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7 17:18:47

科技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1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2001-2005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2005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只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中、西医26项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本”考试,通过组织“三基本”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兴院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2

一、“*”时期科技工作回顾和“*”发展形势

“*”期间,我市科技工作以调整、优化和提升产业与产品结构为中心,不断改善科技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一)“*”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共组织实施各类计划项目759项,市科技三项经费由*年的420万元增加到*年的2740万元,年均增长598%。五年来,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2545万元(国家、省科技经费14105万元,市级投入经费4844万元),获得成果奖2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8项,获安阳市科技进步奖199项),新增产值30多亿元。专利申请量达1251项,获授权量达726项。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市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136项。*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94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394亿元,分别较“九五”末增长了180%和178%,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产业。涌现出方快锅炉公司、飞音数码公司、豫鑫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在安阳鑫盛机床等十家企业中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涌现了安彩集团、安阳鑫盛机床公司、第二机床厂等一批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加速了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项目,五年来共培育、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62个,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5500亩,繁育优良原种和优良品种250万公斤,推广面积4598万亩,新增产量3980万公斤,新增社会效益5041万元。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支持了万亩无公害蔬菜、100万亩花生优质品种更新换代、高档营养保健型饼干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市政府与省农科院*年4月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协议以来,工作成效明显,签约合作项目36项,实施率达97%,项目累计总投资94812万元,新增产值610276万元,实现利税62354万元,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先后与日本、挪威、美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28项科技合作项目,市财政投入资金72万元,争取资金438万元(省经费237万元,国家经费201万元),国外无偿援助经费4686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招商洽谈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中小企业借梯登高。通过引进技术、智力、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322家,从业人员55956人,实现技工贸收入1178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95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在全省排在第三位。五年的时间企业数量增加了161家,平均每年递增25%,从业人员增加38516人,增长率2208%,销售收入增长1526%,实缴税金增长1495%。其中,年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有66家,超千万元50家,超亿元的18家。定角实业总公司、永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信益电子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民营科技50强,贞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年度中国民营科技促进技术创新奖。民营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科普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期间,我市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了五届科技活动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1200余多次,聘请专家1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200万份(册),科技录像带和VCD影碟4000多张,举办培训班5000余期,培训农民11万人次。他们现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安阳县瓦店乡、汤阴县白营乡顺利通过省科普示范点的验收。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首先,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焦点已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战略性调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和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区域科技必须有大的跨越式发展。第四,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产业转移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需求,传统产业升级对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都要求我市科技工作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市科技发展正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机遇。由于地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原因,我市的科技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要素积累基础,但与各项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仅为174%,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拉动作用还不突出。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安阳传统工业企业多数技术、装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专利应用开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科技人才匮乏。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和研发力量严重不足。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瓶颈”。五是机制不够灵活,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需求。

二、“*”期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四路并进”战略,认真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把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协调、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特色区域,集中组织技术、资金和人才,重点支持,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市场对科技资源和科技活动的配置力。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新格局。

——内外结合,开放集成。既要以激发自身发展能力为基点,突出主体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加大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度,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体制创新。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建立促进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这个中心目标,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契机,到2010年,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研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从总体上解决全市科技发展的布局、体制和机制问题,建立起适合安阳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使科技成为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体目标:

1、科技进步因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4%到2010年达到50%。

2、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成果,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使农业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市的工业技术水平。

3、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年工业增加值在*年基础上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8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4、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25项,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新增80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形成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到2010年,市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市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05%增长到15%。

6、到2008年创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7、“*”期间,年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5名,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培育3—5家年专利申请量过百家企业。

8、综合提高社会发展领域的整体科技水平。到2010年,科技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取得新的进展。

三、支撑重点领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实现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主导农产品、畜牧产品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研资源队伍,以中国棉花研究所、安阳工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市蔬菜研究所、安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组建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健全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畜禽新品种改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技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与疫病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等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力争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系10个,签约实施“市院合作”重点项目20项,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加强星火计划的实施,在我市不同地域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汤阴县食用菌、滑县优质小麦、林州中草药、内黄县优质小杂果、龙安区龙泉花卉等一批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以健丰饼业、华龙面粉集团、金星啤酒、星河植物油厂、滑丰种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诊断和全面策划,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工艺等移植到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2个区域性主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发2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3、加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以全面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知识化水平为手段,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农村星火带头人、基层星火管理干部为培训对象,大力开展人才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以县农业职业教育、星火人才培训为依托,培训15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4万名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技术骨干。

