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22:56:08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1

当前,我国人工林地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林业资源的总量持续增长,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的林业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虽然我国林业发展取得很多成就,但林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林业发展成绩与问题并存,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营林造林技术的探讨。

2常见营林造林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的分布不均,营林造林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播种造林。

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地理条件较好,比较适合采用播种造林的方式。所谓的播种造林就是将种子播撒在造林地里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式最常用的就是撒播和穴播,撒播就是直接在土壤上抛撒种子,穴播就是在平整过的土壤上开穴并均匀地播下种子,然后覆土轻压。种造林这种方法程序简单,施工便利,应用比较简单,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造林方式。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对土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在植被茂密、死地被层厚的地方播种的幼苗不易成活,幼苗成活率比较低。

2)植苗造林。

造林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就是将生长好的小苗木进行移栽的方法,因此,又被称为栽植造林。这种造林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移栽的苗木带有根系,栽种后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的要求,生长快,成活的几率很大,尤其适用于干旱、杂草繁茂或土壤贫瘠的地方。这些地区采用播种造林效果不明显,植苗造林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不利的一方面,需要提前培育苗木,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3)分殖造林。

通过利用树木的枝干、根系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的过程,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和成本,林木的生长速度很快,成活率也比较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造林技术。但受造林地条件、材料来源的限制,这种造林方法应用范围有限,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4)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顾名思义,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一种造林技术。这种方法既可以将树木在行内彼此隔株进行,也可以隔行进行混交,还可以把树种栽植成块状,与另一种树种的块状依次进行混交。树木的混交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多种木材原料,而且还能够调节树种之间的平衡性,增强林种的稳定性,实现树种的速生丰产。但是混交造林要严格树种的选择,确保混交出来的树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抗灾能力,这样质量才能过关。

3林业营林造林技术探讨

1)整地技术。

造林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整地,它是营林造林的基础。整地技术就是在造林前清除林地上的杂草或植被,翻垦土地的生产技术措施。造林整地可以通过带状整地、鱼鳞坑整地、穴状整地、高台整地等方式开展。在山地缓坡、丘陵地区可以用带状整地的方式;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质山地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营林造林可用鱼鳞坑整地的方式;在山地、丘陵、平原地带可以运用穴状整地的方式;而对于间歇性积水、轻度盐碱地的平整则可以用高台整地的方式。整地能够使土壤变得松软,增加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苗木根系的自然伸展,能够保障造林施工的有序开展。

2)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营林造林最核心的一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树种的选择适当与否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林木的成活率,因此要慎重选择。在选择树种时可以从适地适树适种源这方面考虑,意思就是看看所选的树种能否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有的树种喜欢湿热的环境,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比如樟树,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性不强,耐水湿,不耐干旱,适合在南方生长。而有的树种抗旱能力比较强,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西北干旱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这种树种,例如胡杨,它木质纤细,树叶阔大,耐旱耐涝耐盐碱,生命顽强,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它就比较适合在干旱的沙漠中种植生长。当然,如果不确定该地区到底该种植什么样的树种,最好就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乡土树种。树种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各种条件,比如气候环境因素、土壤环境、树种对光照的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优良树种,确保选好、选对树种。

3)移植补栽。

不是所有种植的树木都能存活,树苗有一定的成活率。因此,营林造林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看看树木有没有不长或者死苗的现象,如果有,要及时移植补栽。造林结束后,要及时给树木浇水灌溉,为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若遇到大雨天,要及时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保证存活率。在移植补栽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般苗木所带的吸收根越多,成活的几率越大,因此要尽量保护吸收根,在运送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保护土球的完整。此外,要把握好树苗移植补栽的时间,一般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移栽最合适。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移栽的时间也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后期养护。

营林造林过程中,整地技术是基础,树种选择是核心,后期养护是关键。树木不仅要种好,而且要管理好,林木的养护可以通过适当浇水、施肥、对树叶进行修剪、自然灾害的预防、病虫害的防治等方式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养护工作的重点,小树苗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极容易感染病虫害,需要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喷药法是防治林木害虫最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对一些顽固性害虫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治害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树干涂白法,就是将栽种完的树木局部涂白,这样能够防止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并防止日灼。其次还可以用农药埋施法,在树木的根部挖坑、打孔,放入农药,根部将农药输送到树木的各个部分,害虫吸取后中毒而亡。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且药效持久,不受温度、降水的影响,效果较好。

4结语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学”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学”教学的实施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调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造林管理;林业工程;方法;意义

