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十篇

时间:2023-03-24 16:21:34

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篇1

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社员共同努力下,采取“合作社+农机户+农户”的服务模式,立足农业机械服务农民。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土地承包、土地代管、耕种、收获等业务;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收获、耕种、播种“一条龙”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推进规范服务,加强平安农机建设。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农业技术培训18次,参加培训1200人次,巡回耕种14.5万亩,收割10.2万亩。有效解决了无劳动力或常年在外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全面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有较大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把广大的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臂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全市首家引进高速插秧机,育秧生产线,XX年工厂化育秧4000亩,机械化插秧3600亩,每亩给农户节约成本140-160元,每亩增收稻谷100斤以上。

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69人,农户4000余户,固定资产420万,占地16.38亩,其他经营项目200亩,维修厂、停车场、加油点、服务部各一处,下设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农田工程队、运输队、田园水稻基地、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部。农机作业面积12万亩,承包土地410亩,流转土地1300亩。合作社农机作业年纯收入60万元,土地承包年总收入12万元,土地流转年纯收入46万,其他经营年纯收入88万。

合作社发展始终遵循以服务“三农”、守法经营和安全生产为根本,把农民、农业的需求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理念。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内部安全生产各环节,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

合作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农机安全管理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同时完善了《**县**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制度》、《机车安全检查制度》、《机车安全维修(保养)制度》。每年由理事长**与每位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规定了每位农机手在安全驾驶、安全作业、安全行车等方面应该遵守的事项,并与农机手的年终效益分红挂钩,与出现的责任事故相挂钩,确保农机手把安全责任时刻牢记于心,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坚持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相结合

利用农闲,每月不定期学习6个小时以上,农忙前坚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3次。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和农机事故曝光台,对违章违纪农机手建立专门台账,并取消年终评选评优,从制度、经济等方面对不遵守安全制度的农机手进行约束和处罚,从而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了合作社创建以来安全无事故的良好形象。

三、开展农机平安建设,扎实搞好合作社农机生产安全经营

(一)改变单一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农业新技术、新良种。XX年至XX年,为我县实验引种审定优良品种8个,其中水稻品种4个,辽优XX亩产1700余斤,创**市新高;小麦品种2个,平安1号、2号现为我县当家品种;花生品种1个,珍珠黑亩增效益在300元以上;玉米品种1个。

(二)争创“平安农机建设”,为农机手积极发展做坚强后盾。定期请县内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为农机手提供免费的维修保养,对农机手进行先进农机技术培训,使农机手和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三)创新农机具、农业新技术推广发展。在市、县农机局、农业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搞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XX年,**市首家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XX年,土壤测肥、土地深松技术;XX年,花生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XX年,泥制法育秧,麦稻两季免耕技术马上实施。

(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XX -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流转土地900余亩。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XX-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XX-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机合作社篇2

方城县奔小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8月11日,位于方城县博望镇张庄村前张庄52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注册资金280万元,现有大型拖拉机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玉米收获机3台,深松机2台,打捆机1台。办公用房40平方米,机库(棚)及修理区面积350平方米。2017年被评为“博望镇平安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2019连续被评为“博望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二、搞好帮扶献爱心

1、帮生产,在扶贫帮扶工作中,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三夏、三秋期间,都出动收割机,拖拉机为贫困户免费收,耕种。平均每年免费为贫困户收割小麦、玉米200多亩。

2、教技术,方城县奔小康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进行农机驾驶培训,凡是贫困户中家庭成员来参加培训的,一律免费。

3、助脱贫,安排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合作社打工,增加经济收入。

三、服务三农促增收

1、深松土地,提高地力。为了改善土壤水肥环境,提高耕地生产潜力,2017、2019、2020年秋季,方城县奔小康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农机项目资金,免费为农户深松土地10万多亩。

2、实行土地流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合作社增益。目前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300亩,流转的土地种植小麦、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年生产销售粮食150余吨,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服务社会,实现多赢

农机合作社篇3

1.1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能够有效地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使得泗县的农机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化的配置,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土地的出产率。安徽泗县成立农机合作社,通过农业机械入股的方式吸纳了资金,然后根据生产的需要统一购买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农户家家户户卖机械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大限度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在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过程中,资金入股购买机械的方式也增强了合作社发展的劲头,保证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运营。农机合作社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使得农民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尽所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

