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52:15

科技调研报告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刺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国务院也颁布与实施了一些财政税收政策。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按15%的税率征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同时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成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所得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15%的税率征税;从获利年度起,第1—2年免税;减免期满后,仍为先进企业的,可延长3年减半征税。并且,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中明确规定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可入成本,增长超过10%时,另加50%税前扣除的优惠。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刺激了企业进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但就目前来看,现行优惠政策基本属于税收优惠,体现在税率降低和税额的定期减免,其他相关措施不足,没有形成一系列多角度、多渠道的优惠政策。

一、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一、税收优惠对象选择上不尽科学。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一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即只是针对高科技产业区、经济开发区。这种做法有悖于平等竞争原则,区内、区外的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差异较大,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区外企业享受的优惠较少,不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同时这也给企业避税创造了条件,区内外政策不同导致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税收征收管理。

第二、现行所得税制在鼓励科技进步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直接性优惠过多、间接性优惠不足,特别是内、外资企业适用的两套不同企业所得税制与高科技企业所得税优惠产生交叉,并且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总体上多于内资企业,存在着技术水平相当条件下的内外资企业的非公平竞争问题。

第三、我国流转税体制方面也存着不利于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的因素。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实施“生产型”增值税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与印尼),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中不得抵扣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这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科技企业而言,是一部分额外的税负,相当于多付了一笔“投资税”,从而影响了企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进行。另外,由于现代科研的前期投入资金量大,但“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等不得在进项税额中抵扣,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第四、现行税收征管工作的滞后不适应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需要。如我国对高科技企业税收征管大多专门设立税务机构进行属地管理,这固然有利于对高新产业区的企业统一管理,但对于其它非产业区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则带来了税收征管上的困难。同时税务机关在具体征管过程中把关不够,一些名义上的“高新科技企业”也在科技工业园注册、经营,这实际上只会带来国家税款的流失。因而,对于高科技企业的认定及完善其相关认定标准,是税务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国际上科技税收优惠的一般做法

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支持,为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刺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有:

第一、准备金制度(ReserveFundSystem)。所谓准备金,系为减少企业投资风险而设立的资金准备,主要有技术开发准备金、呆帐准备金、退休准备金等。这是税式支出的一种形式,即企业所得中用于一定用途的所得可作为准备金处理而不纳税。这其中以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影响。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这种做法适用的行业很广,并且该制度对资金使用范围和未用资金的处理有一定的限制:准备金必须有提留之日起3年内使用,主要用于技术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改造、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和研究设施等方面。

第二、加速折旧(AcceleratedDepreciation)。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以后逐年减少,税负相对于后期较轻;尽管总税负不变,但相对于“直线法”折旧,企业享有递延纳税的好处,这就相当于给予企业一笔无息贷款。

第三、盈亏相抵(LossCarryoverandCarryback)。系指准许企业以某年度的亏损抵销以后年度的盈利,以减少其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税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冲抵或抵销前后年度的盈余,都有一定年限。如日本是前1年,后5年;英国则是前3年,后无限。由于现行高科技企业投资风险大、市场变化迅速,这种盈亏相抵的作法有对其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因为企业发生亏损时,其亏损额可以从以前或以后年度的盈余中补偿。因而,这种作法受到一些新兴高科技企业的极大欢迎。

第四、投资抵免(TaxCreditforInvestment)。即对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设备的企业,允许其在税前扣除设备价款一定比例的金额,以减轻其税负。这种抵免有利于鼓励企业更新固定资产和进行技术改造。如英国税法规定,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资本性支出可以100%从税前的营业收入中扣除,并且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秘诀(Know-how)的投资,按递减余额的25%从税前扣除。美国税法也规定,公司可以将当年的研究试验费用“资本化”,通过待摊费用的方式逐年计入成本。这样通过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负。

三、对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若干建议

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在吸收借鉴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直接性优惠与间接性优惠并重;通过完善相应税制,制定以税收、投资、金融为主的多渠道、多角度的优惠措施,使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进行技术改造。为此,针对前文中提到的有关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首先,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投入的支持。没有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进步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要把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开发作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来抓。我国企业投入能力弱、投入水平低、自有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企业R&D投入占整个投入的比例大多为50%—70%,日本为80%,韩国也为80%,而我国企业R&D投入比例不足30%.因而,借鉴国外的“技术准备金”制度,运用政策杠杆,促使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是一项具有重要推动和激励作用的政策措施。韩国政府在振兴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这一制度。这一政策取得了极大成功,使韩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腾飞。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七八十年代的韩国比较相似,因而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这一做法,规定企业可以从其税前营业收入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在税前作为损耗计入成本费用列支。同时严格规定这笔资金的使用范围,并规定其在一定年限内使用(3—5年),否则对年限到期仍未使用的准备金,计入企业应税所得,并加收一定利息。这样,促使企业积极使用这笔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规定年限、指定用途内使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税收优惠要扩大其范围,特别是向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倾斜。因为新兴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初期一般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另外,以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较具规模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可谓少之又少。因而,可以考虑给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一定期间的税收减免。同时也可借鉴国外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创业板”市场,并对购买高科技企业风险基金的所得减免税款,支持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最近,我国台湾省出台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将租税奖励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公司和中小企业。其中,列举了一些人才培训支出抵减。建立国际品牌支出抵减等措施。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如今的知识竞争条件下,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投入予以一定数额的退税。这样,对于固定资产较少,享受不到加速折旧好处的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其壮大发展。

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对有关税种进行改革,这主要有:

1、企业所得税方面。由于所得税不易转嫁,因而可以选择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范围作出相应规定来实施税收优惠,这可视为一种事前鼓励。针对我国目前企业所得税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时地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措施,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中明确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其次,税收优惠要趋向于间接性。直接性优惠主要体现在对凡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的,自开办之日起实行“二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一些生产水平的高科技企业,在规定的减免期满后,再延长若干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填补我国高新科技空白项目的高新科技企业可实行“五年全免”的税收政策。间接性优惠主要体现在允许企业在税前按期扣除当期营业收入若干比例的费用。可考虑按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中小企业可适当提高)扣除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用。同时对其购置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按购置价款的一定百分比(国产设备可适当提高)实行加速折旧。另外,考虑到科技开发风险较大、外部性强,对于企业的中间试验费用,可以对其按一定比例在税前列支。这样增强企业进行科研开发的积极性,降低其失败的风险损失。

2、增值税方面。由于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范围仍未覆盖到全部商品与劳务,加之不少的减免税条款,并不能保证增值税“链条”环环相扣,存在着重复课税因素。因而,我国增值税收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可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对高科技企业购进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可作为进项税额扣除,同时可将自行研发或购买的“特许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等所含税金按一定比例予以扣除。这样地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有利于企业投资购买专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2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区先后取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称号,近年来,通过着力营造科技氛围,提升科技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健全科技队伍,努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全区科技进步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一)着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区”成效明显。

顺应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趋势,坚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区”不动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注重扶优扶强,注重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竞争力的培育,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3家,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的82.4%,其中金田铜业实现销售超50亿元,铜加工量再次排名全国第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完成技改投入11.3亿元,增长43.9%,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2亿元,增长45.9%。甬微集团成为我区首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科技的支撑力度和企业家对科技研发的自主追求,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技术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高科技产品抢占市场,进而企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科技基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年,我区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为1069人,全区已建企业研发中心9家,各类民办研究所20余家,组织实施了一批对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省、市计划项目和火炬、星火项目。到**年全区已建成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达到8.9亿元,利税1.46亿元,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家,三年内累计完成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5项,市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3项。