4、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并扶持各类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技术中心、星火培训基地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专家试验研究与乡土人才示范推广等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合作制、股份制的原则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有效形式,在全市吸引名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和创办以专家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研究会等民间组织,逐步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科研、教学、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和应用以农业专家系统、“最后一公里”技术等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提供全方位服务。

5、搞好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抓好40家省市级科技示范乡镇,探索以加快科技示范村建设为延伸,以带动科技示范户发展为终端的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科技示范乡镇在科技引导、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加紧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的吃水、住房、能源、医疗等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重点发展种养加新技术、沼气新技术、太阳能技术和以促进农村住宅节能化、标准化等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5个。

(二)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期间,按照“面向市场、突出重点、加强合作、扩大开放”的原则,把培育新兴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加快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速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

1、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产业化,力争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有所突破。

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安玻29’以上大屏幕彩色显象管玻壳项目四期工程、安玻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信益二期工程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彩色玻壳产品6000万套的生产能力,实现玻壳产业世界第一目标。重点支持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DVDR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引进22条44头DVDR生产线,年产光盘16000万张。建成全国第一光盘生产基地。

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大豆功能性纤维、工程塑料、精细化工材料、超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制品、纳米级超细材料等新型材料及制品。巩固我市在超高分子材料应用和开发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支持冷轧镀锌板工程技术、热连轧带钢工程技术研究,实施焦炉煤气脱硫净化改造工程,提高钢材洁净度,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特种钢材的种类和比重。并重点支持:120万件(套)/年大豆纤维高档针织内衣生产线;100万套/年汽车轮式工程机械车轮总成项目;1万吨/年木糖醇达产项目;5万吨/年超薄铜带等项目。“*”末同比达到年新增产值24亿元,年新增利税6亿元。

生物医药工程领域——重点研究开发转基因棉花育种及配套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力争使我市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转基因育棉基地和新型药品生产基地。“*”期间重点支持冬凌草产品技术开发研究、纳米胶原基人工骨技术开发和冬凌草滴丸、阿洛西林钠、替卡西林钠、甾体激素原料药、丹郁骨康丸、双氯芬酸系列产品等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建设项目;“*”末生物医药产品同比达到年新增年产值9亿元、年新增利税2亿元。

机电一体化领域——以安阳鑫盛机床集团为龙头,积极开发AD系列数控床、立式加工中心,如:SK7450×9000数控丝杠磨床的开发、HANUC雕铣数控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发展汽车行业专用数控轮毂车床等精密制造车床和数控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数控全液压模锻锤、数控锻造液压机等系列数控电液锤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高我市机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优势。“*”末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比达到年新增产值18亿元,年新增利税3亿元。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在继续完善开发区硬件环境的同时,实施二次创业,着力改善软环境,努力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3、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特种钢产业基地、机电一体产业基地、彩玻产业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等四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77亿元,预计实现年利税35亿元。在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注重发挥主体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企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4、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高新技术,改造武装一批大中型传统企业,加大在中小企业中推广CAD技术的力度,“*”期间全市限额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甩图版技术。通过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使传统产业改变面貌,形成新优势,成为新产业。

(三)加强社会事业重点领域的科技进步,提升整体科技水平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期间,要重点抓好医疗保健、环境治理、城建、交通、气象、社会安全保障等领域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以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生活环境。

1、加大医疗卫生保健科研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城乡农村生育节育技术和新生婴儿出生缺陷的产前、产后筛查、诊断、干预技术的研究,确保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爱滋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的早期筛查、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社区医疗保健水平;重点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人工器官、体内植入物和微创治疗技术相应装置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国内外医学交流,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自净能力、重点研究推广城乡园林绿化、草坪覆盖、观赏林木花卉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加大城乡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工业“三废”环境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逐步使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重点研究生物无臭技术和高效、无毒、无公害农药新产品和生产新技术,达到农药、农肥无污染、无公害,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发展;开展空气净化研究,重点抓好燃煤气脱硫脱氮、除尘和汽车尾气排污控制技术研究。

在“*”期间,安阳市区烟尘排放量力争减少17.8%、工业烟尘排放量减少9%、S02排放量减少102%,全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低于IV级的占80%,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安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全市境内消除劣V水质。

