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时间:2022-02-18 08:44:19

中职专业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摘要]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从时间、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作为中职校教师进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课本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要解决教材滞后和教与学脱节的问题,教师下企业实践,进行产教融合应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实践中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新思路,有助于解决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思了中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对于教师个人和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的裨益。教师下企业实践既促进了师生专业知识体系的调整、完善,又提升了师生“敬业”“求精”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企业实践;课程优化;职业素养;“工匠”

一、教师企业实践背景

《规定》指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笔者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任教将近20年,近年来在外贸单证教学中发现目前的教材内容存在与行业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报名企业实践之前,笔者为自己预设了几个实践目标:下企业实践如何促进教学改革?如何培养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养的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在哪里?从学校层面和行业发展来看,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是部级重点专业,外贸单证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几年课程教材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国家海关自2018年起对进出口贸易货运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关检合一,单证的提交由提交纸质单证变为通过单一网络平台的数据交换,各种申报要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调整对于单证这门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下企业的首要目标就已经很明确,即与时俱进,改进教材中滞后、脱节的部分。优化课程体系,如讲授报关单的填制要求时,向学生详细讲述国际贸易合同相关条款、国际贸易方式。同时,教师在下企业实践中观察、体会企业文化,回到课堂后可以有意识地对标企业的用人标准,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既是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需要,又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

二、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与成果转化

(一)利用企业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初到实践的企业,笔者对对外贸易领域发生的变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先接触的是报关行业的基础工作手册———《2018年海关改革》。2018年开始国家海关对对外贸易关务做了一系列的简化和改革,笔者到岗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海关改革发生增减和调整的项目一项项地记录下来。自2018年“关税合一”以后,所有的报关、检验、各种单据、发票提交都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交。一次提交,同时实现商检、海关申报、货物追踪、入关、查验等信息化一体化追踪,而且简化了很多流程。而我们教材中的相关政策和流程还停留在2018年之前,货物申报和检验分别进行,单据需要人工提交,费时费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到的是过时、无用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将来从事报关职业还需要重新学习相关操作。因此,笔者在企业实践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行业新标准、新做法带回到课堂上。笔者在给学生讲授“货物申报要素———包装种类”时,有一次一个外贸订单中出现了palletisedstretchfilm的包装方式,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笔者无法给学生准确的翻译,更加无法解释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包装方式,在互联网上也找不到相关的图片。这个谜底一直保留到上海市物流协会组织实践教师参观世界图书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仓库那天才揭晓。在包装车间,一摞摞的书籍被整整齐齐地放置在托盘上,随后工人师傅开动开关,托盘开始旋转,书籍就被一层层的可拉伸塑膜一圈一圈地包裹了起来。这时候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困扰笔者的包装方式就是这种“拉伸薄膜托盘”。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即便手头有教材、有互联网,恐怕也无法解开这个疑问。我立刻把仓库工人用拉伸薄膜托盘为货物打包的视频拍下来,准备日后讲到这个知识点时给学生播放这个视频。在企业实践当中,笔者抓住机会为类似的问题寻找答案,自己找不到答案就去请教带教师傅或者是仓库货场的一线工人,用第一手的实践经验来解开教学中的各种疑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企业实践使他们能够把书上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实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企业实践促进产教有机融合,帮助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修改、完善、扩充自己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枯燥、过时,变成“学之能用”的鲜活知识。

(二)依据企业操作实践,优化课程结构

笔者在企业帮助带教师傅审核外贸单证中的“申报要素”时,发现在“成交方式”这一项中,大部分托运者都选择FOB,笔者联想起来自己的学生是否还记得国际贸易中学过的其他的交易方式呢?他们还记得各种贸易方式的权责、费用和风险的分担各有什么不同呢?在“贸易方式”这一项中,除了常见的一般贸易,还有哪些方式、分别适合什么样的货物或服务类型呢?由于国际贸易这门课程在我们学校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课,而外贸单证这门课到三年级第一学期才开课,时间上有一年的跨度。等到学习外贸单证时学生难免会对国际贸易这门课中学过的成交方式、支付方式等概念已经生疏。没有进入企业实践前,笔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两门课,授课教师不同,讲授方法也有很大不同,而进了企业实践后笔者才发现,这些知识都是互相关联的,缺一不可。所以在学习报关时,教师如果能够创设联系,帮助学生复现之前学过的内容,使学生触类旁通,形成一个相关知识环环相扣的“大贸易”的概念,对于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融会贯通学过的内容,将会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此外,在课程设置上由于报关环节牵扯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应该和国际贸易课程一同设置在中专高年级(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以促使学生各门专业课融会贯通,促进理论课程与今后工作实践的有效衔接。教师这些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思考都应该带回学校,作为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手资料。