工程造林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工程造林的管理工作,就是将技术人员,造林的物质准备,投入的资金,科学的、合理的统一进行管理、发放、分配。其中各个环节的任务是非常繁琐复杂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工程造林管理现状发现,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落实中还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工程起步较晚,人们刚开始重视工程造林的管理工作,所以还有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要加强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对管理制度,管理工作不断的去完善和改进,多学习外界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找寻符合自身的最正确的工程造林管理方法,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1 开展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项协作性生产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管理,工程造林也不例外。管理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使理论设计或决策变为实践的关键性环节。没有有效管理,就不会有生产成果,管理不善,可使生产活动或经济建设遭受不同程度的失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林业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2 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工程造林不同于单纯性机械工程或土木工程,它属于综合性生物生产工程,它是以苗木种植生产系统为主要子系统的复合性系统,因此,它的管理须贯彻系统性管理的原则。仅就苗木种植生产系统而论,管理的对象就有以下6大要素:苗木生产及种植任务;参加苗木种植生产劳动及管理的各类人员,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力工等;有关苗木种植的各类物资,种子或苗木,包装及运输材料,工具,燃料及各种消耗品等;设备:机械设备,有关的建筑物,设计或验收用的各种仪器等;经费: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工程造林投资款项及各种费用;信息:包括各种情况统计资料、文件、计划、图纸、工艺规程、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决策方案等。

3 进行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所应采取的基本方法

3.1 加强工程造林人员的培训,为工程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造林工程的开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中非常典型的活动,并通过人类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实现改造林业工程本身的各种活动。人力资源是积极推进我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资源,就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来看,造林基本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先进的林业发展理念指导,在进行造林管理工作时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我国造林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已经不适应我国林业工程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基层造林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转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基本思路,不断提高自身造林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掌握与应用现代造林技术的能力,提高基层造林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为我国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针对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领导进行系统的组织培训

领导干部作为有效落实国家造林政策,加强我国基层造林管理,提高造林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进行我国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领导人员必须具有科学的发展理念,熟练的掌握我国基本造林工作的实际状况,对国家造林工作的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自身还要具备先进的工程造林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就目前我国造林管理工作领导队伍组成结构来看,我国领导队伍整体素质并不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基层领导的理论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针对基本造林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教育工作,顺应我国造林工作的发展趋势,加强林业基层领导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国家造林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我国林业部门还应对我国基层林业管理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同时林业部门还应与教育部门携手为我国造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我国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基本领导队伍还要努力提高自身在造林方面的理论素质,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转变传统的造林管理思路,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的实际工作,在造林管理工作中充分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精神,促进我国林业早日迈进可持续发展道路。

3.3 加强造林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我国林业部门要加强造林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同时还要针对造林技术实施有效地管理。技术管理应本着适用、经济、先进的原则进行组织生产。适用,就是所采用的技术一定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工程造林的需要。所谓经济,是相对而言。不能不顾条件的节约,而是如何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成本最低,耗能最少。例如对机械设备的选绎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以保证经济合算。通常所说的先进,也是一个相对指标,它是该工序或工艺、设备发展趋势的代表,不能标志发展趋势的技术或设备,就谈不上先进。先进的指标应是简单的,容易采用,经济效益好。

结束语

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程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可以根据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资金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管理就是要将造林工作,具有科学性的、规范性的、规划性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造林的效果有着积极地提升作用。人不能仅仅只从自然中获取,也需要懂得回报自然,对于林业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希望日后都能重视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大力推广实际落实,所有人员积极配合,共同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4

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而重要形式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的力度也是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因此,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保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造林工作的开展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复杂,需要科学地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管理,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如若不然,必定会给林业工程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

1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意义及原则

林业工程的造林工作对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也不断进步,这能够充分证明出造林工作对整个林业工程建设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地,因此,要保证林业工程的建设的科学性,必须加强造林管理,遵循合理化的原则。下面本文将对林业工程在理管理的意义及原则进行研究。

1.1 开展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项协作性生产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管理,工程造林也不例外。管理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使理论设计或决策变为实践的关键性环节。没有有效管理,就不会有生产成果,管理不善,可使生产活动或经济建设遭受不同程度的失败。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林业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1.2 工程造林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工程造林不同于单纯性机械工程或土木工程,它属于综合性生物生产工程,它是以苗木种植生产系统为主要子系统的复合性系统,因此,它的管理须贯彻系统性管理的原则。仅就苗木种植生产系统而论,管理的对象就有以下6大要素:苗木生产及种植任务;参加苗木种植生产劳动及管理的各类人员,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力工等;有关苗木种植的各类物资,种子或苗木,包装及运输材料,工具,燃料及各种消耗品等;设备:机械设备,有关的建筑物,设计或验收用的各种仪器等;经费:从各种渠道汇集的工程造林投资款项及各种费用;信息:包括各种情况统计资料、文件、计划、图纸、工艺规程、规章制度、方针政策、决策方案等。

