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十篇

时间:2024-03-12 18:13:40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1

[关键词]多媒体 产业 运营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产值增长迅速。其中,移动媒体、网络媒体增长最快,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媒体的变革,促进了我国媒体产业链的重组与发展。2010年7月1日,我国三网融合首批12个试点城市牵;单揭晓。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互联网、媒体网、通信网开始从昔日的割裂、分离状态,逐渐走向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在逐步完善的新秩序和规则中逐步形成新的生命形态。可以说,多媒体产业运营本质上是三网融合下,媒体的一种新型经济运行形态,它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产生,必将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发展完善。

媒体产品的生产、经营、播出等活动完全按照产业部门的行为规范合理运行即为媒体产业化。媒介营销就是媒体多媒体产业化运营的关键,就是全面整合运营媒体的内容和渠道这两个核心资源。通过与市场的沟通,通过为媒体消费者服务,实现媒体产品和媒体本身的“双重出售”,完成信息传播活动的相应社会经济补偿和增值。可以从渠道、内容、服务、创新机制等方面创建多媒体产业运营路径。

一、渠道融合打基础

多媒体时代,传统的权威信息渠道逐步失去了“信息中心”的地位、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事实真相和商业信息。因此,钩连和整合多媒体资源,打造多媒体信息产业链,是实现多媒体低成本、大影响、高价值产业运营的前提条件。

1.摊薄内容成本。

以前,电子媒体传播多属一次性消费,观众一般看完当天的节目,就很难回头再看。多媒体终端融合,在各种媒体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相契合的前提下,将同一内容分摊到不同介质的渠道上营销,消费者能够错时性在不同的媒体上获得需要的信息。有效提高了媒体内容产品的附加值。如,武汉广电按照统一编辑,整合运营的思路,将武汉广电网和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等媒体渠道整合起来,实行多媒体打包运营,将传播内容分层次,分级别,按长短和重要性的不同,分别发送到报纸和武汉广电网等各个传播平台,方便消费者在多种媒体上自由选择。同时。强化武汉广电总台广播电视栏目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的互动延伸传播,推动多种媒体互为导读,强势渗透。在多媒体运营部,过去多个媒体同时派多个记者的采访任务现在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节省了人力资源。摊薄了运营成本。

2.扩张渠道影响力。

多媒体渠道融合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地铁电视、网络电视城市电视等多种媒体融合为一体化终端系统,架构多媒体立体传播信道。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集结起来,各媒体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交叉延深传播。形成影响力巨大的立体传播效应。实现了多媒体的大影响,名品牌,高产值。为建立多媒体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融合价值。

多媒体融合传播,形成多媒体产业价值链,有利于媒体的互动整合营销,有利于推动内容在多媒体平台上流动中增值。平台越多,受影响的受众和消费者就越多,媒体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媒体传播价值越高。

二、运营内容是核心

在多种媒体传播格局下,数字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大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所有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营销具有独家吸阴力的内容,成为媒体争夺消费者的引点。

1.内容的市场化整合。

根据市场需求,将合适的内容放在合适的平台上,是多媒体产业运营的关键。一是要提高对自有版权原创内容的生产集成能力和营销能力,以强化内容的独特性,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内容的市场化运营,既将自己核心内容市场化,又引入其他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产品,整合各类资讯,丰富多媒体运营内容;三是发挥新媒体信息互动、精准、定向的优势,加强对各类内容的精准定位,有序编发。形成内容扎堆效应,建立有效的内容营销增值模型。

2.增强内容附加价值。

传统媒体拥有丰富的影视文字资源。如何使这些内容资源增值变现?开发多媒体内容运营媒资库,对各类内容素材进行数字化存储,将提高内容资源的边际效益。三网融合背景下。不同网络所拥有的增值服务功能都能为多媒体运营所利用,同时在运营中保值增值。多平台内容运营,一是提高了内容资源在多种平台上的重复使用率,减少了媒体产品的一次性消费:二是提高了拥有媒体版权内容的营销力,媒体核心内容资源可通过媒资内容支付平台对外出售;三是通过对各种内容资源的整合运营,促进媒体内容附加价值快速增长。如。同样的报道素材,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包装,就能产生手机电视频道、网络电视频道等不同的播出版本。

3.原创内容的运营。

由于人类生活的社区化日益明显,一个城市将成为一个社区,吃饭、购物、上学、就医、看电影,人们的消费大部分都发生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他们消费的信息也大部分是来自城市媒体生产的信息,而对其他城市的信息关注度弱。如,广东人不关心如何在北京搜寻餐厅,重庆人很难为黄浦江污染而揪心等等。因此,多媒体产业化运营应该强调传播内容的地域性,突出内容的本土化。凸显本土化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越有地方个性的内容,就越全国化、全球化。

三、服务用户是根本

在多媒体融合的信息社会,消费者选择信息服务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大。只有服务用户,拓展传统的“注意力求租”赢利模式。才能实现多媒体产业运营目标。

