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

时间:2022-10-15 03:14:37

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贡献已日见突显。从2002年始,吉林省桦甸市依靠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在农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高产创建技术”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并给应用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让农民切实体验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按常理,这些效益显现的科技成果应该被农民广为应用,但从调查中了解到,其推广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农民综合素质的偏低严重滞缓了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应用与推广。

1桦甸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

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技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身体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五方面,在这其中,文化素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母质,而从桦甸市农村劳动力(16~60周岁的农民)的统计来看:现全市农村劳动力为147785人,在这些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076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9242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5%,高中文化程度的2352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9%,高中以上(不含高中)文化程度的10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8%。其中能初步掌握一技之长的为2225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1%,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早已走出农门另谋他业,这样的农民人员素质组成,决定了其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吸纳创新能力很难与依赖科技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相匹配。接受教育,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无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农业推广的一种手段,但目前桦甸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力度匮乏,任重而道远。

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2.1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民接收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渠道还不够宽。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农村“能人”、互联网(所占比重较小)、手机等,能到乡镇、村直接向农民传授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部门有:市、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农广校,市、乡两级畜牧管理部门等。2.2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比率。从问卷调查和典型村调查看出,农民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有3~5次左右,但大多属于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时间较短,不够系统。在有机会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中,成员构成主要为村、社干部,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等。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比率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2.3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状况。当前,由于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但由于教育培训机会和农民自身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教育培训任重道远。2.4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实际完成的差距。从入户实际问卷调查和普遍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很大,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仍很低。据统计,桦甸市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较系统的培训,所占比率更低。如:桦甸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林蛙养殖业,有养殖专业户1100人,800多条沟系,而每年能参加教育培训的不到100人。

3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农民素质是农业科研成果得以推广的基石,是制约农技推广中的瓶颈,若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必须突破农民素质这一瓶颈制约,针对桦甸市农民素质状况,当下,快速提升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快捷而基础的方式和方法,在这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3.1取得领导重视与规划,纳入考核指标。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都很重视,但重点放在乡村道路、水利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等直观效应上,而对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要内容都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在工作安排、人员组成、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明显偏弱,缺乏长远的谋划与行动。各级政府应切实将农民素质提升纳入工作日程,并把农民的文化学习与生活的组织与完成情况纳入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敦促各级领导把农民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得以重视和常抓不懈。3.2营造学习氛围。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桦甸市绝大多数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的时间为3~4个月,拥有大量赋闲时间,应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开展学习,积极在农村营造“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学习氛围,如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竞赛、评选“学习之星”、推介学习致富典型等活动,在农村弘扬起一种以学为荣,以书为友的良好风气。3.3政策激励学员。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从2002年始,桦甸市农业局组织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多个农民培训项目,项目中的学员大多来自于农村中的骨干、种养大户、能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学业完成后,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员往往受到资金、政策的困扰,很难大展拳脚,所以应积极开展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在资金、政策层面的跟踪帮扶,或开发有配套资金的培训项目模式,帮助学员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这样不仅会使农民学员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培训效果,也会感召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培训学习中来,在农村树立起学与不学两个样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农民培训项目能够真正落地生果,惠泽于农的一种现实保证。3.4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办各种形式的“科技示范园”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需要,要想农民培训推广结出硕果,必须建立科技示范园,这是因为:1)从培训对象来看,要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往往由于素质低、能力差、思想保守,不愿意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上冒风险,在没有看到新技术,新品种的效益前不敢冒然应用。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园,把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示给广大农户,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选择,农民才会信服,才会接受,才能使培训推广收到好的效果。2)从培训内容看,培训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招一式的实际操作,通过科技示范园的操作,让农民目睹其中建立的耕作制度,引进的优良品种,推广的科学技术的效益,利用示范这种现身说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4结论

农业科技推广的目的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更为重要的是:在推广中能够不断提高推广对象—农民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使用效益,让农民体会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入到学科学、用科学的行动中来,这是比推广一项技术更具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要旨所在。

作者:高星 吴海滨 单位:1.吉林省桦甸市农民科教中心2.吉林省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