2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造林管理工作能否科学地开展对于林业工程的建设影响深远,进而影响到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面对社会的进步所提出的新要求,人们需要在林业工程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再临科学管理,以保证工作的有序性和实用性,为林业工程的建设产生积极地影响。下面本文对造林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管理 学技术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造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林业部门应该重视造林技术的科研及创新,与此同时,还应该与先进的造林技术相结合,实施科学的造林管理。造林技术管理应该以实用、经济、先进为准则,也就是应用的技术应该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又能够达到造林要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先进性,也同样是相对而言,能够代表某一流程或者某个工艺、机器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够代表这些发展趋势,也就称不上先进。

2.2 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者应该进行全面培训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人员对实施我国的造林政策,强化我国的造林管理力度,提升造林管理能力,推进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从事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并熟悉我国造林工作的实际情况,能够全方位地掌握我国造林工程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自己还应该掌握科学的造林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但是我国当前的造林管理人员的素质却良莠不齐,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培养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管理水平,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造林业工程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我国林业工程方面的各种政策措施。国家林业管理机构还应该调查并研究基层林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我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还应该提升自己的造林管理的理论知识,强化自己职业道德素质,改变以往的造林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去引导实践工作,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我国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2.3 培养林业造林基层员工,提高造林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林工程基层工作人员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对于当前从事造林管理的基层员工来说,整体的素质还存在不足,缺少先进的造林工程发展理论指导,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作为指导,并且我国的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不能与国家林业工程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因此,提升我国林业工程基层员工的素质势在必行,改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传统思路,同时不断提升本身在造林技术方面的能力,掌握并灵活使用造林技术,提升造林管理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5

浅谈森林分类经营规划与管护刘德斌,杜秋玲,贾相华

日本的林政梁启军,张波,张力

小议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问题安邦治,王淑萍

浅谈管护经营责任区等级问题刘清宇,赵子廷,李健

森林价值评价单巍,赵大伟

镜泊湖森林旅游业的开发构想宁波

择伐作业技术问题的讨论付景峰

紫椴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李林业勘查设计 伟娟,于东华

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刘永强,张兆利,娄安石

前苏联针叶种苗生产技术例解李欣宁,张绍鹏,张少莉

天保工程商品林经营区不应排斥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刘淑梅,顾培倩

卡尔曼滤波模型在森林资源动态发展预测中的应用于建军,吴立春

系列林分收获表的研制张少莉,王义法

落叶松造林塑料薄膜覆盖实验报告张永光,张洪林,刘亚娟

松林生物量表编制例解刘晓莹,万淑荣

试论森林抚育间伐技术张海波,孙毅

林层结构与材积生产率--商品林经营模式的理论分析侯庆友,李威,赵子廷

谈枯枝落叶层的测定顾培倩,葛熙升,李德福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蛇类药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林业勘查设计 兰春梅,贾喜波

黄瓜香深开发浅析荆洪晨,尹振波

黑木耳袋料栽培克服污染的方法薛庆友,杨福胜

木炭业产品开发及利用(Ⅰ)--神奇的木醋李裕国,李欣宁

浅谈气候变暖的成因张绍鹏,刘秋民,尹东生

浅谈公路桥涵养护孙剑波

国有林业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模式浅析唐革

林业气象站上的网络信息应用张焕春,宋炳义,孙国芝

向您推荐《走近绿色》一书沈国舫

简述营林事业的科学经营管理崔宝贵,吕军,刘佩民

浅议森林分类经营吕宜芳,李敏,张有为

提高森林覆被率的途径王兴广,李汝峰

森林后备资源培育的探讨张东升,郝锦莹,苏盛刚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回顾程伟,杨滨丽

浅谈采伐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夏白杨,季振伶

营林生产"拨改买"初探赵殿君,张英

浅谈如何发挥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权威性王振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探讨王隋忠,张力,柯建华

议天保工程与森林分类经营崔雪艳,潘春燕,彭秀君

黑龙江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庞恒才,安和芳,张奎平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徐辉,张捷,沙庆益,王久伟

建立生态经济型林业初探刘彦华,张利,张淑华

谈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王子英,李德全

生态经济学与生态学、经济学关系的研究李敏,李晓慧,丁驿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王兴广,史慧杰,高文君