1,信息产品服务。

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优势被不断发掘,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产品层出不穷。各类运营商通过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广电运营商核心信息服务产品就是智能家庭客厅。这是一个基于数字技术的高清互动电视服务终端,由这个终端延伸,高清互动电视的节目回看。家庭娱乐服务、家庭金融服务、家庭交通服务等功能,形成为消费者服务的信息产品链。在这个服务链上。广电运营商不断开发用户扩大网络流量:不断增加整合传播内容提高信息质量。

同时,互联网具有产生多种信息服务产品的功能。如,免费提供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主页空间:内容加密用户付费浏览;用户付费进人数据库查询还有基于互联网的农信通、农信宝、买卖易等等。手机媒体也能生产信息服务产品,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面向学龄前儿童打造的“彩信宝宝故事”,“旅游信息服务”等等;

2.互动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是指媒体在传播内容上具有可扩展性,且能通过提供扩展

实现增值。目前,互联网广告的互动与精准已经被广泛认同。其增值服务效果明显。据全球行业数据显示,广告主品牌投放预算,互联网广告预算已经上升到所有媒体的第二名,占14%。在我国,基于IPTV系统的电信行业与媒体行业的融合,正在产生一个巨大的网络电视产业,且正在逐步瓜分传统媒体的用户而实现产业增值。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视网融合发展开始走向深入,电视媒体官方网站由过去电视台宣传窗口的定位正在向特色化、商业化的新媒体转型。例如,央视网整合全台所有新媒体资源,在内容上实行台网联动,经营上实现电视广告与网络广告资源整合、捆绑销售,效果良好;武汉广电网将全局(总台)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纸所传播的内容资源经过筛选整理,发送到多媒体平台上,开设《大家聊吧》《大家拍吧》《大家播吧》等栏目吸引网民参与。其网报互动的《大家拍吧》《城市宝贝SHOW》儿童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吸引了500多个家庭踊跃参与,形成一个传者一受者一信息反馈一受者一传者的双向回流式互动传播模型。促进了《武汉广播影视报》的销售量和网站的影响力。

3.电子商务赢利模式。

格兰瑞智咨询研究总监韩凌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要建立在用户需求上面。”多媒体运营商业模式的建立,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留住用户。

根据互联网可以渗透到“三屏”之中,广告具有针对性、指标可量化、可以做到推广和销售渠道的统一等商业特征,2010年6月,武汉广电以互联网为基础,打造了多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多媒体销品在线。泼项目将报纸、广播电视整合为“媒体包”,与商业实体店结合起来,推出

“水泥十鼠标”、“小门面大商场”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商品信息流传播带动商品销售流,创建线上线下多个盈利点。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菜单式系列信息服务。上游连接企业,以会员制为基本纽带对企业内容进行精准定位,形成同类企业、产品多媒体的扎堆展示效应,帮助企业推广销售产品和服务项目。下游连接消费者,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和在线购物服务。该项目第一步以“武汉节能宣传周”为契机,推出全市环保节能展播展销平台,助推“两型”社会建设。随后逐步推出武汉饮食在线、服饰在线……等贴近老百姓。为市民生活服务的专题内容。这些专供信息内容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既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又能方便他们直接在网上购物。

四、创新机制是动力

实现多媒体产业运营目标,必须革新内容采制方式和渠道整合方式及人才使用方式,创新产权体制,再造媒体业务流程。

1.创新产权体制。

目前,我国国有媒体产权结构相对单一,影响了媒体资本运营市场化。较为成功的媒体资本运营方式是媒体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将经营性业务注入企业,吸纳业外资本合资或合作经营,子公司的产权结构不能改变母公司(媒体)的产权结构。在国有媒体控股的前提下,私有产权的进人,有利于媒体独立市场主体的形成。应该说,善用资本市场,增强适应市场剧变的能力,将内容产品的经营上升到媒体产业的资本运作,是多媒体产业运营必须跨越的一个台阶。

2.对外合作经营。

通过改革创新对多媒体资源进行跨地区跨媒体整合,有效利用多元渠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提高媒体内容的附加价值。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媒体产业链可以由一家媒体集团整合自身平台建立。也可以跨媒体、跨区域整合多家媒体集团的媒体渠道打造全国性的媒体平台。如,城市联合网络电视由全国城市电视盟成立有限股份公司,采用股份制的方式运营,形成较高的传播价值,产业运营收入由合作各方按入股额度进行利润分成。

3.内部业务流程再造。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2

【关键词】媒体资本运营

所谓媒体资本运营,或称媒体资本运作,就是将媒体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扩张媒介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一、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

中国广电业在建国之后,始终是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有计划地按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开办电台、电视台。从行业结构上看,从文革结束到现阶段,起重要作用的广电行业政策依据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行业定位不明晰造成的广电业与电信业之间的矛盾。第三,广电行业定性模糊。近年来,广电产业化是一个十分敏感问题。一方面,政府明确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从国际惯例而言,按照美国最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和欧盟“INFO2000计划”中对产业的定义,电视作为一种产业,连同印刷出版(含软件)、电子出版、电影、录音、广播以及传播、信息服务等等,统称为“内容产业”,是网络经济和传统媒体的很大一个产业。另一方面,出于宣传管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广电行业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这就使之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同时,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

