握处理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和简单的维修技术,部分学生熟悉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或一种遥感软件。对于少数学生还应多了解一些软件开发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和需求,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一门数据库技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或者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骨干。

二、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林业行业的主要任务很多,决定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较多。林学专业学生不可能都朝着林业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在培养计划中也不可能设置很多的信息技术课程和课时。这就要求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程和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出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不同层次的人才,实现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确保林业各种特色人才的培养。第一平台为公共基础平台,第二平台为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前两年以素质培养为主,宽口径、厚基础;第三年为专业平台,完成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实现特色+技能培养;第四年为个性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进行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成长的养料,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对林学专业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同时创造性地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穿插安排信息技术内容的传授和实践,并对少数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重点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在公共基础平台中,林学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两个阶段两门课程组成,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和“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二者是递进关系。专业平台中设置了“遥感导论”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第五学期开设)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第七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其他信息技术课程供学生选修。

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信息技术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office、常用软件工具、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知识。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工作所必备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信息意识”。

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有的看不懂帮助,不会安装操作系统,甚至连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维护也要请人指导帮助,这些现象都应当避免。这门课程应以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主,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常用软件都一一讲到,学生也不能等老师讲了之后才能使用。我们要教会学生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林学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在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并能熟练用之编写程序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窗体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有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开发windows环境下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主要任务是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一门高级语言。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语句结构还能掌握,但一碰到自己动手编程的设计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的思维导向,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能力,并对编程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及早发现,进行重点培养,为培养较高层次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 “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学专业的两门专业选修课,也是信息技术培养最为重要的两门课程。“遥感导论”课程注重反映遥感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结合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应用,以“林”为特色,详细讲解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的提取的基本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悉一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操作,为森林资源调查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的方法、空间数据分析功能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中国论文联盟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林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是进行林学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关键。

4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本校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特色课,是将前面3年所学信息技术总结集成提高的课程,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大学4年最后的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空间信息的管理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具有正确使用、管理和组织信息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将管理理念融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能力,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在林业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中高层管理者。

5 其他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上述的信息技术课程之外,公选课程中还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其他语言)、“动漫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供林学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

(二)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在目前的培养计划中,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中没有(也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部要求计算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断线。在教学管理上让讲授专业课的老师参与信息技术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研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能在林业中干什么,有什么用。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业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不能将其与林业进行充分的结合,学生会感到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得不到应用,同时林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实现。

因此,值得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学期开设)、“测树学”(第五学期开设)、“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等,探讨如何结合专业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1 microsoft office的深入学习。在大一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学生对word的文字处理基本操作、excel的制表、绘图和计算等基本功能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已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还有很多的菜单和功能不清楚,认识还很粗浅,离社会实践要求有一定距离。需要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继续加强使用和体会,以掌握更多的技巧。

在专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文档格式在计算机上写出实验报告和作业;安排学生上讲台做读书报告等,使他们进一步熟悉word和pow—erpoint的菜单和功能,按照预定目标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提高学生的排版能力和演示文稿的水平。

为了深入学习excel,授课老师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将excel功能很强的函数、图表、统计与工程分析功能逐一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其操作步骤、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等内容;“测树学”中一元材积表的编制、树高曲线的绘制等内容;“森林经理学”中一些图表的绘制、线性规划问题等内容。通过类似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能真正地解决林业上的实际问题,增强其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林学和信息技术水平。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学生反映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后编程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很快就把原来学习过的程序设计内容都忘记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编程练习,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测树学”中一些常用算法就可以结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来编程实现,可以根据学生的编程水平,从易到难地选择安排单木材积测算、林分蓄积测算、林分出材量及板方材材积计算、生长量计算、拟合模型参数计算、一元材积表编制、地位指数表编制等编程内容。

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学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在森林资源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正逐步普及到市(县)林业局和林场管理上。由于遥感获取大尺度数据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管理分析能力及森林资源所具有的分布的时空特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完成后,可以在“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课程教学中,突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在森林区划和森林调查章节中,讲授gis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编辑功能。在森林采伐、经营方案、森林资源动态、森林景观动态等章节中,讲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综合实习时,利用实时的遥感图象作为森林资源的主要信息源,采用gps作为地面控制点的手段,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以arcgis为软件平台,进行某个林场的森林资源gis空间数据的制作,包括森林林相图、各种专题图、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生成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并利用两期数据,进行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分析,进而使学生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能力。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非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对林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以计算机能力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重点要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今后继续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才有可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到林业中去。但是,仅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来提供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每一届学生中,总有少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且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极大。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利用非课程教学环节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重点培养。中国论文联盟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利用了毕业设 计(论文)、科研实训(学生课题和教师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3个教学环节。在这3个教学环节中可以选择遥感在林业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或程序设计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较高层次的培养。

