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构

时间:2022-11-11 05:16:02

高师音乐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构

【摘要】师生关系对教育而言,谓之其基石尚不为过,在如今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下,教书亦为本分,育人已成重头。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对学生纵度的深层挖掘,培养的是可持续性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超越客观知识的高度,促进师生二者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目前,高师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呈现出冷淡的“疏离”和亲密的“师徒”两种特征。本文尝试用“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等角度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并试图运用“离我远去”的原理重新构建传统教学关系下更科学、更生态、更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离我远去

师生关系之于教育,乃如游鱼之于大海。教育领域如海般深邃,妄图迅速抓其本质,形成完美的体系,实属天方夜谭。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借由文化传承将思想堆积成山,是实现优秀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师生关系,如游鱼、如飞鸟,不仅给教育带来了生命,而且使文化渗透进人性的光辉。在以人为本的现今,审视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传承至今的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并没有得到普遍、有效的改善。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成绩的至高化和繁重的学业使得师生之间疲于交往;进入高师后,学生更是将之前的目的性、世俗性代入进来,以为习得规定的技能,拿到文凭,便可混迹于社会。对教师而言,致力于科学研究成为首要任务,而将教书授课作为谋生糊口的途径,以此看来,师生之间的壁垒显得越发难以消除,以至于疏离,成为了现今高校师生关系的普遍特征。为客观科学地分析其中的种种问题,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审视如今的师生关系。为此,以“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和“离我远去”的视角,在人文层面升华教育理念,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铺平理论道路。然而,新型师生关系并没有抛弃传统观念,而是对传统教学的传承,这也意味着新型师生关系对传统文化的取精去糟,融会贯通。同时,新型师生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理论,它以“离我远去”为核心,接纳适用的科学观点,发展自身。