1.2农机合作社的成立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解决了农民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效做到了多项生产工作的统一,例如“育苗统一化”、“管理统一化”、“加工和销售统一化”等,这样的统一化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生产的风险。在以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地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出现滞销等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有效缓解了这样的问题,农机合作社这样多方面的统一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农民放心生产、快乐生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能够帮助农民降低生产风险,还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证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乐趣,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1.3农机合作社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问题,解放农民劳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来做改善生活,但是,这样的问题也影响了农村中的农业生产工作,造成农村中大片农田的荒废。这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得农村中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减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能够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农机合作社能够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能够定时对农村的土地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既减少了土地浪费,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能解放农村的劳动力,把农民及时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社会的其他服务性行业提供更多可用的劳动力。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可以让农民外出务工增加额外收入,还可以让农民在年底获得农机合作社的分红,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1.4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解决农村矛盾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能够解决农机户与农户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农村中出现“有机无地耕,有地无机耕”的现象,有效避免了农机的浪费,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稳定了农机使用的价格,保证农业生产价格,把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能解决农村贫困户的问题。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贫困户农机合作社能够充分解决这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够使得农户在年底获得分红,不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贫困户,农机合作社会为其提供优惠的农机服务。这样,农机合作社就能够充分为农村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和谐,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2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对农民产生积极影响

2.1农民科学生产的意识增强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理念有了新的革新,农机合作社的成立,社员的积极性明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员的思想认识也有进步,注重新农机的引进和科学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是以前保守落后的生产观念了。社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极大地增强了,信息获取能力也大幅度增强,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推进了现代农业的步伐。

2.2增强农民的团结合作,提高生产意识

传统农村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模式,家家户户自主生产,消息也不灵通,生产机械业较少,生产技术也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之间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农民之间的合作分工,增强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从根本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早日实现。

3结语

农机合作社篇4

农机合作社由于其采用现代化大型机械作业,使其必然拥有极具规模、连片的土地,比较容易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创新。例如,呼兰大用农机合作社早在2011年就建立起几个生产示范区:一是建蔬菜生产示范区,主要是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有机生产示范;二是瓜果生产示范区,引进美国大樱桃、四季草莓、蓝莓、油桃、礼品瓜、提子等;三是花卉生产示范区,引进郁金香、安祖花、矮牵牛等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卉,年产鲜花100000盆(株);四是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建立菌种生产繁育车间。生产示范区的建立,使农户更直观的感受到农业科技成果,享受到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收益。另外,农机合作社科学的管理与现代农业、农机技术相结合,使农产品进行规范化的生产,优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提高了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高素质农业推广人才难以引进

无论是农机合作社内部农业技术的采用与实践,还是农技推广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都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热情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专员和技术人员。然而,农技推广机构的优秀人才往往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小城乡发展,更不用说去地处偏远的农机合作社了。基层农业推广专员的缺乏导致其很难真正意义的指导农机合作社运用新技术、新机械进行生产,其理论与实践知识也相对老旧,很多人员对省里配发下来的现代农机具根本不了解。农机合作社中的人员更是如此,虽然有一些生产能手和技术人员,但其理论知识储备并不充足,没有主动更新知识的意识,对新技术接受速度较慢;普通社员更是难以接触到新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且由于其学历不高,在表达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形成辐射作用来实现农技推广入户。

(二)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机合作社本身就面临着贷款难,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遇到有自然灾害的年份合作社的资金尚不足以满付农户的土地保底租金,更不用说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建立示范区、引进新机械、新种植技术、研发良种、聘请专家培训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了。而支持其推广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资金又都是公益型政府划拨经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有些地区都难以保障,用于推广技术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必然不高,宣传、推广、后期服务效果必然不佳。

(三)农技推广机构、高校未能同农机合作社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农机合作社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应该与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三者目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关系并不紧密。农技推广机构往往只是完成省里下达的推广新技术的任务,将一些新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等教给农机合作社后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跟踪服务或者不定期的查看农机合作社将新技术宣传、推广到普通农户的效果。在合作社的问卷反馈过程中还发现,新型机械如何修理、大机械高昂的燃油费用是否能推出补贴政策等都是农技推广机构,甚至可以说是省农委工作的盲点。农业院校虽然有一些创新的科技成果,但其往往转化率并不高,只局限于完成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上,没有实现有效的推广对农业增产增收并不具有广泛的影响。农机合作社方面与农业高校的联系几乎都是简单的聘请高校专家进行讲授农业知识上,但实际上,因培训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术语过多不贴近生产实际,农户反应效果甚微。

