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58

农机安全论文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农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为农机的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随着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在现代农业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农机在数量上逐年上升,机型种类日益增多,作业范围日趋广泛;但农机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机综合能效,及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降低农机事故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

1.1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

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以下简称《培训法》),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另外,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超载易导致方向失控、制动失灵、在爬坡时车辆易向后滑,极易发生事故。

1.2农田作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机

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如我县每年有近百起农机农田事故。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2要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条例》的良好氛围

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为此,《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条例。”从上述规定可知,《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2.3督促机主按时参加农机年检,并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4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在农忙季节,集中精力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监管,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是稳定民心、稳定大局的产业。农业机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稳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建设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在农机作业领域,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

二、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安全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公务员之家

3.3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农机监理;农机安全;问题;对策

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农机监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必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农机监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机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监理人员在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又是朋友,还是农机生产者的参谋、顾问,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监理帮助解决,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加快了致富步伐;四是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2]。

2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客观因素制约农机监理工作难度大。由于湟源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乡村没有通班车,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加之安全意识较差,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造成农机管理难,执法难。二是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监理的投入不够,致使监理装备差,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三是机管与路管脱节,拖拉机、农用车分布在广袤的农村,点多、面广、线长,有些地方交通条件差,安全隐患很多。目前广大农村道路上无公安交警管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因没有农机执法标志,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范,重大农机事故隐患将再度加重。四是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一部分机手法制意识淡薄,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五是为得到较高的收益,部分机手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六是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监理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级农机站人员、财产归属到乡镇府,乡镇农机站已名存实亡,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地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3-4]。公务员之家

3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安全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3.1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

现阶段,农机行业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5]。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对农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机手、群众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之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3.2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

农机监理的工作特点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促进农机工作的健康发展。

(1)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实施规范管理人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水平、服务能力的高低源于素质。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

(2)要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奖罚分明,促进监理人员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自身执法行为;二是要文明服务,热情而又耐心地解答农民群众的咨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是要实行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全程实施透明化操作;四是抓好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6]。

(3)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一是增强服务功能。对来办理业务的机手,只要符合手续,必须立即办理,决不让机手跑第2趟;对路途遥远、手续不全的,先发给证,待手续补办齐全后,再发给正式证件;二是增强服务效果。在办理农机监理的各项业务中,本着想为机手所想、急为机手所急的工作态度,开展送检下乡、送办理业务下乡等便民服务,直接体现出我们为机手服务的态度与热情;三是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适时地、适度地处理、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7]。这样做,不但可以为农户提供方便,而且可以密切农机监理人员与广大农机手的关系,增进同广大机手的感情,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参考文献

[1]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2]杨玉芳,魏振宇,范文恒.春耕生产农民有五盼[J].河南农业科学,1993(3):21.

[3]杜金徽.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创建安全生产环境[J].吉林农业,2010(5):27.

[4]喻明健.浅谈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3):89.

[5]杨宝玉,李智.论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3):92.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使农村的农业机械拥有量持续增加,农机化事业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高速道”,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增添了不可忽视的强大动力,但由此伴随而至的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违章驾驶、不参加年检年审、“黑车非驾”、违章载人、酒后驾驶等行为屡禁不止,导致群死群伤的农机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1]。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近年来农机监理无权上路检查,失去了农机监理对农业机械的动态监管;二是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面不够大,形势太单调,不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因此,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机监理的社会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1设立农机安全宣传专职人员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农机监理工作的基础。

农机监理机关依法行使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因此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是由有责任心、熟知法律、法规的人担任,而且使其专职化也是农机发展的客观要求。另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工作,其工作效果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有收效的,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警钟长鸣,才能在农机安全监理的社会效果上显示出来。设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专职人员后,可以克服因监理人员少、忙时忽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甚至中断这项工作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配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监理员做专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机监理的社会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建立从乡到村的安全宣传员,充分发挥乡村安全员的优势,营造出一个从县到乡到村的安全宣传体系。