(三)科技投入逐渐加大,科技产出增加

近年来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日益增加,**年科技活动经费达到14522.6万元,财政科技投入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年企业科技研发经费累计投入3亿元,开发新产品152项。如下图所示为近三年江北区部分规模以

上企业政府科技投入及相关利润与税收绩效对比图,图例显示有目标地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资助,引导企业科技投入,可有效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已成为江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但根据**年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区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以及变化情况综合评价的位次分别仅列全省的中游,与先进县(市、区)相比,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照创建科技强市的指标要求,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科技资源相对短缺,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江北区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和高级别的技工人才,导致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科研机构规模小,分布零散,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仅为7.36%,低于科技强市要求的10%,而科研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平均每个科研机构的人员数仅有9.64人,远远小于科技强区25人的目标要求,表示科技资源的研究力量尚比较薄弱,导致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较少,数据表明,原创性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技术附加值产品(产业)利润较少,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还亟待加强。

2.科技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科技已有较大发展,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投入的情况,分析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支出,用于购买技术经费支出占1%,引进设备(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92%,原创性的R&D经费占7%,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3%,低于科技强市1.5%的要求。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的首要前提是具有较正确的科技意识。

3.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科技增效显示度不足。

受高层次人力资源缺乏、现有知识储备薄弱和传统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柱且发展势头尚好的影响,漠视了对相关科技产业和产品发展前沿的跟踪和研究,高技术的发展和新产业的导入存在严重欠缺。江北区的主要产业是单一的铜加工工冶炼及制造业(**年金田铜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8%),而2003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31%,**年为3.51%,与科技强区的12%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江北区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不尽合理,经济结构模式与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4.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有待加强。

区科技局是政府综合协调科技管理的部门,应涉及统筹当地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贯彻落实各项科技方针政策,编制科技发展规划,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诸方面的任务,既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科技参谋,更要协调好各部门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在推动区域科技工作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使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目前科技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编制紧,工作内容繁杂,主要职能较多地集中在相关项目的审批与管理,与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交叉多,但缺乏紧密联系;科技工作需要在街道(镇)等政府的支撑,但关联度相对薄弱,科技局的相关工作职能在街道(镇)缺乏相应的职能部门与人员的支撑;只能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的工作(如项目的审批与立项管理、企业项目调研、争取上级项目等)。事实上,科技局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前沿来思考问题,当好科技创新的领导者,避免在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倾向。目前迫切需要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力量,在区、街道(镇)二级政府设置相应的科技管理机构(或人员),将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真正地转移到生产的第一线,面向三农、面向基层,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有目的地提升区域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普及科学技术,增强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科技管理工作应由侧重于具体的科技项目管理向科技宏观规划、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目标管理演变,引导科技工作的行为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并逐步转变为社会行为,渗透到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工作,出台了鼓励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但长期以来,较多的仍是以传统工业化的指标体系来引导、考核现代化进程,政绩考核的核心是GDP,产业和政策导向过分侧重于短期经济指标,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有效政策激励机制相对缺乏,各种政策相互分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以科技强区的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创建促创新,开创全区科技工作新局面,真正发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显得尤其重要。

二、江北区创建科技强区主要指标评价

(一)**-**年度的主要科技经济状况

根据科技强区建设指标体系的内容要求,以**-**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剖析目前我区科技进步现状,规划下一步发展的工作方案。

表1.**-**年江北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年度2003年度**年度

总人口(万人)22.922.923.01

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14.1914.1514.19

面积(平方公里)208208208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8.335.4747.09

财政总收入(亿元)5.948.239.44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34.055.519

财政科技支出(亿元)0.11380.17660.1877

财政支出增长(亿元)1.321.071.47

工业增加值(亿元)13.6417.1125.49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0.0112.8517.12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万元)613856638947

表2.江北区科技强区建设的主要指标情况

三级指标单位标准值**年2003年**年

人才资源数万人2.50.7721.0152.46

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人/万人500624804.761069

辖区内科研机构数家202445

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109.712.3537.36

科研机构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人253842.759.64

科技固定资产原值亿元2.52.510.9190.94

人均科技固定资产原值元/人5001096401406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1.50.53720.911.29

科技活动经费占GDP比例%2.01.92.582.74

R&D经费支出亿元1.00.19050.7360.95

R&D经费占GDP比例%1.20.672.092.02

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52.243.032.58

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203322.268-5.4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1.51.191.21.03

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例%759797.498

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757778.666.73

省级以上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家120

每万人口互联网用户数户/万人6006807003772

三年内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数项6111

三年内每万人经省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数项/万人29/22.90.5230.64

三年内专利授权数指数项500462.5342586

三年内每万人专利授权指数项/万人1020.214.925.45

科技中介机构数家8510

技术成果交易成交合同数项12082106

技术流动经费占GDP比重%0.50.140.3650.41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家105611

三年内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立项数项1023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24.53.313.51

有机、绿色农产品、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家(只)15444

通过ISO认定的企业相当于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40657474

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数家20182020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10355

人均GDP千元/人2512.427.92236.7

(二)有关指标的评价分析

1.人才资源指标:人才的总量指标偏低,这与我区的人员总量有关,23.01万人的总量在全省范围内,属于较少的规模,因此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较高。

2.辖区内科技机构数:该指标2003年的指标数据较弱,因该年度统计数据中未包含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中心,**年的经济普查后该指标数据已有了较大改观。但要看到:目前的研发机构普遍较小,平均每个研发机构仅有9.64人,反映出区域经济尚处于粗放型模式,原创性的技术发明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大,存在着自主研发力量不强,重视度不足的问题。

3.科技装备水平:该指标与区属科技机构关联度较大,按目前的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我区目前的指标值与标准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统计数据的来源中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机构固定资产原值统计应作为主要统计源,应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力度,同时继续从源头上加大对全社会科研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4.科技活动经费:我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表明二产业是区内的主导产业,三产正日益增长成为江北区的主要经济支柱。随着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二产及三产商务活动中的科技含量与相关因素的影响日益显现,由此而带来的科技活动对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将会逐渐增强。区政府应加大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引导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自主研发。

5.R&D经费:R&D经费是国际通用的反映科技创新强度的重要指标。江北区的R&D经费较少(仍以财政科技投入为R&D的主要经费来源),表明主要采取技术引进与技术外包的方式获取技术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很低。应结合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目的地支持引导一些工业企业进行原创性研究,特别是工业园中的工业企业及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6.财政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投入的重点应是区内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应有重点地开展一些与特色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同时,通过对企业研发经费的引导性资助带动社会性研发科技投入的增加。明确财政科技投向,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5%。

7.企业科技投入: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也是科技投入的主体。目前R&D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企业科技研发的目的性不明确,迫切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需要积极加以引导,该指标包括:一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评价门槛为1.0%。);二是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的比例。

8.信息化程度:与省内其它县市区相比,信息化程度相对发达的江北区具有较大的优势。应对照创强的指标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同时,加大对有关信息企业的支持与统计力度。