上述实际情况使得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各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82号文件,以下简称82号文件),以82号文件为标志,新一轮广电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在下述几方面产生了明确的影响。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直接促成有线与无线的合并。二是在媒介运作上明确了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指导性原则。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和2001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分别指出“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以及“实行多媒体兼营”、“实行跨地区经营”等。从较早成立的几家广电集团的内部构成看,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已经是集团存在的重要方式。而一旦跨地区经营成为现实,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二、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对策

1.宏观主体方面——政府正确引导

在我国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良好环境。在媒体产业化发展条件下,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因此,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构建媒体资本运营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清除市场障碍、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我国媒体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政府一方面是宏观调控者,另一方面又是媒体单位资产的现实所有者。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必须坚持政资分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媒体资本运营体系,确保运营的高效和顺利。

第一,确保媒体单位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第二,明确媒体资本运营的主体和客体。当前可将媒体可经营资产统一交给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媒体单位内部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具体经营。这些媒体资产经营公司是介于政府和媒体单位之间的一级经济组织,它与政府之间是委托关系,与媒体单位是产权纽带关系。这种组织机构,清楚地界定了出资者和经营者,可以克服过去媒体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政资不分”的弊病。从运营客体来看,当资本运营手段引入媒体资源配置时,必须明确其所支配的有限范围,这是关系到保持我国媒体事业“喉舌”性质的重要问题。经验表明,媒体资本运营的客体只能是媒体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第三,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媒体单位还不能直接改制上市,但是一批媒体单位通过诸如子公司直接上市或子公司买壳上市等间接途径上市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一方面要发展证券市场,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促进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尽快实现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在证券市场流通,加强交易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使资本的流通、转移更加快速和有效;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使之健康发展,从而在包括媒体在内的资本运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媒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必须贯彻“依法监管”的原则,即监管的权力必须依法授予,监管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当的监管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等。其目的是要使政府部门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又保护媒体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监管的廉洁、务实和高效。这在传媒业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媒体进入资本市场,原来有些监管的方式已不符合“依法监管”的原则。

(3)对媒介资本运营进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资本运营主要是市场交易行为,但政府也不是被动、无为的,相反,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资本运营的规模、方向、方式等朝着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一,政策引导。资本运营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即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配套政策,为资本运营提供政策导向和基本框架。对于那些符合媒体产业政策要求的资本运营行为,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第二,信息服务。由于“位差”的限制、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和决策系统的相对不完善等原因,媒体单位在资本运营中的行为不免有一定程度的短期性和盲目性,所以要求政府从宏观全局的高度通过有关信息服务加以引导。而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也使它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媒体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提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组织媒体单位产权核定评估,向媒体单位提供投资参考等。

尽管政府在媒体资本运营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不仅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和干扰,而且还会影响到资本运营的成败。因此,在媒体资本运营中,政府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是建立起以市场选择约束机制为微观基础的宏观社会资本配置、运行机制,为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

2.微观主体方面——媒体编营分离

虽然我国政府目前逐渐在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降低干预成分,但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依然很浓,媒体没有在市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编辑事务和经营业务仍然由一个受政府委托的领导班子来管理,这样会政企不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率。

(1)两权分离:专业办报专业经营。目前,一些报业集团的领导者提出设想,在报业集团内部社委会与董事会不再合一,而是实行社委会与董事会平行领导制,社委会负责编辑事务,司舆论导向、政治立场之责;在对经营部分实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前提下,由董事会负责整个集团的经营业务(广告、发行及其他经营项目),负责资产保值、增值,但无权干涉编辑业务。尽管在实际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和各媒介自身的特点各有不同,但这一改革设想符合编营分离的基本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这一思路目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传媒业界的共识,编营两权分离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并有助于其借助资本运营以实现规模扩张,其具体优越性体现在下述几点:

A、有助于媒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成宣传任务。B、有助于确立编辑独立原则,促使新闻从业人员恪守新闻专业理念。C、有助于政企分开,扩大传媒融资范围,打开多元融资渠道。D、有助于规范媒介的经营行为。

实现两权分离后,一方面媒介经营公司可以大规模引进专门性人才从事媒介营销工作及其它所属产业经营,加强经营行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又可在媒介外部由政府部门针对媒介经营公司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内容广泛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性机构监督、核查传媒经营行为,这样内外并举以规范传媒公司的经营有助于真正实现效率增长的目标。

(2)实施两权分离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以编营两权分离作为媒介内部制度创新的核心,为媒介有效资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A、明晰产权,严防资产流失,促进有效运营。实施两权分离首先需要将媒介经营性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这一工作必须由权威的、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以对媒介现有的各类物质资料、无形资产进行准确、公正的专业性评估,防止在实行两权分离的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产权明晰后,也有利于引人业外资本后成立的经营性公司划分产权主体、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避免无谓的纠纷,鼓励、促使资本有效运营。在目前情况下。为确保媒介国有,可用法规形式确保媒介资本结构中国有资本方的控股地位。

