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职业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30 11:35:00

当前农民工职业教育思考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工人口素质和培训情况的调研,分析现阶段农民工的特点,提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要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意愿以及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理念相结合。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教育;就业

针对农民工就业与职业教育问题,我们在2009年2月对河北省的农民工进行了社会调查。本次社会调查涉及了河北省11个市的760个行政村,在每个村中选取5户农民工家庭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审核筛选后,删除无效回答的案例,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333份。

一、对河北省农民工的调查情况与分析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居多。河北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目前共有700-100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人员总计626万。本次调查的农民工年龄,以21-45岁居多。其中20岁及以下的人口占12%,21-30岁人口占40。2%,31-45岁占33。1%,46-54岁占12.5%,55岁及以上的占2。2%。之所以出现青壮年农民工占多数的情况,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最具有迁移选择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他们的迁移预期收益要大于迁移成本,愿意为了自身发展或增加收入到各地就业。而年轻人口相对来说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因此,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也要抓住年龄这个特点。

2。性别分布上男多女少。调查表明,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农民工居多,占到被调查人口的66。9%。

农民工性别结构上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征,是因为男性农民工更倾向于外出务工,而农村女性人口由于在家乡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相对出去打工的较少。而且,调查数据也显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中男性农民工居多,而纺织服装业、餐饮服务业中以女性居多。因此,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时,要针对性别和工作特点进行不同职业的培训。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化程度方面,调查表明,河北省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到5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4。3%,高中、职技校及中专占19。2%,大专及以上占4。5%。就目前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一般说来,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与年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年龄越轻,文化程度高的比例越大。

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势必会影响其就业状况,而且还影响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在接受培训时,出现听不懂的现象,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敢去参加培训。

4。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低。在被调查的3333位农民工中,有1502人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术培训,占调查农民工的45。2%,只受过几天或1个月以内技术培训的分别占到15。6%和16。2%,而接受过一年以上培训的仅占6%。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使得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变得更加困难。通过调查也了解到,返乡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的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要求逐渐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能力差,很难适应现代的高技术要求的企业需要,从而加重了劳动力供求之间的脱节。

5。就业地区以省内及周边地区为主。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民工务工的主要地区是河北省内和京津地区,占到调查人数的77。1%,反映了河北省农民务工的一个特点。务工所在地以一般地级市最多,为32。2%,其次是省会城市,为25。6%,直辖市为20。6%,县级市和乡镇分别占12。3%和9。2%。文化程度和打工距离也有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到外省或沿海地区做长距离流动,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到近距离的省内流动。因此,职业培训程度和技术水平影响着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空间流动,技能水平低的农民工向大都市的转移相对比较困难。

6。外出务工的途径狭窄。目前,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多种途径,就业途径也能反映出其职业技能高低。这次调查表明,有41。8%的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有22。4%的农民工通过老乡介绍,

23。2%的农民工靠自己出去求职,2。7%的农民工由政府或职介组织介绍。由此可见,农民工进城务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网络关系,外出就业的途径狭窄。一般来说,拥有较高技能的农民工外出就业可以走出依靠亲友介绍的圈56子,走向市场就业,获得大量的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7。参加教育培训意愿较高。调查中农民工对参加技能培训的愿望较高。有57。3%的人愿意接受正规培训,有35。7%愿意接受简单培训,只有7%的人不愿意接受培训。随着农民工在外工作经历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看到了没有一技之长的弊端,没有市场竞争力,会随时面临失业问题,而且在城市中只能干最脏最累的工作,这些都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知识、进行职业培训、增长技术水平的愿望。

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通过这次调研,可以从中发现现阶段农民工的工作技能跟不上时展需要,使得其就业能力十分脆弱,因此,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就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提升培训。

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很多因素有关,根据这次的调查情况,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职业教育要与农民工的就业紧密结合。我国非常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正式下发,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与农业、劳动、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但目前的农民工培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培训与就业脱节,或只是进行普及性教育,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因此,要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把职业教育与农民工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职业培训前,要考虑到农民工的特殊性。可以先进行调查,根据受培训者的接受能力、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区别对待,再确定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另外,培训要与农民工所要从事的工作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对不同的行业、工种,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知识、技术性强的培训多开展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在讨论中让学员学会知识;实践性强的可联系工作地点进行现场教学,活学活用;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创业方面的知识培训等等。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把职业教育与农民工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的效果才会显现,才能真正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2。职业教育要与农民工的培训意愿相结合。农民工自身的培训意愿影响着培训积极性。从这次社会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愿意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而所受职业技能培训程度越高,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就相对轻松、收入也更高。但是,由于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有的人认为接受了这次培训,下次可能又做其他工种的工作了,白耽误时间;有的农民工只看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认识不到通过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对于他们就业和提高家庭收入的重要性,因此,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或只是被动参与。

职业培训必须要调动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让他们尽早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可以一方面利用市场信息调查,密切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需要。另一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宣传,大力宣传职业培训的作用,或让学有所成的农民工现身说法,这些农民工在农村是相对优势的群体,有的在城市有很好、稳定的工作,掌握了一技之长;有的通过学习技术回乡自主创业,他们的成就会极大的提高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

3。职业教育要与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理念相结合。我国的农民工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到农民工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意义,认识到农民工就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是做好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关键。

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工作不只是在职业教育学校中进行,在工作单位中也要重视。目前,国内有很多企业只是看到本单位的短期经济效益,对农民工重利用而轻培训,再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强,而不愿多做投资。导致农民工工作缺乏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差,一旦企业裁员或停产,就面临就业困境。

可以通过政策宣传、媒体报道、社区服务、企业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的地位和作用,使社会各界成员深刻认识到农民工培训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从而在全社会树立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理念,为农民工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