9.科技成果与奖励:科技成果与奖励是科技活动产出的一个主要表现。受制于工业企业的规模及产业发展特征,江北区属科研机构及企事业中缺乏以第一获奖人获得的省科学技术奖,应鼓励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共同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科学技术奖。同时,对各类科技成果鉴定给予一定的政策及经济性支持。

10.专利:目前的人均专利指数达到了科技强区的要求,专利指数总量也达到了指标要求,但仍需认识到与发达县市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应继续加大知识产权的工作力度,对专利申报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鼓励,并积极关注授权专利的实施情况。

11.技术市场:该部分包含了三个指标,即科技中介机构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数和技术流动经费。其中科技中介机构的界定是省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和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0万元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目前还不理想,应结合网上技术市场的有效开展,加强技术市场方面的工作力度。

1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随着这几年对该项工作的持续培育已有较大的改善,**年已达到了11家。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立项仍是影响科技强区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应加大区内企业的产业升级及新产品研发,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火炬计划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13.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经科技部门认定的农业、工业和技术服务业中的经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型(民营科技)企业。为了能较好地搞好这项工作,建议结合已经出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工作,并积极推荐较成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市级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定性指标的基本判断

科技强县(市、区)创建指标体系中针对科技领导与管理设置了5个定性指标,要充分注意发挥我区的特色优势,对照科技强区的创建指标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199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成为我省推进科技进步的一项法定重要工作。其意义十分重大,效果十分明显。要结合科技强区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重点明确,绩效显著地工作为突破点,将创建科技强区与争创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在三年内至少有一次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2.科技行政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开展创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活动中始终把完善和加强各级科技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确实保证科学技术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优先地位,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区科技领导小组,配备科技副乡(镇)长,具体抓好科技领导工作。区科技局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中应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增加行政和事业编制,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专利、情报、档案等职能管理部门工作。并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制定长远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对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的激励办法,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建议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和科技工作网络,进一步增强科技管理人员的编制和职能建设。

3.科技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地方制定推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政策。科技强区建设中十分关注围绕科技强省战略,重点针对生态省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的落实情况,我区的科技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反映该项工作得到了相当地重视,应进一步加以完善,增加相应的执行力度。

4.科普工作情况。我区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每年的科普工作都开展得丰富多彩,将科普宣传工作延伸到了街道,重视科普场馆建设。科普经费足额到位,人均科普经费达到了1.17元,占全省第5位,且十分注重使用绩效,取得明显的科普宣传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关注科普工作的开展,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5.本地区科技工作的特色和突出成效。紧紧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展开科技工作,加强在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独创性工作,突出工作成效,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工作力度。在江北区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应用,加大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高技术企业建设,有效地引导效益农业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将我区的科技工作“特色做特”。

三、科技强区创建工作意见

(一)下阶段需进一步加强的主要工作

针对江北区的科技强区创建工作,建议下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创建科技强区工作,将科技工作融入到全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科技强区建设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摸清区内的科技进步情况底细,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特别是科技部门与统计部门的密切合作,尽可能地将区内的科技资源纳入统计口径中。

2.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将科技强区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并引导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科技强区建设工作中来,如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在很多地方均未能得到实施,科技部门应出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偿,激发高技术企业的申报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下一步应深入对江北区的科技强区创建工作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对下阶段有望改善的指标内容,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某方面的工作,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如企业科研机构建设、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与建设指导,以及科技成果与奖励的鼓励措施,高技术产业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及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工作。

(二)特色做特,将科技工作引向深入

为有效地作好江北区的科技工作,并将科技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重点认识,加强工作:

1.要持续加强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①科技为提升现有工业经济结构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改变对引进技术的过度依赖;势必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和更替,增强产业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区科技储备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现有的科技供给难以满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着“科技瓶颈”的制约。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适应消费变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工业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是科技必须关注的内容。

②通过技术改造增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培育铜业、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塑料制品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狠抓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增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③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区”,必须依托工业经济对科技提出的新需求,加快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缓解和突破“科技瓶颈”的制约。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具有重大突破性和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和运用高新技术和产品智能化与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绿色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

2.加强科技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

①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安全生产对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需求

②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经济粗放增长的方式尚未有效转变,特别是部分资源高消耗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此,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在加大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技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促进和健全科技创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①加强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升孵化器的服务能力。

优化环境,完善设施,建设好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是培育和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提供各方面必要条件,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服务流程,推进孵化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和网络化,增强融资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促进江北区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②培育科技中介机构,规范中介服务,完善服务功能。

完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咨询、专家评审、可行性研究、人才测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科技评估、专利等服务。应当创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生存的环境,培育科技中介市场,扶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4.切实落实相关科技政策,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①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加强对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形成科技依法行政的良好局面;加强对技术市场的监管,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各类专利案件。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职能转换到位、技术市场监管有力、各方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市人民政府把科技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层层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组织制定了《巴中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巴中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把科技发展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努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使科学技术进步法深入人心,全市通过开设科技专栏、开通科技网站、编印送发科技法律法规选编、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竞赛、开展科技进步执法检查和发表贯彻法律情况电视讲话等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其法律精神的知晓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化科普,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市以抓好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法制宣传日为重点,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技术力量,以多种有效的措施,推进科技进社区、进庭院、进学校,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科技普及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内容,相继实施了科技兴巴“四百工程”,建设“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巴中试验区,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和示范企业,消化吸收推广转化了包括优质粮食、果蔬、双低油菜、食用菌集约种植、dly瘦肉型猪养殖和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在内的大批实用新技术,科技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明显增强。20*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三)推进创新,研发能力有所提高。各地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积极鼓励技术联姻,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体系和研究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大力实施科技项目攻关,着力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并积极申报专利保护,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南江矿业集团研发的霞石矿干湿强磁选工艺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依靠此项技术企业有望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新增利税3000万元。南江黄羊的“两群、四系”研究、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巴州区的虎杖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新药开发、高压线路阻波器的生产;平昌县的酒业食品开发和专利技术保护;通江县的银耳系列新产品研发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陆续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产业的发展。

(四)健全体系,人才作用得以发挥。各县区把人才工程作为实现地方振兴的首要工程,不断完善科技体系,积极引进实用技术人才,制定各类科技人才能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作用。全市不同地方分别建立了特色产业研究所、乡镇科技推广办公室、科技信息服务站,成立了村级技术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村科技超市新作法,搭建技术单位与技术需求对象的对接平台。一大批科技人员通过采取科技服务新模式,积极从事技术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五)投入增加,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全市科技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企业科技投入从无到有,银行加强了对科技项目的支持,一些县区建立了技术创新基金。20*年,全市科技研发资金预算达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9%。投入的增加,强化了科技发展的保障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科技意识不强。表现在一些人对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喊得响,认识不完全到位。不少人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可有可无的事,看作软任务,不懂得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二)现有科技体制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是现有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十分紧密,科技转化运用中的利益机制还不完备,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有待提高。一是农业、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行业的科技队伍存在“断层”现象,目前在岗的以中、老年科技人员为主,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数不多,青年科技骨干就更少。一些县区不少单位连续几年未进一个大学本科生。二是现有骨干知识分子流失严重。三是部分地方知识分子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由于受经费、设备、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一方面科技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少数地方或个别行业的科技进步存在停滞现象。

