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大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44

林业大学论文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1

一、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总体情况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挑战与机遇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林业科技核心期刊陆续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服务期刊影响力提升。本文主要对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门户网站、开放获取、在线搜索、E-mailAlert、RSS订阅、优先出版、在线留言咨询、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Endnotestyle输出、分享至社交平台、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微信读者交流群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目前应用的新媒体主要有13种,其中官方网站、在线搜索、开放获取、Endnotestyle输出、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较为普遍,占比超过80%;其次是RSS订阅和E-mailAlert,占比分别为54.5%和40.9%;在线留言咨询、分享至社交平台、微博、二维码、优先出版、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等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使用率依次降低;QQ或微信读者交流群功能及专属客户端的功能尚未受到关注,使用率为0。从上可知,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的发展进程整体较为缓慢,使用类型较为单一,与纸刊的融合程度较低,总体上呈现“少而散”的特点。

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典型新媒体应用情况

笔者选取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应用较多的7种新媒体平台,具体分析其应用情况、特点及问题。1.官方网站。门户网站是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宣传展示杂志风采的重要媒介,也是读者和作者了解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重要渠道之一。所有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均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期刊概况、投稿指南、编委会、联系方式等信息。然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官网认证率不高,仅为63.6%,在所考察的22种期刊中还有8种的官网未完成这一认证。这些建设水平低、未进行认证的期刊网站给予不法分子假冒网站、诱骗科研人员投稿、缴纳审稿及发表费等,对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开放获取。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的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研究表明,开放获取可以显著提高文章的应用率。虽然22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的论文当下均提供了开放获取,但《木材工业》和《林产工业》直到2019年6月份才开通此项服务,《林业资源管理》的论文并非在本期刊的网站,而是在中国林业网上提供开放获取服务。此外,仅有7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同时提供了HTML格式和PDF格式论文的开放获取,占比仅为31.8%。3.优先出版。优先数字出版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仅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采用了优先出版,占比仅为13.6%。4.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实现了无纸化期刊论文生产与管理全过程网络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期刊质量、方便作者实时了解文章最新动态、推动文章在移动端和PC端的阅读和传播。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中仅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采用了这类平台,占比仅为9.1%。5.Endnotestyle输出。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可极大方便科研人员检索、管理和引用文献,因而被科研人员广泛采用。而文献信息导入Endnote软件需要符合其规定的格式要求,因此,若期刊编辑部为每篇发表的文献提供符合Endnote要求的著录格式,可为科研人员提供较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概率,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目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中有20种期刊提供了Endnotestyle输出服务,占比为90.9%;有15种期刊同时提供了中英文格式的Endnotestyle输出服务,占比为68.2%;仅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尚未提供该服务。6.分享至社交平台。科技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价值在交流与分享过程中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因此,国外顶级科技期刊均非常重视论文的传播和交流,通常设置了Twitter、Facebook、LinkedIn、Mendeley、Google+等社交媒体的转载和分享功能,对论文的扩散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观我国的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仅有7种启用了文献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功能,占比为31.8%。7.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因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及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应用于各领域。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普遍意识到了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仅有《西部林业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种期刊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达86.4%。通过进一步调研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现状发现,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绝大部分在2016年以后才开始启用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类型有服务号和订阅号,占比分别为47.4%和52.6%,绝大部分公众号完成了认证,认证比率达84.2%。从推文频次来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文频次极低,尚无法保证每周更新一次的频率,仅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木材工业》《林产工业》4种期刊推文频次超过10条/月。从推文内容来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期刊目次和编辑部动态为主,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世界林业研究》还定期期刊论文;而《木材工业》和《林产工业》微信公众平台已超越了纸版期刊的报道范围,经常推送行业新闻、会议通知、人物访谈、政策标准专利动态和技术进展等。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较为迟缓,虽然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盲目跟风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但运营状况惨淡,并未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以提升期刊影响力。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2

