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18 09:10:46

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现阶段高等院校重专业技能轻思想素质培养的现状极易引发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方向,作为“三全育人”实施过程的关键,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以计算机专业教学为视角,探讨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剖析二者的融合困境,并就“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方法及惯性的影响,高等教育各专业、各课程各司其职、各自为政,专业教师仅负责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思政教师则负责思政教育,这导致高等教育体系被分割成碎片,无益于培养全面成长和发展的人才。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高等院校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并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覆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以实现育人的无不尽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教学出发,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与该专业教学的融合策略,旨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建言献策。

一、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服务的性质统一

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计算机专业教学,其社会服务的性质是一致的。以计算机专业教学重点———软件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为例,设计者的价值观不仅决定着计算机软件环境的道德水平,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软件设计教学,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之在编写程序时主动将用户利益置于首位,实现技术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二)教育目标的高度契合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从该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在现代社会人才评价标准中,道德品质与知识才能被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若计算机专业学生仅仅具备高水平的技术,而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如众多恶意攻击网络环境的黑客群体及计算机病毒研发者,其虽具备高超的技术,却丧失了道德意识,这导致其利用技术优势时缺乏科学道德观的指引与约束,对社会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走向[1]。

(三)教学实践的递进深入

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强调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使专科所学能够切实服务于社会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要求高,而思政教育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递进深入提供了科学方向,使之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理解专业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明白专业学习并非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还是实现个体价值、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道德水准,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严格要求自我,更好地通过实践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困境

(一)育人目标偏差

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普遍存在“各扫门前雪”、各自为政等问题,仅仅关注自我本职工作,对学校内部其他部门不闻不问、不联系不交流,认为学生思政教育培养属于思政教师、辅导员的事,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即单纯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应用能力培养,未将专业授课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也不注重强化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同度,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工作所必须的技术思维、道德素养、文化素质等,这显然与计算机专业育人目标背道而驰,无法实现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盐溶于汤”之效。

(二)教学内容割裂

当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是由一系列专业课程组成,课程内容多涉及的是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缺乏软件设计思想及理念等内容介绍,在教学中,专业教师也多依循课程标准单刀直入地讲解知识点、技能点,学生在设计理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很难利用计算机表达设计想法,这种人为式的对专业知识内在关联性的割裂,导致专业课程内容难以有效融合,从课程思政视角来看,教学内容的割裂也天然屏蔽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可能性,无益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实现[2]。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课程思政导向重塑育人目标

具体而言,计算机专业育人目标要全面覆盖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素质目标,通过深度挖掘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价值,培养学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二是思想道德素质目标,要培育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能够辨黑白、明是非,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又不乏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与勇于革新的创新意识;三是文化素质目标,要持续拓展学生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素养,以丰富的理工科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走得更远。通过育人目标设定“供给侧”的价值引领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侧”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思想价值的诉求[3]。

(二)基于专业教育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一方面,高校要依循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及课程思政的要求,将专业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教学内容,使之全面覆盖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结合模块化教学内容分配计算机专业课时,使专业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持续开发教学资源,打破资源的时空局限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倡导“问题源自学生、引领来自教师、声音源自一线”的理念,系统归纳、整合计算机专业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既要探索融合教师课堂主讲、企业精英线上交流等方式,又要充分利用社团、讲座、信息化平台、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计算机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同步并行,达到良好的协同育人之效[4]。

(三)基于理论实践联系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关键是要基于理论、实践的联系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化枯燥为生动、化被动为主动的育人效果。一方面,针对理论教学中专业知识背景、现实应用介绍等内容的匮乏,教师可积极引入知识拓展等方法,以关联知识拓展强化知识系统性与逻辑性,以分布式拒接服务攻击为例,教材虽对攻击者、主控端、端进行了简单说明和防御策略介绍,但并未涉及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主要形式及治理情况,因此,教师可利用知识拓展法,以我国最新的DDOS攻击资源年度分析报告为依据,引领学生学习DDOS的攻击类型、境内外控制端分布情况、互联网应急中心处理情况等,并以网络安全治理情况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强化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探索项目实训教学法、职业岗位教学法,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思路,或以项目驱动全面贯通前后章节知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或以岗位工作流程帮助学生尽快从学习状态转向工作状态,深化学生对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的理解,提高其对社会需求、创业过程、职业规范的认知,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佳彬,于莉莉,李德恒.“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微思政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8):45-46.

[2]汪一心,张明.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86-90.

[3]李勇强,倪斌.“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85-88.

[4]卢喜朋,黄美益.高职计算机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融入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149-151.

[5]易熙琼,何风梅,吕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19(11):30-32.

作者:陈菲 王苏苏 单位: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