3、加快城乡建设的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成熟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应用节能设计和节能系统。加强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广泛采用各种新型建材,重点加强轻质墙体材料和“多孔砖”的技术研究及普及应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4、推广应用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技术,加快形成快速、高效、有序的城市交通网络。

5、运用现代化气象监测技术,加强对地震、暴雨、风暴、干旱等突发性灾害的气象预测、预报和防范救灾措施技术研究,提高全市防御、抗灾减灾的能力。

6、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阳公用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建成高速(宽带)主干网,逐步实现电视、电话、计算机数据通信三网合一。完善安阳市政府上网工程中的计划、科技、农业、技术监督、财政、税务、统计、教育、物价、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信息利用普及化、大众化,打造“数字安阳”。

7、加强公安、金融、社会防范犯罪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重点抓好DMX指纹、犯罪心理参数测试技术等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公安、金融系统侦破手段和社会防范能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安全。

(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与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建设为重点,开放性集成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一是以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着力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研究开发体系,努力培植创新源头。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载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培育创新服务中心为重点,重点扶持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弥补公共科技平台资源的不足和分布的不合理,有力地推动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共建共享的格局,提高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科技工作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科技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推动科技进步的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健全促进和保证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科技投入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规范运行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大对现行法规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省专利试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利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服务体制和配套政策;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法制和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市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提高我市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竞争力。“*”期间,年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5名,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培育3—5家年申请量过百件企业,10家年申请量过50件企业;力争10个企业列入省级专利试点企业,3—5个区域列入省级专利示范区域;专利侵权纠纷结案率达到80%以上。

4、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重视科技投入,努力做到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和人员培训投入,推动其成为技术投入主体。

5、建立人才集聚、激励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形成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凝聚一批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回国留学人员及省内外科技人员来安创办高技术企业、从事高技术研究;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研发人才来安工作、领办、指导高技术企业。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经营者,要给予重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科研体系、技术开发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为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继续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转制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全面实现企业化运行机制,通过联合、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优化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把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按照分类改革原则,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完成体制转轨的任务。采取资产重组、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驻安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为其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2、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方向,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服务形式和组织形式。利用科研院所改革的机遇,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变机制,促进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中介机构。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建立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并拓展技术论证、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等服务业务。

3、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施园区带动战略,积极发展民营科技特色园区,出台示范区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渠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选择骨干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做大做强。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提高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10年重点培育100个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力争突破150亿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其中年技工贸总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00家以上。

4、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加强科技规划与年度计划的紧密衔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筛选出“*”期间实施的重大项目优先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全面实行课题制,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5、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调整科技管理理念和模式,进一步突出公共财政职能,加强宏观管理,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专家、科技条件、科技政策等各类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大力提升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3

编制好科技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关系全区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上级的安排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坚持科学规划与实际相结合,经过大量的调研,认真分析了未来五年我区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

全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科技事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主要负责规划文本起草工作,工作中充分考虑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实际、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我局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精心部署、统筹安排。一是充分摸清底子。在前期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行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增强规划的针对性,确保规划符合我区科技发展的实际和长远要求。二是科学谋划全局。科技工作需要各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和采纳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科技发展规划更加全面、协调、可操作和更具前瞻性。三是积极对接联系。“十二五”规划编制讨论稿形成之后,我局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逐项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论证,各科室根据论证结果进行修改,形成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呈报市局征求意见,反复修订,形成规划初稿。

二、规划(初稿)基本情况

规划(初稿)从“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十二五”科技创新的重点内容、我区“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与支撑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十二五”期间我区科技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大力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区产业竞争力;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促进经济、科技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到年,力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同等城市先进水平,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25家。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较大发展。到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培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全社会科技投入有较大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年销售额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

三、“十二五”科技创新的重点内容

(一)农业高新技术。围绕建设农业强区,充分发挥农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增强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标准化、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为重点,加大在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研究和示范力度,带动区域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固堤西瓜、昱合集团肉鸡良种繁育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条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提升,打造我区农业高端品牌。重点扶持昱合、金河食品等为主的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链与技术推广项目。

(二)新医药及生物技术。围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重大生物技术攻关研究,开展生物信息学、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中药现代化、创新药物与生物制品、资源高效利用、生物材料等领域提高研究开发水平。重点支持以亚康药业、圣德药业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鹏飞生物肥、奥丰作物病毒防治等生物技术研究推广。

