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舞蹈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16:11:22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1

在家长和学生的传统认识中,“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老师在为学生准备教学素材的时候,常常被局限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课堂上,师生关系主要以授课的形式开展,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呆板沉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却不能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在这种形式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只是把教学思想和任务机械的做了一个罗列,未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上也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内容乏善可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自主能力薄弱。而由此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舞蹈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显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还有很多专业舞蹈院校甚至是名牌院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这更是在无形当中给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高职舞蹈院校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类型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学习的效果。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成功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舞蹈课程的热爱程度,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舞蹈是一种美的展现,是一种人体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在舞蹈中,则是用形体动作代替了语言,成为了感染观众的工具。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正确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比较,然后评出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劣势,这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看法进行总结,纠正学生认识的不足,帮助她们提出修改的方法。或者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训练项目以及基础程度,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旋律起伏自编舞蹈动作,最后对学生的合作作品进行互动点评。以这种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她们的创新能力和感官体会。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先用摄像机将学生训练的内容拍摄下来,再采用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并与课堂所学内容相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拓展高职舞蹈专业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它增加了接触舞蹈不同类型的机会,开阔了学生对舞动的视野,也对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帮助。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高职舞蹈教育的长远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都必须强调高职舞蹈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师生互动模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动状态。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应该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练习舞蹈动作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义务演出、排练节目、参加比赛等。通过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找出自身舞蹈知识的不足,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解决不明白的地方。这样,高职舞蹈学生就可以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 高师舞蹈教学 师范性 舞蹈组合 舞蹈创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状况下,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均开设了舞蹈教育学专业。由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更多的高师院校在舞蹈教学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是从事高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重视理论课教学、技能教学要突出师范性、授课方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对改革高师舞蹈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高师舞蹈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高师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论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来从事舞蹈教学的中小学教师,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必须掌握舞蹈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舞蹈编创、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赏、舞蹈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舞蹈教学、舞蹈编排中的基本问题。但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类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等因素的影响,本来入学时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的舞蹈专业学生放弃了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基训软开度的训练、腰的训练、跳跃训练、重心感觉的训练等舞蹈中的重要元素,都只能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得以把握,而作品内涵的分析、处理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理论课的学习。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下,应将艺术理论、舞蹈概论、舞蹈教学法、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理论等理论课程全部规定为必修课并加大学分,学位课程也应该确定为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师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二、在舞蹈技能训练上应降低难度,以突出师范性特点

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对舞蹈教师的需求,这与专业院校培养舞蹈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又由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给正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高师舞蹈专业师资普遍缺乏,一般都采取集体课授课的方式,所以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课堂教学就必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而舞蹈训练时间相比专业院校授课课时又少很多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能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的训练、控制能力的训练、跳转翻等技巧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以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突出师范性质,重点在课堂上讲解技能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为了不降低教学要求,可以在基本训练中借鉴现代舞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改变舞蹈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难度训练的教学思维模式,应该是当今高师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三、采取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师院校的舞蹈课应把技能训练同理论指导活动结合起来,既要重视舞蹈技巧又要强化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以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的差异,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由五六位同学组成,由一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根据各小组的基础情况进行授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小组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双人舞、三人舞等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

在舞蹈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属于技巧性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学生较容易接受,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差而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多样化的实践环境,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练习了动作又看到了同学的动作,因而能够加深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和体验。安排集体课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教学法的机会,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手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舞蹈课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四、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师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辅的状况,将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的组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训练性,二是表演性,尤其是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是前人舞蹈艺术的成就,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经典,极具欣赏性和实用性。舞蹈组合动作丰富,连贯性强,便于记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为舞蹈编创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对舞蹈美的感受。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的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高师舞蹈教师可以将院校所在地的民族、区域风格比较明显的地方舞蹈编创成舞蹈组合,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民族艺术和区域艺术的保存和传播。