森林旅游经济效益的价值评价马志伟,王悦桐

谈农业生态旅游徐辉,张捷,张晓滨,王淑云

浅谈森林旅游经济管理现代化尹龙海,沈红,滕锡东

森林旅游景观美学评价张波,张翎

森林水土保持效益机理的研究李敏,杨克

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主要功能金哲根,邹存利,王轶南

森林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张利,于海滨

论云冷杉林分的合理择伐强度王镇,万清泉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产林经营技术的研究林业勘查设计 卢丽华,宋文友,周荣胜

快速计算平均直径简介林玉秋,王艳

速生杨树营造技术孙永兴,韩继林,韩同森

速生丰产林幼林抚育技术的研究周国忠,谢爱林

林区苗圃不同类型土壤供肥特性的研究,吕超,段敬生

沙松人工速生丰产林调查分析曲海红,宋文友,秦秀云HtTp://

测定森林生长量的方法探讨彭秀君,苏建坤

红皮云杉纤维林培育浅见田宝贵,远皓,卢凤英,张雅清

绥阳林区主要虫害预测预报方法远皓,卢凤英,田宝贵,张雅清

苗木立枯病的生态防病技术孙东辉,王文成

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方法郝锦莹,孙东辉

杨苗黑斑病的研究与防治王文成,宋文有,杜海梅

谈如何协调三大效益之间的矛盾周立新

霍邱县公益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梁华铭

实施天保工程搞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詹毅,毕福传

对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的探讨娄志伟,刁福兴

浅谈对退耕还林的认识魏天明,任景利,刘雪峰,刘胜林

刍议林权问题张力,柯建华,吴海龙

实行分类经营后对商品林经营的几点思考王巍,吴海龙

林业调查设计院小队经济承包初探刘淑杰,滕锡东,娄文利

简述保护和恢复阔叶红松林的必要性贾清峰,冯忠孝

林口林业局土地资源经营利用分析王振亭,冯佳彬

浅谈绥阳林业局经济林的开发与利用吴华丽,娄文利,刘淑杰

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潘义,姜玉玲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郝敏

落叶松人工商品林的培育与经营孙丽玮,陈震,孙向辉,王建光

工业造林在全世界纤维供给中的作用张少莉,任景利

辽宁省公益林、商品林最佳结构初探徐军

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经济价值评估林业勘查设计 刘成胜

遮荫小拱棚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汪峰,张辉,党柏森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木采伐有关问题的讨论郭修生,潘义

浅谈地表植被变化对地方气候的影响张伟,马金奎,孟凡林

"小班经营、单株培育、采、更、抚系统工程研究"的培育方法和效果分析毕福传,詹毅

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概述高加民,郝长彬

绥棱林业局2001年秋季森林火灾的气候分析孙国芝,孔繁玲

应用不同药剂和饵型灭杀森林害鼠的试验褚继芳,李国龙,宋显全,董双波

防治病虫害的林业防治法介绍娄文利,刘淑杰,吴华丽

栽培甘草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谷会岩,周蕴薇,于晓梅

浅析森工企业质量管理咨询及质量管理现状魏海林,魏海萍

简述推进林业产业化的有利机制崔先江,陈宝贵,徐衍武

利用TM影像图编制林业局区划略图的探讨尹振波,王令福

大豆新品种的引进实验孟凡林,张伟

德国迪芬巴赫贴面板生产线性能分析王剑波,宋文梅

掌握高科技适应林业入世后知识经济的需要仲崇玺

人造板生产防水工艺剖析韩文明,郭万良

浅析财务比率分析法腾锡东,刘淑杰

试论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与技术郑秀云,楚孔利,郑秀财

浅谈生态型森林的采伐和集材方式的选择广兴宾,刘坤,田维志

森工企业局系统综合诊断模型的建立张进伟,解士学,常玉梅

对红皮云杉造林和透光抚育技术的研究楚孔利,郑秀云

谈失水对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臧敬艳

浅谈云冷杉林分的采伐强度及恢复途径黄树坤,高学武

菌根和造林成活率的研究张永光,张洪林,陶涛

浅谈大海林地区气象因子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林业勘查设计 王艳杰,张威

指接薄木的应用与开发途径初探刘殿阁,吴振海

山杨种源及家系的选择孙博

浅论镜泊湖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王庆跃,黄铁福,刘杰雅

杜鹃的栽植与莳养张全,曹文英

刺五加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培育效益可行性研究冯亚斌,杨福荣

青年和成年雉鸡的饲养管理赵敏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专业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0-02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3]。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中的专业能力更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专业技能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从事森林资源培育、调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2.林业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组成。根据当前林业生产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①基本技能:森林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识别技能;土壤识别、森林环境因子调查技能;林分调查技能。②专业核心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

