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影响

时间:2022-04-06 10:41:00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影响

水产养殖对于水体水质的要求极高,良好的水体水质对于水产养殖质量,养殖户的实际收益,以及食品安全的保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分析水产养殖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并且进行对应的控制,则对于水产养殖的科学化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1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的类型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1.1化学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药物以及相关鱼食添加剂,同时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以直接投放至水域的方式进行作业,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出现水体化学污染现象也较为多见。其中水产养殖中出现的化学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水体营养化。水体营养化造成了水生植物的快速生长以及水产大量死亡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水产养殖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破坏现象。1.2微生物污染。水产养殖中由于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增多,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现象较为常见。其中微生物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中水体中出现病毒,细菌及真菌物质,对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造成了极大危害。并且导致水产生物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同时由于携带病毒,真菌,细菌的水产品进入食品系统,也造成了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1.3生物性污染。水产养殖中因生物引进不科学,养殖方式不科学,造成的生物性污染也较为多见。其中生物性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引进生物与原养殖生物生长习性存在差异,携带病菌存在差异,最终造成在持续养殖的过程中优势物种生长,繁衍速度较快,对于劣势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挤压,对于区域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区域水生物系统的科学循环。同时由于外来物种携带病菌方面的差异,对于原始水产物种的健康生长,水体环境的健康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最终导致了原始物种在养殖中出现了一定的死亡现象,并且引起了水体营养化,以及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1.4重金属超标污染。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的主要构成物之一即为重金属,重金属普遍存在于各类水产养殖物中,具体研判中根据水产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判断其是否适宜食用,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分析在实际发展中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重金属超标污染现象,主要的原因为:工业排放造成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累积,产生的水产重金属超标;水产养殖鱼食及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的水产重金属超标现象。该类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效果,同时对于区域水产销售中的食品安全管控,以及区域民生安全秩序的保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关于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的对策分析

2.1科学管理,加强监测。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为降低水产养殖中的因鱼食喂养,添加剂投放造成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环境污染现象,实际发展中养殖人员还应从科学管理,加强监测的方面进行优化和监管。其中科学管理的实施应基于鱼食成分分析,生物种类分析,添加剂投放量控制,水体自我调节周期分析方面进行实施。其次监测工作的实施,应从定期的水质取样检测,水产取样监测方面进行实施,及时针对水体出现的污染状况,以及水产的残留物超标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降低长期污染下造成的水产质量不合格,以及水体环境污染的不良现象。2.2合理消杀,控制密度。水产养殖中存在的微生物,对于水产养殖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微生物数量及类型的增多,其对于水产养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对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实施合理消杀,控制密度,则为重要的养殖技术手段。其中在具体实施中关于消杀作业的实施,应从消杀药物的更换调整,水体取样检测方面进行实施,避免长期应用单一类型药物,造成的微生物抗药性,引起的消杀效果降低等其他不良现象,同时达到合理控制水产养殖效果,合理发挥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2.3加强论证,优选优产。从经济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分析,为合理发挥水产养殖中的生物引进效果,养殖人员应加强对引进生物的科学论证工作,以实现优选优产的目的。具体实施中应从引进生物习性与现有生物习性数据对比分析,以及试点养殖测试的方面进行实施,并通过一定周期的科学试验和数据分析,进行引进生物种类的确定,避免盲目引进,盲目扩大养殖范围,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水产死亡等其他不良现象。2.4优化生物结构。从生物平衡性的角度,以及水产养殖中的水系统自我调节角度分析,优化水产生物结构,对于水产养殖质量的提升,以及养殖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降低,环境污染机率降低效果显著。具体实施中关于生物结构的优化,养殖户可通过多种水产生物混合养殖的方式开展水产养护活动,如鱼,虾,鸭,鹅等多种类型生物的综合养殖策略,以此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水产养殖中生物生态系统平衡性,同时降低水体营养化机率,控制区域环境气候质量。

3结语

水产养殖中为降低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并且控制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养殖户及监管部门在实际发展中应从加强论证,优选优产,优化生物结构,合理消杀,控制微生物密度,以及科学管理,加强水体水质监测的方向进行发展。以此合理的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同时合理的发挥监管效果,并且促进水产养殖的科学发展。

作者:刘祥军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