1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林学本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作用,同时减少学生找工作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冲突,我们于第六学期末就完成学生的毕业选题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早早地从暑假就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科研实训。浙江林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接受较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训练,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自由组合组成科研小组。所申报的项目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并具有实际应用性或现实意义。教师利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申报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等相关项目,或者允许学生直接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中进行研究。这样的科研实训,使学生有接受科学研究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开放实验室项目。浙江林学院于2006年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经费,支持开放实验室项目,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实验活动的环境。教师根据培养林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合适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教务处批准后公布开放实验室项目清单并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小组人员由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择已公布的实验项目,向开放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批准后即可着手实施。

相对于课程教学而言,这3个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培养方面有其优越性。第一,前者是以教师为主,后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不是前台的讲解,而是变为幕后的指导,整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第二,学生更为主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科研课题或开放项目,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后者对林业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更强,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

林业信息技术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林业;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86-01

进入21世纪之后, 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因此提出了“精准林业”的概念,即指尽可能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有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核算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系统、计算机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通讯等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1]。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后巴别塔时代。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阶段是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阶段是第六世纪中国隋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第四阶段是19世纪。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

第五阶段是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

二、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林业信息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欧洲、北美、东南亚等林业大国很早就开始了林业的信息化管理, 20 世纪50 年代是航空遥感技术应用; 60 年代是中型计算机的应用试验, 发达国家60 年代初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开始进入各个领域, 并逐步实现了系统化、深入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随着DBMS 的发展和完善, 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一时, 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 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 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 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 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 有明显的局限性。到90年代, 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了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进入21 世纪, “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 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

三、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 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了无纸化办公。林业经营由粗放转入精准。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调查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G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GIS将坡度图、坡向图、土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另外林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RS技术、GIS技术,还要对林业知识有所掌握。因此应该加大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仲科,赵春江,聂玉藻等.精准林业[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

[2] 闫利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维普资讯 省略

林业信息技术篇4

关键词:GPS;GIS;RS;林业

1 地理信息系统

1.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1.2 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它是在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学科。目前,在我国有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GIS技术与森林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研究。

现在,在数字化林相专题图的建立中,大部分的应用研究都可以通过通用的GIS软件(Mapinfo,ARC/Info,MapGIS,ViewGIS等)达到目的, 这样在形成动态资源专题图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高产栽培措施结合动态监测,使经营决策方案更加科学。

现代林业要求我们要将森林经营逐步转变为高度集约经营。通过结合GIS技术与森林经营优化决策模型,可以综合分析对比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优化决策的成果。

GIS技术用于森林防火中有很多传统林业不具备的优势。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院在90年代研制出“林火管理GIS”,各省、市也着手构建森林防火GIS。目前,黑龙江省在2003年建立的森林防火GIS因其科学性、实用性一直在被沿用;东北林业大学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做了系统的分析,也开发了基于GIS的“林火数据库与辅助决策系统”。

在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病虫害是有一定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根据这些搜集到的历史数据对比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再利用病虫害专家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将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建立出来。在对森林病虫害灾情进行评估的时候同样可以用到GIS技术,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制成损失分布图和损失报告。利用GIS进行决策支持有很多优点,是预测预报森林病虫防治、制定治理措施和确定到达灾区的最佳路径。

2 全球定位系统

2.1 全球定位系统定义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指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

2.2 GPS在林业中的应用

在为地球表面提供定位、导航和测绘等服务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布于外层空间的多颗卫星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GPS定位技术。手持GPS定位导航仪有很多功能,包括定位、测距、测速和导向等。利用手持GPS进行省固、局固监测样地初设与复位时,只需输入坐标,不需要引点引线,而且位置准确、效率高,复位率达100%。在我国国家一类清查中,黑龙江等省复位测定时利用手持GPS将工作效率提高8倍,定位的误差在7米之内。使用GPS定位导航仪可以研究野生树种的生长地点和区域,将野生树种生长地点定位储存后,可以研究这一区域某树种的分布,根据地貌、湿度、地理位置等条件可以掌握这些树种的生存条件,同时还可以对该林区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分布进行研究。当人们需要某一特定区域内树种的分布图时,首先要将这一树种的分布区域最宽两点定位,利用GPS定位导航仪计算出这一区域的宽度,再通过已经测出的数据计算出面积。这样,就能把所有树种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描绘成图。将GPS的导航功能应用到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中,只需要将固定样地的坐标输入进去,GPS接收机就可以引导调查人员到达样地。这样在提高了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能将明标改成暗标。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利用GPS把调查的样本单元落实到地面上进行测量和调查可以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同时,在GPS 接收机中储存的调查数据还可直接形成数据库,有利于数据的汇总统计。