(四)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形式不够丰富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内容并不全面,一般集中在推广良种、农业机械、栽培技术方面,且大多都是面向合作社社员的;对于农药、病虫害防治、繁育良种、农田水利等技术多采取合作社集中控制,没有实现有效的推广和辐射效应。推广形式大多局限于定期培训、代工作业、自身示范三种形式,由于农户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不让其切身感受到增产带来的增收好处,很难打动他们改变原有的种植行为,所以农机合作社现有的推广形式不容易被农户接受。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对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便于各司其职,可分为技术部门、管理部门、村推广部门,同时聘任技术工种的临时用工。高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引进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指标体系,对基层推广人员工作进行打分,在基础工资上可获取额外的绩效工资。对于高校,要建立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专业,进行最新农业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对于农机合作社,要端正态度服务农民,定期将不同专长的社员送出培训教育,去示范社进行参观与学习,提高高素质农业人才引进的待遇。

(二)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经费

想要技术服务的良好开展,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员的工资,更多的是办公经费和科技与推广服务经费。而黑龙江的农产品基本保持输出的状态,增值部分绝大部分在省外,所以这项公益性的经费划拨不应全部由省里承担,应尽量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在农机合作社发展中,政府也应拓宽其资金的来源,在贷款条件和利息上给予优惠,便于其扩大规模、建立示范区、推广农业新技术。

(三)创新推广形式

农机合作社篇5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紧密联结,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推动农机农艺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促使维修、信息服务与机械使用有机结合,推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落实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健全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有利于把农机手组织起来,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新型农民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生力量,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尤其要抓住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大幅度增加,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热情高涨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落实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建设,加强指导服务,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目标任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有大幅度增加,发展质量有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领域更加宽广,效益更加明显,社会化服务程度显著提高,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明显增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影响力、带动力充分显现。

三、准确把握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准绳,把握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农民自主。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机手为主体,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最大程度地实现和维护社员利益,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增强发展活力。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搞好农机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拓宽服务领域,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坚持政府扶持。把政府扶持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力支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扶持、指导和服务。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规定的各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坚持示范引导。以试点示范引路,典型带动,以点带面。防止压任务、下指标,切忌一刀切、急于求成,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坚持规范发展。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发展与规范并重,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放在与增加装备设施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促进发展中抓好规范。通过规范建设,完善机制,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四、认真落实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措施

(一)落实扶持政策。协调落实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免收道路通行费,对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服务项目免征所得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免除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各地农机更新补贴、政策性保险、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减免农机专业合作社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费用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检验等费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优先补贴,实行多购多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累加补贴。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项目,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加快人才培养。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采取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短期进修、参观考察多种形式,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维修人员和高级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支持农业大专院校和农机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县乡农机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示范引导。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推广成功经验,示范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活动,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抓紧制定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棚建设、维修能力建设等规范,宣传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等规范,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指导、服务。做好信息引导和服务,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支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农机合作社篇6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33

1 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前提

要想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农机合作社道路。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 农机合作社是联系企业、市场、农民、政府的一个纽带

它把千万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品种、销售、加工的扩大化。

1.2 农机合作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它实行的是大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土地分散、统一播种收获的问题,对实行农机合作社地区之外的地区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1.3 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将过去的分散经营、多种经营改变为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以实现高效增产目的。

1.4 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载体是农机合作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体现

2.1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速度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参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大大提高,进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农机合作社使农民生产水平趋于同一,使农民便于进入市场。

2.2 推动管理创新机制

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前,农民都是自主经营,自己购买或租用机械进行生产,这使得农用机械结合使用的程度不高,农机利用率也在降低。而建立农机合作社后,可以通过农机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2.3 提高农业生产化水平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多户经营的机械化模式。农机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的农业机械化模式进行整合,把农户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安排,使得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4 推动人才有效整合

农机合作社建立之前的农业生产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但在建立农机合作社后,有大量机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这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劳动力的投入。使得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工作领域,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3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1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农机专业培训。要想农机合作社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挖掘生产和管理潜能力。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的农机管理、操作、维修等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要对普通农民进行培训,以扶持年轻有为的生产、管事人才来支持农业发展。

3.2 加大招商引资

农机合作社想要更好发展并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就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资来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活力,并集中各种先进的发展思路,融合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创新的发展规划,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3.3 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帮助农业发展开辟新道路。

3.4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管理制度的健全可以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规范地运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引进。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不受侵害,可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更好地发展机遇。可以鼓励大学生回乡参加农机合作社管理,可以选派技术人员来协助管理,使得农机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要合理规划农机合作社的布局,避免重复,加强农机合作社的优化设置。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量,建立示范合作社,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3.5 加大宣传力度

在扶持典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上积极宣传和推广。组织更多农民来学习、考察并交流经验。用事实与外界交流沟通,让农民开眼界,增加农机合作社建立和推广的信心。让更多人知道农机合作社的好处,优点,使得更多人自愿加入,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

农机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机合作社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中探索,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展中促进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梅,王福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农机化研究,2014(11).