二、核心课程的设置

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围绕以上7项专业核心技能,确立7门核心项目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见下表。

三、专业核心技能实现措施探讨

1.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直观、生动地再现林业生产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林业技能型人才,要关注林业生产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的内容应密切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及时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反映到实践教学中,保证学习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如GPS和GIS技术、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林业信息技术等[4]。

3.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加大投入,加大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制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校内通过自办专业公司、研究所,吸收学生实习与兼职,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核心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在校外结合本省林业实际,与林业局、林场、林产企业合作,在竹木加工企业的木质原材料生产、绿化苗木生产、集体林权改革、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基层信息化等领域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根据企业的需要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

4.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5~6]。本专业积极采用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锻炼的方式以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需要。同时,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2]阚雅玲.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3]吴龙.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廖建国.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5,(3).

[5]吴林森,汤书福,黄海松,等.主动适应林业行业技术岗位需求变化的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04).

[6]陈茂铨.高职教育林业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7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林业工作站是整个林业工作的基石,是各项林业工作的落脚点,是加强与农民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就解决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重视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础,并承担着林业的建设、执法、改革、监督等职能许多工作都要靠林业站来实施落实。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础管理的服务组织,是林业工作的“毛细血管”。基层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林业工作站主要的职责是进行党和政府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林业方针的宣传;是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站;是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站。同时又肩负起为农村集体过河农民致富的法务站;也肩负着组织造林绿化、林业管护、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下面就谈下加强林业站建设,促进林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我县乡镇林业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

三门县乡镇林业站成立于1982年10月,1993年全县16个乡镇林业站人员编制是63名,其中林科员41名,水果员22名乡镇林业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列入财政经费预算的核定编制总数为36名,现有在编人员32名。全县林业面积6?67万公顷,每人负责的管理面积66?7公顷以上,同时还肩负着退耕还林、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森林防火等工作。工作压力大。同时,基层经费较为困难,这严重的影响了林业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1?2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总体水平落后

林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素质极强的工作,需要林业工作人员全心的投入到工作去,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据调查我县在编人员32名,其中大学专科学历5人,中专学历11人,高中以下的学历16人。一部分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林业科学的掌握的程度水平较低,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成一些技术很强的工作无法开展,对林业资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方面差距较大,不能及时的运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地问题。

1?3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林业站的编制是事业性单位,经费的来源全靠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为主。我县16个乡镇的林业站的建设资金十分不足,不能满足现在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再加上地方财政的好坏决定着林业站投入资金的多少。地方财政好的资金就投入多一点,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就相对少些,没有一个稳定的专项财政支持,导致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站的办事效率。

2解决措施

2?1加大机构改革、理顺管理机制、稳定林业工作队伍

针对基层林业站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条有理的进行改革,解决林业站机构的编制问题,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行竞争上岗、让能者脱颖而出,庸者淘汰出局,解决在职不在岗的问题。同时,对林业机构编制、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对现有的林业基层单位实行标准化建设。

2?2加大对林业工作站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林业基层人员的工资待遇。乡镇林业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从营林建造及封山育林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从森林的防火到病虫害的防治都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如果这些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建议建立多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一个专项的林业基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资金渠道来源的畅通、稳定、有序,为林业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后盾。

2?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得业务素质

21世纪进到科技兴林的战略,这需要我们林业工作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随着林业改革和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林业工作已经难于适应新时代对林业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培训林业工作人员;同时,对现有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方法进行学习各地的经验,坚持岗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在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时,抓好新品的引进、林业生产技术、计算机网等知识的培训。不断加强林业人员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扑火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把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工作中来。

3结论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森林糸统 森林培育经营 可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79-0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燥音,固碳释氧等生态效益;森林里含有高浓度,高质量的负氧离子,对人体有较高保健价值;森林还能提高环境质量、静化、美化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资源、环境、气候等诸多问题引发人们关注,森林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热点焦点话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森林培育和经营力度,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已成为森林培育经营的重要课题。

一、高度重视森林培育经营的重要性

森林培育经营是指苗木、树木、林分、森林,通过人为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促进其生长过程更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与技术,达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森林生产力高效和可持续经营,森林培育经营主要包括营林和森林经理两部分内容,营林主要指林木遗传育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森林经理主要指森林资源状况、林分结构、密度、立地指数、收获量、森林糸统生产力、采伐量和采伐方式、采伐地块等内容。森林培育重点指营林部分,森林经营侧重于森林经理部分,在应用上是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多种林木生长,大面积的宜林荒山基本消灭,森林经营潜力巨大,只要加强森林培育经营,提高造林质量,加大抚育培育水平,注重保护力度,森林质量会逐渐改善,森林生物量大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显著增强,单位蓄积就能提高2―3倍,相当于新造近100万公顷的森林。