一、现今高师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剖析

(一)大型班级授课形式的师生关系特征——冷淡的“疏离”。在高师普遍的90分钟课堂时间里,常见的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讲解,然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却难以看到,甚至,换一位专业的教师都不影响教学的展开。由此看来,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不可替代的关系,或许,少部分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不清楚教师的姓名。追溯这个现象的本因,不难发现,师生关注的都并非彼此,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教师作为拥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素养的成人,在面对课堂上百人计的学生时,如何将客观的知识,在每个人的理解范围内,确保让更多的学生接纳并掌握,是首要任务。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却很难顾及到所有人,更不用提因材施教,那么,闷头板书、自顾自讲便成为快速、省力的首选方式。尤其是在以社会为主的教育体系下,学生过于目的性、世俗性地追求知识,教师对于教学成果和评价系统抱有功利性的态度,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关系是主客二分的关系,教师即主体——“我”,学生即客体——“他”。在社会现实的驱使下,两者带着各自的目的从陌生走到一起,教师为糊口谋生教书授课,学生为于社会上立足苦学知识。然而,两者的功利性却促使了课堂教学的快餐化,这不仅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而且使教师丧失育人的成就感,让本应崇高的教育成为了一种苦业。学生作为待塑的璞玉,尚有瑕疵实属常事,所以,教师需担起为其塑造正确三NorthernMusic北方音乐NorthernMusic观和培养综合素养的责任,不光给予专业知识,还应育人育德,使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二)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的师生关系特征——亲密的“师徒”。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表演技能课常常运用个别授课的形式,即以培养音乐专业技能为目的而开设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也是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常用也是最有特色的授课方式。个别授课方式的优势在于知识灌输的有效和稳固,以保证学生音乐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做到了大型班级授课形式所欠缺的精度。这种授课方式形成了高师音乐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亲密的“师徒”。亲密的“师徒”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流派风格的传承。但是,这种亲密有时也会反过来成为局限学生发展的束缚。从纵向看,这种亲密的“师徒”关系会造成困扰,是由于教师常常用“我”来影响学生,向学生灌输“私人”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沦为教师“私人”价值的体现。在中国的传统里,“天地君亲师位”,铸造了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道的伦理道德观念。以“父子”喻“师生”,实则却是对教师权威绝对性的保证。这沿袭千年的价值观念,对当代教师思想莫不有一种伦理钳制,使教师沉溺在权力的旋涡,可能会使学生难以逾越伦理的鸿沟来挑战教师的权威,从而使得发展受到局限。从横向看,这种亲密的“师徒”关系会造成困扰,在于其不利于学生突破师门和流派的藩篱,这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将学生局限于“我”的“徒弟”。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教师不能从更科学客观的角度审视这种亲密的“师徒”关系,这种亲密就会造成学生发展的新的束缚。尊师重道贵为贯穿古今的道德观念,是中国教育的砥柱,它赋予了教师莫高的地位,以至于在踏入教育领域后,教师就得到了这个职业所“应得”的尊重。然而,尊重在作为先决条件时,师生之间就缺失了交往的理由。对教师而言,被滋生的骄傲之气,助长了权威的垄断,学生变成了弱势群体,加剧了学生对权威的害怕以及对教师的恐惧,进而使得师生间产生了隔阂。两者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越发疏远,师生无法各抒己见,教师难得教学相长之感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体系的崩坏。由此看来,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显得尤其重要。平等,意味着阶级感的冰消瓦解,意味着师生两者都有了交往的动因。所以,教师如何抛开自身的身份,以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进行教学,构建和谐有益的师生关系,便成为了当前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二、借助新的视角审视高师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一)以“他者的眼光”的视角审视高师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他者”是与“自我”相对的一个哲学概念。以黑格尔的奴隶主理论为基础,不难理解他者对于自我存在的意义。“自我”的认识建立在“他者”的承认之上,若无“他者”,“自我”的身份便将不复存在。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学家致力于从多方面研究人类的行为,虽然探寻道路异常坎坷,却也诞生出了各种标新立异的思考角度与概念方法。由于在研究都市青年的行为时,难以融入其生活,即便能够进得其中,却因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烙印,而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时,人类学家探寻出以“他者”为哲学基础的两个新的视角——“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以“他者的眼光”和“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视角审视现今的师生关系,是时展的结果,推陈出新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而是适应潮流、满足当代以人为本的理念所做出的勇敢尝试。面对教育历史遗留的弊端,采用新的角度看待并审视师生关系问题,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的重要举措。对于高师音乐教育者而言,如何利用“他者的眼光”完善自我认知以及构建自我形象,是应首要落实的工作。如今,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进教师对“他者”的认识和理解已成为必然手段。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其教育者的身份是建立在学生的承认之上,若没有学生的认可,便无法明确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辩证地来看,在教育领域中,师生同为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一方传授一方接纳,二者相辅相成,在互动的过程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在课堂之上,以点燃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目标,教师应摒弃自顾自讲的教学风格,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应将自己代入到学生的视角,换位思考最适合学生的讲授方式。例如,应用教师自身广博的学识在课中穿插典故趣事,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独到的想法加以鼓励,并以平等的姿态与之交流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进师生关系,提升课堂质量。教师的主动交流,能够轻易突破师生之间年龄、学识、身份的屏障,让学生意识到彼此之间地位的平等性,视师为友,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烙印,教师在保有足够尊重的同时,应深刻认识文化差异问题,从“他者的眼光”的角度客观看待他者文化的精华之处,亦教亦学,教学相长。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能使学生获得由内而生的认同感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久之,这份理解将会成为增进师生情感的金钥匙,打开破(二)以“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视角审视高师教育中师生关系。“局内人”与“局外人”产生于语言学,后广泛应用于人类学,两个概念强调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两种身份。教师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便是自身的文化储备,即知识的研究与累积。然而,为了更佳的教学成果,学生亦是教师的研究对象。师生之间的主客二分关系,对应的却是局外人与局内人的身份。若学生所属的文化与教师的相差甚微,那么这个视角的运用将毫无意义;反之,若学生的文化烙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此时,教师对“局内人与局外人”视角的采用将对两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研究学生时,需将自身划出学生所属文化的领域,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看待他文化的优劣之处,其所具有的科学理性,保证了研究的独特价值。而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则处于由“局外人”至“局内人”的转化,逐渐成为学生文化的所属,从而对学生的指导将更具建设性,同时自身水平也会逐步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同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关切与责任,不光能促进师生情感,融化文化差异的冰川,更能以身作则,在更高的德育层面教以认真负责的学风素养。用“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视角在人文方面分析师生关系的构建,应弃除师生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身份,使两者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各自的圈子之中。在课堂之上,师生一授一学乃是本分,而在课堂之外,两者将不再被身份所束缚,此刻两者拥有从彼此的局外人到局内人转化的可能性。在生活之中,亦师亦友的关系更能成为师生之间连接彼此的桥梁,于点点滴滴中增进情感。四年的光阴,埋下的将不光是秋后摇曳的落叶,还有师生之间彼此珍贵的回忆,这份情感超越客观冷峻的知识,蕴含莫大的力量。

