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分析

时间:2022-04-18 10:27:54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分析

在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对课堂提问更加重视。在听取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后,笔者发现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提问确实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师提问的主体、问题的次数、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教师课堂提问的主体偏颇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参与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提问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学生提问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现实课堂中,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提问主体集中为教师,忽视学生这一提问主体,“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对学生提问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历史课堂中,经常提问的学生占比很少,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提问或从来不提问。不愿意提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怕提出的问题幼稚,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和“本想提出问题,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和机会”,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是有问题意识的,只是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过于注重提问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甚至无视学生的提问权,从而把学生主动提问扼杀在萌芽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偏多“国内外很多资料均表明教师提问偏多,尤其是在国内,教师几乎完全霸占了课堂”。这种现象在高中历史课堂也不例外。提问过多,学生不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思考价值也不会高,这样的问题不会对学生思维有实质性的激发,“后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其主动性发展”,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缺乏认同感也就不足为奇了。新课程改革虽然强调“探究式教学”,但“探究式教学”不完全等同于“问题教学”,更不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密集的“问题轰炸”。我们的历史课堂需要适度的提问和有效的提问。

教师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但在历史课堂提问的内容和难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考试要求来定,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很少,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目标没有跳出高考的框框,问题的设计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反映了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关注,缺乏对学生个体能力、情感目标的把握,忽视了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课堂提问缺乏启发性“启发性”指所设计的问题要抓住要害,切中肯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让学生由这一问题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的广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性。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并非随意而提,都有情景设计的痕迹,但“有时会,公开课居多”,这说明大多数老师没有把问题情境的创设变成教学的自觉意识,而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前课堂理解型提问占比较高,评价型、运用型、综合型提问这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涉及较少。对于基础性的知识,要求学生能达到记忆、理解层次是完全应该的,但缺乏层次上的提升,造成低水平提问重复,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不利的。教师有效提问少,启发性提问更少,课堂自然不能在“问题纽带的碰撞中闪现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在思维自由驰骋中享受智慧的精彩”。

教师课堂提问的对象“窄化”

现在课堂教师提问的对象,仍然存在窄化的倾向,基本面向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一般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少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一来,不利于调动多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积攒了师生间的敌对情绪。出现课堂提问对象“窄化”有以下几种可能:就学生而言,教师的提问模式直接有难度,不能适应基础薄弱学生的思维进度,进而逐渐放弃;就教师而言,教师内心深处希望通过提问促进基础薄弱学生的进步,但是为了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加快教学进度,在实际提问中没有铺垫,没有变式,没有思路的启发,难以激发基础薄弱学生回答的兴趣。教师提问学生在性别上也有倾向性,一般数理化学科教师课堂提问喜欢点男生,一般语文学科教师课堂提问喜欢点女生,不过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喜欢点男生,这是因为历史思维强调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复杂的认知活动,逻辑性和科学性强,在思维方式上与理科相差无异。课堂提问贯穿教学的始终,是教学语言最主要载体。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进行反思,重新构建自己对课堂提问的理解,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促进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邱剑锋 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