1林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

1.1人才建设。为调研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建设情况,我们走访了大部分主流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部,经了解发现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尚未建立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大部分林业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由杂志编辑兼职运营,没有系统规律的运营计划,只是在纸版期刊出版之余,简单一下编辑部的动态和论文目录。需要指出的是,《木材工业》《林产工业》《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林业工程学报》4家编辑部均安排了1名编辑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初步形成了系统规律的运营状态;但是由于专业局限,传统编辑并不擅长美编、设计、文案撰写、商务推广等新媒体工作内容,且还需要完成杂志社安排的其他日常工作,精力有限,并不能全力开展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探索。1.2平台构建。通过逐一关注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对其建设现状及运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开通公众号的时间较晚,新媒体意识觉醒缓慢,绝大部分期刊是在2016年以后陆续申请注册微信公众号的。其中,服务号和订阅号分别占47.4%和52.6%,认证比率为84.2%。目前绝大部分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均设置了自定义选单,内容主要是网络期刊的在线浏览、稿件的在线查询,以及编辑部动态、期刊简介、联系方式等期刊信息。只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北林学院学报》的公号未设置自定义选单。尚未有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公号利用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综上所述,目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水平较低,平台的定位尚停留在服务纸版期刊的层面,以论文、文章投稿和稿件查询为主。1.3推送内容。对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推文情况进行了统计(表1)。由表1可知,从推送频次来看,绝大多数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频次过低,每周尚不能保证1篇文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木材工业》每2天1篇文章,《林业工程学报》和《林产工业》的发文频次较高,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从推送内容来看,目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以纸版期刊的目次及编辑部的日常动态为主,部分期刊还挑选了科技论文进行推介;但都基本上是将原文照搬至微信公众号上,并未根据移动端微信平台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深度二次加工。因此,大部分林业核心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偏低,少则几十,多则三五百,篇均阅读数尚处于较低水平。《木材工业》和《林产工业》微信公众号报道内容范围已扩展至行业新闻、行业政策、标准、专利以及行业人士的专访等,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选题和策划能力较弱,基本上是以转发纸版期刊的论文或编辑部日常动态为主,林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介力度很小,尚未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成果,进而促进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纽带作用。

2利用微信公众号促进成果转化的策略

2.1加强人才建设。1)设立专职运营人员。大部分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部较弱小,且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人才引进方面受限制;因此,可以在编辑部内部安排1名青年编辑专职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并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在所在高校或科研机构聘任1~2名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美术功底及文案撰写经验的学生兼职,利用业余时间来配合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如此初步形成了1个小型运营团队,且综合人力成本较低。由青年编辑牵头,负责制定团队管理考评机制及运营计划,并分配任务,培训兼职学生。2)加强运营人才培养。林业科技期刊管理人员应给青年编辑更大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加强对微信公众号运营负责人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鼓励积极参加期刊行业新媒体方面的培训会,同时还可选择参加其他行业新媒体运营经验交流会,借鉴不同行业的运营理念,以此提升新媒体运营经验和技巧;二是鼓励持续学习国家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方案以及通知等,密切关注最新变化,用以作为公号运营的准绳,及时调整运营方向和策略;三是鼓励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行业会议等产学研用的交流活动,掌握前沿学术研究和最新行业需求,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建立稳定的联系。2.2优化平台功能。1)总体原则。打破纸版期刊的局限,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连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各类成果转移转化要素,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2)功能设计。依托微信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应针对科技成果的供方、需方的不同需求,对林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模块化设计,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科技成果查询系统应通过高级开发后链接至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成果展示平台,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通过关键词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需求系统可将日常采集得到的行业技术需求,通过图文形式链接至此系统内,分类整理,定期更新;互动交流系统,建立微信交流群、微社区、微论坛等科技成果供方、需方及中介结构交流平台,并有效链接至互动交流系统内,实现导流与共享。2.3丰富推送内容。1)密切关注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方针政策。国家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根本遵循和政策保障。因此,林业科技期刊应予以密切关注。可针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所在学科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进行全方位解读,或就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双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行业领导和专家进行深度采访,最后以图文或视频形式。2)围绕用户需求,定期先进适用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科技期刊应该结合所在学科特点,围绕目标用户的需求,遴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科技成果、中国林学会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等相关学会和协会鉴定的成果、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公布的成果以及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等,以适合移动端的传播形式,从不同角度加以呈现和,加强科技成果宣传推介,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林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3)聚焦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采集企业技术瓶颈进行招标。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聚焦当前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深入行业一线调研林业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与企业建立技术信息共享机制,定期采集企业的创新需求,并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招标,促进林业技术招标、交易市场的稳步发展。4)针对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难点,提供咨询服务。林业科技期刊编辑应与我国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林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等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拥有雄厚的“产学研用”资源;面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我国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充当“中介”的角色,为从事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相关人士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加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5)与纸刊相互配合,实现科技成果立体化传播。林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在文章初审和选题策划时,应对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的成果有所侧重,酌情在纸刊开辟“科技成果”专栏,刊登具有一定推广潜力的创新实用技术,并定期收集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加强林业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关联。微信公众号运营人员应对纸刊报道的科技成果内容,结合微信的传播特点,进行二次编辑加工后,及时予以,与纸刊相互配合,弥补纸媒的局限,实现对科技成果立体化传播。运营人员还应深入分析微信的传播效果和用户的阅读需求,据此指导纸刊“科技成果”专栏的选题策划和报道方向。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家具专卖店;空间设计;空间构成方式;空间隔断方式

