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环境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05-10 04:52:02

科技发展环境及策略分析

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基于SWOT模型

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后来该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用以分析和研究某一个领域行业现实状况,较为客观清晰。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状况进行分析,明确其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提出有利于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科技服务业建设策略。1.优势分析(1)科研体系进一步健全福建省目前拥有78所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2个、硕士点500多个,共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已建有35个部级、部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中试基地,[2]建成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通过积极推进分类改革和逐步优化科技体制,形成了覆盖工业、农业、社会科学等领域、比较健全的科研体系。(2)政府对科技服务的扶持与投入增加近年来,福建省政府重视创设科技服务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基础数据、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加大科研仪器投入,并在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以及实验动物等方面的基础工作获得明显的进步。同时,通过系列经济政策对科技创新给予相应的扶持,从而为科技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较好基础。如表2所示,福建省科技服务业投入逐年递增。其中泉州、厦门、福州、漳州4个地市在R&D经费支出的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福州市和厦门市,R&D研发经费总量在九地市中位居前列,达35亿元以上。(3)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稳步提高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科技成果。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市的科技服务业的项目数量、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如表3所示。福州、泉州、厦门这三个地市在科技项目数量、专利授权数、技术合同成交额上处于领先地位。(4)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扩展随着科技进步及科技意识的增强,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高涨,福建省科技机构及技术交易市场不断增加,极大地提升了福建省的科技服务能力。各地市在建立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进步,为我省科技服务业的未来的发展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3]2003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揭牌,省政府连续举办的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成为技术成果转让、交易的大型平台。各地市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对接会,从而促进各个项目本地化与落地实施。(5)科技服务交流能力不断提升福建省在对台港澳科技合作与交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省际间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展会及科技兴贸等方面有着可喜的进步。2006年以来,举办了海峡科技论坛、海西科技论坛等。加强与澳大利亚、欧洲、斯洛伐克、日本、南非、加拿大、波兰、保加利亚、乌克兰、瑞典、克罗地亚、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泰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种研讨会、投资洽谈会等。成为福建省科技交流会的特色,且每年都在不断丰富中。[2]2.劣势分析(1)对科技服务业的R&D投入不足福建省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在华东地区处于落后位置。除厦门市在2008年时比重达到3.19%为最高之外,这三年其他地市的R&D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小于3%。与广东省、江苏省等科技强省相比,无论从科技预算支出占政府总的财政支出比重,还是从科技服务业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其每年新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看,福建省都是最少的。(见表4)由表4可见,尽管这三年来,福建省在R&D方面的投入量在增加,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增大。但比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仍有很大差距。(2)创新与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科技服务业市场偏小福建省以中小企业为主,科技力量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结合比较滞后,技术供给难以跟上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造成科技服务业市场需求量偏小。(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服务业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教资源强区相比,福建地区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的劣势十分明显,特别是科技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匮乏。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仅占8.2%,低于全国10.3%的平均水平;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占22.2%,低于26.2%的全国平均。[2]由于福建许多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小,专业能力有限,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一方面无法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吸引力,要想摆脱这种双重的制约和恶性循环,急需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市场、管理和法律等方面,才能提供良好的科技服务,以真正发挥科技服务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机遇分析(1)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服务业尤其是低端服务业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断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其金融产业的后台业务等低端服务业务。服务业的低端环节成为服务业中转移的热点领域之后,服务业中非核心的生产制造、采购营销、研发设计等环境以项目和服务外包方式转移到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福建省可以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积极承接这样的产业转移来推动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将成为福建省扶持更多高附加值产业出现的有效路径之一。(2)经济发展为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局稳定、经济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等给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社会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多的科技交流,必将给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实力不断增强的制造业也给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福建的科技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3)科教战略优先,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春天来临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国家战略位置上,加强和扶持科技发展是长期任务,给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为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巨大的前景展望。福建省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法律、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定了《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科技法规;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制、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实行科技奖励制度和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以及诸如《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科学技术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法律法规出台。这些都为我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4.威胁与挑战分析(1)来自国内外的竞争[4]服务业是发达国家的强项,中国加入WTO之后,服务贸易的开放不断深入,发达国家服务产业进入我国,凭借强大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竞争促使中国服务业发展,但同时带来挑战,使我国科技服务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创造各方面条件,试图在新的国际经贸格局下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挑战。上海、江苏、广东的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拉开了同福建省的差距,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还将承受这份压力。(2)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成熟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成熟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科技服务性的企业,需要很大的前期投资,投资者需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风险投资等多样化的投资资金的来源,是科技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目前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依然困难。国家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来鼓励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尽量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给予它们和大型企业一样的金融地位。国家已经在温州试点金融改革,福建省可以密切关注改革相关进展并陆续做好发展准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福建省2012年5月16号出台《福建省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资助办法(暂行)》,主要为加速福建省企业与国(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接转化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最高资助总额可达2000万元。这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虽然是一个好消息,但其资助对象依旧没有充分考虑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的后果是,我省科技服务业机构设置、运转等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这不利于开发民间科技创新的热情,不利于科技的长远快速发展。5.福建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SWOT分析图综上分析,可见福建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和威胁同在。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劣势,防范风险。下面用战略分析中常用的SWOT分析图来分析福建省在现有条件下发展科技服务业可能的战略选择。图1横向列出了福建省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纵向列出了机遇和挑战,交叉部分则列出了各种情况下可能的战略选择。