(四)科技投入不足。一是民间资本向科技产业投入引导不够;二是企业发展向科技投入很低。不少企业没有科技研发机构,也很少投入科技开发资金,实行简单重复生产,产品生命力欠佳;三是银行信贷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不够,部分贷款到位迟缓,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四是财政投入还有一定差距。我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科技的投入做到了逐年增加,的确不易,但与全省和相邻地区比较,还有不小差距。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教兴市”战略,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科技队伍脱节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落实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逐步在我市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门类实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科技人才队伍,支撑我市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做法

1、在诸多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取向中,税收优惠政策被摆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科技进步与发展应用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将科技税收优惠这一政策,作为政府促进科技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明确下来,并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如韩国制定了《技术开发促进法》和《鼓励外资法》,日本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研究细则》和《增加试验研究费用税额扣除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科技的进步。

2、建立起以市场为依托的科技税收政策机制。政府通过制定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向市场发出“信号”;企业根据“信号”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企业规模与效益得到提升,导致企业实现税收增加,进而回报社会,从而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内在机制。

3、科技税收优惠导向十分明确。科技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国家产业计划中急需发展的产业,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国家急需发展的部门和领域,从而达到既促进产业、部门的结构优化,又提高了税收优惠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科技税收优惠导向偏重于对基础研究的优惠,注重对企业的事前调节,把对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优惠与对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优惠结合起来,做到和谐统一。

4、科技税收优惠操作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通常把间接优惠形式和直接优惠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既包括定期减免所得税、采用低税率等传统优惠形式,也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和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多种间接优惠方多,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税收优惠税制。如美国对试验研究用机械设备,折旧年限缩短为3年,产业用设备折旧年限减为5年;法国制定了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规定凡工商企业当年研究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增加的,均可申请按增加额的50%抵免所得税税金;韩国实行“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有关行业的企业可按收入总额的3%-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

5、科技税收优惠主要选择法人所得税或公司所得税,实行所得税优惠可以使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的企业或个人获得较为满意的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和个人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和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加快科技转化的进程。如美国《经济复兴法》曾规定,凡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超过前三年均值的,可按超过部分的25%抵免所得税;日本规定,当企业或研发机构的科研经费的增加部分超过以往的最高限额时,可按增加部分的20%抵免所得税。

二、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从1985年在工商税收条例中明确规定对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实施减免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政策开始,现已建立了基本涵盖科技进步步各个方面的税收优惠机制,优惠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预提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8个税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宽松的税收环境,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的科技税收政策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尽完善,还存在着许多尚需提高和改讲的地方。

1、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措施主要集中在所得税方面,与我国的税制结构不相适应,很难发展其应有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所得税和流转税双主体模式,但流转税所占的比重远大于所得税,国家税收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流转税收入,流转税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缴纳的税种,而科技优惠政策则集中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使企业很难从中获得多少益处;再加上当前企业效益普遍不佳,微利乃至亏损企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以所得税作为主要优惠对象,很难发挥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企业科技进步作用。

2、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税制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我国目前实行是生产型增值税,而不是消费型增值税,它不允许企业将购进的固定资产中所包含的税款作为进项税款抵扣,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构成普遍较高,从而影响了企业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更新的积极性。再加上目前增值税征收范围仅局限在生产、销售、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上面,许多行业尚未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费用的开支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难以抵扣,如企业购进的无形资产、专利等不列入抵扣范围,从而加重了企业费用负担,制约了企业的再发展。而且随着对新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优惠政策的取消,使得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更是雪上加霜。

3、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作为促进科技税收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应是各项税收措施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有其明确的政策目标。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的选择和制定只有依据其政策目标,才能使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互相协调配合,发挥出积极、应有的效应。而当前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是不明确的。表现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缺乏针对性,在如何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应用开发研究、技术引进与自我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技术等方面税收政策目标不甚清晰。而且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的优惠,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技研究活动及其项目的优惠。这种针对企业的优惠措施容易被滥用,使一睦企业借高新技术之名,行偷骗国家税收之实。另外,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还表现在出台的各种优惠措施分散在各种临时性行政规章中,很少在税法和条例中加以固定和明确。

4、科技税收优惠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是通过减免税、降低税率等直接优惠形式,很少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提取科研开发准备金等间接优惠形式。对固定产的加速折旧有许多限制;对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基本上没有优惠,只允许专利技术支出采取资本化形式,以不少于10年的时间进行摊销。优惠形式的单一使得政府宏观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尤其不利于激励科技投资和科技进步,造成我国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等弊端。

5、科技税收优惠侧重于区域性优惠,忽视了产业方面的优惠。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主要集中于经济特区、某些行政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内,区域优惠明显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优惠较少。在实施过程中区域内的企业并非个个都是科技企业但却享受着区域内的税收优惠,区域外的企业运用和发展高新技术或者本身属于“双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企业,但因不因国家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而不能享受优惠的区域内设立分公司或转移公司注册地,造成了税收的不公平和管理上的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区域科技税收优惠已不能完全体现我国产业政策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进步。

三、完善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

首先,要理新观念,树立起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税务部门责无旁贷地意识。在诸多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取向中,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运用税收宏观手段,促进本国科技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应该借鉴别国的经验,把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促进企业科技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明确下来。

其次,应该把握好科技税收优惠的政策取向,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目标和核心。提高科技税收法律的权威性,真正将有限的税收政策优惠运用到国家急需发展的部门和产业领域,既促进产业、部门结构的优化,又能提高税收优惠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刺激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开发和科技产品的生产,从而达到提高全国总体科技水平的目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相一致,服务或服从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同各地区不同时期优先鼓励发展的科技项目相联系。

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科技税收优惠所采用的税种应以所得税为主转向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如加快增值税转型,优先考虑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购进的用于科技开发、研制、试验和生产的固定资产中所含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恢复给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关联度的新产品的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二是科技优惠应从结果优惠为主向过程优惠为主转化。按照国际惯例,一国科技进步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创新过程的投入,而税收对研究过程的优惠有利于形成科技创新的正常机制。因此下一步应加大对科技研究过程的支持和帮助。三是科技税收优惠应从以整个企业为受益人向具体科研项目、具体的开发环节作为“受益人”转化。四是科技税收优惠应从区域优惠向产业优惠转变。统一开发区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分企业所在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对所有的科研单位与项目一视同仁。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主要成绩与社会效益:

(一)全社会科技进步显著,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和全省市前列。据全省科技进步权威统计:**年**区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双双跃居全省第二,**年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又从36位跃居到第9位。**区列入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同时荣获了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先进集体、全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年,**区又列入第一批省科技强区。

(二)高新产业总量激增,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年均保持在5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年末,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为324.2亿元、316.5亿元和47.8亿元,其中产值与**年相比增幅达到188%,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比**年相比增长了256%。

(三)科技带动作用凸现,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年底,**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现了“双超”,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百亿,产业利润超服装业,迈出了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年,**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1%,而**年上半年**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达到19.5%,提高了5.4个百分点。在**年到**年新增的全区工业生产总值600亿元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了近200亿元,占全部新增工业生产总值的33.3%。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其产品产值占全区同类工业企业产业的比重由**年时的30.7%上升到了39.8%,提升了9.1个百分点,新增总量中占到了45%左右。