二、提高森林培育经营的主要途径

1.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理论和技术的普及

森林培育经营是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技术,它贯穿于林木生长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内容多的综合性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涉及范面宽量大,自然条件复杂,实施难度大,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普及。把森林培育的理论、知识、技术及时普及给林农和林业职工。让广大林业职工自觉克服林木周期长、见效慢、森林是自然生长。避免“重造轻管”,“只造不育”的行为;自觉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动,避免在造林中“见种就采,见苗就栽”,在间伐中“砍好留坏,砍大留小”的不良行为,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树立科学培育,可持续经营的理念,重视营林的基础地位,加强良种壮苗的培育与利用,提高造林质量,搞好幼林抚育与管护,合理经营,森林的质量和效益会大大提高。

2.优化资源,搞好分类经营

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森林经营,主观上仍然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采伐方式必须贯彻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把森林划分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同时还要根据林相情况、林地状况、立地条件,详细地调查林分的各项因子,依照分类类型确定森林培育的各种抚育采伐更新方式,使采伐方式与森林经营目的和生态效能相适应。如重点防护林的经营目的就是以发挥其各种生态效能和防护效益为主,因此绝不可以进行皆伐,只可以进行一些更新性质的采伐。对其中的成过熟木,采取卫生伐,必须以采伐成、过熟木、病腐木、枯立木及被压木为主,解放优势树种。对幼、中龄林采取抚育伐的作业方式。尤其是人工林在给以培育时,应在保留好目的树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然树种,以利于形成针、阔混交林,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能和防护若能。而对一般公益林中的中、近熟林,特别是人工林,采伐方式应以大强度的抚育为主,伐除40%左右的非目的树种,伐后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得充分发挥不同林分类型的综合生态效能。而对于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采伐方式,伐后通过更新速生树种,加大培育投入,改变林分类型,进而改善林分结构,缩短经营周期,尽早地向社会提供高产出、高质量的商品材。在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材同时,经营单位还可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的支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生态林建设的发展。

3.落实森林培育经营的技术

重视森林培育经营的每一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营林是基础,抓好森林培育的第一道工序,实施造林技术,搞好作业设计,采用良种壮苗,可提高造林成效10―30%,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发展混交林,如采针引阔、针阔混交,块状、带状混交林、科学整地,按规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碳排方,重视造林抚育,加大抚育力度,把“三分造七分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新造林每年三次抚育,直到幼林郁闭,搞好间伐,合理调整密度和林龄结构,使林分处于最优和永续状况,采用渐伐择伐等措施,培育弃龄复层林、近自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种效益的良性互动。我省森林资源丰富,有大量的中幼林、疏林、低产低质林分,急需要森林培育,潜力巨大,因地制宜地抓好高效森林培育经营,大力发展珍稀名贵林木,大径材、景观林等,提倡复合经营,立体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菇、森林经营等模式的建设。搞好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把方案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林班、小班,长抓不懈。加快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普及计算机森林资源系统联网,把国营林场、乡村林场、林业经营、企事业单位与乡镇、林业站、县林业局联为一体,便于培育、经营管理。

4.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森林培育经营水平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提高培育经营水平,向科技要效益,结合我省实际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如低产林改造、林木、森林高效培育,推广森林培育、经营的技术标准、规程和办法,充分发挥科技单位,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开展森林培育。认真抓好培育与经营,以示范工程,示范林,样板林为代表,提升整个森林培育经营质量、结合实际,每个乡、县(市)要有示范林工程。以点带面,搞好辐射,如景观林的培育,疏林、低产林的改造培育等,在重点生态区域开展公益林培育,充分发挥公益林、生态林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开展森林培育与经营的技术研究攻关与试验示范,提高森林培育经营水平。

5.加快调整完善政策法规力度

加快调整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提高森林培育、经营的体系,改变重造林轻育林,重保护轻培育的政策环境,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放手发动非公有制林业,加大森林培育经营的投入力度,以大项目、大工程带动森林培育,引导各项资金流向森林培育经营,规范森林培育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于鹤.张久荣等.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EB/OL]2009.4.3.