五、加强舞蹈编创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创能力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备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生对校园文艺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也就要求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舞蹈创编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第一,向学生系统讲授舞蹈创编的理论,使学生明确编舞的基本知识。第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舞各个环节的练习。这阶段,除了注意对“形象捕捉、主题动作选择、队列变化”这些编舞技法的指导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与姊妹艺术相连接与生活相连接中进行多维的创编。比如,在选材方面,可启发学生不仅从生活中选材,还可以从姊妹艺术中选材;在结构方面,可指导学生选择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处理方式;在编舞寻找动作素材方面,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等;在舞蹈构图设计方面,可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多维空间设计和在建筑大型群体空间组合的设计中进行创编等。第三,在以上基础上,由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创编,由此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总之,高师舞蹈专业教学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程度,改变传统的专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高师舞蹈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庞迪蓉.加强高师舞蹈教学的师范性[M].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杨羽燕.谈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M].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静.高师舞蹈教学改革初探邢台学院学报[M].2008,(2).

[4]赵容芳.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M].文教资料,2008,(31).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职高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4-0103-01

我国的职高幼师舞蹈教学虽然也是强调学生对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法的学习,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其他舞蹈专业的学习,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我国目前对职高幼师的舞蹈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这一课程的独特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职高幼师舞蹈教学的现状,探索出适合职高幼师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职高幼师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舞蹈课是我国职高幼师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基础课,在整个幼师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职高幼师的舞蹈教学分为舞蹈的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和幼儿舞蹈三个部分,其中幼儿舞蹈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和核心。我国职高幼师舞蹈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即教师在课堂讲授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进行舞蹈实践技法的训练时,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最快地掌握舞蹈的标准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这种教学方法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只重视对老师的模仿而不愿独立思考,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二、对职高幼师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做好职高幼师舞蹈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舞蹈的理论知识,强调舞蹈动作的标准,就会无形之中加大舞蹈的难度,让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失去信心,同时会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赏文艺演出中的舞蹈节目、舞蹈视频、亲身示范等方式让学生领会到舞蹈的美。如某职高的教师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观看毕业班学生的汇报演出。在学生观看舞蹈演出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舞蹈节目的主题构思、动作设计、灯光、音乐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舞蹈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新媒体技术也逐渐普遍应用于各类教学中,在职高幼师舞蹈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快地掌握舞蹈的动作,但是关于舞蹈的风格、情感等学生很难有直观的把握。采用多媒体技术放映舞蹈视频,可以让学生对舞蹈的风格、情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知,有利于对舞蹈的学习。如某职高教师在进行蒙古族舞蹈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蒙古族的舞蹈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教师还播放了一些展示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视频,视频中的蓝天、草原、牛羊及其蒙古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蒙古族舞蹈的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的时候不仅能够做到动作标准,也能掌握蒙古族舞蹈的神韵,做到了形神兼备。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到许多不同种类的舞蹈作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舞蹈之美,从而提高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舞蹈的相关知识。

(三)在实践中学习

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舞蹈技法之后,就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某职高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演出或舞蹈比赛,在学生参加这些舞蹈活动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舞蹈的主题构思、动作设计、背景、灯光、音乐等方面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而老师只是从旁指导。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编排舞蹈和现场演出的能力。同时在这些舞蹈实践活动中学生也会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舞蹈理论、舞蹈技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会促进学生在以后的舞蹈学习中有目的地学习,在实践中取得进步。我国的职高幼师舞蹈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于实际,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为我国职高幼师舞蹈教学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敏.论职高幼师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1(15).

[2]刘佳.浅谈职业高中幼师舞蹈的创新教学[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知行统一;高校;舞蹈类课程;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逐渐实现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大量的艺术类专业,如舞蹈、音乐、绘画等。对于我国的普通高校而言,舞蹈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着课程时间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加上相对陈旧的舞蹈教学模式,使得舞蹈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文在知行统一的指导下,对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改革。

一、知行统一概述

知行统一中的“知”,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观念等,“行”则是指人的行为行动。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可以为“行”提供指导,“行”可以为“知”积累经验。知行统一实际上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知行统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道德修养,还可以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

二、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高校舞蹈类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除艺术类院校外,其他高校的舞蹈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往往每周安排一节专业课,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舞蹈教学;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注重对于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而忽视对于学生音乐领域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缺乏对于音乐、动作等方面的理解,只是对教师动作的机械性模仿,使得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2、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