B、明确领导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两权分离的具体制度形式各地区、各媒介视本地区和自身情况不同,可有所区别。但为了切实保证政、事分开,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了保证经营行为不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则有效运作,两权分离实行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编辑部门和经营公司各自相对的独立性。类似于社委会的编辑机构仍可实施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或总编负责制,但不干预经营公司的日常运作;经营公司实施类似董事会负责制,同时设监事会,负责资本保值、增值,不干预社委会日常工作。两个机构在集团内部基本平行,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将这种相对独立性作为制度在集团内部严格执行。

C、经营管理部门,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媒介集团内部的广告、发行、印刷及其它多种经营的产业机构,实施两权分离后,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严格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同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媒介特点的媒介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激励机制,这将是媒介经营公司改造中的核心点。

D、成立中立的、权威的中介和核查机构。两权分离后,为规范媒介经营行为,有必要尽快引进、建立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中介和核查机构,对媒介的广告、发行行为实施监督,对于发行量、阅读率、收视率等关键性的数据实施调查和核查,彻底杜绝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的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运作。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3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近6年来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涵盖了文献源分析、文献的研究方法、主题、研究内容等分析,揭示了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在新媒体营销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北大方正在其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 引言

本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互联W上以“北大方正”、“新媒体”、“营销方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本文对近6年有关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进行评析,并同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通过阶段性总结出北大方正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中的发展情况及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二、文献源分析

(一)文献分布以2011年为主

对文献时间分布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运营的关注程度,经分析发现,2011年研究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的文献最多。而2011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云服务平台、合作共同开发、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

(二)文献源类型以传媒类期刊为主

对文献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关注话题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问题的关注以传媒类期刊为主,且多为新闻报道或采访、访谈类型。

三、 文献研究对象、类型和主题

(一) 研究对象为新媒体营销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现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为几种:

1.搜索引擎营销。它是全面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影响方法,作为新媒体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准确地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各种产品与服务信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2.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 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个新型媒体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即是企业借助论坛这个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新媒体领域中采用的营销方式。中文在线已开通微信公众号,但阅读量和粉丝数较少,影响力较小;而北大方正集团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它们在营销中的一个缺点。

(二)研究类型以新闻报道类为主

本文将研究类型分为一般的介绍性文献和新闻报道类、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三类。其中新闻报道类16篇,占76%;理论研究5篇,占24%,这表明研究主体关注点在操作层面,而理论研究则相对欠缺。现阶段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发展主要为初步发展,趋向是在实践分析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并给予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三)研究主题侧重内容方面

本研究将文献的主题分为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大数据运营平台、医疗领域的新媒体运营三类。

四、 研究内容分析

(一)北大方正的运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想获得新鲜的血液,都要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探索一番,从而进行品牌的优质推广,策划品牌发展方式,提升知名度。[1]北大方正在其精英团队的策划发展下,就其集团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朝着新媒体运营方向迈进。

1.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

北大方正在交通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交通”。2016年6月1日,方正IT联合郑州地铁开通互联网购票服务,在原有云购票AP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全面实现微信、支付宝网上购票。这一具体事件是北大方正的新型媒体运营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经营。在形成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方正的大数据运营平台

人类信息经互联网的发展与支持,不断积累增多,在繁杂的数据中要想发掘有用的数据信息。[2]方正IT推出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能够从信息采集、检索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给企业强大的决策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方正IT采用这些技术为多个国家部委及高端政府用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分析服务,其行业覆盖教育、安全、政法等多个领域。方正IT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逐步向平台化、数据运营商转变,与媒体、企业、政府和垂直市场客户开展服务和合作,这给新兴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尝试。

正是新兴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让新媒体运营得以飞速发展。在内容创作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北大方正电子“新空云泛媒体融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同时加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3.医疗领域新媒体运营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 中文在线运营方式

1.微信营销

中文在线移动阅读终端业务分别有微博和微信两种营销方式,整合移动阅读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厂商需求,量身定制包括正版数字内容资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下载平台开发、在线服务平台、客户端定制、行业销售、运营商合作、读书卡产品合作等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的评论中文在线实现与客户交流,应市场所需完善自身的良好平台。

2.微博营销

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这个营销平台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将每一位粉丝都当做潜在的营销对象,中文在线还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产品形象。

3.其他营销

此外中文在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线上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这些营销方法有有助于中文在线的品牌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优势与劣势

中文在线在线上可以拥有大量顾客信息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受地域、时间的传播自己的文章。而微博营销也存在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在于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成本较低,效益高,然而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劣势,那就是基础奠定较难,易被错过关注这两点。

五、结语

经营方式的更新是判断一个企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营销推广这一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3]将新媒体技术与营销方式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 CP 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4]总之,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运营方式上的更新是符合时展需求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未来营销方式的发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曹素妨. 报道融合后,媒体经营转型的技术探索――“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的方正幕后经验谈[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 (5): 31.

