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索

时间:2022-08-11 03:32:54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索

一、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省依兰县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3乡、132个行政村,总人口38.24万,其中农业人口28.87万人。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万亩。除玉米、大豆和水稻三大作物外,黑木耳、万寿菊和北药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2018年全县食用菌种植总规模1800万袋,万寿菊种植面积1.8万亩,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果蔬、两瓜、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发展7万亩。全县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100万亩,其中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全县有机食品产地认证面积1.85万亩,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总数43个,产品认证总数87个。(二)畜牧及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畜禽存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畜牧生产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50个,其中肉牛存栏50头以上9家,山绵羊存栏200只以上9家,生猪存栏300头以上9家,蛋鸡存栏3000只以上20家,肉鸡存栏1万只以上1家,鹿存栏50只以上1家,狐貉存栏300只以上1家。部级标准规模养殖场发展到3个,其中养牛场1家(前程村润发牧业)、养羊场1家(护林村超群牧业)、养猪场1家(晨光村良源种猪繁殖基地)。(三)林业产业实现新突破。林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率为41.5%,林业经营总面积16.1万公顷,林地面积12.65万公顷,林下经济产业优势明显,以灵芝为代表的高效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林下灵芝发展到1500亩,棚室灵芝75栋,林下参8320亩,沙棘1400亩,大果榛子经济林6726亩。(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倭肯河大型灌区三合渠首工程、迎兰渠首工程和永发水库库区蓄水增容项目,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土城子、合江、江湾泵站三座。实施完成新立水库除险加固、牡丹江治理、迎兰生态高标准农田、巴兰河倭肯河灌区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95万台,拥有配套农具两万多台套,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农机总动力63.3万千瓦,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9.4%以上。建成水稻大棚一万余栋,大棚育苗率达98%。建成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九处,实现智能催芽全覆盖。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益农信息社132个村。(五)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集中培育了稻米、荭菇娘、万寿菊、杂粮、蔬菜、种子加工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万亩,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1.5万户。培育了“广源”种业、“百世”红菇娘、“春宇”万寿菊、“北味”“满天星”食用菌、“依镁”甘露醇、“田润”粮油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迈入新步伐。“宇满香”“依米兰香”“巴兰河”牌大米,“润实”“百世”荭菇娘,“土城子”牌黄小米、大黄米等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响誉省内外。(六)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发展壮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29家,家庭农场1535家,种植规模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598户,注册登记农业企业总数达43家。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22个。认定耕地面积在300亩以上家庭农场259家。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41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主要以大宗农产品为主,特色经济不鲜明,农民就业空间狭窄。(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的青壮年对于传统的农活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三)农民收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依兰县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3亩,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大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事实上,依兰县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增产增效主要靠水、土地和农资的消耗,农业小生产和销售大市场,尤其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时,他们的收入难以保障。(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目前,农业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层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水平,产业化水平较低,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此外,第三产业缺乏品牌优势,规模效应不明显,尤其是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名优品牌。(五)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对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加之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六)农村集体经济积累薄弱。很多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加之地方财政投入能力有限,转移支付资金只够村集体正常运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这样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民对公益事业的认识程度和关心程度不高,自筹合作方式过于单一、利益联结松散。(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而用于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撑。特别是省市财政在资金投入上偏低,与农业大投入的需求相去甚远。县级财政资金短缺问题突出,财力有限,对农业项目配套资金困难大,投入少之又少或没有配套,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严重制约项目的正常推进。农村金融贷款额度小、利率高、期限短,不能满足企业和农业生产需求。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夯实振兴基础。依托依兰农业资源禀赋优势,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坚持“优质、特色、高效”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万寿菊、黑木耳、灵芝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等林下经济,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依兰乡村产业特色。一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按照“稳粮、扩豆、优经、增饲”思路,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90万亩,优质水稻70万亩,统筹抓好鲜食玉米、优质油料、时鲜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扩面增值,提质增效。二要调整畜牧渔业内部结构,推行规模养殖、绿色养殖、安全养殖,加快推进现代畜禽良种推广,要加快建设清真屠宰场和生猪屠宰场。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三要加强品牌培育,以创建名、精、优、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为建设重点,大力培育区域稻米品牌,叫响非转基因、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特色品牌,申报“依兰大米”地理标志。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深入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着力增加酵素大米、富硒木耳、有机杂粮等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强基固本。以中央和省、市各级加大农业投入契机,推进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田间灌溉用水设施、“五小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全力做好丹青水库、牡丹江治理、倭肯河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宏克力哈山堤防、迎兰满天星村林蛙沟蓄水工程。做好巴兰河灌区宏兴渠首溢流坝水毁修复、牡丹江苏格段堤防水毁修复、永发灌区长发泄洪闸水毁、巴兰河自兴干渠渠首进水闸水毁以及巴兰河满天星村塌岸治理等十项工程,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受益。二要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两区”建设,加快实施愚公宝井、永红村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实施道台桥、达连河、迎兰、江湾等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9.5万亩田间工程,推动实施迎兰烟筒山村2.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三要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全面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装备先进配套的大型农机具,重点抓好秸秆综合机械补贴工作,全面提升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机械烘干等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全面发展提档,高效转型升级。四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轮作休耕、保护性耕作。(三)提高农业精深加工比重,促进三产融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由“种得好”向“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全方位提升,着力促进农产品生产大县向加工强县转变。重点推进水稻精加工、食用菌、中药材深加工等项目落地。盘活既有产能,推进稻米品牌提质扩量。持续壮大“广源”种业、“北味”“满天星”食用菌、“田润”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黎明、兴南、满天星等村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四)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提升规模效益。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促其做强做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深度融合。壮大发展宏信米业、广源种业和米业、红菇娘企业、万寿菊企业、润发牧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有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农民手中土地资源,促进规模种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等领域。(五)培养和引进农村专业人才,加快培养现代农民。要通过培养、留住和引进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种养能手、农村经济人、致富带头人等,强化人才和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经济人、致富能手等安心在农村发展。要在教育、医疗、学习、评职、居住等方面提供最大优惠,吸引各类大中院校毕业生、科技人才、专门人才等到农村创业就业,吸引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通过专兼职结合、技术专利入股等形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升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股权设置和折股量化,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启动运营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产权流转、抵押融资、“三资”管理等服务。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民合作规范社,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要大力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发挥村规民约自律作用。发挥依兰历史文化优势,努力在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做文章。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夯实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加强“四有”村党支部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注重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干部,从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中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干部充实乡镇班子。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我们要落实到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的同时,寻求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宗发.浅析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

[2]何新梅.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

作者:李冬云 单位:中共哈尔滨市依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