(三)电子信息技术。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软件技术、数字化电子产品及配件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和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华光精工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华铃动力汽车电控系统技术研发。

(四)新材料技术。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化学工业优势,跟踪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开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新型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染料中间体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支持海龙系列节能环保新产品、圆友创智新材料膨胀玻化微珠项目等技术研发推广。

(五)先进制造技术。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强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能力。重点扶持柴铸锻、圆友集团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六)新能源技术。重点支持研究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培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

(七)资源与环境。根据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研究开发污染物综合治理及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城市与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八)社会发展。以人民健康、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在医疗卫生、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4

今天召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总局党组要求,部署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为我们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XX同志和XX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大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我感觉,第一,前一阶段科技司、数字出版司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已经作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应该说,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二,今天会上同志们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很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吸收。

这里,我就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紧紧围绕这个大逻辑,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然,这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二,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自身改革发展来看。“十三五”时期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科技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力。每一次最新科技的应用,都深刻改变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面貌,推动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新发展、新飞跃。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互联网应用创新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发展正迎来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对媒体来说,科技也是生产力,科技也是竞争力,科技也是影响力。没有领先的科技,就没有领先的媒体。加快科技的建设发展,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来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如何立足实际,顺应趋势,真正从关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存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精心编制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必须从政治的、大局的和战略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科学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发展”二字做文章,在“创新、协同、可持续”上下功夫,着力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使之真正成为“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全面指导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在“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五个要)。

一要总结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局党组部署,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创新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传统媒体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迅猛,制作、出版和播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传输覆盖和发行放映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惠民工程项目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字音频广播、中国巨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取得突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认真总结“十二五”的成绩和经验,以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和坚持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一直在做,已有显著成绩,但还没完。比如数字化,要到2020年完成模拟到数字的全面转换,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也在做,但还只是开始。比如数字高清、超高清,现在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等等。当然,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认真查找问题和短板。我们既要对问题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又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工作不断顺利向前。

二要认清形势。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胸怀大局,深刻认识和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使规划的内容真正体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方面,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据强国的目标。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创新驱动已是大趋势,并呈现宽带建设加速、融合发展加速、市场竞争加速等鲜明特点。我们必须适应大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大力推动宽带建设,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参与竞争,抢占技术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要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广电技术、业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现在来看,未来广播电视将是以云平台为基础,以移动和宽带网络为连接,以大数据分析业务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的多内容多业务多功能混合传播形态。为此,我们提出要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宽带广电战略,这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真正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技术平台、技术体制、技术体系,确保用最好的技术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探索。比如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使其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家庭信息中心、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信息服务特色的新型网络,充分发挥广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信息网络的作用和效能,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

三要把握方向。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是关系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决不能在大的方向问题上出现偏差。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十三五”科技发展,总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和传媒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中心任务,以强化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施“广电+”行动为契机,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标准、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为保障,全面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升级,全面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并形成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播出、出版发行、传输覆盖和监测监管、安全保障水平,为做大做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科技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始终坚持科技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技术方式、技术手段、技术形态的关系,始终坚持统筹利用、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三是要重点做好三个对接。要对接好国家规划,即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其他方面的规划。

四要抓住重点。编制规划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规划纲要突出的是抓“纲”,纲举则目张。中央召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对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强调。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政策三个方面。以往的实践证明,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来带动工作、推动发展,是一条很管用、很好的经验。比如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安全播出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互联互通平台标准体系、地面无线数字配套标准、直播卫星广播相关标准研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把谋划和设计好若干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谋划设计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一定要切合实际、着眼未来,通盘考虑、周密论证,有利于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体发展。要特别研究设计好那些事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局和未来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工程和项目。政府编制发展规划,政策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直接关系到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政策问题,特别是技术路径选择、技术重点把握、技术标准制订、技术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仔细梳理中央的有关政策,务必全面贯彻到规划中去;另一方面,要仔细梳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科技政策,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十三五”期间哪些是要废止的,哪些是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还没有、需要新制订的。要切实增强科技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保证我们出台的科技政策更加管用、更加有效,充分发挥科技政策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要强化保障。明确了目标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接下来的就是要强化保障。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重点是要继续推进与技术有关的《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抓紧制订有关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重点强化准入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健康发展。要突出人才保障,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宏大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队伍。