农机合作社篇7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安徽灵璧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08-0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对促进当地农机化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1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灵璧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68个,入社社员594人,拥有大中型农机设备1 275台,固定资产7 088万元,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收入1.1亿元,全县共涌现出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3个,其中韦集镇丁李村李清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示范社。

2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组织形式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机户的自愿结合。即由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牵头。利用各自在生产、经营服务方面的优势,根据农户的需要取长补短,自愿联合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50%以上。二是村户联合型。主要是以村委会或村负责人的名义,将农机户联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机管理服务部门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一部分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经销商与农机户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销商利用经营农机和售后服务的优势,组织一部分农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一般规模较大,内部管理制度较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五是纯资本运作型。即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利用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参股合作的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2]。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 增强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手组织起来,实现了信息共享,机械统一调度,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化水平,这种作用在“三夏”、“三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2012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收3.87万hm2,占全县总量的30%,玉米机收1.67万hm2,占总量的32%。

3.2 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由于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使大型农业机械进入田间地头。近几年,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的大中型及先进适用的农机数量占全县购机补贴数量的40%,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如2011年,重点推广的土地深松机90%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所购买和使用。

3.3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主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化配置农机资源,利用自身的机具和技术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组织化,一部分较大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了现实,极大地促进了农作物的区域种植和农业机械的连片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为大型、新型、适用的农机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3]。

4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处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合作社经营的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大多数合作社的组建处于分散入社的形式,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资金短缺,场库棚建设滞后,机械无法集中妥善保管,机具折旧加快。另外,还存在办公场所狭小、办公桌椅配备不齐、培训场所设备不完备、信息服务能力差、综合为农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4.2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为了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研,灵璧县大部分合作社都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有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没有实际的贯彻执行,有的仅仅是制度上墙了事,没有完整的考核机制。又由于大多数合作社的社员呈现季节性合作,主要集中在“三秋”、“三夏”种植业的耕、种、收几个关键节点上,忙统闲分,分散经营,作业面积小,作业效率低,收益少,作业周期短,农机具利用效率不高,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整体作战的优势[4]。

4.3 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低

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普通的农机手,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缺乏组织、管理和协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一部分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作业只看进度不看质量,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

4.4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想做大做强,在经营管理层面上,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和财务制度,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参与社会竞争,向用户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农机服务。同时,要不断引进人才,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很多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仍然采用家长式的管理办法。

5 发展对策

5.1 加大宣传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在灵璧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小有规模,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比较滞后,且合作社普遍存在入社社员少、规模小、资金缺乏、综合服务能力弱等特点。为此,要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上的一些资金大户、致富能手、农机维修能人等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提升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5.2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想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扶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并适当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农机主管部门应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上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如合作社急需的玉米收割机、免耕施肥播种机等大型机具补贴到合作社手上,让合作社更新老旧机械,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壮大合作社实力,为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和低碳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

5.3 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软实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由于缺乏培训,长期以来主要是凭借经验工作。为此,应该分门别类地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规范化建设能力、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需求[6-9]。在培训方式上应该灵活多样,如利用“三夏”、“三秋”的有利时机,对合作社社员、负责人进行农机作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利用农机现场演示会、观摩会等对推广的先进适用的新型机具的操作技能等进行现场培训。

5.4 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服务能力

针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现状,农机主管部门要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分批分层次指导、检查、评优,按照农业部的“五有”、“五好”标准,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评优一个。着重在合作社的场库棚建设、办公场所及设施建设、维修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经常开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信息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在“三夏”、“三秋”时节,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维修服务、油料供应等信息支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另外,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的服务范围还比较窄,造成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忙时统、闲时分”,“半年忙,半年闲”,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建议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广开财源,打破单一的经营服务方式,开展多元服务,把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向蔬菜种植、冬修水利等方面延伸,最大化地发挥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壮大合作社实力,强化合作社的服务能力。

5.5 尝试“社企合作”,开辟合作社建设新模式

目前,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处在“单打独斗”的模式中,每个合作社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经营效益不高,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走“社企合作”的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企业不同的诉求,积极推动较大的、有条件的合作社与农机企业之间建立利益互惠的共同体,促进农机生产企业、油料供应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共建,合作共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跨越式发展,以此来繁荣灵璧县农机化市场。

6 参考文献

[1] 冯正睿.酒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11(8):16,26.