(四)优势产业强势发展,高新技术规模化发展特色明显。目前,**区的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两个优势行业一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产值规模约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值的80%左右,并拥有“新型计量仪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共实现产值15.9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0%。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尽管目前产值不大,但增长势头良好,涌现了食用激素、TBA检测试剂盒等一大批支柱性产品,有望进一步改善**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五)科技提升竞争力,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再上台阶。**年至今,**区共实施部级和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26项,其中部级各类计划项目59项,共获得国家、省市级项目经费支持3500多万元。同时,**区专利授权数量明显增加,**年至今,全区共获得各类授权专利1042件,平均年均增长为15%,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量达到了50件,预计到**年底时,发明专利年均可在20件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全区专利授权总量历年来位居全省前列。

(六)科技促进农业“双增”,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区农业经济结构有了一定提升。近三年来,共认定区级以上各类农业科技计划92项,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600多项,扶持培育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水产品、果蔬、草竹材等主要特产的加工技术体系。

二、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科技政策法规,加大考核和资金投入,努力形成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甬鄞党〔**〕1号)、《关于**年工业经济若干意见》(鄞政发〔**〕8号)、《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科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甬鄞党〔**〕1号)等政策,同时又配套出台了《宁波市**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宁波市**区专利示范和试点企业认定办法》等一系列实施细则,极大地完善了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实现工作实绩与全年岗位目标考核相挂钩,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十佳科技创新人才”等评比,激励先进。此外,科技投入的力度也逐年加大。三年来全区财政累计科技投入达到1.3多亿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8500万元),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年3.12%增长到**年的3.54%。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广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近3年已累计引导带动企业投入12.32亿元。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双高”工程,重点突出“双五”工程,即奖励和扶持5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5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同时明确目标,把培育各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75家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为**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支柱性贡献,其实现的产品产值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0%左右。同时宜科科技成功上市,三星、杉杉科技园投入使用,海太机械组建企业研究院等,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动态管理,实行优胜劣汰。进一步完善了高新技术促进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通过新政策说明会、考察科研院所等活动,促进企业发展。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面向机械、服装等传统优势行业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奥克斯、雅戈尔等2家企业被评为**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全国首批),广博集团、音王电子等50多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和区级信息化(CAD/CAM/CIMS)应用工程示范企业。

(三)着力建设工程中心,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努力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到目前为止,**区已拥有区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0家,其中部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部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分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23家。这些工程技术中心正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据统计,目前区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已有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近1000件(套),专业技术人员750多名,其中有高级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员近200名,共获得授权专利200多项;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00多项,成为全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

(四)坚持横向合作,依托高校院所,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研发机构和人才。区政府先后与“二院九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兰化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兵科院宁波分院、四川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二站二基地二中心”,即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区基地”、“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宁波重点转移基地”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中心”、“中科院兰化所(宁波)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每年组织“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年又重点突出了同在甬科研院所,特别是高教园区的合作,促成了“科技助理兵科院行”、“专家进企业、机关挂职”等活动。

(五)加快建设科技中心、狠抓科技中介服务,优化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环境。目前,历时2年多,占地44亩,一期总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科技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完善和优化了**区科技发展环境。科技孵化器全面启动。经过层层筛选后,确定2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同时还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宁波办事处落户科技中心,为全区广大企业提供专利方面的专业服务。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科技孵化器建成省内各县(市、区)中一流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交流及科技创新服务方面的迫切需求,重点加强**科技开发中心、区高新技术促进会和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区分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上网企业701家,网上技术难题587项,达成签约项目188项,合同成交金额共计21640.2万元,并连续二年被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评为网上技术市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六)加快科技兴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至今,**区共列入或实施市级以上科研攻关或推广等项目35个,其中列入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1个,其中“美国黑星家属奶牛引进与推广”等被列为科技部重点项目。迄今为止,**区经审批成立的各类农业科研机构21家,其中市级机构2家。**年至今,共引进各类农业新品种100多项,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赴福建、云南等省农科院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七)狠抓科普宣传,全面提升科技意识,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召开了“首届青少年科技节”、“科普活动月”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普网工程,出台了《**区“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区财政专门为“普网工程”下拨专项经费30万元,作为“普网工程”宣传发动经费和培训教学配套经费。全区共有14703人参加了“普网工程”培训。基层科普单位创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下应街道和五乡镇被评为市级科普镇,下应湾底村被评为省级科普村,华液、海太相继成立了企业科协。

尽管在近年来,**区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增长不快。从财政投入来看,目前,**区的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仍然偏低。从企业科技投入来看,近年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总额占全部销售收入一直保持在1%左右,远远低于全省1.3%的平均水平,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企业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还不强。**区企业的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生产要素组织能力很强。但大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低水平模仿更新和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十分薄弱。创新型人才资源供给不足,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研发人才仍然十分紧缺。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不全,投融资体系尚待完善。企业信息化水平尚薄弱,大面积应用还有待推进等。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区”的战略对策

(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切实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培育技术创新源头,强化“**创造力”。化大力气培育几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地位的研发机构,使其成为产业领先的重要保障;加快重点骨干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争建部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争在三五年内,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通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颇具竞争的科技事业,使科技人才真正实现创业在**,发展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专利工作,引导和服务企业充分运行专利技术和专利保护拓展市场。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做好镇乡电子政务考核工作。

(二)要进一步加强集群建设,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壮大特色产业。通过部级、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发展工作和各级苗子的培育,通过开展“双五”工程、重点科技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措施,争取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拳头产业、第一产业。进一步加快“2+3”工程建设,即大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二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领域,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包括IT产品、软件与通讯产品)、生物(包括海洋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等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加强对新型计量仪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各镇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指导,做足特色文章,形成优势产业。

(三)要进一步用好现有平台,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几大工业园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但在园区规划、项目选择上与**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园区高新产业特色不明显。因此下一步将加大项目的选择和把关,加大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形成以明州、望春二大省级工业园区,包括滨海工业区和创业投资中心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导向上突出科技产品产业带,明确主题,各有侧重,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高新产业聚集地,使其成为区别**区与其它兄弟县(市、区)产业经济的重要特征,更好地实现**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目标。

(四)要进一步推进战略合作,切实解决发展中的技术依托问题。重点围绕建有全面科技合作关系的“二院九校”,组织企业与其进行技术对接,推进企研双方建立战略化合作伙伴。接轨“长三角”经济科技圈,加大与浙江大学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力度,积极探索新的科技合作模式。利用区域优势,加快与本地高校,特别是高教园区内高校的紧密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本地化。在合作方式上,实现从引进为主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转变。在合作目标上,建立一批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政府引导的行业服务类的工程技术中心,为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提供平台。在合作范围上,加强与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向“研发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模式转变。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全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基本概况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根据区科技局提供资料,我区现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1家,科技研究工程中心4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个,省星火龙头企业5个。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民营科技企业十分重视围绕市场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太阳雨二期扩建、研磨厂技改项目、宜尔杉二期扩建、博爱木业三期扩建等技改扩建项目,完成技改扩建投资过亿元。全区有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太阳雨、研磨厂、沈大型材厂),今年太阳雨公司技术中心被确认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专利203件,专利授予量142件。研制新产品、新上项目31个,其中市研磨厂碳化硅系列微粉产品开发列入部级星火计划,该厂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新浦有机化工厂的啤酒瓶美容系列产品、晶瑞石英工业开发研究院等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星火计划。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民营科技企业机制日趋灵活,管理层次少,决策效率高。有的企业已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注重资本经营和资本重组,走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结合的道路。组织形式也趋于规范,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如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热水器已获国家名牌,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其产品已远销欧洲。