3 卫星遥感技术

3.1 卫星遥感技术定义

卫星遥感技术简称RS,是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集中电子、光学、空间、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成就,是3S(RS、GIS、GPS)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外层空间平台,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仪器,利用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识别地面物质性质或运动状态的技术系统。

3.2 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中应用

RS是一种无损测试技术,其特点是快速、宏观、客观、大面积、无破坏性。除此之外,还能快速、实时的获取空间信息并进行分析。将其用在林业信息化中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研究,具有很多常规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森林病虫害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危害部位各不相同。利用RS技术,可以根据在遥感数字图像上记录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和模式识别,并通过专家系统和GIS的支持,监测森林病虫害。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大范围的实时性的监测虫害动态,并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监测有害生物灾变的动态,并进而了解受害区域的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层次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4 结束语

3S技术中,RS能够迅速的获取大范围信息,GPS能够准确获取具体定位信息,GIS能对RS和GPS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进行综合管理。“3S”技术的同步应用,不仅能减少没必要的资源消耗,还可以大大降生产成本,提高了林业生产率,逐步将林业粗放的经营方式变为精准经营,促进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梁林峰.手持式GP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J].热带林业,2005.

[2]何楚林.计算机编绘林业地图的技术方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林业信息技术篇5

【关键词】: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解决对策

1、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进步为我国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且已经在林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林业信息化同时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前信息技术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即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2、信息技术对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了林业管理的无纸化办公,主要表现在我国相关的林业部门基本上都以现有的网络技术构建了便捷的网络管理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开展工作;第二,林业管理人员还以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等为基础,通过专家知识库、模型库等对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规划管理;再者,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林业经营模式才开始从原来的粗放型模式转变成了当前的精细化、先进性模式。在现阶段,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GPS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林业的管理之中,在林业资源监测、综合营运管理、产业管理、灾害监控管理以及应急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图1 林业信息化建设示意图

3、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信息技术于林业发展非常重要,而我国也在意识到这种重要性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由于长期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林业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效果。

一是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很多地区在林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或者单独电脑。即使有些地方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对于3S等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很好地结合;

二是信息孤岛及重复建设问题仍然存在,我国目前在林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中,大多采用直接购买成熟的软件或者进行二次开发,然而由于资金、人员的限制,很容易导致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问题的存在;

三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比较差,由于上文中提出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及由于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的缺乏,使得各个独立部门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当然也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等。

4、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对策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行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和科技创新

虽然现阶段我国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不一,还需要国家继续对林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在信息技术与科学创新方面的力度,争取建设出具有世界水平的林业信息化科研体系,以提升林业科技创新队伍。同时,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保证人才以及理论创新的连续恶性,可以鼓励当地企业也参与到林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促进林业快速发展。

2)尽量全面建设覆盖全国范围的林业信息化系统

面对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信息孤岛和共享性差的问题,笔者建议,应该对我国现有的林业资源及管理渠道进行整合,以尽量建立出覆盖全国范围的林业信息化系统,并以此系统为基础加强对林业生产、管理、科研等主要的活动进行全面的信息化采集、统计、处理、分析以及评价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对林业各种信息特征进行全面更新、监测和维护,也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同时,通过林业信息化系统也可以达到对林业资源统筹规划、协调管理,以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促进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3)充分发挥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中政府引导作用

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方面的运行体制机制、布局以及整体水平的调研来看,大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之下,对林业科技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认识到,应用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但是也淘汰迅速的高新技术,基于国内外长期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应该具备适度超前的思想,政府要有意识地带领当地企业和部门保持一定的技术领先性。同时,还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制定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指导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使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5、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正视林业发展中对信息技术的革新,积极思考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推动林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习科,张贵. 林业信息系统定制技术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05:35-40+84.

[2]陈玮. 基于ASP技术的林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12:84-86.