三、综合运用三个视角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一)以“离我远去”的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离我远去”是指跳出自己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从整体的视角,全面、整体地把握和深入理解不同价值体系的互动关系,从而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人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烙印,脱离这种文化所属感的束缚,客观科学地研究他文化是“离我远去”观点的核心。作为现象学中的“离我远去”,“悬置”是回到事物本身的基本举措,为了“面对事物本身”,现象学把所有直接或间接地与外部世界的存在联系及判断都置而不论。悬置的本意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纯粹的手段将干扰因素都悬置起来,保证研究的中立性。由此看来,“悬置”和“离我远去”有机结合,是深度剖析“离我远去”的重要途径。摆脱自身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就包含了摒弃文化糟粕的重要性。现今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传统文化弊端带来的影响,即盲目的尊师重道所引发的师生间权力的不对等。教师身为权力的分配者,自身的文化观念至关重要,若沉溺在尊师重道带来的崇高地位和绝对权力中,会将师生拉入一种不平等的境地,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所以,秉持“离我远去”以客观看待自身文化,去其糟粕,是教师运用新的角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离我远去”的客观性隐含了一种公正平等的思想。教师对于自身和学生的平等性的明确,是摆脱旧思想弊端的结果,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教师的偏爱和偏见都会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离我远去”的视角看,教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是其公正思想的有力做法。即便是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也能理智客观地评判和接纳,这也极大地削弱了师生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二)综合三个视角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综合三个视角合理构建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之上,缤纷的学生自属文化不可避免,教师在面对复杂的课堂情况时,使用单个视角将无法面面俱到,综合运用三个角度便成为教学所趋。运用“他者的眼光”视角,能使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身的责任,更能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准,在教学研究上对症下药。而“他者的眼光”,既隐含着教师理清“局外人”至“局内人”转化的目的性和方式方法,也是以“离我远去”为先决条件所运用的科学视角。同时,教师运用“离我远去”的措施,抛开自我的身份、文化和价值观,是保证师生间平等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局外人至局内人转换的可能性和动因,在人文方面,乃至文化所属的问题上,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离我远去”的公正平等至关重要,但是其绝对客观性却并不与人文理念相容,教师在“离我远去”的状态下,无法做到感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只有在保持“局外人”的身份时才能运用“离我远去”的视角看待师生的平等关系以及文化差异,以此作为宏观方向上的标杆,监督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为了达到人文层次的高度,“局外人”至“局内人”的转化便将成为了点睛之笔,将师生关系升华至超越关系本身的层次,从而能够自然地运用“他者的眼光”以正确的角度了解学生、关怀学生,使师生之间突破羁绊。现今的教师不应再如过去一样信仰尊卑礼法,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坚定向前,运用先进的教学视角,走进学生的世界,实现教学相长。故步自封的社会制度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教育也同样如此。正视传统教育的缺陷,及时把握新的视角是当代高师教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三)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继承与发展。经历了十二年的中小学学习,进入大学后,学生从填鸭式的量化教育转变为强调质性的自主学习,从依赖型的“保姆式”师生关系和畏惧型的“父子式”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可能“疏离”可能“亲密”的大学师生关系,学生可能会很不适应,同时,也可能会质疑教师。因此,在大学里,如何继承和发展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可以找到依据和源泉。教师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正确态度,秉持“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传统威严的“父子”关系之上发展平等民主的“益友”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着重体现在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自主思想,应舍弃传统观念中的腐朽、糟粕之处,放下身份,主动与学生交流共处。师生间沟通的不光是知识,还可以有生活上的人文交流。平等不止体现在师生之间,还有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在面对不平等的待遇时,学生首先思考的并非是教师偏心的做法,而是对自我能力不足的虚妄的理解,从而妄自菲薄,阻碍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看来,面面俱到的平等性才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石,做到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风素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朝夕相处的研究中,学生以教师为范,刻画着自己,规范着自己。教师作为学高身正的成人,能以一种成熟稳重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学生则难以企及教师的高度。不过,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师生间无障碍的沟通,能让学生聆听到以教师健康完整的世界观所表达的观点,能让学生在三观的形成中受益匪浅。由于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教师将能摆脱职业带来的束缚,得到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与荣耀感,进而激发出蓬勃的动力投身于教研。依此来看,师生双方都将作为主体,不论课堂内外,在互相的联系中得到肯定、尊重,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完成自我塑造,二者共同发展。

四、小结

音乐教育作为行为艺术、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科学,它的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存在于师生交际关系中。在新型师生关系的观照下,教师应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综上所述,教师的高深学识、科学素养、人格魅力等,都将成为学生塑造自我道路上的模范。科学与民主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协调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运用评价方式,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拥有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借助“他者的眼光”“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视角,遵循“离我远去”的原则,是建立科学、平等、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积极通道。虽然任重道远,但客观可行。

作者:邓嘉文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