三、几点要求

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环节多,涵盖范围广,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为做好编制工作,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主要来自总局各单位各部门,不只是挂挂名,要切实负起责来。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参加领导小组的工作,在领导小组要认真负责地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所在单位和部门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细致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要拖沓,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5

(—)

——泉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快林业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和科技支撑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满足社会对林业多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我市林业年发展规划,强化科技兴林措施,坚持科技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即个科技推广体系、个科技活动、项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末,以林木良种培育为主的实用技术和组装配套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取得突破和推广。

通过“实施一个人才战略”,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战略作用,培养一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的科技骨干队伍。

林业科研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占地方财政支林经费%中的%以上,林业育林基金和维简费的%,企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优势企业达到%。

建立珍贵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优质资源基因库、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无性快繁圃计个。

通过省、市验收鉴定的林业科技成果项以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以上,林业科技贡献率达%以上,技术创新增加值递增率达到%以上。

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居全省的前列,部分学科居全省领先水平。

三、主要任务

实施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即健全个科技推广体系开展个科技活动,建立项科技示范基地。

(一)健全个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健全市、县、乡三级林业科技“六有”推广体系,尽快提高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覆盖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六有”即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一支稳定的、素质高的队伍;有一定规模的试验推广基地;有一套必要的推广设备;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有一批好的推广开发项目。

(二)开展个科技活动。

开展林业科技人员“四个一”活动。

林业科技工作应以人为本,深入持久地开展林业科技人员“一师、一项目、一论文、一讲评”的“四个一”活动,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科技兴林意识和自身工作能力。

开展林业科技人员“四技”活动。

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四技”活动,是林业科技人员的本职,也是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开展科技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

坚持开展科技宣传周活动采用各种宣传形式,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宣传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技术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重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规定》、泉州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省科技厅、林业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把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技术组装配套并送到林农手中,以提高营造林、护林和森林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开展林业宣标、制标和贯标活动。

中国入世,给林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新世纪林业,必然向现代化林业发展,泉州林业要现代化,离不开标准化。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林业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制定和实施各项林业标准化,以提高林业各项生产质量,提高林业产出的副加值。

开展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活动。

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桉树、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麻黄、晚熟龙眼、毛竹、绿麻竹、雷竹、红豆杉等项林业科技成果,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建立项林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立桉树、福建柏、木麻黄、绿麻竹、雷竹等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面积亩。

毛竹大径材丰产培育示范基地,面积亩。

桉树等速生丰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示范基地,面积亩。

名特优新经济林示范基地,面积亩。

马尾松、杉木等低产林技术改造示范基地,面积亩。

木、竹、笋、藤等林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个。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6

共设置岗位7个。具体是:1、局长,2、副局长(正科级),3、副局长(主任科员);4、主任科员,5、副主任科员,6、科员(一),7、科员(二)。

(一)局长:洪亚智,履行局长职能。主持科技局全面工作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执行党的科技政策、方针和地方的其他有关规定;

2、主持拟定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意见;

3、负责开展全市科技进步及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4、组织实施全市科技计划。组织本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组织开展国家、省、市科技及其他项目的申报与项目中期督查管理工作;

5、领导科技外事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抓好科技管理的内接外联,切实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的产学研结合与合作;

6、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建设;

7、负责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强县建设;

8、负责单位的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

9、负责单位的党务、财务等的行政审批工作;

10、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二)副局长(正科级):,履行副局长(正科级)职能,协助局长抓好乡镇科技创新与队伍建设,分管科技计划、科技外事、科技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主要职责:

1、拟定全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科技工作计划,做好本级科技项目立项计划工作;

2、负责协调做好年度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3、负责组织本级科技进步奖项目评审及推荐申报上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审核工作;

4、负责做好推荐上级科技成果与科技合作等重大项目审核等工作;

5、负责做好科技交流及抓好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孵化园区建设等工作;

6、负责全市技术市场建设,配合发改局等有关部门抓好成果对接等有关工作;

7、组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负责本级专利产业化项目的申报、立项与管理,抓好本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推荐申报上级专利产业化项目、审核推荐申报上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

8、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及完成好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中心工作。

(三)副局长(主任科员):,履行副局长(主任科员)职能。协助局长抓好队伍安全与稳定及国防科技动员等工作,分管农业社会科技发展。

主要职责:

1、协调全市农业科技发展,拟定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2、负责本级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及对申报上级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与申报上级重点农业企业、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推荐、审核工作;