高校舞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专业院校而言,起步晚,发展慢,受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局限,在教学模式和教程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多是直接沿用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对学生的舞蹈素质进行分析,使得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例如,部分院校在进行舞蹈类课程的教学时,套用北京舞蹈学校等专业性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课程专业性较强,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难以达到相应的动作标准,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推进,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

师资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师资能够匮乏,舞蹈教室的专业水平较低,还存在流动授课的情况,教学任务繁重,使得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缺乏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自我学习时间,使得教师逐渐难以适应舞蹈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

三、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知行统一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切实提高舞蹈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内容

知行统一重视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舞蹈课程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针对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认知,对于音乐的感受,使得学生明确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对我国传统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舞蹈形成的原因、发展历程、意义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从而明确舞蹈动作代表的意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要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电影短片的形式,将舞蹈教学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舞蹈的艺术美,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使得理论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真正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舞蹈教学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和高校要充分重视,大胆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欣赏、舞蹈技巧等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将专业性的舞蹈训练方法照搬到课堂中。同时,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更新,顺应新时代舞蹈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加深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

4、强化师资力量

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舞蹈教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对于社会学、美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掌握,形成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专业舞蹈教师的招收力度,多招收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舞蹈教师,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例如,可以邀请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传授舞蹈教学的经验,提升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相关舞蹈教师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知行统一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全面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吕璐.高校音乐舞蹈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9)75.

[2] 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226-227.

[3] 李罡.高校舞蹈专业有效教学研究[J].金田,2013(9)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口传身授”;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将人的动作、表情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生存、教育、娱乐等功能。舞蹈具有综合性特点,对于实践性、理论性、艺术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口传身授”是舞蹈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教学内容

(一)舞蹈教学中“口传”的教学内容

经研究舞蹈教学大纲,笔者发现舞蹈教学对舞蹈基础知识、舞蹈艺术表现力、舞蹈基本功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在教学方法部分,舞蹈教学大纲明确表明:“准确的动作示范,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达。”这些足以表明“口传身授”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1.“口传”舞蹈理论知识。舞蹈具有综合性特点,主要依靠肢体动作、表情等表现张力。此外,舞蹈与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掌握与舞蹈运动有关的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理论知识是深入学习舞蹈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精准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并创造出新颖、优美的造型。与此同时,还能保护舞者免受伤害。在学习、练习舞蹈时,“口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将教师的讲解、指示与舞蹈动作、伴奏音乐完美结合,进而完成整套舞蹈动作。如关于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口传教学”:舞蹈具有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柔情性、综合性六大艺术特征;①舞蹈划分依据体裁(情绪舞、情节舞),风格(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社交舞),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舞剧)等。2.“口传”动作技巧。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将“口传”与“身授”结合,即在讲解的同时伴以动作示范。如在开展形体训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动作。通常在训练腿部动作的时候,主要借鉴芭蕾舞“开、绷、直”的方法,“开”指的是在腿部活动过程中,依次从髋关节、膝关节再到腕关节、脚趾尖全部向外转开。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舒展人体线条,使腿部整体更显修长。在日常训练中,舞者可以采取深蹲方式。“绷”,即将脚背绷直,能够使脚的整体线条更加修长、漂亮。在日常训练中,舞者可采用划圈、小踢腿等训练方式。“直”指的是舞者在做舞蹈动作时,承担主要力量的腿部及膝盖都必须保持直立,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3.“口传”素质教育。经调查发现,学习舞蹈的学生大都处于低年龄层,在文化知识水平、艺术修养、情感体验等方面较为匮乏,自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且尚未构建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技能,还要通过“口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增强其综合素养。

(二)舞蹈教学中“身授”的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学中,“身授”由动作造型、舞者形象等部分组成。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应注重全面示范,即将动作完整、精确地示范出来,手、脚、身体、面部表情等同步进行,为学生展现完美的舞蹈动作。如在开展“脚在地面画圆”教学时,其方向为向外、向内;其范围分为大画圆、小画圆。不同的组合方式,采用的舞蹈动作不同,向外大画圆。活动脚往前,经过旁边绕到后面,再绕回第一位置。教师必须完整、准确地将动作示范给学生,同时还要结合该动作要领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地理解舞蹈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教学要求