一些公司在授权商时已交付其家具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模式,但受现实操作中各种问题的影响,加盟商可能并未按要求进行空间陈设,导致专卖店卖场在空间陈设中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这不仅会使品牌形象受损,而且会影响消费者心中的产品形象,影响经销商和厂家的利益。因此,如何使家具产品在室内空间的摆放中突出特性、创造温馨和舒适的空间氛围,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放入更多的产品,涉及专卖店内空间设计的原则设定问题。

一、家具专卖店的功能空间

家具专卖店的空间设计首先应该明确其所需功能空间,只有确定了功能空间才能选择对应的空间构成方式和隔断形式。1.展示空间对专卖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展示空间。家具专卖店的展示空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橱窗展示,即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橱窗产品的展示。成套的家具既可以展示在店门口的橱窗中,又可以置于门口,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儿童家具卖场门口会摆放各类玩具与家具组合的场景,成人家具卖场则将主产品的形象摆放在最显眼处。摆放形式与空间创意设计有助于直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另一种就是普通的家居形式的摆放,即家具专卖店根据卖场大小摆放产品,这也是比较普遍的摆放形式。2.休闲洽谈空间在家具卖场中,所有的精心布置都是为了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引导其购买家具,娱乐休闲空间的设定是比较重要的。这种空间设定在儿童家具卖场中出现较多,通常有一个空间摆放玩具和小件产品,以使儿童亲身体验家居氛围。对于成人家具专卖店来说,这种空间的存在是有必要的,服务员需要一个可以与消费者沟通的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服务与享受,如,为消费者提供一杯茶水。这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能让消费者感到温馨与关怀,也是一个品牌应该做到的事情。在家居卖场中,此类空间是容易做到的,其用于暗示消费者用其家具产品就可以创造出这样的空间。3.工作空间工作空间对于专卖店来说看似只是一张收银台,但是这个空间的设计好坏是比较重要的。专卖店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规划和设计良好的工作区将会为消费者带来品质的保障。此工作区间的设计不仅可以提供收银功能,而且具有宣传品牌与存储的功能。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空间的作用,是值得设计师思考的。