(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民营科技企业各类从业人员达1.3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98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5.2%。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吸纳了本地的大学生,而且还大量从外地引进人才,高薪聘请人才。此外,还为城镇待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仅工业项目全年预计完成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完成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总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37%。预计2007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研磨厂近几年来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产值将接近2亿元。

二、目前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根据对部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了解,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虽然全区科技企业占工业企业总量的50%,但在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绝对产值小情况下,科技企业规模显得过小,且简单科技含量产品较多,难以形成垄断利润。如新浦有机化工厂产品,经常遭遇仿制侵害,销售市场迅速萎缩。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属于传统产业领域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层次偏低,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少。全区仅有研磨厂、太阳雨公司、有机化工厂等几家的几项。限于自身的条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产学研合作方面不够密切,除太阳雨公司等两三家外,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产学研项目。三是企业竞争机制不尽完善,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新型科技产品的仿制和假冒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且维权困难,程序复杂,成本较高,令企业不得不放弃维权。四是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据调查,全区75%的民营科技企业资金运行困难。银行信贷普遍看好收益高的房地产行业,而将高科技项目列为风险项目,缺乏信任,寻找各种理由进行推托。五是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综合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缺乏。全区现仅有4000多名科技工程人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加快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实现新一轮经济扩张战略举措。区委、区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一)大胆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一是依靠科技提升一批。在现有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坚持重点突破,每年重点扶持一、二个新产品,如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通过5至10年的时间,实行集团化运作,聚集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建立起全国性的太阳能利用项目,以使其逐渐发展为较大民营科技型企业,形成竞争力。二是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依靠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优势,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三是嫁接改造一批。动员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兼并收购一些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实行资产优化和重组,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

(二)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整体素质。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公司制改造,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决策、管理和运营体制、技术及人才等管理制度,如碳化硅企业,吸取探索加强先进化管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如樱桃酒厂正在为此而努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如新浦有机化工厂几年来所打下的基础,通过攻关,可以提高产品档次,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7

具体做法:

充分利用*区科技局的网站,效仿*市科技信息网的“协同办公一点通”,汇总区内11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区内各大科研院所联系人及其手机号码,许多简单的工作便可直接通过短信平台通知到各个企业和科研院校而无需重复拨打电话。

必要性:

1、有效的节约时间,节约人力(拿年底统计举例)

20*年区内参加年底统计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共119家,国家火炬计划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6项。所有企业及科研院所都需要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前来领取表格。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所有项目共有170个单位,且每个单位都只需拨打一次电话便可联系到相关人员,按一个单位四分钟计算,则需要680分钟即10小时零8分钟,理论上需要两个工作日。当然,实际数远超过理论数。

事实上,今年的年底统计报表我是通过十个乡镇的科技助理通知到每个企业的,然而据我所知,通过区政府交换站,科技助理拿到报表的时间是2-3个工作日之后。

如果我们通过*科技工作短信平台,则年底统计报表领取的通知工作只需要1个人,五分钟内就可全部完成。(省时省力是该平台建立的必要性之一)

2、此短信平台受益于局内多项工作

(1)、每年八次以上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的统计工作。

(2)、两年一次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复核工作。

(3)、一些参与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申报材料往往需要多次修改,通过邮件发送,总免不了需要电话通知其联系人查收邮件,如果通过短信平台,在发送邮件的同时则已直接短信通知到对方。

建议二、科技&统计联网联盟

具体做法:

与区统计局、区经贸局协商联网,建立内部网站,在*区科技局网站上通过特有的用户名,密码可直接链接到区统计局,区经贸局的网络,根据需要获取各项数据。

必要性:

1、每年的科技统计工作成为市科技局考核我们的重头,由于多重指标涉及不同部门,使得一些考核数据难以把握。通过网络的直接查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数据统计情况,而无须一遍又一遍的通过电话询问,节约时间节约话费;

2、有些数据,企业已在经贸局或统计局上报过,我们则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汇总数据,事半功倍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企业人员对于不同部门的重复统计工作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政府部门形象。

建议三、成立*科技项目管理小组

具体做法:

项目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对区内已经获得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归类汇总,将每一个项目的所有相关资料都归纳在同一个档案袋中,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年所需填写半年度报表、年度报表以及项目验收申请,验收证书等等。汇总所有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每一项目为我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明确区内科技扶持方向提供依据。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8

开展农村妇女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农村教育培训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前提。安溪畲族乡是一个贫困乡镇,农村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乡农村妇女劳动力1275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她们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和合格的非农产业务工者,是各级农林科教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安溪畲族乡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特点

近几年,安溪畲族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组织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网络,发展农村妇女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巾帼扶贫行动”,配合政府做好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自身的进步。其主要特点是:1、科技培训如火如荼。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2年-2003年全乡举办多种类型的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班84期,培训农村妇女2000余人次,已获绿色证书84余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11余人。根据市场需求,培训的内容进一步贴近实际。针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把增加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民致富工程重要方面。结合全县各乡镇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基地。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注重劳动技能的培训,同时注意从促进农村妇女全面发展的角度,一并进行文化知识、健康常识、法律法规、诚信规则“四自”精神等教育。2、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其形式有专业合作社、营销协会、劳务输出组织等。这些新经济组织有效地把农村妇女组织到种、养、加、销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妇女提供市场、科技和资源信息,带领妇女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农村妇女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3、科技示范基地向综合效益发展。巩固和发展了一批集培训、示范、创收于一体的“妇字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同时创建农业科技致富示范村3个,各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4个。这些示范基地发挥了生产、科研、培训、示范等作用,有的已成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科技教育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技服务问题。据调查,近年来我乡农村发展的一些种养项目,由于妇女文化水平低,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如高山种植项目,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有效管护技术,在高山较长的生长周期内,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管护,造成高山种植的生长质量的低下和产量不高,结果导致经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此类现象,在其他种养业中也屡见不鲜。2、市场信息问题。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及时了解把握市场,强占先机就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些偏远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由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因找不到买主而压级压价出售,增产不增收成了农村妇女的一个“心病”。3、流通队伍问题。从目前农村情况看,现有的流通队伍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大部分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各自为战,缺乏足够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开展系列服务的本领。4、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造成“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副产品品质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低,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往往品质不优,在市场竞争中很难站稳脚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入市场竞争的门槛更高“卖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为此,需要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扶持科技发展,切实发挥金融对企业和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对科技投入,在融资方式及总体规模上仍十分有限。特别是债券融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新的科技投资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一直是金融业对科技投入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科技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三大来源。其中企业资金是科技经费的最大来源,比如19*年至20年,占科技经费总额的比重从43.2%提高到56.3%;政府资金是科技经费的第二大资金来源,同期占科技经费的比重从30.77%下降到25.35%;金融机构贷款同期年均增长13.15%,占科技经费的比重从12.16下降到7.37%。而从金融业对科技的投入方式看,主要渠道是金融机构科技贷款。近年来金融机构对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虽逐年递增,但其侧重于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自然科学中的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项目为主,对3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支持力度较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猛,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仅次于金融机构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渠道。特别是股票市场融资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重要融资渠道。据统计,19*年至20*年7月,我国1271家上市公司中有518家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占整个上市公司数量的40.76%,共融资1655亿元,占整个股市融资总额的35.12%。但高新技术企业的股市融资额与整个科技投资的筹资额相比,规模仍然有限:19*年至20*年间,科技经费资金筹集总额为13660.43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1508.6亿元,占11.04%;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票融资总额为1376.99亿元,只占10.08%。