[2] 王达保.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1(4):52-53.

[3] 米占喜.关于凤台县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2):48-49,51.

[4] 施建伟.启东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1(6):20-22.

[5] 李丽媄.长乐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及思考[J].福建农机,2012(3):9-11.

[6] 李志明.如何做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3):6.

[7] 陈永.对衡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认识[J].农业装备技术,2013(1):62-63.

农机合作社篇8

自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是单门独户购买和使用农机,造成农业机械使用率不高,资源造成浪费。农机专业合作社出现,是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将广大农机拥有者、使用者紧密联结起来,解决农机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形成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

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意义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由“谁来种田”的问题。一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克服农业机械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二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更佳配置,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能够发挥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社等先进经营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新模式。

2 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2.1 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后,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机大户的数量激增,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截止目前,我区农机户达到69750家,农机从业人数达到73545人,拥有农机原值在20-50万元以上的419家,50万元以上的85家;已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3家,从业人员达到860人,合作社拥有机具数量近5000台(套),农机原值近8000万元,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近10万亩。近年来,先后出现一批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田野农机合作社、新旺农机合作社、志成农机合作社、兴煌农机合作社分别获得安徽省示范合作社殊荣。它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2.2 发展农机合作社主要做法和措施

2.2.1 主要措施

第一实施政策扶持: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区政府重视,2008年,区政府制定下发《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五年规划实施意见》,协调各乡镇政府的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第二争取项目和财政支持: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以农机项目的建设来带动合作社的建设。农机部门与银行对接,召开“银社对接会”,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困难问题。近年来,共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近500万元,用于合作社购机累加补贴和机库棚建设。

第三坚持市场运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坚持“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的办社原则,无论单位、个人,都可组建合作社,合作社是经营主体,社内成员从中分红。

2.2.2 经营模式

一是开展承租经营:针对无耕作能力,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由农机合作社管理经营,租金在300-400元/亩左右,我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流转承租土地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实施有偿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订单作业,对外出务工农户水稻耕、种、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实行机械化全程作业,收取200-300元/亩的费用,比散户作业收取标准低10%左右,深受农户欢迎。

三是委托代管服务: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机械作业。

2.2.3 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管理机制落后:一些合作社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也很不规范,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一些合作社建社规模小,运转资金不足,作业市场拓展不广,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收益分配很难做到公开、公平,合作社的收益不能真正惠及全体社员,严重影响了农民“带机入社”“带地入社”的积极性。同时,在生产管理、作业调度等方面缺乏现代化手段。

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农机化促进法》规定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但目前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仍无具体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有限的扶持资金仅靠卖面子、找关系争取一点,没有出台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农机合作社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三是作业成本增加:现有的耕地分布零散,机耕道路窄,影响农机作业转场进出,加大作业难度。作业范围不宽,服务领域仅限于农田作业,作业量低。农机具闲置时间过长,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加之农用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农机作业用油未享受到燃油补贴,还附带缴了燃油税,大大提高了作业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四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由农民群众自主联合成立,合作社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懂技术、有创新的新型技术人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知晓电子商务、科学文化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3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县区政府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实行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2 实施项目倾斜

农业推广补助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对合作社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倾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新政策优先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安排。农机示范推广项目要尽量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组织承担。给予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对农机购机补贴幅度和范围,给予机库棚、农机作业燃油补贴。

农机合作社篇9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前景初探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51

1 凌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8年,凌海市成立了第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现在已经达到了46个,分布在凌海市15个乡镇。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8670余万元,拥有农机具2400余台,年作业面积达466.67km2,年作业收入达2350余万元。

2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好处

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就能把周边分散的农户组织在一起,避免了单家独户、实力弱小、投入能力差等问题的发生,这样既能帮助农户规避风险,又能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农户们的农机具一般1a只使用1次,大部分时间都闲置在家,自从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政府部门和农民朋友的各种信息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来传递,它把政府部门的各种优惠政策,信息及时传达给农民朋友,把农民朋友的需求反馈给有关部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纽带作用。政府连续几年来的购机补贴政策给农民朋友带来很大实惠,购机热情高涨,使农业机械化进程发展迅速。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规模参差不齐,大的能有20多户,小的少则几户,不利于资源整合,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由于大型农业机械价格昂贵,对农机大户来说,购买也有一定的困难,大型机械数量少也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社员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机具、新技术认知水平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4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注意的问题