二、家具专卖店内空间构成方式

家具专卖店不同于服饰、电子类产品的专卖店,其所需要的硬性空间比其他类型的专卖店更大,并且一般集中在同一个卖场或者以独立店形式出现。家具专卖店试图给消费者营造一种家的感觉,一种舒适感和温馨感,这样的感觉要求它在空间构成方式上不能过于压抑、沉闷,并要考虑到展示空间和关注消费者的休闲空间。1.开放式空间。开放式空间模式是指界面围合不完整,是外向型的开放交流空间。其优点在于将环境景观引入其中,信息开放,资源共享。家具专卖店卖的是家具产品,大多比服装、电子产品、书籍等物件所占的面积更大,并且成组套地出售。家具专卖店的面积少至数百平方米,多至上千平方米,较之其他产品所需要的展示空间更多,且不能给消费者比较密闭、压抑的感受,要方便消费者的行走、对比选购,因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其摆放更适合开放式的空间构成模式。此空间模式要求不需要实体墙的分隔,其分隔适用的方法将会在以下解释说明。2.动态空间。动态空间指空间序列本身的动态,也可以是动态元素的构成。其优点在于具有空间开敞感、视觉引导性和活跃气氛的效果。家具专卖店内动态空间的陈设能够为消费者创造轻松、宽敞的感受。这种动态的空间可以是楼梯上下层造型的效果,也可以是装饰物叠加或错落摆放所产生的效果。此模式被更多地运用于大空间的家具专卖店室内。3.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指不用界面限定,采用象征分隔,其是从开放式空间演化的空间构成方式。现在的家具专卖店中可以看到这类空间的存在。但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还是做成各个单间,将家具成套摆放进去。采用局部分隔、加入具体事物、运用灯光和吊饰等手法,象征性的分隔创造空间的手法较少,但是此种较为新潮的处理手法会使整个卖场更具独特性、更显高档,对一些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家具品牌来说是比较值得学习与应用的,同时这种空间放在橱窗展示区是相对合适的。4.地抬式、地陷式。空间地抬式、地陷式空间常用于产品的展示,在家具专卖店中也比较常见。此方式通过在展示区对地面的上抬达到强调、展示产品的目的(图1)。这种展示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在卖场中突然出现的地抬或地陷容易发生消费者跌倒的情况,因此,设计师在运用这种空间时需要提高地抬高度或者作出警示。5.母子空间。母子空间是指整个开放性空间用虚拟隔断构成,形成大空间内夹杂小空间的效果。从整体上说,家具专卖店就是一个母子空间的大运用,一个大空间内含着数个小空间,同时在小空间内含有更小的空间,这是比较常见的空间构成方式。这种空间构成方式适用于休息区与儿童娱乐区。

三、专卖店空间分隔的形式

从家具专卖店空间构成的特性看,其空间分隔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局部分隔、象征性分隔以及弹性分隔。1.局部分隔。局部分隔相对于绝对分隔而言,主要采用家具或者隔板将部分空间分隔。此种分隔模式比较适用于家具专卖店,设计师通过可拆除的隔板和家具分隔不同家具套组,既能创造出家居效果,又不会造成空间拥挤、堵塞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在卖场中常见的一种空间布局分隔(图2)。2.象征性分隔。象征性分隔是指通过非实体界面形成象征性心理暗示,室内设计中常用植物、色彩、光照、悬垂物等做象征性分隔。在家具业内象征性的分隔运用较多的是展会家具卖场的布置,通过非实体分隔工具的物件分隔家具产品,从而获得展示各个产品的效果。在家具卖场中此种运用不多,但是若将灯光、悬垂物等物件加入运用会创造出更为时尚、舒适的家居空间效果(图3)。3.弹性分隔。弹性分隔是指通过家具的升降、推移、折叠等手法进行分隔。这样的做法能够获得及时更新家居摆放氛围和更换产品的效果。弹性分隔在普通的家具专卖店中并不常用。通过屏风之类家具物件的划分可以获得弹性分隔的效果,对于中式家具或东南亚风格家具来说更能创造意境和美感(图4)。

家具专卖店空间设计原则的设定是帮助设计师进行正规设计,同时帮助经销商学习专业布展知识,避免盲目摆放卖场,合理划分卖场空间,营造良好的卖场氛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YB552)“北部湾经济形势下北海城市发展中的和谐人居环境研究”;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GXGZJG2017B067)“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四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海职业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为例”。

参考文献:

[1]毛磊.现代消费文化下家具卖场展示空间设计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于海延.家具展会展示设计的人性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严诺.我国家具商业展示的演变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郭琼.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初探.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邱艳飞.基于构成学理论的家具专卖店展示设计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4

1.1研究对象

2001—2012年云南省11所(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二本及以上院校体育院系教师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及单位名称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为主。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检索2001—2012年的期刊论文。关于高校体育教师发表的期刊文献,及访问各高校相关网站,收集到必要的数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比较分析法