3、负责全市科技普及和科技宣传,抓好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及农科教结合工作;

4、负责市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

5、负责科技情报所的管理与队伍建设;

6、负责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7、负责本单位的安全与队伍建设;协助局长抓好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8、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及完成好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中心工作。

(四)主任科员:吴建友,履行主任科员职责,分管高新工业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工作。

主要职责:

1、协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工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2、组织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和本年度科技工作意见;

3、研究制定全市高新工业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对本级工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和审核。抓好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基金的申报及管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申报推荐、审核工作;

4、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

(五)副主任科员:王金龙,履行副主任科员职能。协助局长抓好思想政治等工作。

主要职责:

1、协助抓好全市科技普及和科技宣传,抓好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及农科教结合工作;协调全市农业科技发展,拟定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2、协助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3、协助局长做好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4、协助抓好科技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5、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及完成好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中心工作。

(五)科员:,履行科技管理职能。

主要职责:

1、协助制定全市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全市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和工作意见;

2、组织实施工业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及火炬计划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负责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的项目材料筹措准备工作;

3、负责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省、市工业领域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火炬计划和新产品试制计划;

4、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高新科技园区有关工作。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

5、管理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研所,提出民营科技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负责民营科技机构、科技企业的认定及统计工作;

7、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六)科员:,履行办公室主任及科技管理职能。

主要职责:

1、负责机关政务的综合协调、督查及行政管理工作,有关文件的起草,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

2、负责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有关机构编制、人事、劳动工资、教育培训、计划生育、老干部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考核、晋升、奖惩、任免、政审等工作;

3、负责市自然科研系列和局所属单位工程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推荐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工作;

4、组织实施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资料收集编撰及考核验收工作。开展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5、组织有关部门拟定全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汇总全市各类科技计划,研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监督、协调指导,负责科技统计分析工作,研究提出全市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与实施;

6、参与编制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推动科技经费的财务改革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对经费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负责归口单位科技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

7、协助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进步奖申报、评审、复核等工作;

8、统筹规划,管理科技事业发展基本建设;

9、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科技情报所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

共设置岗位4个。具体是:1、所长,2、工作人员(一),工作人员(二),工作人员(三)。

(一)所长杨淑芬:履行所长职能,主持科技情报所的全面工作。

主要职责:

1、主持拟定全市科技情报所编制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和科技信息中心的年度工作计划;

2、负责科技信息网的维护与更新;

3、履行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请咨询、制造业信息化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产业调查、发展战略规划等内容的服务;

4、协助科技局做好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科技管理工作;

5、协助抓好单位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6、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

1、履行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负责生产力促进中心年报统计和技术市场工作,协助所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请咨询、制造业信息化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产业调查、发展战略规划等内容的服务;

2、协助做好科技信息网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3、协助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4、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

1、做好科技信息网管理、维护与更新工作;

2、协助所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请咨询、制造业信息化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产业调查、发展战略规划等内容的服务,抓好市科技信息的更新完善等网站建设工作;

3、协助科技局做好电子政务及计算机管理及党务、政务有关工作;

4、兼任科技局、科技情报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财务出纳,做好单位的财务工作;

5、协助科技局做好高新工业科技与信息化发展的科技管理及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6、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

1、做好科技信息网管理、维护与更新工作;

2、协助所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请咨询、制造业信息化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产业调查、发展战略规划等内容的服务;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7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犹如春风化雨,刚刚经历过“”劫难的科技工作者,禁锢已久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由此,我国新时期迎来了第一个科学的春天,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5年,面对科技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定,科技事业又一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今天,我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对未来15年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战略性规划。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这是一次鼓舞斗志、集中智慧、凝聚人心的大会,大会的召开,必将在全社会激发起自主创新的巨大力量,铸就自主创新的民族之魂,推动科技事业在新的世纪实现新的飞跃。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增加财富,也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求得发展,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由此成为“创新型国家”。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前两种发展模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的制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是结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技术,但同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点。没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厦便失去了根基,在国际贸易中,一旦咽喉被阻,便只能去练招架之功。我国是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不可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一个在国家安全方面缺乏足够保障的国家,是无法在国际社会政治中赢得主动的。因此,加强自主创新,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当代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追求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的体现。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必须明确国家目标。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科学技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一些交叉前沿学科领域,可能取得的突破,将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也为发展中国家超越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技术预见的难度也在加大。如何抓住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站在新世纪的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英明决定。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8