[2] 奔跑吧,大数据――方正工厂,大数据的领跑者

[3]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4]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4

关键词: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62-02

引言

传媒资本运营是传媒产业活动中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但传媒资本运营的这种重要地位,现在还没有被认识,造成了传媒资本的巨大浪费。对于文化产业的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明确指出:“文化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一、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理论概述

传媒资本是一个新的概念,传媒资本都包含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等。

传媒资本运营是指对传媒资本的运筹、策划和管理,以谋求传媒资本增殖的最大化。严格说来,传媒资本运营只是资本运营的一项内容,应纳入信息资本运营的范畴,但是,由于传媒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传媒资本运营的特殊性。

传媒产业兼并是传媒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传媒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传媒产业兼并是一种经济行为,指取消被兼并传媒实体法人资格,将被兼并传媒实体将产权有偿让渡给兼并者,进而实现传媒产业一体化。传媒产业兼并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一种表现,是市场竞争的一种结果。

传媒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传媒产业的收购,它是一种获取对被购买者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能够通过一家独立的传媒实体来收购另一家传媒实体或其他实体的全部股份或者部分股份,具有以下特点:(1)收购者以股东的身份享有对被收购者的控股权。(2)使被收购者成为收购者的子公司,收购者购买了被收购者全部股份,享有对被收购者的全部支配权。(3)收购者用吸纳股东的方式把被收购者的全部财产和股份作为股金投入收购者的公司,使其成为收购者的一个股东。

传媒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其资源相当丰富,是一种知识化产业。传媒产业重组是传媒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媒产业的联合是指为了一个共同利益目标,两个以上的传媒产业部门在自主、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下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产业组织。这种传媒产业的联合既可以是不同媒体之间的联合,又可以是同一媒体之间的联合。既可以是跨地区的联合,又可以是地区内的联合;既可以是横向联合,也可以是纵向联合。切忌行政手段的过分干预,可以根据本产业、本地区实体的状况来自主确定究竟采取何种联合形式完全。

二、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传媒产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体制瓶颈。第一,传媒产业的事业属性。进入传媒产业的规定是相当森严的。有关专家统计,中国现行与广播电视有关的法律法规有近90多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项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就使得国家的调控手段已经完全跟不上传媒业发展,对传媒业的实际发展缺乏客观研究,这样就造成传媒产业在进行资本运营时受到诸多的限制。第二,传媒产业的“工具”属性。传媒产业的性质一直被定义为“人民、党政府的喉舌”。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扩大它的外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资本运营绝对不能动摇传媒产业的“喉舌”地位,传媒产业的“喉舌”功能是政府部门的延伸,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资本运营的两大前提就是工具属性和事业属性。只有在不违背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传媒产业才可以进行资本运营,这样无疑就大大阻碍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2.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与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多年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实行的是四级办报办台体制,即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行业所属、多头管理。在媒体业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来的小而全、大而全、条块分割的格局。

目前想要彻底打破这种条块分割的状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传媒业的管理宗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就是“守土有责”。这一方面阻碍了传媒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攘夺了传媒单位必要的自。这一管理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存量”传媒,它是以机关报为代表的。这是作为主流媒介的机关报因为在这一管理体制之下会逐步衰败,渐次成为“边缘化”的媒体。

3.资本运营的障碍是传媒产业产权不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闻媒体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之后,新闻媒体对自身所掌握的国有资产有一定的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

在一段时期内这一政策促进了各新闻事业和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媒体为寻求资产重组和产业扩张而进入资本市场筹资融资,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前进的时候,媒体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媒体产权不清。产权不清必然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传媒市场体系,更无法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传媒资产的集团化发展、产权重组和优化配置。

4.核心竞争力不足影响传媒机构的发展。中国传媒产业实力较为薄弱,没有太强的核心竞争力。传媒产业在创新能力方面缺乏创新人才和创新机制。

三、对策与措施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对策与措施:

1.传媒产业兼并是传媒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传媒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传媒产业兼并是一种经济行为,指取消被兼并传媒实体法人资格,将被兼并传媒实体将产权有偿让渡给兼并者,进而实现传媒产业一体化。传媒产业兼并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达的一种表现,是市场竞争的一种结果。

2.中国传媒产业的传统赢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等信息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制作收入;二是传输及接收设备的建设、广播电视发射、印刷设备等信息传播设备的经营收入;三是广告收入和传统媒体发行等信息产品传播过程中的收入。现代媒体的广告收入要远远大于发行收入。

3.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融资手段,可以用少量的国有资产来控制、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来扩大中国媒体经济实力,用于媒体迅速发展,有助于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它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4.指出了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传媒产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体制瓶颈;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与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本运营的障碍是新闻媒体产权不清是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影响传媒机构的发展。

研究结论

资本运营参与传媒业及文化产业竞争,介入文化产业的变革,特别是传媒业的变革,将成为影响中国传媒业未来走向的重要力量。通过传媒业相关企业的改制上市或借壳上市,或通过其他形式绕过政策壁垒去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将为社会资本、国际资本投资欲望的实现提供市场需求的巨大可能。文化产业的产权结构与产权关系的深层次变革势在必行。以资本为纽带而不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纽带的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综合文化产业集团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真正组织形式。资本运营是国际传媒集团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传媒集团做大做强的必须选择。传媒集团应当抓住发展机遇,尽快制定和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打造出能与国际传媒集团相抗衡的传媒旗舰。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M].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2] 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

[3] 赵小兵,周长才,魏新.中国媒体投资——理论和案例(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5