2扩大农机宣传范围,采取多样宣传手段

一是在对广大机手宣传安全的同时,应扩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范围,这是势在必行的。因近年来在所发生的农机事故中,其肇事地点以乡、村学校为中心的多,场院作业时事故多,肇事时间以学校上学和放学时居多。其原因多是因学生攀爬农机及农民不懂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所致,这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机手、学生对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了解不多,安全意识差,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和使用农机,使发生农机事故的几率增加。因此,农机安全宣传的对象不应只针对农机人员,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家属等全体村民的教育。应积极主动地与农村中小学校、村委会取得联系,组织中小生、教师和村民,向他们宣传农机安全知识,以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农机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出动监理安全宣传车,通过广播、电台,开办宣传专题栏目,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走乡入村,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例宣传农机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使农机安全成为农村社会共同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三是根据不同作业季节特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地提高广大农机手的素质,增强其守法及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有力地消除事故隐患[2]。可借每年的年检年审时机,以乡或村为单位,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班,集中对广大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章守法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四是由于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保证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量的宣传教育资金来作保证。如:宣传工具费用、宣传材料费用、乡村级安全员的费用等。因此,要确保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资金有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五是必须充分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好,获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让社会各方面都认识农机监理工作的任务、性质和作用[3],取得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并同时与交警、交通部门紧密协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对广大农机手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公务员之家

3进行自我宣传

农机监理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来提高社会知名度,及时把监理工作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单位做出汇报、请示,争取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提高农机监理工作的社会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理部门应切实实行挂牌上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监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进一步加强为农村、农业和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作用[4]。二是加大田检路查力度和执法力度。在坚持长期田检路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农机违章作业及季节性的违章进行专项治理,扩大规模、召开现场会等,还要取得与公安交警及交通部门的支持,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行为采取依法强制措施,使农机手从思想上重视农机监理工作,进而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三是监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掌握执法政策、法规条例、办事程序,还应熟练掌握农机维修、驾驶、保养等专业知识,能切实帮助机手解决实际问题。

4结语

总之,要切实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只有这样,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出现的检审验率不断下降的局面、无证驾驶、不考试、不挂牌、不报户等违章现象才会受到重视,田检路查、年度检审验、考试核发牌证等监理业务工作才受到广大农机户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使农机“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标才能实现,从而使农机安全监理的社会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5参考文献

[1]陈小红,蒋财荣.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35.

[2]冯玉辉.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分析[J].现代农业,2010(6):92-93.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5

农机监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针对拖拉机的安全监督管理。进入90年代,农用运输车风靡农村,1994年河北省人大出台《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明确授权给农机监理机构,农机监理人员着装上路执法。90年代后期,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联合收割机热”,联合收割机“南征北战”易地收获声势浩大,跨区作业范围扩大到20个省、市、自治区,盛况空前。因此农机安全监管的范围及数量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峰,河北还出现过深州、辛集这样的年度检车超万台县。2004年5月1日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机部门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登记、核发牌证、考试考核、定期检验、审验等项职责,但是拖拉机上道路后归交警部门管理,农机监理没有了路检路查权,而且农用三四轮的牌证管理也由交警部门负责。根据2004年7月1日出台的《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农机部门的牌证管理职责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具备行政许可的一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为,行政许可本身并无强制性,需要农机手申请方可办理牌证,无申请即无许可。因此,除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于交警路查而申请办理牌证,其他不上路的拖拉机机手申请办理牌证的少之又少……农机安全监管范围自2004年开始处于下降态势。《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于200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农机监理执法空间为田间、场院等场所。开展田间检查看似是加强监管的主要手段,然而农机田间作业多集中在“三夏”“三秋”这两个时间段,此时如果遇到无牌无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忙于收获时,要阻止其作业十分困难,容易引发与机手的冲突,大多只能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虽约定以后登记上牌,但大多不能兑现。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是:“三夏”“三秋”进行田间检查会影响农民收获时间及作业收入,这与抢收的农时相违背,从社会层面看,是影响民生的行为。因此,《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也并未赋予农机监理机构更有力的执法手段,那么农机监理加强监管的路在何方?