(一)教师应加强语言组织能力,使语言更科学、生动、形象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舞蹈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忽视了对教学语言的组织和加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舞蹈教学语言来说,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舞蹈理论知识、动作技巧、艺术表现力传授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切忌使用“也许”“大概”“可能”等表义不够明确的词语,更不能随意说出毫无科学依据的话,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及应用知识时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舞蹈教学并非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将自身情感融入教学,以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情感共鸣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

(二)教师需提高动作示范能力,使动作更全面、准确、优美

在舞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极易忽视对动作原理、细节的理解与探究,导致其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整套舞蹈动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结合语言讲解,能够加大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关注和学习力度,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教师动作示范的准确性对于舞蹈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很多优秀的舞蹈技巧。纵观舞蹈发展历史,舞蹈家加工、提炼出很多优秀的舞蹈动作,如动作的高度、力度、跑跳的幅度等。教师作为学生求知路途中的向导,倘若其示范的舞蹈动作不达标,那么学生亦不会学习到准确的舞蹈动作。因此,教师动作示范是否标准直接关乎着学生舞蹈学习的质量。

三、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重要性

(一)“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舞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对于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纵观国内外舞蹈(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教学,都倾向于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口传身授”将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可见,“口传身授”对于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1.“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历史价值经研究发现,舞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社会,舞蹈具有娱乐、宗教、教育等功能,与当时的政治观念、礼仪制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乐”的概念范围较广,包含音乐、舞蹈、诗歌三部分,凡是能够使人高兴的事物,都可以被统称为“乐”。可见,舞蹈对人具有娱乐、教化等作用。2.“口传身授”在当代舞蹈教育中的价值定位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应运而生,很多教学音像资料开始取代教师的“口传身授”,成为当代舞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手段。虽然舞蹈影像资料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导致很多舞蹈由实践性质转化为鉴赏性质,辅助教学手段也转化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长时间观看舞蹈影像资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影像资料教学方式。舞蹈对于力量、柔韧性、控制力、协调性、灵活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实训。多媒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情感释放、交流、互动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口传身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不论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如何发展、提高,“口传身授”仍旧是舞蹈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如在开展芭蕾舞教学时,仅依靠影像资料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口传身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舞蹈理论知识与动作技巧。

(二)“口传”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口传”,顾名思义,口头传播。在舞蹈教学中,“口传”指的是教师将舞蹈动作的名称、节奏、风格等教学内容口头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口传”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头言语的解说、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言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口传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准确、形象、生动、有条理性。由此可知,舞蹈教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神经活动的角度分析,语言属于高级调节活动,对人的意志行为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对于舞蹈课而言,其属于个人意识调节活动。学生汲取、理解舞蹈理论知识主要借助听觉感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本的舞蹈动作。③

(三)“身授”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身授”指的是动作示范,其充分体现了舞蹈教学的实践性。④动作示范教学方式的存在,为学生创设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其可以通过模仿,理解、掌握舞蹈动作技巧。教师通过“身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提高其学习效率颇有益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每个舞蹈动作分解示范,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不断修正学生的动作,以达到将分解动作组合成完整的舞蹈动作的目标。对于富有内涵的舞蹈,更需要教师示范。“身授”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并强化舞蹈理论知识。此外,教师的示范为学生树立了标杆,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身授”给教师的执教水平与执教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示范。结语总之,“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最核心的教学方式。“口传身授”起源于古代社会,一直被延用至今,对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口传身授”教学方式符合舞蹈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造型性、柔情性、综合性的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国舞蹈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优化“口传身授”教学方式,使舞蹈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注释:

①高瑾.浅谈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202.

②林月娴“.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艺海,2010(10):71.