推动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福建省科技服务机构基本上是官方或半官方的,服务效率较低。为提高效率必须深化改革:第一,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有利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技术、金融等市场环境,建立由企业、科研机构、金融单位等多方参加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运行机制,使市场成为调动和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除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外,其他事业性科技服务机构也按市场化机制,实行企业化运作,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与发展环境。第二,鼓励外资、民营资本用独资、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等形式进入科技服务业,鼓励民营机构成为市场主体。第三,进一步改革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管理体制,针对福建省科技服务业联盟较少的现状,在保持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法人身份及企业为主导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现有各类科技服务行业协会改革和转型发展。行业协会要坚持民间化性质,积极推行利益导向机制,优化布局,创新价值空间,全方位、跨产业整合省内关联科技服务资源,使自身逐步向自治、自律的联盟模式转型。通过行业协会规范科技服务业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规程。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对全省科技服务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督导。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四,加快科技服务业社会化改革,改变长期存在松散、弱小的局面,政府和企业共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服务机构,从全省范围内整合资源,努力给服务机构营造利于壮大的环境,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将现有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定位准确的科技服务业集群,推进科技服务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网络化发展。2.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业发展(1)财政政策支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手段是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的重点是通过投资、担保和补贴来支持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直接扶持公共科技服务机构。由于公共服务机构是非盈利性的,市场机制失效,必须依靠政府支持;二是扶持一些新兴的科技中介服务业,政府需要先行投入一些资金创造示范效应,引导资本和企业进入科技服务业;三是给予中小型企业一定的补贴,或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贡献的企业,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2)税收政策完善以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的税收制度。落实已有的针对科技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增加对科技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税收优惠,通过直接立法免税,或采用税务部门先征收、地方财政后返还的办法来实现免税,对于非营利的科技服务机构实施统一的减免税优惠制度。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结合,实施针对科技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技术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对于从事科学研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科研机构,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实施针对科技服务业人才的税收优惠,对于高薪聘请的人才,应该在个人所得税上给予相当力度的减免。对个人的技术转让、技术专利使用费等减征个人所得税。(3)金融政策中央政府已经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宏观金融政策,福建省要根据中央的总体策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金融政策。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鼓励境外资本成立独资或中外合资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逐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投融资担保体系、科技转让和退出机制等。加大股份合作制科技服务机构规范运作的力度,通过建立正常的市场退出淘汰机制来增加科技服务机构的整体竞争力。同时要设计适合中小型科技服务业的金融产品,为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3.加快科技服务业服务平台建设首先,要打破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降低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急资源的成本,建设集科技成果汇集、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产权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科技服务相关部门和机构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和平台,加大对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更适宜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与氛围。其次,要着力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研究开发体系是整个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没有足够的技术成果储备,技术创新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增量和动力。大力提倡和创造条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实施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通过股份合作、股份制、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把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结合起来,使产学研各方由原来相互独立的客体成为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使科技、资本、生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第三,加快我省科技企业融资平台的建设。目前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技术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要尽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对具有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来给予资金支持。4.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业管理指标体系科技服务业门类众多,我们需要建立分类分层的考核管理体系。从科技服务企业角度讲,要建立管理水平、发展潜力、服务绩效、品牌能力等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从科技服务业产业角度讲,建立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制度、评价指标等相关管理指标体系,要考核科技资源共享率、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等。从而加强宏观引导,使科技服务业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动力”,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5.抓好科技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人才是保证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和未来。创新性工作的科技服务一定要有相应的创新人才。第一,各级政府对科技服务业人才引进要做出周密安排和规划。制定确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重点是引进国内外科技服务业的成功人士,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和智慧。第二,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建立和完善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行业规范、经营管理、科技服务规则、方式、手段等在内的完整培训体系。把对科技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培训作为长期性的基础工作,通过培训提高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建立科技服务业职业标准,在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逐步推行职业证书制度,加快推进科技咨询师、评估师、技术经纪人、项目管理师等中高端人才执业资质认证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使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成为具有自身专业技能和特色的职业化、专业化群体。

本文作者:梁小红许智云黄克安工作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