二、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势,与时俱进做好农机监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监管重点。随着国家报废制度的颁布实施,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购置的拖拉机几乎成了废铜烂铁,已经可以不再纳入农机监理的执法范围,只在宣教范围之内。自2004年至今,农机补贴政策已经实施10年,而且补贴力度是逐年加大的,这些补贴农机既是目前农业耕种收的主要力量,也是农机监督管理的重点。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势,科学实施农机安全监管。2013年10月12日,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农机合作社承包土地、使合作社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双主体”。2013年之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都有所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而家庭农场的概念是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的,它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到江苏常熟家庭农场考察,走进麦地,站在田埂上向农民了解家庭农场情况,可见总理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甚为关心!2013年,我国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过去的自发流转向规范流转推进,由个体经营向规模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试点有望在2014年多处铺开,土地流转的推进必将迎来农业的机械化耕种时代,也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历史性机会,截至2013年底,衡水市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的达到895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根据我国上海、浙江,包括东北的家庭农场试点实验看,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它才有相应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家庭农场大中小规模的确定要和其生产经营的能力以及它的条件、环境,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耕作的管理水平、个人经营能力等联系起来,而规模适宜科学管理的家庭农场不仅适应不同的地域及生产需要,而且对农业机械化及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毋勿庸置疑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多元化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小拖拉机基本淘汰,一乡或一村为单位,实现了大农机的管理模式。上海以乡为单位,江苏南京、浙江嘉兴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老百姓不再购置农机具,合作社的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完全由地方财政出资购买,并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统一负责农业机械化一条龙的耕种收,各家各户向合作社交纳一定的耕种收费用,既避免重复购机,实现了资源共享,又使合作社之外的农民被彻底解放出来去从事其他的工作增加收入,而所有作业用农业机械集中在合作社便于培训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机事故隐患,确保了农机安全监管到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因此,从补贴到宣传、从安全培训到实施监督管理都是集中运作,方便快捷高效。像河北这样的北方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未达到南方财政支持实现一乡一村一社的普及化程度。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切入点,逐渐探索农机监管的新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对加快农机服务社会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衡水为例,2012年底,衡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53家,而2013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6家,无论数量还是发展速度都位居河北省前列,而衡水市80%以上享受补贴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就落户在这4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一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带头人都是高素质的人才,有头脑,有文化,宣传到位的话,是容易接受法规管理的,加之合作社收入较高,所以办理牌证的几百元费用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我们安全监管的重点,农机安全监管应着重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秋后冬初结合机具封存保养、“三夏三秋”前期结合农时作业等,分期分批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借助培训掌握该合作社农机具配备及技术状态,并统一登记注档,实现信息化管理。在抓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利用农机补贴、项目管理、深松作业等将更多的农机纳入监管,实施有效的农机执法,农机监管的路会越走越宽。衡水市的枣强和故城县不仅对补贴农机实现了100%的牌证管理,对参加深松作业的农机也一台不漏地办理牌证,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生产漏洞。推而广之,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好,家庭农场也好,一是有国家政策扶持,二是经济收入较高,三是作业用农机尤其是大中型农业机械多为补贴农机具,所以只要农机监理部门采用便民高效的方式,都是容易管理起来的。

三、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期待农机手安全培训立项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6

论文主题词:监理机制研讨

近年来,在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形成了农机安全网络管理机制。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把农机安全监理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形成的“头重脚轻”格局有待于认真解决。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首先是要解决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思想问题,强化对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的认识。

(一)农机安全是社会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解放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省(直辖市)、县(州)、乡(镇)四级人民政府,乡(镇)是基层的组织,同样肩负着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包括农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已成为各级党、政“一把手”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等重要的劳动工具。但是,一些农机驾操人员由于历史所形成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操作技术不规范、安全设备不配套等主客观原因,时常引发农机事故,甚至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一个乡镇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把农机安全纳入重要范畴,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二)乡镇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乡镇管理农机安全与省(市)、县(区)相比,具有范围小、数量少、直接面向农机驾操人员、便于管理等特点。乡镇一级不仅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指挥中心,也是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中心。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只有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及时督查、纠正违章行为,整改安全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才能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如果把农机安全提高到一个防御性的战略高度来研究,乡镇一级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就是一个最前沿的指挥所。失去前沿阵地的防御,就难以控制整个农机安全的管理。