[2] 郭享孝.森林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急迫要求[EB/OL]2009.4.3.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和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探索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切实做好2008年度的林业、特产科技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文件为指针,根据《省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培养一批有较高林业生产技能、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市场意识的现代林业生产经营者,力求使受培训林农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我县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林业增效、林业增收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我县经济林果产业主导品种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结合杨梅、毛竹、茶叶等不同品种生产季节的实际和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等工作的实际,全年计划培训林农1500人次。

三、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按照我县林业发展的需求,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采取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等形式,以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载体,着力提高农民的林业生产技能,重点内容是:

1、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杨梅种植技术、杨梅低产林改造、杨梅施肥技术、杨梅的整形修剪、杨梅的病虫害防治、杨梅的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

2、毛竹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毛竹的种植技术、毛竹扩鞭、竹林的施肥及土壤改良、竹林的经营管理及低产竹园的改造等。

3、茶叶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茶树的前期管理、茶树的修剪、茶园的肥水管理、茶叶的采收、低产茶园改造等。

4、油茶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油茶的低产林改造、油茶的整形修剪、油茶的施肥等技术。

5、柑桔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柑桔品种的选择、柑桔的整形修剪、柑桔的肥水管理、低产桔园的改良等。

6、林木种苗管理。主要包括:苗圃地的选择、苗木初期的管理、出苗期管理、苗木病虫害防治及我县目前主要苗木的繁育技术等。

7、森林消防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的扑救、主要森林消防器械的使用维护、森林火灾紧急情况处置等。

8、林业政策法规培训。主要包括: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木材经营加工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松材线虫病防范等内容。

四、培训时间:

3月上旬—11月下旬

五、培训形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实际,采取分片、分乡镇培训的形式,专业特色明显、人员集中的重点村也可以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到村进行辅导。培训时注重培训实效,做到理论讲解、现场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辅以电化教育、农民信箱、发放资料等方式。对经培训测试合格的人员要发放相应的证书。

六、保障措施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林业、特产技术培训,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局里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长:赵焕彩,副组长:吴相祝,成员有:吴华军、徐荣奎、吴卫阳、彭佳龙、王康强、陈绘画、张小平。林特服务中心具体牵头组织培训,各相关科站室、各乡镇林业站也要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以县林业总站、特产总站、服务中心、森林公安、林政科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行业专家为骨干,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为老师,局里成立林业、特产科技培训讲师团,讲师团具体人员如下:

林业技术:彭佳龙、陈绘画、吴道圣、项云飞、章爱凤、沈宝刚、张新民、史小华等

特产技术:王康强、李再兵、吴世军、陈钦宏、王直文、朱旭辉、张建斌、项文广等。

森林消防及林业政策法规:徐荣奎、吴卫阳、陈哲民、朱战胜、柯志军、王小明等。

林业造林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科技服务 体系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起,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经营山林的真正主体,如何调动林农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引导林农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的林地,诸多问题摆在了眼前。学术界有关林业科技服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科技服务的发展模式、服务方式、林农对林业技术的需求状况、科技服务林改与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满足林农需求、有效服务林改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势必影响林农参与林改的热情,影响林改的效果,进而制约林业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国内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林业科技服务的相关经验,提出对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一、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林业科技服务机构基本由省、地、县、乡四级组成。各级林业科技服务机构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开展讲座培训、发放学习材料、宣传技术成果等形式将林业实用技术和林业政策信息送到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基层推广机构是连接林农与上级服务机构的桥梁,是林业科技服务的主力军。但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目前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有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林农和各类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手段,还是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难度加大。科学分析当前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推动林改顺利进行的基础。

(一)资金缺乏

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看,林改前,山林归集体所有,营造林所需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扶持和村组织筹措。林改后,山林分到农民手中,而大部分农民家境较困难,没有富余的资金用于山地开发。而且不同于农业和畜牧业,林木生长周期长、林业生产经营见效慢,加之有的林地立地条件差,产出较低,使得农民暂时见不到效益,农民无力或没有兴趣从事林业资源培育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从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角度看,由于投资缺乏,技术推广经费少,导致一些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难以推广,示范基地无法建立,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一些优秀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即使有好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支持,项目无法实施。

(二)服务主体单一

现有林业科技服务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林业科技推广部门,而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小;林业合作组织、林农自发组成的各类专业协会数量又太少,而且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上规模的具有科技服务能力的林业企业数量不多;私人经营的林业服务中介组织缺乏;此外,科研机构、高校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服务的机会少,可直接用于生产的基础性研究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三)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不足