资本壮大传媒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近几年,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强力冲击,加速了传统媒体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报纸媒体逐渐摆脱内部积累的原始方式,由完全靠内部积累向内部积累与以并购、重组、上市等资本运营手段为特征的外部成长相结合转变,资本运营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资本壮大传媒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传媒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传统媒体中,广电类传媒企业上市较早,1994年东方明珠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传媒上市第一股,之后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中视传媒、华策影视等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出版类传媒企业受益于政策扶持,2007年新华文轩在香港IPO上市成为出版业上市第一股;报业传媒企业中,北青传媒在香港IPO上市,成都商报传媒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借壳上市,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家报业传媒在国内实现首发上市。总体而言,近几年传媒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还将会有一大批报业、出版等传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拓展取得突破。媒体的“三跨”发展目前已卓有成效,多家报业集团在这方面勇于“试水”,小有成就。如2009年11月,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半岛传媒与潍坊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经营《潍坊晚报》,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2010年7月,大众报业集团又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双方各占股50% ,共同出资组建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占股51%,控股经营《鲁南商报》;同时以成本价收购临沂新闻大厦,标志着省级党报集团整合地市报业资源取得重大突破。大众报业集团还创造机会投资参股山东广电网络公司,成功进入有线电视领域,占股比例达11.96%,成为第二大股东,在跨媒体经营方面迈出重大步伐,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传媒资本运营取得突破。被誉为“传媒湘军第一股”的电广传媒资本运营硕果累累,其全资子公司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是中国本土最成功的创投企业之一,2001年至2010年,连续10年进入“中国风险投资50强”,稳居内资前三名。目前,达晨创投管理资金105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累计140家,其中19家企业成功IPO,6家企业通过企业并购或回购退出,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可以说是中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范例。近几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坚持“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以报为本,多元发展,利用资本手段做强做大产业,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资本运营之路。在这一发展理念指导下,2011年9月28日浙报传媒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我国首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由此可见,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传媒第一次多元化经营浪潮,电广传媒、浙报集团的多元化资本运营无疑更多地彰显了几分理性和成熟。

资本壮大传媒催生全面风险管理

从传统的媒体运营,到注重借助并购、重组、上市等资本运营手段发展壮大传媒,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但资本运营与发展风险相伴,这也催生了报业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

报业传媒集团高成长与高风险并存。报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是一柄双刃剑,高成长也伴随着高风险,风险主要集中在并购重组、资本运营、重点项目建设、全媒体等资本密集型领域。

一是并购重组风险。报业集团跨区域、跨媒体并购,关键要看并购后的整合效果,能否通过整合协同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传媒并购对并购方的管控模式、薪酬机制、人才储备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并购本身也具有较大的风险,需做好前期财务审计与法律调查工作,防范并购陷阱。并购使报业集团在短期内迅速做大,但只有成功实施整合,报业传媒集团才能实现做大向做强的根本转变。

二是资本运营风险。随着资本壮大传媒发展模式的逐步确立,资本运营的作用日益凸显,将使报业集团的资产、收入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同时我们应看到资本运营本身具有专业性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操作不好,不但不能壮大报业主业,反而会拖累主业的发展。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报业集团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人才紧缺,面临更大的运营风险,事前扎好“篱笆墙”和“安全带”,充分评估和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风险。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报业集团往往投入巨资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办公大楼建设、大型设备引进、房地产开发等。由于重点项目占用大量资金、人力等资源,事关报业集团的长远发展,需要密切关注:一是资金风险,须控制好预算量力而行,不因重点项目建设而债台高筑;二是管理风险,要健全制度、严格程序,控制好项目规划、招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等关键节点;三是廉洁风险,重点项目建设是滋生腐败的高发区,须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制,堵塞漏洞,防范腐败。

四是全媒体转型风险。近几年,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传播手段的创新和传媒业态的融合,作为传统媒体的替代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获得了长足发展。与其将替代品视作威胁,不如将其看作是一个机会。另外,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的完善,使企业具备了突破单一化产业的内外部条件。害怕新的竞争领域,不敢投身其中,是永远也无法掌握新领域的规则的,而且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顺应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多媒体传播趋势,打造集报纸、网络、有线电视、手机、户外媒体等于一体的全媒体格局,将成为报业集团的重要任务。在全媒体格局下,报业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不可避免地引发新的市场风险。

五是上市后新业务拓展风险。目前,我国传统媒体行业普遍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一是采编人才相对丰富,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二是传统管理人才相对丰富,熟悉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高级财务管理人员、高级投融资人才都极度匮乏;三是传统媒体的领袖很多,而真正的企业家类型的传媒领袖尚未成主流。经营管理、项目投融资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容易使报业企业上市后迷失方向,假如募投资金新项目、新业务实施不好,会给报业企业带来新的市场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报业在资本壮大传媒的路途上可能面对的诸多风险,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正逐渐成为报人的共识。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COSO(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各个方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的潜在重大事件,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从而为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随着传媒业态的加速融合和报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将会涌现一批大型报业传媒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全面风险管理将逐步成为报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构建报业集团风险管控体系

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全面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法律、财务、审计等传统内控部门,而是渗透到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到全体员工,从战略目标制定到日常运营管理等公司运作的各个层面,这就要求大型报业传媒集团全面构建风险管控体系。