③邓帧帧.浅谈“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12):253.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73-01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我国舞蹈教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六代舞》、《六小舞》,历史悠久,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舞蹈起步晚却发展快,出现遍地开花之势,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舞蹈专业。但是,由于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我国舞蹈教育历史悠久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局限了现代舞蹈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更甚者有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教学效果,缺乏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课程是教学的骨架,教学的有序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就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学校偏重于专业实践方面的培养,课时多,而专业理论的学习却十分欠缺;同时,面对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艺术生,学校却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将重心全放在了专业学习上,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学校尚未考虑就业问题,停留在传统课程上,使该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困难。

(三)师资力量薄弱。舞蹈专业尤其特殊性,对其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我国现代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在该领域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资源匮乏,现在的舞蹈教师很多是从歌舞团调来的;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整体素质较差,且年龄偏大,只具备舞蹈实践技能,但是作为舞蹈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等有所欠缺,而有些教师则是因循守旧,仍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准确把握舞蹈行业的发展形势,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如何提高自己舞蹈技能的反思。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措施

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因此改革教学刻不容缓,也只有改革才是优化教学结构、保持该专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教学,根据所学内容采取灵活教学的方法,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民族舞蹈团体练习场地亲自观赏学习,或邀请民族舞蹈的优秀舞者现场讲解,同时还可结合民族乐器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实施舞蹈教学时,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指导,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舞蹈知识,还应为今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做思考,培养学生舞蹈历史、编导等更多与专业相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完善课程设置。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重视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同时还与历史、美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相关联。因此在实施舞蹈教学时,学校要合理规划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比例,调整课时。在理论课上,要实行交叉学习,即结合舞蹈理论知识与多个学科,使舞蹈的内涵得到更好的表达;在实践课上,可以多创造课外学习的机会,如观赏、参加演出,模拟课堂,同时可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多视角地向学生展示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舞蹈的原因,使课堂内容得到延伸,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师资力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应当竭尽所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般可通过多种渠道:在招聘时,优先选聘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在教师培训方面,要加强年轻一代教师队伍的培养,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进而将教学内容充分传达给学生;再者,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责任心的教育,增强教师的教师道德和责任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修养的培养。舞蹈艺术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重要作用。学校在舞蹈教学方面应当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学习设备,完善教学体系,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路径[J].天中学刊.2011(05).

[2]范红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改革[J].音乐大观.2013(06).

[3]黄忠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3.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师;进修现状;调查分析

幼儿时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中,开展舞蹈教育不但能够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还能陶冶幼儿的品德和性格,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技能。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舞蹈已经成了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幼儿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教育手段。而我国幼儿舞蹈教师进修的实际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一、幼儿舞蹈教师进修情况的调查

1、幼儿舞蹈教师素质的现状

提高幼儿教师舞蹈素质的关键是开展幼儿舞蹈教师进修。而目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的舞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我国各地的幼儿园中,一部分幼儿教师属于教师师范类学校毕业,经过学校系统的教育,具有较好的舞蹈技能。他们经过学校系统的教育能够简单的进行一些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同时也具有了扎实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基本功,能够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育工作。其次,一部分属于非幼儿师范类学校毕业的舞蹈技能一般的幼儿教师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是专业技能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训练,创编意识较差,专业技能不是很扎实,还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另外,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年龄较大,不具备舞蹈技能,没有经过培训,从而不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这些因素会影响幼儿掌握舞蹈技术的能力,也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影响了幼儿舞蹈审美情趣。

2、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培训的模式

舞蹈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在学习之后,培训者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进行联系,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技能培训是对培训者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者自身素质的目的。而幼儿教师舞蹈进修的模式大多是以短期集中的培训为主,这种短期集中的培训模式对于技能培训来说,是不可套用的。学员在短期的集中培训中,由于缺少实践练习,不可能快速的提高舞蹈能力,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成了空谈。其次,目前,一些舞蹈培训的教学内容虽然参插了一些幼儿舞蹈组合,但是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单一,多是以幼儿园舞蹈教材为主,要求幼儿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掌握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舞蹈,主要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学员进修现买现卖,这对幼儿教师提高展业素质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提高。同时,在很多地区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而目前的进修内容恶化培训模式,很难改善幼儿教师舞蹈的整体素质,从而很难实现幼儿教师提高舞蹈能力的目的。[1]