对我省二本及以上院校体育院系教师科研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省体育科研的整体现状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1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各院校公开数量及所占比率的分析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我省二本及以上的11个高校中,其中最高的为曲靖师范学院占19%,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大理学院15%和云南师范大学14%。最低的为西南林业大学仅为1%。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所占比例较高的为综合类的师范院校,地州的师范院校所占的比例都较高,而非省属类和其他非师范类综合院校比较低。这表明,云南省各高校之间体育科研发展不平衡。

2.2云南省二本及以上院校体育科研外显特征和刊源特征分析

科研论文不仅是反应教师科学研究的标志而且科研文章无论对教师个人还是学校的声誉、学术影响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12年我省二本及以上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总体发表体育类科研文章总量为1183篇,其中发表数量最多的为曲靖师范学院217篇,最低为西南林业大学15篇。体育类核心期刊79篇,仅占发表总数的6.67%,11个高校发表科研文章总量平均数为107.55,核心期刊平均数为7.18,在总量上有6个高校都低于平均水平,体育类核心期刊79篇,仅占发表总数的6.67%,在核心期刊上有7个高校都低于平均水平。超过平均水平的为省属综合类的师范院校和地州的综合类师范院校,其余综合类非师范院校整体都低于平均水平。核心期刊以G8体育类为主要参考依据,其中,各高校所发表的科研文章中核心期刊所占比例前三名的分别是云南师范大学22.29%,云南民族大学13.95%,云南大学12.20%。这说明无论从总体数量还是核心期刊数量上看我省这十多年来发表的体育科研文章总体数量偏少,各个高校发表的文章数量参差不齐,核心期刊所占的比例较低。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虽然在发表科研文章总体数量上为第一位217篇,但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只有4篇,仅占发表文章比例的1.84%。这表明,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发表的论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各高校体育院系发表科研论文不同类别情况分析

合作研究和会议论文是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合作研究和会议论文标志着与外界交流开放和相互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合著率越高、合作度越大学科发展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合作率和合作度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广度深度的重要因素[3]。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省各二本及以上在高校公开发表的1183篇科研论文中其中独著类(即个人独立完成)为467篇占总量比例39.48%,合著类为716篇占总量比例的60.52%。合著类的科研文章总体上还是超过了半数以上,就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合著率较高的为云南师范大学78.92%、云南大学72.17%和大理学院72.07%。但从我省各高校参与论文报告会并发表会议论文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很不乐观,大部分高校只有为数几篇的会议论文,甚至还有高校的会议论文为零的状况。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在各高校所发表的体育科研论文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自己学校办的期刊所收录,这无疑有自我保护之嫌。经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发表科研文章仅仅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晋升、评职称等。在数量上有相当的基数,但就科研论文的质量却让人堪忧。从总体上来说我省高校体育科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多与外界沟通交流。使体育科研由个人研究向集体化合作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是符合我国体育科研仍至我国科技研究发展规律。

2.42001—2012年云南高校公开的趋势分析

高校体育的体育科研文献数量直接反映高校体育科研领域的研究进展,各高校发表的科学文献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科研科学化程度[4]。图2为云南省2001-2012年11所二本及以上高校体育院系发表科研论文年刊量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我省2001-2012年高校发表体育科研论文共计1183篇,年平均量为98.58篇,最多的为2012年共计254篇最少的为2001年共计21篇。发表体育类核心期刊总量为79篇,年平均量为6.58篇,最多的为2009年16篇。从图2的年刊总量曲线的走势上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2012年云南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省高校体育科研成果在日益增多。但核心期刊数量上只有小幅上升,论文的总体质量却不是太高,这就需要体育科研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体育科研的工作中来。