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法律制度的现状

1、科技立法整体上层次不高、效力不够导致对于科技发展规划方面的法律约束力不够。作为科技基本法的《科技进步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其效力低于由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法》等法律,并且这些法律之间不相协调,因而导致《科技进步法》在科技投入等方面的法律约束力刚性不足不合理因素诸多。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及其所形成资产的管理,需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我国公共科技投入在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中占有相当比重,其投入方向、投入模式、投入后形成的大型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得益,都应该有明确、详细的管理规则,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目前,相关制度建设尚有许多缺陷和空白,必须进一步规范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管理规则。

3、发达国家的科技计划多是采用法案的形式,经由立法机关批准,由相应机构组织实施,计划的规范性、稳定性较强;我国的科技计划大多以政府政令的形式出现,由政府主管部门执行,计划的决策较快,但稳定性差,政策性规定太多,缺乏责任条款,导致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责权不清。我国应对某些重大科技计划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计划的目标、内容、实施办法、执行机构及其法律责任等。

4、我国公共科技投入形成的大型科研设施、实验基地、观测台站、数据库等科技基础平台已经很多,但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设备闲置、重复建设、不合理的有偿服务等问题。必须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财政投入所形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有效的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5、目前,对国家科技投入所形成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尚处在部门规章的层次,覆盖面不全,约束力不强。随着国家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在更高的立法层次上设立明确、统一、可操作的法律规定,明确国家财政投入所形成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规则。

6、应当由法律规制的事项往往仅停留于政策阶段,使其实施缺乏力度,效力层次偏低。国家投入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与管理制度便是应当以法律规定而未立法的例证。

7、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评估机制,客观、公正、独立的社会化评估主体缺位。对于政策法律的立、改、废,决策者在识别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工具、判断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缺乏基于系统评估的科学依据,某些政策目标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或急功近利色彩,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8、对技术预测重视不够。国际成功实践证明,技术预测对于官产学研各部门识别国家战略需求,确定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项目,评估不同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能力,加强合作关系,构筑协商与协调机制,建立对未来技术发展负面影响的预警机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尚未开展涉及各技术领域的、大规模、面向远期未来的技术预测实践,不利于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9

一、国际政治动因:技术威慑成为斗争焦点

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既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也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20世纪末以来,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体现。今天的高科技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主要因素,技术上的领先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政治较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技术威慑是比直接使用武力更为有效的威慑手段。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工业体系,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实力和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中的战略主动权。在当代世界上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问题的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央政府必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来引导其发展。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与国家技术进步的两种主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自主创新和“科技追赶”成为我们政策设计的基本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安全观念的变化,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政治和军事因素不再是国家间关系的唯一主导者,、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导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发生了某些变化。“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使得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自身的科技积累和自主创新,将外资导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引进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应该说,这种战略部署是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相一致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必须看到,高新技术和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其发展已经不单纯是一项经济范畴的活动。作为国家政治战略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把真正的高新技术转让给中国。由于一些国家将中国崛起视为是对既定国际格局的挑战,正在试图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压制,因此经常把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问题政治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把技术合作和引进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我们必须分清科技发展的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在企业运行的微观层次,可以继续坚持比较优势的技术引进,但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必须坚持把技术的赶超和跨越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产业。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世界,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不受侵害是一国政府的两项基本职能,也是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目前我国的科技能力尚不足以承担起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历史重任,“技术瓶颈”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角度来看,在科技发展上摆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是我们必须确立的战略思维,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统一应该成为技术选择的出发点。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外部环境不可能有过去20多年那样好,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安全上的高风险期。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综合安全利益出发,主动进行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提高国家战略能力,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冲突或者战争。21世纪是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竞争的世纪,自主创新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最佳选择。没有自己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中国要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获得相对优势地位是不可能的。我们逐渐成型的新科技发展战略之所以强调要着重研究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和前沿性高技术问题,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产业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二、国内经济动因: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过去20多年中国的发展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经济增长明显超前于科技进步。在比较优势战略指导下,虽然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中国自主科技进步进程缓慢,统计意义上的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知高并不等同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新世纪开始后,由于科技和信恩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在全球化所导致的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在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和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积累资本、换取技术、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中国自主产业的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阶段。这一时期自主科技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国能否在21世纪中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不仅是经济数量增长的概念,更是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质的提升。作为从属于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现在,我国科技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实现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设想,争取到2020年前后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中期目标,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支撑我国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础,必须完成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从2003年开始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使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和科技市场,但是“全面开放、跨越发展”应该是我们在确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坚持始终的基本思路。

