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

时间:2022-08-22 03:54:45

高中历史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是推进教研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研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1],其中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是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一直遵循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模式和操作方法,大胆实践探索,逐渐研究出教研“主题”和“系列”的确立依据,明显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成效。

一、确定教研“主题”和“系列”的依据

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因此,教研活动的基本点必须放在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以此确定教研“主题”和“系列”。

(一)教研“主题”确立的依据

1.教育改革现状。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进入新阶段。随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一系列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涉及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高考方案、新课标、新教材等具体事宜,给教研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依据教育改革现状开展主题化教研活动,既满足了一线教师迫切改变教学现状的需要,又切实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2.教育行政要求。根据教育部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新变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研训教师的教研工作提出新要求。大连市教育局和大连教育学院多次提出“深化课堂模式改革”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为此,高中历史教研活动组织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高中历史课堂的合作学习———以选修课为例”“高中历史课堂的自主学习———以一轮复习为例”“高中历史课堂的探究学习———以习题课为例”,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3.年级教学任务。年级不同,教学内容、要求、任务明显不同,必须依据年级教学实际情况确立教研主题。例如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新授课是主要教学任务,因此确立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优化教学过程,内容详略得当”“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有效”“优化教学评价,试题编制严谨”等系列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而高三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应对高考,因此确立以“高效备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组织“基于模拟试题分析的高考备考研究与指导”“高考新信息交流”“高考能力标准解读及复习课教学策略”等系列教研活动。4.教师教学需求。在教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既存在个性化又存在普遍性的困惑与问题,教研活动就是要通过概括、归纳和总结,提炼有共性和代表性的教研主题,解决教师教学需求。例如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大赛中,教学大赛要求“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度融合,力争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为解决教师这一需求组织“微课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课、讲座和交流研讨等形式,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5.学科教学特色。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因此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是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教研活动要有意识突出学科素养和学科特色,例如“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史论结合”为主题,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历史教材、解析高考大纲、理解高考试题,从而提高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二)教研“系列”确立的依据

1.递进式原则。递进式原则是指在逻辑上由浅入深逐次推进,在意义上有进一层关系。一次教研活动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通过教研活动的不断递进,逐步解决问题。例如为了更好推进“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导学案的编制”“基于导学案的课题教学实践”“基于导学案的学考备考策略”等系列教研活动,在理论、实践、评价等层面介绍和引领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既能理解导学案编制的原因和方法,又能很好地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2.并列式原则。并列式原则是指相互关联但并排平列,不分主次。例如在以“历史学科特色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组织“史料教学”“多元史观”“史论结合”“以史为鉴”四个不同角度的系列活动,形成历史认识,塑造思维品质,共同构建历史课堂的学科特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确立“主题”和“系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立“主题”和“系列”要有目标性。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这就要求确立“主题”和“系列”要有目标性。一方面,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有目标性,对每一次教研的主题、内容、流程、方式、评价等有清晰的认识和认真准备,另一方面,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要有目标性,对每一次教研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方式、总结提升有明确的理解和确实收获。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系列”,增加了目标性和针对性,既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又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群策群力、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2.确立“主题”和“系列”要有实效性。虽然确立教研“主题”要考虑到教育改革现状、教育行政要求、年级教学任务、学科教学特色等多方面因素,但教研活动本质上都是解决教师教学需求、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研修活动才能有实效,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同时,教研活动形式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例如观摩、讲座、研讨、网络教研、E教研等等,极大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贡献教师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智慧和宝贵经验,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从而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3.确立“主题”和“系列”要有探究性。传统教研,研训教师以“专家”“领导”自居,单纯地“我讲你听”“我说你做”[2],教研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研训教师需转变教研理念,确立有探究性的“主题”和“系列”,便于教师在内容上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近几年,“参与式”教研越来越受到教师们认可,特别是观摩课后的研讨,教师们依据教研主题、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谈观点、讲做法、提建议,调动教师积极性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究中。2018年辽宁省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方案改革,届时有关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分析和新高考方案等将面临大量教学实际问题,应精准确立“主题”和“系列”,高效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从而推动历史学科教学进程。

作者:于波 单位:大连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凌.教研工作专业化的路径———主题化、系列化教研工作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4-7.

[2]张士国.主题化、系列化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