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3篇

时间:2022-05-08 09:42:15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各个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便自然集中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与社会现状,历史教育呼唤回归本真,尊重个性,在“追溯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寻社会发展的痕迹与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单一的形式与观念强硬灌输,在冻结了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冻结了历史学科的知识魅力,冻结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衷相去甚远。鉴于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在学史、悟史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开放,充分张扬学生的青春个性,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在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落实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二、高中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与专门的历史研究活动不同,高中生研究性历史学习活动有着基础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它需要和其它学习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课堂知识特点来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一般来讲,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会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课堂问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为什么”或者“怎么办”的知识,如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如解决历史痼疾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方法策略等等。这些内容如果仅凭教师的指导与概括难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我们可以采取课堂问题研究性学习模式,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辨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将学生的思维拉入到具体的历史内容当中,积极思维,努力探究,才可以切实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线索,或者就历史与现实的某一结合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碰撞出灵感与火花,升华历史知识的认知。在讲授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结合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的观点:“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制造爆竹敬神。”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很明显,鲁迅的这一观念与四大发明所带给中华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要解开心中的“结”,就需要学生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环境等不同层面进行详细了解,并纵横联系,多向比较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中,有学生上网查资料的,有学生到图书馆借书阅读的,有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探讨的……在浓郁的研究性学习氛围下,酝酿出的是学生独到的见解与颇有个性化的看法。有学生说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思想专制导致的结果,而外国多是资本主义社会,更重视科技的发展;有学生说鲁迅的看法是对历史史实的一个曲解,中国人所发明的火药实际上是一种“黑火药”,它的用途和性能是非常有限的,真正推动军事变革的“火药”是欧洲人发明的“黄火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传承关系,等等。而这些,正是我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乃至整个课程改革的目的之所在。(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二)课外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

与课内问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相比,课外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发现,凸显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它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无论是确定主题,还是成员构成,抑或研究计划的制定,所需信息的搜集,形成认知,集中展示等活动环节,教师参与的时间,投入的精力都十分有限,主要是学生的自发组织与积极行动,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几名学生对于教材中一两句话点到的“茶道”发生了兴趣,他们课下自发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征得老师的肯定后,开始从日本茶道的起源、发展,日本茶道的程序、礼节、流派,还有中日两国的茶道区别,茶道与日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他们主动上网浏览,借阅资料,精心整理。在成果展示环节,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赞赏与阵阵掌声。他们的研究成果,引用了方方面面的资料,甚至还原文引用了部分日文、图片、图表、文字、文献等,形象直观、条分缕析。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为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感到震撼,更为这几名学生的勤奋努力,不懈钻研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在他们所撰写的论文中,有的学生认为日本茶道体现了日本民族乐观向上、苦中作乐,不断修炼与研磨的精神,也有的学生认为是日本人拼命模仿,刻意追求境界,流于形式而不自知的一种表现,充分体现了当代高中生宽阔的视野与个性化的思维,给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带来深深的思索。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比于抽象的理性学科,历史学科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学生们对于历史研究也兴趣颇高,历史研究也回报学生以广阔的探究天地与思维空间。但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足。笔者在就自己在组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方面提出几个需要大家注意的方面。首先是命题要有综合性。由于历史知识与政治、语文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命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历史知识的触角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时事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服务。其次是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学校校园内,课堂上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精力中有效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与参与的。在教师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既不能干涉过多,又不能撒手不管,应该在参与“度”这个艺术性问题上多多思量,为优化自己的主导艺术增添砝码。

总之,新的时代形势下,研究性学习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当代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大有裨益。同时,研究性学习活动也给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优化师生关系,平衡成绩与能力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就自己的实践活动展开论述,一己之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但强化教师的自身理论修养,更新教学观念,争做创造型教师已是时展的必然,这一点毋庸置疑。

作者:隋鹏工作单位:商丘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

一、将授之以渔和高中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进程中,教师往往将授之以鱼的方式应用在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单纯的理解历史知识层面,以建立相关的能力、知识、思想教育等目标为中心,将历史人物和实践以及相关的现象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工作。但是从几十年来的教学成果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有待提升和完善。在本小节中所提出来的授之以渔,就能够很好的取代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应该将传授转变为学生主动意识上的掌握,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实践等过程的学习方法,提倡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将传统的思想教育转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概念。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字这两节课的时候,要注意讲解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过程,辉煌灿烂文字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讲述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以及文字的魅力。要充分意识到历史的根源和本因,要清楚的明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从而才能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意义,明白历史教学的根本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二、将活跃课堂氛围和教学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活跃课堂氛围,要把握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学意识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变得轻松起来。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氛围的这个活性度,要激发历史课的活跃性,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王老师在进行这节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都不太理解所提出来的内容和概念。王老师将多媒体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利用很多图片叠加在一起,将图片悬挂起来,利用夸张的图像和当时所流行的语言“豆角赛南瓜,芝麻赛西瓜”讲解了这节课,王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欲望完全被启发起来,这样不是教师在带动学生学习,而是学生在自主性的进行学习,将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将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基础,一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前提。从目前我国现在的教学机制来看,一般历史课会在一周有两节或者是三节课,一般每个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教学的班级数量各不相等,但大体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班级数量较多。面对这种情况,就更应该积极的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得情感能够建立起来,能够将情感有效的交流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历史课因为本身的枯燥性,所以在进行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小憩或者是困顿的现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动作非常明智。李老师看到学生瞌睡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性的进行批评,而是将学生叫起来,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我猜你在梦呓的过程中,肯定和古人邂逅了一段佳话,给我们来一个古人的典故吧。”采取这样的方式间接性的进行批评,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能够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瞌睡的情况,提醒和教育了学生。