中国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这一历史变化加快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种“外来型工业化”。一方面工业化所需关键技术大多来自国外,另一方面东部和中西部经济联系不紧密,沿海地区的技术引进没有起到拉动内地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含量的经济,强调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的科技发展必须考虑可持续性,努力改变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局面。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国内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化成效如何,主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普适性”:“科技是牵头的方面”应该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科技部在2003年工作要点中强调,“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是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的重大措施,必须以原始创新为主,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实现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使中国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

科技发展规划范文篇10

一、职责调整

加强的职责

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责,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科技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拟订全市科技发展规划、政策;起草地方性法规和其他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编制市级重点科技攻关的发展规划;编制市级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拟订全市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与优先领域,负责年度科技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三)负责全市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和协调;贯彻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优化科研机构布局,指导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四)编制和指导全市实施产业基地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促进产业基地发展的政策,编制支持产业基地发展建设年度科技计划;负责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工作。

(五)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措施;负责协调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大政策措施以及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负责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

(六)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市级高新技术重点产品工作;组织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管理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指导高新技术研究与科技攻关计划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七)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市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建设。

(八)研究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制定农业科技攻关、成果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负责送科技下乡与科技扶贫工作。

(九)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政策,推进市校全面合作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十)管理全市科技成果、科技奖励;拟订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及科技人才成长的相关政策。

(十一)拟订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和政策,负责全市技术市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技术交易会的管理,制定促进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政策,制定科技保密管理办法,负责相关科技宣传、信息、评估、统计管理及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指导科技第三产业发展。

(十二)负责全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政策与法规;负责全市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负责全市科技系统相关外事工作。

(十三)负责科技创新宏观战略研究,为全市科技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负责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

(十四)负责全市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规章制度,指导全市各行业(产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专利资产评估,指导专利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工作;管理专利权转让和专利许可合同;依法开展处理专利纠纷和查处冒充专利行为的工作;规范专利广告市场;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十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科学技术局设6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工作;负责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二)综合计划科

拟订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起草全市科技发展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组织编制全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科技三项费用指标分配和检查管理;负责科技新产品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向上级推荐省级工程技术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负责组织编制科技创新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管理;拟订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编制全市软科学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措施;负责国家银行贷款支持的科技开发计划的管理与实施。

(三)知识产权与科技管理科

负责编制全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参与编制知识产权战略并组织实施;全市涉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中介服务机构的协调管理;依法处理专利纠纷,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有关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企事业单位专利技术产业化工作;管理专利权转让、专利许可贸易、专利权质押合同;负责管理专利广告;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指导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负责统筹协调知识产权涉外工作。研究拟订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政策、法规;归口管理全市科技成果登记、鉴定、转化项目认定、转化与推广、科技奖励及相关统计分析工作;负责市政府有关科技奖励的评审和省以上有关科技奖励的申报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全市技术出口和科技保密工作;负责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计划管理和实施;负责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计划的推荐;负责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计划项目的搜集、审核、立项工作。

(四)农村科技科

负责我市农业领域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与协调;研究拟订市科技促进农村发展的规划与政策;编制并组织实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和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开发研究计划;组织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示范工作;负责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收集、审核和立项工作并负责向省、国家申报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与推广应用工作;指导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扶贫、科技下乡和科技兴县等涉及农村的科技工作。

(五)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科

负责我市工业领域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拟订我市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编制并向省、国家申报工业科技攻关、“火炬计划”、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组织编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推动工业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负责高新技术园区的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发展基金、风险投资的使用与管理;负责工业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搜集、审核、立项工作。

(六)社会发展科

拟订全市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规划与政策;编制与组织实施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计划和产业化计划;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推动节能减排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工作;拟订应用基础性研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编制应用基础性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涉及人口、资源、安全、环境、减灾、医药卫生、海洋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等科技工作;负责全市人类遗传资源和实验动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派驻纪检组、监察室合署办公,行使纪检监察职责。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科学技术局编制21名。其中:行政编制18名,机关编制1名,工勤编制2名。核定局长职数1名,副局长职数2名,纪检组长职数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6名,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