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论文:潜在的粮食隐患与方法

时间:2022-02-26 12:27:04

农机化论文:潜在的粮食隐患与方法

本文作者:蒋旻炜工作单位: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省粮食概况

地理位置地处东南沿海,江河曲折。全省土地总面积105397km2,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浙江地处亚热带,雨水多,故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形成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的现状。2012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6640km2,早稻面积为2100km2,春粮面积为1908km2,其中小麦面积942.4km2,蚕豌豆面积583km2;预计秋粮种植面积12581km2,晚稻面积为9683km2。

浙江省潜在的粮食危机

浙江省人口密集,但产粮不多,使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十大粮食短缺、人均粮食产量最低省份之一。在2011年,更是因短缺1034.548172万t而居其排名第二。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春粮总产48.26万t,比去年减少16.7万t。而早稻的114万t总产也比去年减少51.5万t。总产减幅为31.1%,略低于上年34.1%的减幅。并预计,秋粮亩产达413kg,种植面积12581km2,虽亩产比上年增加4kg,但因为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979km2,或将导致总产比上年减少45.51万t。预计玉米、蕃薯、大豆总产分别为20.22万t、53.82万t、23.91万t,分别比上年减4.2%、7.5%、16.1%。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共导致2012年粮食总产量为942万t,将比去年减少113.7万t,粮食产量同比减少一成。

原因分析

气温升高、气候变化浙江临海使得其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监测发现,浙江1961年至2010年增温速率为每十年0.26℃,是全国气温上升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省降水呈增加趋势,但季节分配更为不均。并导致登陆浙江的台风数量增多,来得更早、去得更晚,加之夏秋高温热浪增多增强,夏季暴雨增多,秋季干旱加重,雾和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调查研究表明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这无疑导致浙江粮食减产,出现更严重的粮食危机。浙江省耕地资源减少浙江数年经济发展,人均GDP在2011年居全国第五,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开发利用,使耕地面积大范围缩水。这导致虽然粮食亩产增加,但粮食短缺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浙江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近1859km2,在2006年减少为1600km2,减少了近260km2。这减少趋势仍在继续,在2012年,春粮面积减少了383km2,小麦减少272km2,并预计晚稻将比去年减少712km2。除去商业开发、政府征地外,在农村随意占用良田筑基造房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再有水稻等种粮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效益比远低于果蔬等经济作物,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并产生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这些都使得人均耕地明显减少。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设施“重用轻管”和“重用轻修”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许多河道清淤,排灌渠道、农用电线损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决办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障粮食生产丰收的基本条件。增加投入,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农田排灌能力。用足用好现有耕地,提升标准农田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在保护耕地同时,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率。以绍兴为例,2008年,绍兴人均水田面积仅0.0285hm2,这只能解决自给粮。从适当扩种春粮,种足种好早稻,提高晚稻单产着手,使全年粮食复种指数逐渐恢复到180%左右(2009年仅116%)。通过改造基础设施、增加有机质、科学配方施肥等全面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提高单位土地年产出。合理开发、减少耕地征用,严禁滥用耕地浙江省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严重不足,除必需用地外,政府必须谨慎开发,严肃耕地占用,并且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实现全省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并且加大检查力度,严厉禁止和取缔以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区为名大肆围占耕地的行为,避免由此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更大力度催生农民种粮的动力日前农村耕地抛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出效率低、成本过高,种粮一年不如打工几月,虽有种粮直补,但农民积极性仍不高。应该加大直补的力度,减少流通环节的效益截留,引导培育农村小农庄,催生更多的新型农民投身于种粮的行列。加大土地留转,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扶持中介服务组织,探索不同流转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租赁、拍卖、置换、转让、入股,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