四、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

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利用这项策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利用好幽默艺术,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述具体概念的过程中,应该将例子和概念结合在一起,避免枯燥的认识,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度。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这一课当中。张老师将一首歌带入到了历史教学当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将这样如雷贯耳的歌词带入教学课堂当中,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邓小平先生的伟大和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将幽默艺术技巧带入到历史教学中

幽默艺术技巧有很多,它是智慧的重要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幽默艺术,我认为很有必要掌握相关的技术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艺术的精华和情绪,形成教学中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本文中所提出来的幽默艺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将现代化的词语带入到古代当中。从学生了解的程度来看,熟悉的一些词语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堂教学的意义和趣味性,能够从差异当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这课中,同学们对李时珍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其帅呆了。金老师恰恰运用了学生所说的这个帅字,将李时珍在古代的帅描述的淋漓尽致,李时珍帅在编写了《本草纲目》,李时珍帅在尝百草,试百毒,李时珍帅在指出了“脑为元甚之府”。这样调侃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本课所学习到的内容,更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意曲解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任务的需求,对所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曲解,甚至可以特意的设定一些错误,形成富有特色的幽默艺术。例如,在学习商朝的时候,商纣王的炮烙之刑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商纣王是这样解释的,“商纣王就是残暴、自私的意思,只要谁违背了他的意愿就消灭谁。”这样创造性的曲解意义,既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商纣王的残暴性和那个时代政策的残忍性,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得整堂课都沉淀在愉悦和神秘的色彩当中。利用对比反差法进行教学。利用对比法能够充分的表现出两者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接受意外的同时能够充分的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讲到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特征的时候,可以形象的将婉约派比喻成温婉如水的杨柳,将豪放派比喻成粗犷屹立的杨树。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婉约派和豪放派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始终按照一个套路进行教学,应该使自己的教学居无定所,没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沉浸在这个思想当中几分钟,再带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当然在转换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尺度和转换的尺度,要始终和本节课中的中心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幽默艺术的效果和意义。

六、结语

从以上种种描述中不难发现,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和幽默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现状,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认真听课的程度。要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根本,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方针,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使得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幽默氛围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本文来自于《文理导航》杂志。《文理导航》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周达柱工作单位:福建省永定县侨育中学

第三篇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亦是如此。导入恰当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探讨新知的积极性,使一节历史课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圆满结束。由于在初中时期已经开设过历史课,因此,学生对历史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那么,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会有或多或少的背景知识,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有效的加强,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鸦片战争的了解进行知识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它也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是先进国家———英国寻找的目标,你们想一下,英国会选择哪个国家?”等到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再对其加以完善,然后再分析中国当时的现状。当然,在此期间师生可以进行问答,最后进入本节课教师讲解的关于鸦片战争的主题。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其思维,同时又解决了课堂中的一些问题。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深化学生对所涉及知识的认知度,同时,可以培养他们摄取信息的能力及扩大知识的了解层面。因为,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仅仅按照书本上的描述进行,他们为了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加形象生动,有说服力,会穿插一些有关的情景或者相关的背景,这便驱使着他们寻找有关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表演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如在讲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等有关割地赔款条约方面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条约内容记忆得更清楚、全面,并且为了避免他们对各个条约内容的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这时,学生便可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各个不同条约制定时的背景、人物及当时代表人物签订条约时的心情等,进行角色的扮演,以便加强对这方面的了解,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上,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是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同时,如果这一方法运用恰当的话,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不错选择。

三、师生角色互换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就像一艘轮船上的航标,是引导者,是指路人。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教师要有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寻找新方法,迎接新挑战。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或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就像一台生锈的机器,一味地机械记笔记。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遏制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及自由发言的空间,以至于他们的想象力、组织力、表达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及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发言,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课,教师和同学在台下为他们打分,对他们所讲课的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这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讲课,在课下,他们会将所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对所讲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历史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样,他们学习历史时便会比较容易,由此,也增加了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历史的教学效率。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大势下,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一种必需,教师要破旧从新,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教学的实处,从而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受益于学生,收益于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

作者:杨静工作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