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及防控策略

时间:2022-08-01 02:33:59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及防控策略

海晏县位于青海湖东北部,地处湟水河源头,境内有两大水系,湟水水系和青海湖内陆水系。湟水水系流量占整个湟水河流量的二分之一,主要包括哈勒景河、包忽图河、水峡河。青海湖水系主要包括甘子河和哈尔盖河。1992年青海湖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1997年青海湖部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为改善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资源,我县先后采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森林做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系统所无法替代的。上世纪后期,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水位持续下降,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海晏县海拔较高,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物生长极其缓慢,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近年来森林病虫害呈现上升趋势,严重破坏了珍贵的森林资源和稀有的沙生植被,甚至在青海湖局部地区形成难以扭转的生态灾难。因此,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项工作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自然条件

海晏县地处北纬36°44''''-37°37'''',东经100°23''''-106°20'''',东西宽85.7km,南北长102.21km,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m以上。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少、季节变化大,蒸发强烈、日照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均气温不足-0.2℃-0.8℃,最暖月平均气温12℃,最冷月-14℃。年均降水量270-350mm,夏季占63%。年蒸发量1580-1700mm,集水面积5938km2,常年平均径流量17亿m3。土壤类型主要有风沙土、栗钙土、黑栗钙土和高山草甸土。

2林业资源情况

海晏县现有土地总面积444627hm2,林业用地面积149653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20hm2,灌木林地面积38846hm2,苗圃地33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2993hm2,宜林地面积94433hm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8%。

3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发生现状

3.1主要种类根据2006年林业有害生物调查资料,我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十几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2种,虫害以食叶型害虫为主,有4种,鼠害2种。(见表1)

3.2发生现状近几年,随着我县各大工程和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造林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危害也加剧,防治难度也加大。自2008年至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4938m2。其中病害发生面积46hm2,虫害发生面积3798hm2,鼠害发生面积1094hm2。

4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

4.1环境条件恶劣由于受干旱、寒冷的气候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多数林地缺少浇水条件,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树势减弱,对外来有害生物侵袭抵御能力差,给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4.2树种单一适宜本土的树种过于单一,造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系统不健康,群落对有害生物入侵调节自控能力低。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

4.3管理粗放管理意识不强,重造轻管,干旱时即便有条件的地方也很少浇水,树下杂草丛生,放牧家畜咬啃,冬秋野火浇草殃及树木,病虫害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缺乏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动性。

4.4防治技术力量薄弱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专业人员少,加之防治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完善,防治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

5防治工作的意义

5.1巩固造林成果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病虫害诱发因素也随着增多。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但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对于减少森林资源损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青海湖被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它的生态环境状况尤为重要。为改善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资源,近年来我县先后采取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工程固沙、沙区封育、天然林保护等措施,使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森林做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营造健康的森林资源对维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县生态环境的好转,将形成一条坚固的绿色屏障,保护西宁的生态安全。气候的好转将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防风固沙林面积的增加,将有效阻止沙砾向青海湖的堆积。因此,加强环湖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灾、御灾和减灾能力,对于保护青海湖资源意义深远。

5.3有利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三大灾害之一。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6防控对策和措施

6.1加大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入侵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防带疫苗木进入造林区。严禁从松材线虫病等疫区调运苗木,严格执行查验“两证一签”制度,彻底杜绝有害生物随着苗木传入。

6.2加强监测预警监测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按照“全面监测,及时预警,力求准确,全程服务”的总体要求,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控测报体系,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布设标准地,定时、定期、确定专人负责。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控。

6.3加大新科技推广,改进防治手段为保护好三江源头环境,维护青海湖地区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必须要牢固树立绿色防治、环保防治的理念,积极探索和使用新技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大力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药剂,严格使用假冒伪劣药剂,推进无公害防治,鼓励生物防治,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试验。

6.3.1加强无公害为主的防控措施在开展重点防控工作中,要推行无公害防治措施,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控为根本,生物和人工防控等无公害措施为主要手段,突出天敌和生物制剂使用,减少或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障高原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安全。

6.3.2抚育管理抚育管理主要加强早期预防和养护管理,造林时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树种。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的纯林设计。如杨树烂皮病和杨柳小卷蛾的防治,要早期预防养护,对长势差的植株应及时浇水、施肥、松土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的枝条,减少病虫入侵,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6.3.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生物防治作为重要的调控措施已成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主导措施。开展生物防治,一是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适宜生存的环境。二是要选择使用生物制剂,如使用贝奥不育剂和莪术醇不育剂进行鼠害防治。生物制剂药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对病虫害的控制具有持久性。

6.3.4物理防治对于鼠害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箭等物理器械开展群众性或组建专业防治队进行人工捕捉。对于明亮长脚金龟子的防治,2009年我县采用阻隔式技术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项防治技术,在节约、环保、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开展无公害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今后可以继续采用此方法进行明亮长脚金龟子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