(三)学习企业“工匠”,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中专的学生普遍存在轻视基础岗位、轻视实践技能等“眼高手低”的问题。但是,任何行业内的专家都是从学习最基础的知识、从事最简单的操作做起的。在东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笔者有幸向关务部资深预归类专家罗老师学习了商品预归类方面的知识。罗老师是关务部“预归类”方面的“老法师”,可以说整个关务部一系列重量级的国际资质的获得都和她密不可分。她孜孜不倦的专业精神、对待客户礼貌细致、不疾不徐、滴水不漏的职业素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罗老师向客户详询一款需要预归类的出口电子秤的技术参数和工作原理,对于这款产品主构件的用途、构造、各部分配件的用途、工作原理等,她不厌其烦地和客户通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根据客户提供的这些信息,结合HS编码专业知识,罗老师代企业向海关提出了此项产品的预归类申请,为货物从海关获得商品编码,为申报做好准备。有一则关于福特汽车的经典小故事,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路上都开着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突然,福特公司一台电机出了毛病,导致车间无法正常运作。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查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了。福特公司的领导真是火冒三丈,别说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钟,对福特来讲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有人急忙派专人把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请来。斯坦门茨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3天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下了“这里的线圈多绕了16圈。”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看大家迷惑不解,斯坦门茨转身开了个账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曾听到罗老师坦言,他们公司招聘新员工时,发现中专学生专业技术基础不够扎实,学业不精,到岗后不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还普遍缺乏学习探索精神。现实中许多的岗位技能正是工作以后慢慢摸索出来的,课堂上永远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岗位技能,所以探索精神对中职学生至关重要。听了罗老师的话,笔者反思到:今后我们中职教育的立足点,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立足于专业基础,精益求精,同时要博闻强识、关注行业内的新动态,在工作岗位狠狠钻研技术、努力创新,成为像罗老师那样知道在哪里“划线”的行业“工匠”。同时,罗老师为客户耐心服务、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也让笔者颇有感触,不同的行业,应该有相同的敬业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服务精神,这也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

三、企业实践的启示与反思

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践带给笔者几个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一)教师依托企业实践,更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对标行业规范

参加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觉察到行业内部和国际标准的变化,并把这些变革带回校园,对标行业、对标国际,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教师企业实践有助于为学生今后就业“试水”,使专业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体现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修订中。

(二)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把书本知识、技能具体化、直观化

企业实践强化了教师的实践技能,使他们从教学中的困惑着手,把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流程转化成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具体、直观的实物或者操作流程。如对“预归类”这个概念,再多的概念解释可能都不如教师直接给学生讲一讲罗老师是如何与客户沟通的实例。

(三)企业实践帮助中职校师生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不仅是中职教师,更是中职学生需要一起面对的问题。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既帮助他们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职业倦怠”对教育的不利影响,给职业注入新鲜的动力,同时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力求做大国“工匠”,胜任国家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四、展望

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和职校学生的认可度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从国家层面打通职校学生的上升渠道之外,职业学校要始终围绕“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随着国家工业化迈进4.0时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同时商业、服务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使职业教育面临培养规格重新定义的挑战。为此,职业学校需要培养学生更多的关键能力,如创新能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种语言的沟通和阅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校教师同时承载着知识、技能的传递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双重任务,面对诸多挑战,职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是职校教师更新知识系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灵感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秀锦.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基于上海的典型调查[J].职教论坛,2020(4):70-77.

[2]刘毅斌.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J].教师,2019(32):98-99.

[3]罗玉萍.教师下企业实践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作用的探究[J].教师,2020(36):126-128.

[4]潘晓东,梁斌.加强教师企业实践以构建文化课“双师型”教师队伍[J].广西教育,2020(34):16-17,56.

[5]王承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96-97.

[6]王金鹏.中职教师技能学习途径与培养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19(6):114.

[7]颜晓贞.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现状与展望[J].教师,2020(35):104-105.

[8]张海燕.新时期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9]钟燕平.新形势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1):154-155,178.

作者:薛淑锋 单位: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