而同期,债券融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新的科技投资方式仅处于起步阶段。以债券融资促进科技投资,直到20*年才在科技部组织下进行首次尝试,发行了8亿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债券”,用于12个国家高新区的1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经成立的200余家风险投资公司,总资本规模仅100亿元左右,同8万余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相比,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规模远不能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19*年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资助规模有限。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多种方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但以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信用担保方式为主,覆盖面较小。

问题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科技投入中存在科技贷款相对下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存在,促进科技投资的金融机制比较落后,关键是缺乏健全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

1995年以后,虽然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逐年递增,但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金融业对科技投资的总体支持力度相对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和政府对科技投资的力度不断增强,使金融机构贷款重要性相对弱化;二是1993年下半年后政府采取了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对科技贷款产生了较大冲击。1995年至1997年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速回落到23.33%,科技贷款年均增速则大幅度回落到10.5%,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在10%左右;三是近年来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使银行放贷特别是对发放风险较高的科技贷款更为慎重,导致科技贷款在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贷款50%以上主要流向大中型企业。据央行20*年专题调查,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信贷资金日益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优质企业集中;而中小企业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等级普遍偏低、信用担保和抵押困难、贷款金额较小、手续烦琐以及部分小企业存在逃废银行债务等原因,融资日益困难。近年来出台的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并未根本解决。从企事业单位科技筹资外源融资渠道上看,尽管我国已经形成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格局,但专门服务于科技投资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健全。股市融资相对于科技贷款而言,仍是金融业科技投资的次要方式。金融业的其他科技投资方式虽然已经启动,但规模和实际作用十分有限。

面对科技投资的高风险,仅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创投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科技小企业的孵化器以及政府引导下的银企合作等。这些机构对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均是部门性或地方性组织,财力有限,多数规模很小,覆盖面狭窄,远未形成区域或全国范围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构,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借鉴

各国经验表明,政策性扶持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需要政府筹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但必须以市场运作方式为参照,重心是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企业科技投入。

为了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均建立了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机制和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和半政府组织。如美国国会的中小企业委员会、政府的中小企业会议和中小企业管理局。二是政策性贷款机构。主要有三类:以政府部门形式出现的贷款机构,如日本的商工组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政策性银行,如韩国为扶持中小企业建立的产业银行;以基金形式出现的贷款机构,如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提供担保的英国凤凰基金等。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的信用保证基金和技术信用保证基金等。四是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有独立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合作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三种类型。五是二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新加坡的SESDAQ等。

这些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它们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第一,筹建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出资参与,政府的参与程度需要适时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发行债券、吸收存款或金融机构借款等四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相对缺乏,需要政府更多干预,政策性金融体系多以政府独资模式为主。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在筹措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启动资金的初期,政府可以较大程度上参与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需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降低政府参与程度,使政策性金融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资金使用要以市场利率为基准。在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规定利率由借贷双方议定,但利率要以华尔街公布的当日基准利率为依据,最高不得超过基准利率2.25个百分点;在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提供的特别贷款通常只比基准利率高0.1-0.3个百分点。此外,其提供的外币贷款利率也主要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我国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时候,应当借鉴这些经验,资金使用需要以市场价格为参照,否则极易重蹈过去我国政策性资金滥用的覆辙。第三,政策性金融组织形式要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由于国与国之间、相同国度的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政策性金融设置形式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足问题,必须通过金融创新,建立起以“市场引导投资方向,政府提供政策环境,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金融作为主要手段”为宗旨、“全方位、全阶段、全手段”的金融科技投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并以政策性金融作为辅助,是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此,我们提出八点建议:

第一,筹建政策性银行,扶持科技创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有必要成立至少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一是成立一家专门商业银行性质的科技银行,其中部分业务属于专门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二是成立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三是成立一家专门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科技开发银行。从现实来看,建议首先成立政策性科技开发银行。

第二,完善信贷担保,鼓励科技贷款。可考虑成立专门服务科技创新的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支持。

第三,大力发展民营银行,鼓励支持科技创新。

第四,适时创设科技板市场,加快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更需要尽快推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第五,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之一,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可考虑扩大发债的规模和发债范围,让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能够拥有发债的机会。

第六,继续发展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健全投资基金机制、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合法投资的角度看,政府应放宽基金的设立条件和准入方式,加快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允许设立私募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更多地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基本情况

**时期,是**科技工作进展最快的一个阶段,无论是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一是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到今年11月底,全县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2%,实现出口创汇4510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分布于机电一体化、医药、新材料、电子与信息及化工等领域,分别占73.54%、10.41%、9.49%、3.11%、3.46%。二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专利示范企业4家、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示范企业9家。这些科技型企业,除了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是“九五”期间认定的,其它的都是在近几年培育认定的。

(二)科技兴农稳步推进。相对而言,农业科技是我县科技工作的亮点所在。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期间共实施农业科研计划171项,引进新品种100多个,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10多项。新增农业产值4.5亿元。获省级农业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成果9项、县级科技成果11项。二是农业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了雷公藤、玄参、浙贝母、无公害白术等GAP基地7.2万亩,被列入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中药材星火支柱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专项计划,**中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顺利实施,省级重大项目《中药材良种化工程建设》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茶叶产业已完成专业化加工生产的茶厂改造4家,6家企业取得QS认证。食用菌产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新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已达1000万袋。三是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自**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科技特派员共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89期,现场指导190多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参加科技下乡43次,培养各类科技骨干826名;建立示范基地4000亩,申报各类项目50多项,争取项目资金800多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积极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55项,其中工业类高新技术项目94项,新认定省、市高新技术产品9个。二是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已创建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势头很好。近五年,我县新授权专利177项。全县已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威邦塑胶有限公司授权使用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已达20多项,**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的“1000型泳池过滤器”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现已获得4项专利授权,年生产销售100万套,销售规模位于国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中的前三名。

(四)科技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科技合作成效明显。**期间,通过举办药展会、参加市工科会、农博会等途径,促成51个科技合作项目的签约,60多家科研院所与我县企业建立了紧密性合作关系。今年10月份,县政府在上海举行了“**县与上海市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签约仪式”,首次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签订了全面的科技合作协议,金华威邦塑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上海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翻开了我县科技合作史上新的一页。二是网上技术市场发挥作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分市场自2002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在线企业454家,技术难题、在线企业、招商引资、人才需求等各类信息950多条,其中技术难题143项,正式签约项目38项,合同技术成交额6418万元。