[3]杨明龙. 基于3S技术的林业信息系统设计[J]. 西部林业科学,2010,03:85-88.

[4]乌日根,简帅. 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J]. 信息化建设,2016,05:309.

林业信息技术篇6

关键词:林业调查;地理信息系统;林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88-02

1 引言

森林是国民经济的宝贵资源,保护、发展林业生产对于发展农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生产,以至整个国计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缺乏对森林目前状况与变化情势的认识,就无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及执行有效、经济的林业保护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针对林业调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研究。

2 我国林业保护与发展的迫切性

林业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农牧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美化环境,既对大自然起着维系生态平衡的作用,又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林业的高产稳产。多年来,我国不但造林工作进展缓慢,而且大量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致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林业需要加大发展与保护力度,积极保护、培育现有森林,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尽最大可能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蓄积量,有计划地发展森林工业,不断提高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水平。在此背景下,准确、全面的林业调查不仅能够为林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必要的林业状况信息,有助于掌握林业保护与发展的形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 林业调查目的与任务

3.1 林业调查的目的

林业生产活动范围广阔,同时森林类型和立地条件在地域上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组织大型的专业调查,为林业生产和集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森林调查,弄清森林资源的数字及其消长规律,才能进行林业总体规划设计,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资金,加速荒山绿化和林区开发。

3.2 林业调查的任务

森林调查的项目,包括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各种专业调查,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清查。其中,森林资源清查是最主要的和最大量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精确地测定林区各种土地和森林的面积、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各种林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建国后人工林的面积以及这些资源的分布规律。

3.3 林业调查内容分类

根据森林调查资料的使用目的和技术要求的不同,森林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类。

3.3.1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规划计划和指导林业生产提供依据。这类清查是以县或林业局为落实森林资源数据的基本单位,并以抽样调查为基本技术,规定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通过这类清查,便可以掌握全国森林资源和宜林地现况及其消长规律。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对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暂定每5年复查一次,对于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尚未开发的边远林区,复查的间隔期可适当延长或容许其使用经过修正的原有调查数据。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项目包括查清林业用地的各类土地面积,查清各类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查清建国后的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在少林地区或根据需要进行四旁树木调查,进行经济林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度要求。当采用成数抽样调查各类土地面积时,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精度不得低于90%(可靠性指标为95%),林区县、林业局总蓄积量精度不得低于85%,省、市、区总蓄积量抽样精度不得低于90%(可靠性指标为95%)。

3.3.2 林业规划调查

林业规划调查,在重点国有林区以林业局、非重点林区以林场、集体林区以县或公社为单位。有关大型防护林、大片用材林区规划调查亦属于此类。林区规划调查,根据当地林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一般每5~10年复查一次。

林业规划调查的主要项目:在已确定的林业局、场或县,公社、大队的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合理区划,查清林业用地各类土地的面积,查清森林蓄积置和散生树木蓄积量以及林木生长量,查清建国后人工林面积及蓄积量,调查经济林及主要副产资源,对于各类宜林地,要调查其立地条件类型,根据规划需要,进行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和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立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项专业调查。

3.3.3 作业设计调查

林业生产单位在生产作业前进行的伐区设计调查、造林设计调查及抚育采伐设计调查,均属作业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主要是以本单位的林业规划调查为基础,以年度生产计划为依据。对有关生产项目进行具体设计,以为生产作业做好准备。

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林业调查

4.1 GIS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GIS应运而生。GIS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技术系统,它是计算机、外部设备、地理数据、应用软件和系统管理人员的集合。其中,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软件具有重要作用。从它起到的作用与实现的目的来看,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数据库和地学知识(模型)库的集合体,它的数据建立在统一地理坐标基础上,能够对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地学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和预报,从而实现为工农业生产管理和规划服务,为国防军事服务的目的。从计算机实现的技术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可视输出的应用软件系统。

4.2 林业调查地理信息系统

林业调查地理信息系统以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林业资源业务数据为基础,以林业调查业务为导向,以服务共享为理念,通过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类林业资源专题空间数据,提高空间数据资源的共享能力,以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实现林业调查信息化的业务敏捷,并在此基础上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林业行业业务的共享,全面提高林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林业调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具有以下特性:对异构系统中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与林业行业空间数据整合,提供数据管理接口,兼容常用数据格式,同时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服务,实现林业行业的数据共享;基于数据共享的基础,可通过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定制开发林业调查业务模块,提高业务数据的利用价值,实现林业调查的业务共享。