2.5各高校体育科研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承担这教学任务,同时还还充当着体育科研的重要角色,他们代表着体育科研的权威和第一信息的掌握者。因此,高校体育科研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5-6]。从表3中可以看出:截止2012年云南省二本及以上的11所高校体育院系师资队伍共有429人,教授44人,占总数的10.26%。副教授136人,占总数的31.70%,讲师及助教249人,占总数的58.04%。11所高校中体育教师人数也有较大的差距,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师资队伍最多为89人,几乎是其他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两倍以上,其中最少的为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师资队伍24人。在各高校中教授比例最高的为云南师范大学14人,占总数的15.73%,云南大学次之6人,占总数的13.64%,还有个别高校的体育师资教授人数为0。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我省高校体育院系师资队伍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我省二本及以上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科研成果,从总体数量和被体育类核心期刊收录上来看都不是很乐观,而且各高校之间体育科研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省属师范院校和综合类地方高校情况还比较好。有近一半的高校科研成果都低于平均水平,还有出现核心期刊数量为零的情况,这就给我省的高校体育科研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树立正确的科研目的、精心选择研究课题、潜心实施研究过程、用心创造科研成果。少一点功利思想,少把科研与生活压力、晋升压力等以外的因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促进体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3.2在各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发表科研论文不同类别情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独著和发表在自己学校主办的期刊上,加上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会议论文,这无疑有很多弊端,只是自己在埋头搞科研,这样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就不会很高,各高校应该经历良好的体育科研机制,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生长点,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同时利用各高校的各种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互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进行综合科学研究,真正实现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3.3从2001至2012年,云南省二本及以上高校体育院系发表科研论文年刊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增长的比较快,但2011年有些许回落,但总体势头还是很好,就核心期刊年增长量不是很大,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在原有科研论文基数上加强的整体质量。以及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励教师更好的投入体育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高校体育科研的整体层次和发展水平。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高校而言,就是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理性思维和决策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这五种能力建设,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高校得以具体落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对高校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着力在学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一、以理论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是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前沿,也是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汇聚交锋的舞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重点解决的理论问题。2002年12月,教育部对我校领导班子做了部分调整。学校党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理论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中5,I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查找问题,寻找差距。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到大庆接受铁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到八一农垦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兄弟院校现场了解和感受这些学校惊人的发展速度,到肇州县、鸡西矿业集团、孙吴县等地进行实地“一对一”帮扶。通过理论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活动,使学校领导班子对国情、省情、校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新时期如何办学治教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辐射作用,学校党委还组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由学校领导和人文学院的专家教授巡回到各个学院和直属单位进行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党委理论中心组以专题学习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同志“七·一”讲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通过这些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及时学习和研讨,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以及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比如学校在大庆市是否建立分校的问题。由于大庆市委、市政府非常希望东北林业大学到大庆建立分校,并且给予了一系列非常优厚的条件和政策,这使得学校领导班子起初在选择外延办学地点上意见不够统一。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班子成员都能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在大庆建分校的利弊得失,最后决定在大庆建立一个生物技术研究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而放弃了在大庆建立分校的办学设想。这一决策就是学校领导班子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这~决策也是正确的。

二、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大学里,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压力、家庭贫困以及食品安全、校园治安等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是对学校领导班子能力的一个考验。几年来,学校党委一班人本着“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的原则,在敏感时期、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之时都能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出发点,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比如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初期,学校领导班子针对我校有近500名学生在广东、北京等地实习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决定,将学生一号楼全部腾空,在全省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医学隔离区,使当时返校的学生及时与在校学生隔离,较好地稳定了在校学生的情绪;再比如2004年6月份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由于各场比赛大都在晚上11点以后进行,与学校正常的教学发生了冲突,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先后两次开会了解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在部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仍然在楼内、楼外鼓动滋事的情况下,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亲临学生宿舍楼区,带领全体政工干部一道做说服劝解工作,对带头起哄滋事的同学及时进行了处理,使整个事件比较平稳地得到了解决。还有2004年上半年有个别毕业生在外找工作时被社会的传销组织所控制,学校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迅速组成专门队伍与当地公安部门一道进行解救工作,使这部分学生迅速摆脱控制,安全返回学校。另外,2004年上半年,我校有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在处理这个学生后事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既能从理解家长的心情考虑,也能从维护学校利益出发,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棘手的突发事件。通过这些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既保证了校园的稳定和平安,也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