科技推广人才缺乏,特别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目前,科技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齐,能够为林农、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林地经营规划指导,并有效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综合型人才短缺。林业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更新缓慢滞后的情况,如对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灌木开发利用技术、碳汇林建设技术等现代林业新技术掌握不足;有些技术人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滞后。而且由于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多数科技推广工作人员没能主动把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技术和成果引进来,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因而没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难以促进林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四)服务手段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日益呈及时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此外,林改后许多相关政策要陆续实施,这些新政策的理解及合理运用,对于林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广大林农需要一个覆盖面广、功能完备、及时有效、方便实用的科技服务网络服务林业生产经营。原来的服务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林农的需要,亟待改进。特别是通讯和网络服务的建设步伐有待加快。

(五)服务涉及面较窄

林改后,林农和各类林业生产经营者对科技服务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希望能够掌握更多实用、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指导生产,实现增收。从整地造林、抚育间伐、灾害防治到采伐更新,再到林产品加工、销售,整个林业生产经营过程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林业生产的产中技术指导和投入较多,而对产前市场需求信息提供、林地经营规划指导和产后林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等服务较薄弱。

三、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服务林改要重点开展:一要开展林业科技示范行动,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包括建立科技示范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点)、标准化示范区等。二要构建林业科技产业链,促进林业产业大发展。三要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加速成果转化与林农技能提升。四要建立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五要加强林业科技基础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本文在综合国内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和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和技术装备条件。增加对林业科技成果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政府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协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丰富科技服务的组织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科研院所、高校、林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以及林业企业的作用。根据林情的差异,充分考虑林农的特点和需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选取林农容易接受的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模式,盘活林农林地和林木资源。

1.林农联户经营

以亲情、友情等为纽带,联户合作经营。可以通过林地、林木折价入股,投资投劳入股等形式,互助合作、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林业科技传播,又减少了投资风险。

2.企业、林农合作经营

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林农出林地联合经营。可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仅创新了林业服务模式,发展了新型服务主体,还降低了林农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专业协会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林农与市场、林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它能够帮助林农造林、营林;另一方面它联结市场和企业,能够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林农解决林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增强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种苗协会、造林协会、防火协会、病虫害防治协会等林业专业协会也要在林业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4.林业科技示范户

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鼓励林业示范户对广大农户进行科技帮助,加快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发挥林业科技示范户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总的来看,不仅需要政府所有的林业服务机构、还应鼓励集体合作组织、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私营服务组织、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加入到林业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来,培育多元服务主体。

(三)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要重视林业科技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一方面增加林业科技人员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改善科技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对优秀的基层林业技术员给予特殊津贴,同时鼓励其深造学习,更好的投身基层林业科技服务工作中来。重点引进、培养林业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鼓励优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林业科技服务队伍中来。

(四)拓宽服务内容

加强林农和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互动交流。在确定服务内容之前,积极开展林农需求调研工作,掌握林农对科技的需求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推广工作。提供林业科技综合服务,不仅包括林木栽培、新品种引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还应该帮助林农设计森林经营方案,改造低产低效林、合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发展林下经济、开发特色生态旅游等。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推广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投入少、产出多的新成果,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比如风蚀沙化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技术,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技术。

(五)创新科技服务的工作机制

一是创新科技服务机构的工作机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目前,服务方式较单一,以无偿服务为主,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适当发展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有偿服务方式,鼓励开展经营,激发服务主体的热情,提高服务质量。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林业科技服务工作中来,丰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四、结论

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生态环境和各种社会服务,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同时林业具有产业属性,它能提供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各种林产品,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业科技服务是把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把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对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林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林业科技服务也是一样。只有建立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多层次、全方位、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使林改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林改目标得以实现,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翟印礼,何丹,王洪玉.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配套体系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

[2]黄建华.福建林业科学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

[3]包庆丰,王剑.林农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求分析――基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农调查[J]. 林业经济2010 (5).

[4]王燕,张秉尧,盛永波.浅议科技服务林改与成果转化[J].防护林科技,2010(4).

[5]陈立根,孙淑娟.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发挥林业技术推广机构

职能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C].2009.

[6]陈金明,林金国,邹双全.林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6).

[7]吕杰,冉陆荣.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2).

[8]郭文军.浅谈加快山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途径[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4).

[9]詹祖仁.林权制度改革后新型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7,90(5).

[10]张浩,王峰.国家林业局召开林业科技服务林改工作座谈会[J].宁夏林业通讯,2009 (3).

[11]程洪文,周绍玲.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措施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5).

[12]张辉.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J].湖南林业,2009(11).

[13]江淑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 2007,34(2).

[14]张放,姜海燕,方勇,等.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适应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技术推广服务[C].2009.

[15]张宏武,吴宏宇,韩鹏程.科技服务林改之探讨[J].内蒙古林业,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