4.3 基于GIS的林业调查业务

基于GIS平台能够查明总的森林植物区系及植物生态上的特征,并调查森林结构和成林状态的概要。掌握蓄积量、生长量。虽然,困施业集约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是按以下事项作信息平台上的调查概括:森林植物对森林所属的植物区系,森林植物带,植物生态上的特征等项进行调查;森林及其分布构成现实森林的树种及分布状态的概况;森林结构状态,成林的林棚、林剐、径级分配,年龄结构及其他有关森林结构进行概括的调查;森林形成的状态,新植、改植、人工下种、萌芽更新的现况,同时也要调查由于风害、山火等形成的次生林的特征等;蓄积量及生长量,除了分别调查天然林、人工林之外,也要特别查明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各龄级、各径级的蓄税量和生长量。

林业信息技术篇7

以现代林业的建设为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其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林业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两者的综合作用,而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相融合,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平台,处理好资源分布的相关问题,才能为资源的有效调控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当前林农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林业技术,了解到更多的林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消费的需求方向,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的水平,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因此,林业产生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

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

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林业信息技术篇8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分析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进入21世纪之后,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报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因此提出了“精准林业”的概念,即指尽町能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有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核算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系统、计算机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通讯等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

1.林业新技术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足—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信息技术功能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①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②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③信息处理与再生: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要依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④信息施用: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2.数字林业的发展

2.1林业信息技术

随着DBMS的发展和完善.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时.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有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厂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

2.2数字林业的发展

进入2l世纪,“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楼案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内容不断丰富。信息量来源不断增加,并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70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林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现代林业管理模式

3.1网络技术的引进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建设厂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旷、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厂无纸化办公。

3.2粗放到精准的管理模式

围绕“精准林业”,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调查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二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C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楼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CIS将坡度图、坡向图、上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

3.3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

在发达省份的林业部门已经将GIS技术、ES技术、DS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4.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4.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4.2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特别是“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监测网络,提高森林灾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率,实现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减灾增效,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因此国家林业局应宏观调控并加快国家林业局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类林业专业库、各类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设,促进林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林业信息技术篇9

关键词:3S技术;林业;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4.053

“3S”(GIS、GPS、RS)技术主要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的统称,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技术与卫星定位、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度集成、多学科对空间信息进行应用、传播、表达、分析、管理、处理、采集的先进信息技术。

1 RS技术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RS技术被称为遥感器技术,同时航空摄影是RS技术的基础。在地质地理、气象、水文、资源环境等范畴内被广泛应用,属于高科技空间探测手段[1]。另外,RS技术具备的要素大致分为:测量方法、传感器、目标物,通过遥感器对地面物体的性质进行探测,并按照不同的反应,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识别。

遥感器技术在林业工作中主要是调查一类、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森林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监测及调查森林沙化、森林盐化、土壤干旱、农林病虫害、土地利用现状、林地资源调查、森林防火等方面。通过实际地面抽样调查及卫星高分辨率影响信息相结合,亩对林业火灾发生概率、道路网密度图、人口密度图、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图、森林中分布可燃物燃烧性图、林业资源分布图等方面的专题图进行编制。

2 GPS技术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GPS技术被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同时GPS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覆盖的24颗卫星形成的系统,而GPS系统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意时间都可以观测到准确的高度和经纬度,因此,GPS系统可以准确进行授时、定位、导航等功能[2]。

GPS技术在林业工作中应用是调查森林一类资源,在调查过程中,在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中输入坐标,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导航功能,并由全球定位系统的接收机帮助林业资源调查人员达到资源样地。在林业工作中通过GPS系统调查森林二类资源,可以将林业工作调查的样本单元方便、高效、快速的落实到地面上进行调查和测量。另外,全球定位系统中储存的林业调查数据行业调查样地坐标,可以在全球定位系统中通过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便于后续的数据信息统计和整理。

通过“3S”技术一体化,林业部门可以设立实用、实时、高效的林火数据管理系统,如果某一处区域发生森林火灾,可以通过RS技术对发生森林火灾的火点坐标进行获取,并通过GPS系统自动生成路线最短、最佳的行进方案,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对消防队进行动态定位和导向,从而使林业部门面对森林火灾时可以准确、及时组织扑救行为。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准确对发生火灾的森林面积进行测定,估算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还可以输出森林火灾等级图、森林火灾受灾图,从而使林业部门有效避免森林火灾。