二、增强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的建议措施

1、改变传统的舞蹈培训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幼儿舞蹈教师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教龄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导致幼儿教师具有了不同层次的舞蹈水平和能力,这就造成了在培训类型上的多样化。因此,对于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用全天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使参加人员可以自由支配进修的时间,从而得到很好的进修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少红形式方法,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分层培训,通过拜师学艺和骨干示范等形式,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技能;开展现场教研,将教学有机的结合技能,运用分段集中面授的辅导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和一课三研的方式,园内进行培训,全方位的建立幼儿教师舞蹈培训模式。

2、增加舞蹈基础知识和创编理论的学习,拓展舞蹈培训的内容

在传统的舞蹈培训内容中,适当的增加舞蹈的创编理论学习,使学员充分的了解舞蹈身体运动的变化,适当的增加一些舞蹈的基础知识,使学员充分的了解舞蹈基本动作名称和要领,增强舞蹈基础知识和创编理论的学习,拓展舞蹈培训内容,使幼儿舞蹈教师能够充分的掌握幼儿舞蹈创编常用的手法等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员的理论基础,丰富学员地理论知识。同时,在我国舞蹈中,民族民间的舞蹈是一支奇葩,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舞蹈表现风格特点,对于一些常见的民间舞,要掌握其舞蹈动律,掌握其舞蹈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水平。[2]

3、提高幼儿舞蹈教师专业素质,增强幼儿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

舞蹈教育能够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能够增强个人对艺术的参与能力。而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完备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育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增强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加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同时为了提高幼儿舞蹈教师对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对自己的欣赏感知,通过舞蹈的培训,从而达到美化身段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从狭义上来说,舞蹈教育和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舞蹈教育和幼儿教师素质教育的意义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净化了幼儿舞蹈教师的心灵,升华了幼儿舞蹈教师的思想,因此,幼儿舞蹈教师进修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3】

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幼教事业中,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是提高幼教事业的需要,为了全方位的开展幼儿教师舞蹈的进修,在以后的培训中,要采用“分层培训,灵活施教”的方式,对舞蹈教师进行多形式并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素质,从而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9

论文摘要:改革高师舞蹈教育中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不仅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挖掘出与其他学科相通的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更新教育、被教育者的舞蹈水平和理念,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这就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当前,在高等师范舞蹈教育学科的建设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其一直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上。这种现象暴露出舞蹈教育的许多弊端和矛盾,不利于舞蹈人才的 培养,限制并阻碍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形成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生源素质低下,给舞 蹈教学带来困难;其二,教师对于舞蹈本体文化认识的欠缺,使舞蹈教育显得单薄;其三,教材使用的随意性形成教学的不严谨。

    针对高师舞蹈教育中的这些现象和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改革高师舞蹈教育中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

    一、改革教育体制,舞蹈教育从源头抓起,提高生源素质和质量

    学生舞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舞蹈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的根本上做起,只有这样,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并驾齐驱,从而进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层面。因此,改革旧的教育体制,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这对于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因为,其一,舞蹈是一个对生理、身体自然条 件较为苛刻的专业,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生长的最佳时期,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上,都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证 明,在这个年龄段的舞蹈教育效果高出其他年龄段的几倍。其二,由于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一些舞蹈基础、水平较好的考生因为文 化课分数线的限制,与大学失之交臂。根据以上情况,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上,加人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生源的文化 素质和专业质量。因为这种舞蹈的学习是与文化课同步进行的,而不是与整体的教育断裂开的,同时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能够适应当 今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的需求。

