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路径

时间:2022-05-08 10:16:18

全媒体环境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路径

[摘要]“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环境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要求的改变,进而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专业化要求逐渐提高。大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依据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与拼搏精神,成为经得起时代风浪的新人。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全媒体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真正入脑、入心提供必要助力[1]。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大共识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塑造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新时代全媒体融合与高校素质养成教育创新已经形成了新的命运共同体[2]。

一、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新特征

全媒体的深入发展,在时间、空间、主体、效能维度体现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特性[3]。“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网络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丰富着信息的传播广度和受众影响圈。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载体和主体效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

(一)教育内容的全程互动传播

新的教育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往的课堂式教学以面对面授课为本,主线教育为主。而如今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渠道已经从书本课堂内容转移到了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在调动全员互动性的同时将所授内容充分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内心。

(二)教育载体的全息深度融合

全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规模普及,我国当前的通讯技术、信息传播能力、网络连接技术都已走向成熟,全民网络通讯时代带动全媒体信息化时代稳步发展。病毒肺炎发现之初,国家教育的主流载体更是变为了移动网络。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是飞速传播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化大数据爆发的时代,教育主流载体与信息流量充分融合。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比之前更加快捷;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迫切需要提高对全媒体环境中复杂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教育主体的全员参与互动

全媒体时代中的教育者应该与受教者共同前进与发展。在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下,辅以宽格局、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多渠道讨论交流。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受教者主动思考,在思维的运用中理解教学内容的真谛。

(四)教育效果的全效实现态势

坚持课程育人是当下教育界的主流思想,而全媒体则发挥了优化教学授课效果的职能。全媒体技术丰富了教育的载体,改变了教育载体的单一性,为新一代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育与新媒体的结合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其二者的结合还有利于对教育效果的提高。可以建设更多符合当下教育需求的网站,例如,帮助受教育者提升教育效果的网站,辅助教育者时刻关注受教育者动向的平台等。

二、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问题与分析

(一)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主要问题

1.道德素质养成层面道德自制力与自律能力不足。在升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过分放纵的校园生活,迟到旷课抄袭成风。针对以上现象,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就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来说,学生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4]应该将养成教育分群体、分类型地开展,坚持教育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从小事抓起、注意积累、逐步提高,提升现代大学生道德自制力和自律能力。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脱节。部分学生在讲起道理时头头是道,分析的全面而透彻,态度摆的相当端正。但是当他们做起事情来,自身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却大相径庭。他们有着对道德真善美的良好认知,但是却没有完整的行为习惯与之相对应;他们期待建立起和平无异的社会制度,却一次次地打破学校社会所具有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完美的道德认知,但是在社会发展的急剧变革中,让他们的道德选择和整合能力变得羸弱,所以我们应使大学生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方面二者相结合。道德意识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的环境里父母给予的过度宠溺导致了他们的嚣张跋扈。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强人所难,却置别人的需求于不顾。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自私自利、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我们应使大学生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着重培养当今大学生的奉献精神。2.学习素质养成层面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应选择沉寂下来,培养自觉意识和主动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与新的学习方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在面对多种困难时应该具备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作为国家未来的新鲜血液,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充足的自主意识来面对未来社会中难以预估的挑战。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进入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和同窗,享用着新时代全媒体环境下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愈加严格。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固有的学习素质,培养新的课堂学习习惯,摒弃旧的无用学习习惯。尤其是当下多平台自主学习技术与课程的紧密结合,知识的完整构建主要得益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展现,根据当下新的外界形势,大学生应该基于已有认知水平自主建构新的发展路径,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3.生活素质养成层面现代社会各领域都需要大量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人才的选择开始逐渐趋于多元化与全面化。一个人的生活素养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生活能力,生活能力越强就说明这个人可以妥善地应付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生活素质的是否养成,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独自生活水平,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大学生素质养成问题成因分析

1.高校教育对素质养成培养的忽视高校教育的功利化现象日趋严重,培养人才的方式往往趋向于对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应用,而忽略了个人素质养成教育。[5]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作为应试教育选拔的产物,本就缺少相关素质养成教育的培养。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可能会产生知行不一的现象,从而对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2.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培养弊端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要满足教育选拔人才的需求,加之学校方面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这一因素,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由于家长言传身教的缺失,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于来自家长认可的渴望,大多数学生也产生了只注重学习成绩的目标导向。这一弊端会逐渐使学生丧失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发展。3.社会价值危机造成的道德困惑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的经济崇尚目标化,经济行为物质化。越来越多的物质需求和对自身拥有更好的生活的强烈渴望,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从崇尚集体利益转变成为崇尚个人利益。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利益而培养人脉,不顾一切打压损害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由于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和来自于自身获取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影响,过于追求利益的行为会使大学生产生不良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4.大学生个体轻视素质养成的培养及自控力缺乏大多数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大学学业轻松的想法,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普遍都缺少了在高中时的学习动力,同时多数大学生是远离家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求学,这种变化使大学生逐渐丧失对各种素质养成教育的动力。大学不同于高中,远离了高中校园无微不至的保护,当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这使本就丧失动力的大学生更加难以培养出充分的自制力,这时就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来提升个体的素质养成以及自控能力提高。