3 GIS技术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GIS技术被称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理分布的信息数据进行描述、显示、分析、运算、管理、储存、采集等方面的技术系统,其中地理分布在部分地球表层空间或者整个地球表层空间范围内[3]。

现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工作上主要是进行森林病虫害、森林防火、森林经营区划、编写林业专题图、森林资源清查。林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制作林业专题图和林相图,例如:利用GIS制订土地利用图、环境保护图、自然保护区规划图、造林规划图等,不但可以降低专题图制作成本,还可以及时更新专题图,从而使林业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林业经营中也逐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林业经营中主要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真实呈现森林区域的地貌、地形,对林业工作人员掌握和了解森林资源环境提供数据支持;可以为林业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从而强化林业工作人员对森林资源管理和建设的水平与质量,使林业工作人员为相关协调工作、调度、指挥、宏观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实现林业部门对森林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积极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在我国林业工作中普及,林业工作通过使用“3S”一体技术,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管理、经营的数量化、网络化、信息化,并推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转变成集约型,强化了信息技术在我国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蜂.3S技术在珍稀动物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14.

[2]翟伟光,胡楠.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3):41-41,42.

林业信息技术篇10

关健词:信息化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000-00

1前言

发展林业现代化是我国林业工作的主导方向和远景目标,运用网络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指导和管理林业工作已成为全国林业工作的发展趋势。建设和发展一流的林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网络信息正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手段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都有意无意的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左右。林业工作要想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脚步,在林业事业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有计划地建立高水准的林业现代化信息网络。信息化已发展到云计算时代,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技术,将我国的林业环境打造成为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2 云计算在林业中运用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是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资源,可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我们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现在到了保护林业生态,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关健时刻,做到既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林业资源,又能在资源消耗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森林的种植面积,改变目前采伐无秩序,种植不科学的管理行为。

2.1 云计算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工业革命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森林资源在林业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各行业发展过程中,都要以森林资源作为基础。森林资源可以提供燃料、木材、林业产品等,这些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此外,森林覆盖的地区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质的旅游资源等,这些也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林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将现代科学手段来运用到林业行业中,用现代技术力量改变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实现林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

2.2 信息化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林业信息化是全面建立现代化林业的最终目标,是加强林业科学发展的有力工具,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换言之,林业生产要全方位、多角度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林业行业的每个领域,最终提高林业生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林业现代化就是运用高新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林业现代化,现代化林业就是建立高标准的信息化网络。实现林业信息化可节省资金,提高林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做到资源共享,用科学技术合理开发林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用高科技来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放眼世界信息化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论述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技术内容,研讨运用高新技术手段,科学的方法来促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3 云计算的运用绿色、节约、快捷、安全

我国目前林业资源的管理实质上还是传统的管理手段,造成了现在林业资源采伐和保护的失衡。要想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有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技术团队,才能科学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只有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林业管理中,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相关数据,经过科学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

3.1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做为一种高端科技,林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追求和应用这一高端技术。那么什么是云计算?首先,我对云计算的概念做一简单的描述: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系统处理需要的变化,信息处理所需的计算和数据储存能力越来越高。就意味着IT系统负载和IT系统成本增加。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的基础上,网络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云计算这一高级计算模型,主要是用来解决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成本问题。

3.2 云计算创建和应用

面对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的容量有限,难以满足际实工作的需要;高耗能、高制热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有一定实力和技术的林业单位正在想办法创建林业数据中心,创建过程中要走创新发展和促进虚拟技术的应用。做到运算能力强成本耗费低,实现云计算的绿色环保,同时消除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浪费,在处理林业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时,用超高能力的运算速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需要你你都可以用最快捷的方式安全地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在你通过联接互联网获取数据时,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和被盗取,不用担心系硬功夫件出现故障,也不用担心染上病毒使系统遭到破坏。基于云计算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诸多好处,我们要加快云计算的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林业信息化。让高端技术尽早服务于林业。

3.3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当云计算模式真正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移动设备,或林业信息系统资源务,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信息更新快,林业行业的各个部门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公共的信息资源,从而满足用户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最大程度实现林业资源互通共享。

4 总结

为了改变目前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信息不断变化网络时代,为了迎接高科技的挑战,要以时不我待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去追赶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未来既虚拟又真实的信息时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那么现在就要建立高科技知识技术团队,开发出高端的信息软件来促进林业信息化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