二、拓展和加强舞蹈教育学科建设

    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越来 越凸现出来。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资华摘曾在《面向21世纪舞蹈学科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应用学科的建设大都与舞蹈教育紧密相关,依然需要突破‘经 验叙述’、‘教材整理’、‘技艺传授’的水准,克服杂芜、繁琐、重复现象。强化对普遍规律的科学提炼,少而精准的传授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 发展的人才意识。”当前的舞蹈教育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21世纪舞蹈教育的发展,对我们的学科提出新的挑 战。新世纪的舞蹈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当前的学科体系,以开放的学术视野和眼光,开设与舞蹈相关的综合艺术表演专业和增加新的学科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学、 教育学、解剖学、力学、生理学、生化学、心理学、运动医学、传播学、人类学等,使舞蹈学科教育在知识面和学术性上更加广博而厚重。在人才培养和基本素质要 求方面,必须适应当前舞蹈教育由职业教育向全民教育推展,也就是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的新的发展趋向;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不 仅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适应当今的教育规律,挖掘出与其他学科相通的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 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更新教育、被教育者的舞蹈水平和理念,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这就是现代教育发展中 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与文化修养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表现在你拥有大楼的多少,而在于你拥有具有真才实学 的、有威望的名师的多少。学校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教师之争。师资力量的厚薄,才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的真正标准。师资是教学的关键。舞蹈教师不仅需要有 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笔者认为舞蹈教师应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舞蹈是人体文化,动作是舞蹈的特性。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其教学内容充分地表演给学生看,做好示范,是舞蹈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2.具有舞蹈编导的创造能力.在高师的文艺活动中,舞蹈教师要不断地创作舞蹈作品,组织学生演出和比赛,进行艺术的实践,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舞蹈及创作水平。

    3.具有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作为一个舞蹈教师不仅要会跳、会编,而且还要对舞蹈本体文化以及相关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正确地把握舞蹈教学的特点。

    4.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为舞蹈教师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即舞蹈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把舞蹈教给学生时所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并能够在舞蹈教学上,较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具有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的、高度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当前舞蹈师资极度匾乏的情况下,可采用以教师自修为主或请进来,走出去。将一些在舞蹈教育和理论上有权威的专家请进来,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让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和进修,不断吸取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广泛参加舞蹈文化活动的各种交流,及时把握和了解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不断地丰富自己,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四、教材的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师范特点

    科学系统的教学必须有科学系统的教材作为前提条件。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对于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篇10

参考文献一:

[1]欧建平.21世纪内地舞蹈教育的成绩、问题与借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

[2]菁鸢,文聿.舞蹈教育:创造力不能被“下载”的领域--北京国际舞蹈教育发展论坛纪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4)

[3]杨巨平.奥尔弗斯教及其主要影响[J].历史研究.1993(04)

[4]刘岩.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5]黄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纹理、形状特征提取与面向对象分类研究[D].武汉大学2009

[6]江铃.舞为人师,行为世范--试论人文关怀下的高师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3)

[7]黄昕.道布勒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生之本质与关系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8]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

[9]陈双新.“乐”义新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3)

[10]菁鸢.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21世纪舞蹈教育”交通旅游经济论文研讨会论文综述[J].舞蹈.2000(01)

[11]平心.试论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兼谈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3)

[12]刘青弋.重提“力效”研究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兼论舞蹈教育在当代的失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3)

[13]于平.舞蹈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4]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5]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6]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17]龚倩.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18]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9]黄昕.第一胎剖宫产与第二胎新生儿出生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

参考文献二: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地球科学期刊[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参考文献三:

[1]卢倩.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D].沈阳音乐学院2014

[2]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

[3]蔚华.论儿童小提琴教学中音乐“感知与思维”能力的培养[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陈岭.歌词隐喻理解对声乐教学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王滔.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6]解雨姣.唐代乐舞在敦煌壁画中的反映[D].西北民族大学2014

[7]林晓花.适应舞蹈对就业年龄段智障人士人际适应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8]王蕙.大理白族佛教乐舞形态及本土化[D].云南艺术学院2014

[9]刘俊.浅析江南舞蹈素材在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4

[10]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1]李燕.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自然科学总论成果12]郭援.“文革时期”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3]唐冠祥.钢琴背谱的记忆分析与操作训练[D].南京艺术学院2008

[14]冒蓉.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7

[15]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6]孙丹红.江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课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7]陈婷.论舞蹈中宗教精神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8]刘梦瑶.周大风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9]荆晓琳.“身心一元论”的提出及对舞蹈艺术审美和教育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