(三)加强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农机安全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机系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机安全管理者经常与驾驶、操作人员打交道,不仅管理运输、作业安全,而且是新机械的推广、使用向群众作广泛宣传的重要渠道。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乡以上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关对于农机安全管理,不能经常管理到每台农业机械和作业现场,只有加强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才能消除农机安全隐患死角,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当前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近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过去建立的乡镇农机站由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变成了社会化服务单位(自收自支),从而造成了乡镇农机站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部份县、市采取了一些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县、区建立了农机监理分站,由分站管理该片区的农机安全;有的县、区把乡镇农机站纳入了农业服务站,保留了一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员;有的县、区取消了农机站,农机安全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统一管理。这些办法和措施与乡镇改革以前相比,严重地削弱了农机安全的管理。

(二)安管人员不落实。部份地方保留了一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员,负责本辖区农机安全生产具体工作,业务上虽然受县农机监理站委托,履行委托、协助行政执法职能。但是,按照行政执法的规定,单人不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乡镇采取了农机安全管理员与当地派出所、乡镇安办人员联合执法,然而农机安全管理毕竟缺乏主动性。还有一些乡镇虽然确立了乡镇分管领导,农机安全由乡镇安办统一管理,但是,没有懂业务的专职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农机安全管理仍然得不到有效落实。

(三)工作经费无保障。农机安全管理属于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活动,这种活动显然只有社会效益,而无自身的经济效益。好多地方解决了一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员60%的财政工资,其余部分由自己去创收,显然这种方式不符合上级的规定,也不符合农机安全管理的需要。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工资无保障,工作经费就更难解决,需要开展的驾操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治等活动就无法进行,农机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积极探索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镇是农机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农机安全管理形势和农机安全管理发展战略的需要,必须切实加强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

(一)保证人员落实,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仅靠农机部门的重视还不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它涉及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必须得到省、市、县、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纳入行政执法单位,大的乡镇确定2-3名农机监理员,小的乡镇确定2名农机监理员,具体担负本辖区的农机安全管理。同时,在农机安全监理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中,要把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作为一个重要范畴,从而使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管理职能。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范围、重点是:乡村道路农用运输机械安全,农村加工作业机械安全,田间自走式耕、种、收作业机械安全。存在农机安全隐患的根源是:农机驾操人员安全意识差,基层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农用运输机械驾驶员违章搭人、严重超载、“病机”从运等现象较为突出,加工作业机械、自走式农机械驾操人员无证操作、作业场所安全设施警示标志不齐全等现象极为普遍。建好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就必须按照管理职能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认真做好本辖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全民农机安全教育,认真开展农机道路、加工作业场所及田间作业的农机安全检查,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及时整治安全隐患。同时,配合县、区农机监理机关,搞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机械及驾操人员安全检查,督促办理保险、互助协会等工作,大力加强“平安农机”村、户建议,营造良好的农机生产秩序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阐述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从中找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启示:一是农业产业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法制、推进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模式;日本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模式。下文对3种方式分别如下阐述。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1.1大规模机械化模式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多人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美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1位。目前,农场的各个环节,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施各类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方向发展的趋势。

1.2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看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数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保持在世界第2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荷兰在农业领域推行集约机械化的道路。

1.3小规模精细机械化模式

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规模虽小,但机械化程度很高。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视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积极开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大力发展堆肥和高效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目前,日本有90%以上农业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栽插和收获的机械化分别达到98%和99%。日本有着健全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2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2.1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2.2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应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农机安全;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农业机械的购置越来越多,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对于农村粮食增收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机械使用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目前乡镇农业机械使用者的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农业机械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目前加大对农机的安全使用管理意义重大,对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视,才能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乡镇农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农机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漠

由于农业机械的快速普及使用,一时间对于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没有出台,地方政府对于农机安全使用的重视也不够,没有意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也没有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人员去监管。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技站功能也不断变化,编制和人员也逐渐减少,没有专业从事农机安全生产的人员,在生产与安全上没有相关力量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临时聘用的农机生产管理人员,待遇低,责任心不强,各村级单位也没有精力去关注农机安全管理。