三、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教育,奠定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质养成的认知基础

1.落实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行为准则教育,规范大学生认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当代大学生作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理应在习惯养成方面成为表率和楷模。大学肩负着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重任,也是开展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最佳地点。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学生手册考试和相关规范的网络线上答题等各类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道德能力。大学教育应逐渐将正确的行为准则与正确的社会生活认知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心里,规范他们对社会的认知。2.弘扬媒体线上主旋律,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政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当代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这是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一个首要条件,主要体现在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大学生都能自觉调整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集体主义为基本道德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如在学生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红色知识宣讲活动,组织学生自学、自讲、自受益,开设“校园先锋V讲坛”,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密切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3.加强全媒体环境下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确认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和社会实践接轨的特殊阶段,其正处于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具有多重主体身份。大学生应正确行使全媒体环境下的法律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文明上网的法律知识传授,要求大学生掌握法律方法,多多参与法律实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模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预防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提高其在网络世界里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正确道德观念、具备理性道德原则,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本能和物欲、保持人的自主性与人格尊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强化全媒体环境下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意志品质

1.增强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不良品行的甄别能力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较低,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对很多事情缺少正确的判断。面对一些事情不能有很好的甄别能力,从而被互联网平台里一些不良的行为所诱惑,进而丧失基本的道德素养。为了避免诸如此类严重后果的发生,需要高校、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对不良事物的甄别能力,并达到规避不良品行的目的。如针对频发的网络校园贷等事件,可以通过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表情、小视频、微信小程序等,加大相关知识在同学们生活中的传播。2.加强全媒体环境下挫折教育,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频频发生的挫折教育严重不足现象,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其根本。高校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面对挫折方面教育,从心理及学生自身方面强化高校大学生对挫折的耐受程度,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道德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拓宽心理疏导途径,还需要高校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接受挫折的机会来使学生拥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转化挫折的素养。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聊天工具和组织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3.培养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律自省能力由于社会转型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多重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自律自省能力距家庭、高校和社会的要求都相差甚远。面对较高外界需求的当代高校大学生,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自省能力极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利用官方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大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拍摄相关视频以警示学生沉迷于娱乐活动的时长,逐渐引导改变大学生的行事方式,最终实现大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的目标。

(三)拓展全媒体环境下实践渠道,固化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成果

1.主题活动,体验领悟实行素质养成教育必须要有其理论规律,单凭课上的讲授终究不能让学生充分接受素质养成教育。需要用更生动的多渠道的网络教育方式来加强素质养成教育,比如,不仅仅把主题班会开在教室内,还应开设多渠道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自己领会素质养成教育的好处,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素质养成教育。2.日常践行,规范行为人的行为是受观念和认识制约的,学校不仅应肩负起传统课堂的传道授业重任,而且应在全媒体环境下不断思考如何践行素质养成教育。拓宽完善网络素质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责任践行渠道,完善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践行程度。让素质养成教育尽快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多领域、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养成教育本质的转变。如针对学生校园网账号使用流量、使用频率的统计,有助于教师合理判断每一名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和娱乐时长。3.监督约束,行为调节在全媒体环境下素质养成教育中,可能存在学生无法找到接受正确的素质养成教育的方向。因此,高校方面需要监督全媒体环境下素质养成教育的教育成果,约束他们的行为,并在正确的时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产生行为偏差。

(四)营造全媒体环境下教育氛围,形成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有益环境

1.形成全媒体环境下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父母的文化素养会对处在成长期的子女产生社会化的影响,父母不仅要以正确的教育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还要以自己爱好学习、刻苦钻研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感化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来自父母的“无声的教育”,能起到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家长可以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多频率地与子女互动交流,加大家庭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引导作用。2.建设全媒体环境下先进的校园文化学校在学生教育的历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全媒体环境下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培养,提高校园主流媒体和网站的正面引导作用,奠定校园文化基调,营造品味高、蕴含性高、和谐度高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3.维护全媒体环境下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当下媒体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教育环境出现了网络环境的新内容。在媒体复杂信息化的影响下,网络环境开始呈现广泛性、复杂性、可创造性和开放性等新特点。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这个新手段,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开发,在不断改进中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另一方面,在学生不断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为他们维护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阻止不良信息系统对学生的侵害。

四、结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研究愈发迫切,应加强对全媒体传播特点与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关系的研究,创新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方法,从而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终知行合一的效果。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利用全媒体资源进行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衡,付洪涛.全媒体视阈下地方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创新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18):34-37.

[2]王耕,项杨.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99-205.

[3]梁钦.自媒体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94-96.

[4]张成林,扈中平.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符号认同”的德育生成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4):29-32.

[5]郁晓昕.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以上海实践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4.

作者:殷福龙 张二军 张晨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