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0 11:22:03

高师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研究

一教学思想上贯彻“原本性”,让钢琴教学回归钢琴本性

对于奥尔夫的“原本性”而言,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本源的回归,二是寻找音乐的源头。对于奥尔夫来说,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不是单纯的技能和知识体系的传授,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和相互沟通的手段,每个人都存在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和相互沟通的本能,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从自然的本性出发,从人的本性出发,从音乐的本源出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十八岁左右,已经超过了最佳的钢琴技能学习时间,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弹奏基础,有些学生甚至连钢琴都没见过,其手指灵活性、柔韧性与钢琴专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对其进行钢琴教学时不应该过于注重演奏技能的提升,而是通过学习和弹奏优秀钢琴作品,培养其艺术感受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品味。受教学观念、管理体制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存在着成人化和专业化趋势。在选择教材时,基本沿用专业教材或者专业教材简版,教学方法基本上以老师的口传身授学生模仿为主。由于钢琴弹奏技术繁难,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练习才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而该专业学生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技术目标,导致练琴的过程非常痛苦,这种状态下,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培养出大量技术不成熟,缺乏艺术灵感的学生,严重脱离幼儿教育实际。贯彻“原本性”的原则,首先就是将在传统教学中过于追求的演奏技能和外在价值的教学模式摈除,不再一味采取反复模拟和机械训练的方式,而是更多的重注体验和感受的形式,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本能反应。

二教学内容上注重综合性,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的任务和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掌握的钢琴弹奏基础知识和演奏技能,主要是为了培养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的学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需求决定了其钢琴教学不只是单一的技能教学,而应该是通过和其它学科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科过于单一的问题,钢琴课设置很少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综合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色,也是我国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综合了动作、演奏、欣赏、语言、歌唱、表演和创作等一系列的综合教学。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包括动作训练活动、听力训练活动、嗓音训练活动、奥尔夫乐器演奏四个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耳朵、嘴、心、手以及脚等全方位调动人体每一个部位。钢琴音乐也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用手指进行演奏,还需要用嘴来唱、用耳朵来倾听以及用心去感受。嗓音训练活动,主要是指用人的嗓音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嗓音训练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为富有节奏的语言朗诵活动和歌唱活动。奥尔夫的节奏训练发挥了语言、人声和歌唱等多种作用,把地名、人名、诗歌、童谣等作为教学出发点,通过语言启发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进行相关的节奏训练时,可以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名或者称呼名开始。例如,将“走”、“跑”、“慢走”、“快跑”换成节奏符号,“走”代表一拍,“跑”代表半拍,“慢走”代表两拍,“快跑”代表十六分音符,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节拍之后,再进行组合节奏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的声音以及机械发出的声响等进行模仿,让他们将生活中的音响在自己所学到的节拍中找到相应的替代。如水滴滴答的声音,钟表的指针的声音,可以把它模仿成2/4拍等。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的身体动作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动作和语言一样是人的本能,平时看似简单的走路、拍手、跑跳都是富有节奏感的。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有好的节奏感一直是一道难题。如果仅仅从节奏本身入手来教,学生课堂上或许能够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如果能够和动作进行结合,就能很好地跨越这个障碍。学生可以先从动作的节奏上来获得感性体验,然后再把这种感性体验模仿出来,并在弹奏的节奏中进行复制,这样可以简化复杂的节奏,并对抽象的东西进行具体化处理,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奥尔夫乐器演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奥尔夫乐器主要分为固定音高和非固定音高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些乐器有着丰富的音色,操作简单,不用进行专门的训练就能掌握演奏方法。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特别是为即兴演奏能力提供了平台。钢琴演奏的形式多样,有独奏、双钢琴、协奏、四手联弹等,而所有的演奏形式都存在配合的问题,奥尔夫乐器能训练学生的配合意识,这就是乐器教学为钢琴教学带来的优势。

三教学方法上突出创新性,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传统的钢琴教学方式以传授技能技巧为目的,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在奥尔夫看来,即兴是最自然和最古老的音乐表现方式,是表露情感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即兴创造是每个人的本性,但随着教从化思想、观念和行为逐渐转化为各种“习惯”和“规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外人面前一般很难放开表现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方式就是即兴,也是最为具有特色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才历经几十年而经久不衰。最为可贵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仅提出原理,更提供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评估方法。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改变学生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例如,在教学时,对于那些具备了一定弹奏能力的学生,可以专门拿出一点时间,对他们所熟悉的旋律加以启发,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兴趣进行加工和修饰,即兴弹奏出来。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在钢琴课上她们都有“乱弹琴”的嗜好,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在“乱弹琴”的时候是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很好的利用这一特点,对其提出要求,就是在完成每一次的作业时都要弹出不同的心情和感受。这不仅提升了其兴趣,还满足了其表现的欲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不仅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把“适于开端”和“适合儿童”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来对待,他比较注重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游戏性,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能够将学生从多年来被动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解放出来,从灵魂深处的潜能得到唤醒和释放,这种教育方法所培养的学生,在当前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四教学评价上把握多元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辞海》对“评价”的解释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平常我们对人或事物作出主观的是好是坏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价行为。一种好的评价方式,应该在体现课程教学特色的同时,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客观性、激励性、发展性。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往往以学生在艺术技能达到的水平高低来衡量,比如钢琴过了几级?学生在某某比赛中得过哪些名次等等,而这些获奖的学生,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传统的评价方法不重视对学生艺术审美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的评定,也无法体现学生艺术的爱好程度和欣赏水平。成功的艺术教育必然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同时注重教学过程的赏心悦目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在评价艺术课程时,要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给予充分考虑,并注重其个人的感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艺术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奥尔夫音乐教育课例中,老师在每一节课后引导大家去做总结,要求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欣赏、评价的层面。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不仅可以将学生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进行体现,还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钢琴集体课堂上,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用简单的分数或者等级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事实上,这种评价模式很难体现对学生真实水平。奥尔夫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对学生钢琴技能和知识的体验掌握,更多的是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体验、合作能力等。因此,其评价尺度也应该是包含技能、态度、情感、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大胆的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如: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了综合而综合,为了创造而创造等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虽有具有很多的独特、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用在钢琴教学上,我们不能原本照办,应有选择性地吸收,评判性的借鉴。奥尔夫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身就不是固定不变,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要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教材为依托,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和方法,富有创造性地展开教学,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灵性,引导学生去更好的理解钢琴艺术和文化底蕴,为学生以后钢琴可持续性学习和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蒋琴工作单位: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