4.1 规范运行机制

健全三会制度,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不断完善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运作经营。

4.2 做好市场调查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想持续稳定发展,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早部署、早动手、早落实,把农业机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农机事业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形象,壮大自身实力。

4.3 成立大型机具维修服务站

为了满足本社各种机具的维修保养需求,成立维修服务站,培养高水平的维修技能人才,这样在服务本社时,也能帮助周边农户维修机具及配件供应,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提升运行质量。

4.4 加强技能保障

要把对社员的技能培训放在首位,多和农机部门沟通,创造机会,为社员朋友进行新机具现场演示,并举办各种培训班,使社员熟练掌握新机具的使用方法和维修技能,这样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及时排除故障,还能降低成本,赢得作业时间,增加作业收入。

5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让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法律保障,国家出台了《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辽宁省颁布了《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国家十分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也不能懈怠,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正确引导,大力宣传推广。

5.2 加强资金政策引导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农机部门也要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专项补贴资金,也可以对社会资本进行融资予以补充,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在资金使用上给予优惠政策,而且在项目运行上也要优先安排,对大型机具,插秧机,收割机的购置补贴也要优先安排。

5.3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康稳定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建立一个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这样才能健康稳定发展。这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优势也能充分发挥,不仅规模大,而且辐射范围广,服务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5.4 引导合作社优化机具结构,提高效益

实行优胜劣汰原则,对机具结构要进行合理优化,购机不能盲目跟从,要科学投资,这样才能保证跨区作业任务的完成,才能把农业机械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从而作业面积增加,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合作社也就能日益发展壮大。

5.5 作业目标明确,提高社会化程度

农机合作社篇10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00-01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正式实施,在市场经济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1],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数量大幅增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促进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按照“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的目标,宣州区大力发展农机大户,着力扶持和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区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2.85万个,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70个。

1 宣州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宣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皖东南,是长江以南双季水稻主产区,全区辖26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 533 km2,水田面积4.87万hm2。近年来,该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耕作、灌溉、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十分适宜农机具开展工作。一方面由于农业机械价格让单户农民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农机户分散难找市场,农机利用率较低,便产生了将农机具集中起来在村里办农机合作社的想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协议,把过去人工进行的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事,全部交给农机合作社,让外出打工的农民不用在农忙时请假回家务农。因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思想落后、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压力大、外部融资难等原因,目前仍然处于低水平、不规范的状态。

2.1 农机服务领域较窄

农机服务基本局限于小麦、水稻生产,在林业、畜牧、果树、茶叶等方面生产较少,服务面窄,内容少,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提供全面服务,农机户兴趣不大。基本没有开展农机配件供应、维修、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较低。

2.2 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居民素质较低,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及诚信意识。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加入农机合作社后农机户个体思想认识问题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缓慢,运行不规范,发展不平衡。农机户在加入合作社后要求期服从统一安排,但是由于农机户个体在长期的作业中自主性较强,使得多数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此外,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当地能人或村干部发起,各方面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则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成立时地域性特征较明显,农民参与度不够高[2-3]。

2.3 内部管理不规范

有些合作社的《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流于形式,多不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此外,由于合作社各类内部管理制度的缺乏,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2.4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土地分散经营,品种不统一,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加之农机维修点分布不均、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给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

2.5 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缺少财政方面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加之利润较低,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建设中,此外,合作社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活动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 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利用合作社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从传统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发展。把合作社作为农机手培训基地、农机维修基地,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种植基地、花木种苗供应等,以提高其效益,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3.2 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统一发展土地流转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成片种植,将流转的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建立高产创建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3.3 争取财政支持

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购机补贴资金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合作社的办公土地供应,在合作社机库棚及办公用地方面,可以采取以租的形式。

3.4 加大培训力度

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运作。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5 创新发展模式

在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对可分配盈余部分可以低于合作社规定的限额,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有些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可以先组建后规范[4-5]。

4 参考文献

[1] 吴昭雄.河南省信阳市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J].当代农机,2010(8):54-55.

[2] 朱长春,成如.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内蒙古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引擎[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4):26-29.

[3] 翟振才,刘永建,罗政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湘西北地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99-3002,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