向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在资本壮大传媒模式下,报业将由单一区域、单一媒体、单一行业向“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转变。目前,专业化已突破单一化、多元化的争论和限制,不论是资本运营还是传统的媒体经营,也不论是单一化还是多元化,都要向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因此,专业化、规范化是报业集团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立健全现代传媒管理体制机制。现代传媒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清晰的发展战略、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业化的项目运营、富有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传统媒体长期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上与现代公司相差甚远,竞争优势体现在垄断性和区域性上,而不是专业化、市场化。建立现代传媒体制机制,有利于报业集团进一步规范治理,形成科学的决策、管理、监督机制,从制度层面防范风险。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业集团可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与传媒业务相结合,以重大风险、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为重点,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传媒业务流程的管理中。二是对不同风险分别采取措施,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通过保险、期货、对冲等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三是建立三道防线,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四是相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定期自查,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送检查报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五是建立专项审计制度,内审部门(也可聘请风险管理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外部评价)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至少每年一次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评价报告应直接报送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明确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一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高效运行;二是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由熟悉报业运营流程管理、具备风险管理监管经验和审计或法律知识的董事组成;三是设立风险管理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实践中多由审计、法律等内控部门承担,名称不一,或称风险管理部,或称审计法律部等。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6

品牌的形成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吸纳、转化生产力的结果,是不断组合有形、无形的经济要素的产物,是目标市场对它所表征的文化特征高度认同的结果。奥林匹克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沟通的一种手段,要依托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之中,并将奥林匹克文化与品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系统工程。奥运营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经营方式。奥运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资源应该是精神文化资源———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有不同的要素纬度,如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团结、超越、活力、拼搏、梦想、参与、自信等。互联网/通信行业可以借助科技、超越、卓越等要素,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拼搏、奋斗、活力等要素和奥运建立联系。如可口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知名品牌,它成功地将“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与拼搏、自信等奥运精神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奥运精神和自身品牌的关联。总之,奥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要充分挖掘奥林匹克文化深层内涵与企业品牌产生积极关联,实现品牌飞跃,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奥运营销人文关怀是诉求点

历经百年沧桑的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在新的社会人文背景下体现出追求人文的明显倾向。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奥林匹克主义,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奥运营销要与奥林匹克理念融合,并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我们以奥运TOP赞助商强生公司为例:奥林匹克健康护理产品类别的全球合作伙伴强生公司的“因爱而生”及“抚摸计划”的企业形象系列广告既没有强生的具体产品,也没有加入任何奥运元素做注脚,却完美的将奥运精神与强生的产品线及品牌文化结合在一起,为强生的品牌打上了关爱与关怀的烙印。正如强生公司的信条“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我们必须做好公民———支持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慈善事业。”正是基于这个充满责任感和关爱感的信条,强生公司开展了大量的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以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一个奥运TOP赞助商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恰与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不谋而合。

三、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品牌的奥运全方位接触

奥运营销借助媒体传播企业形象,是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企业需要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媒体研究和媒体选择。

1.把电视媒体作为奥运赞助的首选媒体。在重大赛事的报道上,电视媒体的全程转播及其报道优势突出显现。据CTR奥运专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观众将对奥运投入极大的关注度,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奥运信息的比例为98.9%,而不论是奥运赛事信息还是非赛事信息,95%的观众都会忠实地收看CCTV。体育事件要与赞助品牌的形象最大结合,并且一定要完成由强势媒体引发的二次传播过程,只有电视媒体才能作为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第一传播媒体。

2.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的合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成为与广播、报刊、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已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与腾讯联合退出奥运倒计时及火炬在线传递,充分利用了门户网站的用户资源,为品牌积聚了大量的忠实消费人群,为提升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注意新兴的网络媒体和隐性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是未来时展的新趋向,新媒体传播平台包括手机、电子杂志、播客、IPTV、网络电视等等,都为奥运营销提供了很好的策划依据。奥运会的隐性载体包括奥运代表团、奥运场馆、奥运运动项目等。奥运赞助品牌应该充分整合奥运会的隐性传播载体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媒介接触习惯,借以抵制伏击营销,实现品牌传播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6

[2]江明华:把握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2).45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4

[4]田涛:运营销的传播策略[J].国际广告,2007,(12).93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7

[论文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临近,奥运营销将成为中外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奥运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寻觅新的商业契机,这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奥运营销策略,以期为奥运赞助商能够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有效地参与奥运营销,和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提供参考。

一、企业品牌文化要融入奥林匹克文化

品牌的形成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吸纳、转化生产力的结果,是不断组合有形、无形的经济要素的产物,是目标市场对它所表征的文化特征高度认同的结果。奥林匹克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沟通的一种手段,要依托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之中,并将奥林匹克文化与品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系统工程。奥运营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经营方式。奥运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资源应该是精神文化资源———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有不同的要素纬度,如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团结、超越、活力、拼搏、梦想、参与、自信等。互联网/通信行业可以借助科技、超越、卓越等要素,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拼搏、奋斗、活力等要素和奥运建立联系。如可口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知名品牌,它成功地将“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与拼搏、自信等奥运精神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奥运精神和自身品牌的关联。总之,奥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要充分挖掘奥林匹克文化深层内涵与企业品牌产生积极关联,实现品牌飞跃,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奥运营销人文关怀是诉求点