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是学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这一能力建设,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2003年5月下旬,在学校抗击“非典”工作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以后,学校党委根据当时校领导、专家教授、中层干部不能出差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学校发展不动摇的工作要求,同时作出了集中全校智慧、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决定。为了搞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学校党委下发了《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意见》,对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引导全校师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上。接着全校上下开展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定位问题的大讨论,并先后召开7"20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意见。当学校将发展战略规划的草案拟定出来以后,学校再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继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近两个月的讨论、座谈和反复征求意见,在“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不久,我校就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感到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的过程。而完成这个过程恰恰又是在防治“非典”这个最困难的时期进行的。这也是学校党委抓住时机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一个典型事例。谋划发展的能力还体现在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抓住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来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上。比如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我们精心准备,认真谋划,从而一举获得了6个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国家进行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学科评审,我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获得了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使我校博士点数量增:29个,而且还增加了2zi,-博士后流动站,使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增加到5个。2004年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标志着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校正全力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四、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

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作为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积极不断地向黑龙江省和林业系统以及其他省份输送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学校党委一班人在培养造就优秀领导干部尤其是向外输送领导干部问题上态度积极,认识统一。我们认为,这是为地方经济服务最直接的体现,是扩大学校影响力最有效的形式,因此,舍得把学校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省内外。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已向黑龙江省选送副厅级干部4名。2004年,我们还抓住黑龙江省选拔高学历和高知识层次干部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委推荐年轻的处级干部,目前已有6名处级干部到省、市、县任职;此外,我们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选送了一批处级干部。这些向外输送的干部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扩大了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

在做好向外输送优秀干部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格外重视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学校党委一方面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和《东北林业大学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用制度教育和规范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对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定期向省委党校、国家林业局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选送于部培训以外,从2004年开始,学校党委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2004年上半年学校党委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题分三期对全校157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专项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培训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学校的分配政策调整问题较大,征求基层意见不够,学校决策过于草率,起不到正面的激励作用。培训结束以后,人事部门马上深入到各个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了1O多个座谈会听取教师、群众的意见,后来根据广大教职工的意见重新调整了分配方案。

五、开发现有人才,广纳优秀人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人才资源十分密集的地方。办好高等学校,没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不行的。在当前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重要时期,谁拥有一大批~流的专业人才,谁就拥有了办学的主动权。在这一点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学校人才资源,实施了“名师英才工程”,着力稳定和开发学校现有不同层次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从国内外引进一批学校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近3年来,我校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3O多名,其中以李玉花、柳参奎、李斌、王传宽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申请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948引进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构建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基地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高校而言,就是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理性思维和决策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这五种能力建设,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高校得以具体落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对高校而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核心,着力在学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一、以理论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是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前沿,也是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汇聚交锋的舞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重点解决的理论问题。2002年12月,教育部对我校领导班子做了部分调整。学校党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理论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中5,I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查找问题,寻找差距。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到大庆接受铁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到八一农垦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兄弟院校现场了解和感受这些学校惊人的发展速度,到肇州县、鸡西矿业集团、孙吴县等地进行实地“一对一”帮扶。通过理论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活动,使学校领导班子对国情、省情、校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新时期如何办学治教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辐射作用,学校党委还组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由学校领导和人文学院的专家教授巡回到各个学院和直属单位进行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党委理论中心组以专题学习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同志“七·一”讲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通过这些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及时学习和研讨,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以及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比如学校在大庆市是否建立分校的问题。由于大庆市委、市政府非常希望东北林业大学到大庆建立分校,并且给予了一系列非常优厚的条件和政策,这使得学校领导班子起初在选择外延办学地点上意见不够统一。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班子成员都能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在大庆建分校的利弊得失,最后决定在大庆建立一个生物技术研究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而放弃了在大庆建立分校的办学设想。这一决策就是学校领导班子理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这~决策也是正确的。

二、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大学里,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压力、家庭贫困以及食品安全、校园治安等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是对学校领导班子能力的一个考验。几年来,学校党委一班人本着“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的原则,在敏感时期、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之时都能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出发点,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比如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初期,学校领导班子针对我校有近500名学生在广东、北京等地实习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决定,将学生一号楼全部腾空,在全省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医学隔离区,使当时返校的学生及时与在校学生隔离,较好地稳定了在校学生的情绪;再比如2004年6月份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由于各场比赛大都在晚上11点以后进行,与学校正常的教学发生了冲突,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先后两次开会了解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在部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仍然在楼内、楼外鼓动滋事的情况下,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亲临学生宿舍楼区,带领全体政工干部一道做说服劝解工作,对带头起哄滋事的同学及时进行了处理,使整个事件比较平稳地得到了解决。还有2004年上半年有个别毕业生在外找工作时被社会的传销组织所控制,学校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迅速组成专门队伍与当地公安部门一道进行解救工作,使这部分学生迅速摆脱控制,安全返回学校。另外,2004年上半年,我校有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在处理这个学生后事的时候,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既能从理解家长的心情考虑,也能从维护学校利益出发,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棘手的突发事件。通过这些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既保证了校园的稳定和平安,也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