(五)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政策环境有改善。先后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组织编制了《**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期间,我县争取省科技扶持资金819万元,比“九五”时期增加6倍多。县财政对科技的支出3218.1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554万元),年递增幅度在24%以上,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193.5万元。2005年,县财政大幅度提高对科技型企业以及研发机构、高新产品、专利等项目的奖励标准,并设立了科学技术奖,其中突出贡献奖为5万元,一等奖为3万元,二等奖为2万元,一等奖为1万元。三是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4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412.59名,比2000年底增加了67.7%,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科技人才短缺以及人才断层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对照创建科技强县的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我县的科技工作仍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基础的先天不足。就工业而言,由于恢复县建制的时间较短,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限制,使我县在吸纳产业要素、共享创新资源方面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一是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离不开一定量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强弱与其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10多家,仅占工商登记工业企业总数的10%,小规模企业仍然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流。另外,就我县规模企业而言,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先进设备占有率和现代制造技术应用率偏低等现象。全县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家,5000万元以上的7家,规模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660多万元,只有全市平均数的60%左右。以设备进口为主体的外贸进口额常年在低水平徘徊,大部分企业设备处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少。我县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多数企业以低质低价竞争模式发展。全县72家纳税大户中多数是服装、木制工艺品、塑料、圣诞礼品等简单加工,可以说是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与科技创新的联系十分松散。九十年代后期实施名牌创优工程以来,企业创新意识增强,注册商标、专利申请量有了增加,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改变。何况专利产品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居多,发明专利仅25项。注册商标中的省、市著名商标拥有量也少(分别只有2只和12只)。三是产业集中度低。作为我县工业传统支柱产业的五金、塑料、服装和轻工礼品,其总量比例分别占到20%、16%、14%和28%;而作为科技创新“阳光产业”的医药化工和电子设备产业,仅占4%和3%,虽然这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改进的力度较大,但因难以形成产业链,对全县的支撑作用还不强。

就农业而言,存在的障碍因素有: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弱。我县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基本上是以贸易型、简单包装为主,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农业科技队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现行的干一些农技干部忙于行政事务,在岗不在位,从事农技推广时间少;不少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继续教育图形式,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现阶段我县形成的“三三制”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是一种仅满足温饱水平的就业,与科技创新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尚有差距。虽然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在机关部门、乡镇中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氛围还欠浓,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些部门领导认为科技创新主要是科技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事情,把科技作为一般性的工作对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有的认为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地方财力作为支撑,我们是欠发达地区,现在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因而抓创新工作的力度不大,信心不足。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县也制定了一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也存在措施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目前存在的重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补助而轻企业研发经费补助的倾向,又如不少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费、科研资产的折旧未能在税前列支的现象等等。三是科技投入仍显不足,多元投资机制尚未建立。虽然政府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长,但其中的水分比例也较大(为应付法定的增长幅度和上级的科技进步考核,每年上报的科技经费与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经费差距甚大);虽然科技经费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总量偏小的现状依然存在。就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担忧科技研发的长期性和风险性等因素,不愿对其投入更多的资金,特别是不愿投入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项目。

(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确立。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按理说,科技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投资者也应是企业。但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企业主不敢或不愿涉足科技创新的领域。究其因,有客观和主观二个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讲,技术创新的突破存在“阀值效应”,即只有当研发资金和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稳定增长。由于我县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少,销售收入中研发经费比重低,少量的科技研发经费被用在许多项目上,使得企业研发成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从主观上讲,企业主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本身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入。对此,我县不少企业主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进行技术创新要冒一定风险,而不进行技术创新也并不一定会“死亡”,他们安于现状,跟随、模仿,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甚至有的企业几年来没有引进过技术人员,没有引进、开发过新产品。目前,我县企业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远远低于周边县市的水平。

(四)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一是科技队伍的总量不足。我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只有400人左右,仅占全省平均数的60%左右,许多企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现象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是现有人才的职业结构不合理,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分布在学校及其它事业单位,分布在企业的很少,多数企业甚至没有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要增强我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水平。根据今年全国、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结合我县目前的科技创新现状,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总体目标是创建科技强县,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和质量的问题,目的是尽快提高全县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改变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取得经济增长的局面,促使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具体而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为切入点,加大政府的行政推动力。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明显。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亟须重视科技创新两大体系的构建。一是投入支撑体系。要加快形成多元投资体系,依法确保科技三项费占财政一般性支出的比例,重点加大对争创科技强县科技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要予以连续式、大额度的扶持。注重调整科技投资结构,设立政府、企业、民间资本多元化投资的科技自主发展基金,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和金融担保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组织和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政策支撑体系。主要包含:(1)产业技术政策。着重对加快经济增长、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上给予政策性的倾斜扶持。(2)财税扶持政策。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能替代进口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改项目、高新产品及技术转让开发等活动实行税收扶持政策。(3)外资外贸政策。在抓招商引资的同时,把引进的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上来。(4)收入分配政策。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原则,充分发挥劳动、知识和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智力劳动成果。

(二)以培育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大科技强工力度。工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低下,不仅导致我县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乏力,而且也给我县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带来障碍因素。因此,加大科技强工的力度,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要加强培育。“培育”的重点有三个,即“观念、项目、企业”。“观念”指的是培育企业主的“只有走科技之路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的理念,可以说这是企业创新的思想基础所在。“项目”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所在。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科技创新都得从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着手。鉴于我县的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应着重在塑胶制品、医药化工和电子设备等产业,加强科研项目的设计、培育和申报工作。特别是在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申报认定上,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的优势,予以重点攻关,力争有新的突破。“企业”指的是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所在,也是反映一个地区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直观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县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增幅较慢,培育对象不多的现象比较突出。对此,建议由县领导牵头,建立由科技、经贸、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相互沟通企业的发展情况、新办企业的引进等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全县企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设计科技创新载体,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二要加强引导。根据目前的现状,“引导”的重点应在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中,把科技含量和对地方的贡献率作为重要的标准来衡量,特别是在今后县内企业的扩张,新引进企业的挑选中,切实掌握好这两个标准。真正把资金、土地等资源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真正做到“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企业宁可少一点也要大一点”。建议在今后几年对新城区、**工业园区和金磐开发区的考核中,不一定仅强调引进企业家数的考核,但一定要考核引进企业的质量。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大的企业,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应舍得拒绝。三要加强扶持。“扶持”就是要集中财力扶持科技型的企业。要集中精力、财力,对我县的医药、电动工具、塑胶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增强行业的龙头带动效应。

(三)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当前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说到底是农业科技支撑不力。我县是欠发达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情,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去适应自然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走科技密集型的农业发展路子。一是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要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科技问题,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毛竹产业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优势区域、生产基地为重点,分别在玉山区域的茶叶主产区、安文区域的中药材和食用菌主产区、盘山区域的高山蔬菜主产区,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种子种苗技术、优质高效畜牧业技术、林特产业技术、农用新材料引进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等五个县级农业科技计划专项,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在“自溶酶联法制备天然香菇提取物”、“香菇干制品标准化加工关键技术”、“磐五味中药材药用功效的产地初加工与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几个重点课题,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拉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链,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三是加强农业科教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县基层农技人员从事技术推广精力分散的“在位不在岗”现象,一方面要改进乡镇农技人员的工作机制问题,确保农技人员归位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问题。建议由政府主管负责,每年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如统一参加市、省组织的科技知识培训班等),彻底改变目前的农技人员继续再教育中出现的“听一次报告、做一份试卷”就算是一年一度的继续再教育的现象,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再更新。另外,尚需进一步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等途径,使农民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大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