(二)农机使用者素质不高,不重视对农机的保养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很多农村年轻一代都向往城市生活,去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的一代,文化水平较低,根本不重视安全生产,基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在农机使用过程中,不重视对机械的维护保养,农机存放也采取露天放置,很多机械零部件经过夏季的高温多雨的潮湿天气后,很容易腐蚀生锈,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对农机使用寿命来说大打折扣,这样的机械在使用中难免不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农机户在面对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时,处处躲避,不愿接受安全检查,也不诚恳接受监督管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机械已经达到报废条件,而使用者仍然在使用,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三)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用于农机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由政府主导的工作,应有地方政府负责,但目前在拨款体制和机构混乱的情况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却成了部门的工作,但是由于经费的不足,相关执法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资金的不足也造成了农机安全监理方面主要靠收费来维持,形成一种轻监理、重收费的现象,对农机安全管理造成严重隐患。

二、解决农机安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当前,安全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被提到新的高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率。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机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农机生产事故还是存在,并且一旦发生,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看到,农机安全生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更加应该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职尽责的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二)提高农机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

农村留守人员中,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农业机械使用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安全意识淡漠,往往这种安全意识不强能引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要杜绝农机安全使用隐患,就要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让他们不仅能驾驶机械,还要能维修机械,懂得机械的工作原理。农机操作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机维修保养,接受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机械培训教育,主动学习农机知识。在日常操作维护中,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来操作。平时要爱惜农业机械,农闲事要放置在车间库棚内,避免风吹日晒,定期做检查,更换机油和易损零部件。

(三)完善农机安全管理法规

政府要出台农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全面依法管理。政府要加大农机管理的经费投入,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各类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及时开展宣讲宣传,,传达到农机使用人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依法明确对各类农业机械的操作章程,以及使用寿命,用法律来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安全监理队伍

由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要定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不断的将国家政策、最新的法律法规、职业素质要求、专业技能等传达到位,要经常进行考核,检验学习成果,防止学习培训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要引进一些具有农机安全使用管理水平的专业人才,地方政府要与相关院校合作,不断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的职业技术水平。同时,对安全监理队伍进行严格的考核,如果不能达到要求,要对其进行待岗学习的惩罚措施。切实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三、总结

当前,安全生产刻不容缓,没有余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能增加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还能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管理既要政府重视也要群众配合,两者共同努力才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作者:于岩风 单位:莱阳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参考文献:

[1]韩松,葛景文,杨东.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3(19):84.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在农机化作业中,农业机械效率的高低,决定获取效益的高低;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为此,特介绍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技术措施。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的手工劳作,其生产成本也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力成本。在农机化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替代作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就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见,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几项措施

1.1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到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耕深20~22cm,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每小时可翻地0.67hm2,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降低功率利用(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

根据不同作业特点,给各种型号拖拉机分配适宜的作业。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必须做到既要保证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1.2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kg,速度为24~30km/h;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kg,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kg),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kg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在19.5%左右。

1.3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空行时间。

1.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2.1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保证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其目的是清除隐患,避免故障,保证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2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不仅与机械技术状态有关,驾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操纵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即使它们的技术状态再好,其作业质量也不一定满足农艺要求。提高农机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坚持择优录用。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操作手,在选用上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逐渐废除一些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掌握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3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农机安全论文范文篇10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国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班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扩、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也不键全,有的乡镇有名无实,有的已被乡镇政府擞销,有的被企业兼并,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技术基础好的人已外流,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有的农机网点不但技术设备简随,甚至有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服务范围较窄,服务体系中缺少“龙头”企业

多数县(市)级农机服务体系中,还有一定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也有一定的活力,但少部分县(市)级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更狭窄。原先受国家资助、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服务公司(站),目前已人无影、站无迹了.而尚在的乡镇级农机服务机构缺少“龙头”企业,部分乡镇农机服务站服务品种单一,缺少活力。

3.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乡镇农机人员普遥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不符合农机化发展要求。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以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服务监督台,热情解答机手咨询,接受群众来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四、结语

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组织或公民实施管理的活动。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确保安全”和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农机管理基层问题

论文摘要: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成了农机管理部门的历史使命。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经验探讨我国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毕占伟.基层农机管理中的不良现象及该采取的措施[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04)

[2]崔学东.加强村农机管理员队伍建设[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