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是学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这一能力建设,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2003年5月下旬,在学校抗击“非典”工作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以后,学校党委根据当时校领导、专家教授、中层干部不能出差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学校发展不动摇的工作要求,同时作出了集中全校智慧、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决定。为了搞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学校党委下发了《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意见》,对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引导全校师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上。接着全校上下开展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定位问题的大讨论,并先后召开7"20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意见。当学校将发展战略规划的草案拟定出来以后,学校再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继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近两个月的讨论、座谈和反复征求意见,在“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不久,我校就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感到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也就是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的过程。而完成这个过程恰恰又是在防治“非典”这个最困难的时期进行的。这也是学校党委抓住时机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一个典型事例。

谋划发展的能力还体现在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抓住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来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上。比如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我们精心准备,认真谋划,从而一举获得了6个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国家进行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点学科评审,我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获得了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使我校博士点数量增:29个,而且还增加了2zi,-博士后流动站,使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增加到5个。2004年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标志着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校正全力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四、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培养造就干部的能力

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作为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积极不断地向黑龙江省和林业系统以及其他省份输送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学校党委一班人在培养造就优秀领导干部尤其是向外输送领导干部问题上态度积极,认识统一。我们认为,这是为地方经济服务最直接的体现,是扩大学校影响力最有效的形式,因此,舍得把学校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省内外。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已向黑龙江省选送副厅级干部4名。2004年,我们还抓住黑龙江省选拔高学历和高知识层次干部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委推荐年轻的处级干部,目前已有6名处级干部到省、市、县任职;此外,我们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选送了一批处级干部。这些向外输送的干部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扩大了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

在做好向外输送优秀干部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格外重视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学校党委一方面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建设,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和《东北林业大学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用制度教育和规范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对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定期向省委党校、国家林业局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选送于部培训以外,从2004年开始,学校党委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2004年上半年学校党委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题分三期对全校157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专项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培训中,大家普遍反映今年学校的分配政策调整问题较大,征求基层意见不够,学校决策过于草率,起不到正面的激励作用。培训结束以后,人事部门马上深入到各个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了1O多个座谈会听取教师、群众的意见,后来根据广大教职工的意见重新调整了分配方案。

五、开发现有人才,广纳优秀人才,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延揽高端人才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人才资源十分密集的地方。办好高等学校,没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不行的。在当前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重要时期,谁拥有一大批~流的专业人才,谁就拥有了办学的主动权。在这一点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学校人才资源,实施了“名师英才工程”,着力稳定和开发学校现有不同层次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从国内外引进一批学校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近3年来,我校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3O多名,其中以李玉花、柳参奎、李斌、王传宽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申请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948引进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构建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基地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7

毕业论文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俞国胜老师。俞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羚羊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8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俞国胜老师。俞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羚羊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9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

在我国,精确林业的理论框架逐步完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部门逐渐形成。3S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林地面积实时测量、林界划分、护林防火、飞播造林、荒漠化监测等方面。目前,北京市精确林业示范地建设已经启动,2001年,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批准了精确林业课题立项,这标志着精确林业的研究进入了系统集成与平台建立阶段。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精确林业示范地的建立,我国精确林业将由实验转向生产,由技术形成产业,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林业大学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概述了“精确林业”的内涵及其主要支撑技术(包括GPS、GIS、RS、DBMS、DSS、VRT等)、操作过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精确林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林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林业发展阶段,于是,“精确林业(PrecisionForestry)”应运而生。所谓精确林业,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视觉传感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实时测知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的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

1、精确林业的主要支撑技术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

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