历经百年沧桑的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在新的社会人文背景下体现出追求人文的明显倾向。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奥林匹克主义,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奥运营销要与奥林匹克理念融合,并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我们以奥运TOP赞助商强生公司为例:奥林匹克健康护理产品类别的全球合作伙伴强生公司的“因爱而生”及“抚摸计划”的企业形象系列广告既没有强生的具体产品,也没有加入任何奥运元素做注脚,却完美的将奥运精神与强生的产品线及品牌文化结合在一起,为强生的品牌打上了关爱与关怀的烙印。正如强生公司的信条“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我们必须做好公民———支持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慈善事业。”正是基于这个充满责任感和关爱感的信条,强生公司开展了大量的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以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一个奥运TOP赞助商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恰与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不谋而合。

三、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品牌的奥运全方位接触

奥运营销借助媒体传播企业形象,是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企业需要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媒体研究和媒体选择。

1.把电视媒体作为奥运赞助的首选媒体。在重大赛事的报道上,电视媒体的全程转播及其报道优势突出显现。据CTR奥运专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观众将对奥运投入极大的关注度,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奥运信息的比例为98.9%,而不论是奥运赛事信息还是非赛事信息,95%的观众都会忠实地收看CCTV。体育事件要与赞助品牌的形象最大结合,并且一定要完成由强势媒体引发的二次传播过程,只有电视媒体才能作为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第一传播媒体。

2.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的合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成为与广播、报刊、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已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与腾讯联合退出奥运倒计时及火炬在线传递,充分利用了门户网站的用户资源,为品牌积聚了大量的忠实消费人群,为提升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3.注意新兴的网络媒体和隐性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是未来时展的新趋向,新媒体传播平台包括手机、电子杂志、播客、IPTV、网络电视等等,都为奥运营销提供了很好的策划依据。奥运会的隐性载体包括奥运代表团、奥运场馆、奥运运动项目等。奥运赞助品牌应该充分整合奥运会的隐性传播载体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媒介接触习惯,借以抵制伏击营销,实现品牌传播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6

[2]江明华:把握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2).45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8

“CUTV是新生事物,是由国内城市电视合组建的一个网络新媒体运营实体。”傅峰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深圳广电集团的总工程师,一个是CUTV的CEO,他身份的双重性正是CUTV双重性的本质体现――由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CUTV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把广电的媒体属性和产业属性向网络延伸,“打造网络上的主流媒体”。

把珍珠串起来

深圳是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筹备CUTV深圳广电用了一年的时间,时任深圳广电集团总裁、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茂亮为CUTV核心推动者之一。

2010年3月苏州召开的一次业内会议上,深圳广电集团提出建立“新媒体联合体”的倡议,当即得到多家城市台的响应。

2010年12月28日,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批文,正式同意开办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且允许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设立公司运营。2011年1月8日,华夏城市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首批股东单位由14家城市电视台和5家平面媒体组成,总股本1.22亿元。之后CUTV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共有股东单位29家,新媒体联合体成员48家。

“就看你怎么把它们串起来。”CUTV副总经理姜玉霞将各地方台比喻成散落的珍珠,她表示,由于地域特色鲜明,贴近百姓生活,深深植根于社区,用户互动深入直接,城市台的区域收视率和地方影响力通常稳居当地首位,CUTV要做的事就是把城市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媒体功能有效延伸到互联网。“将‘关注民生’作为立台之本,着力打造第一民生的互动新媒体。”

据了解,CUTV采用“总台+分台”的技术架构,拥有“内容云加工运营平台”,充分借力成员台在内容、制作、推广、播出方面的资源,建立有效机制,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实现电视台与网站互为推广、互动播出,线上线下互补配合的效果。CUTV有一整套的运作机制,完全按照市场化、公司化的方式运作;薪酬体系按照互联网市场设计,并探讨有期权的激励机制;公司团队到2011年底将达到140人左右。

广电特色与新媒体的融合

“拥有制造内容的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平台相比,CUTV的特点是共享资质,共享内容,总台与分台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用户优势、内容优势以及推广能力。据介绍,CUTV在全国各地拥有超过10000名的可用编导、主持人和记者资源,有超过100个自办频道,有每天可以上线的几百档原创栏目,每天生产超过200小时的原创内容,这些都是单一视频网站无法比拟的。

“CUTV是站在协助媒体成员台都能实现自己新媒体战略目标的角度去规划发展模式的。”王茂亮对城市台所面临的困境非常清楚:首先,在传统电视的白热化竞争中,城市台处于劣势地位;第二,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过程中,整个盈利模式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此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挑战。

对于城市台而言,做新媒体是避无可避的选择,但现实是都缺资本、人才、技术、内容、广告以及盈利模式。

“CUTV的运营模式是以传统媒体带动新媒体,以传统的运营模式带动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形成具有广电特色的新媒体融合的经营模式。”CUTV的产业模式为广告、内容制作分发、版权运营及新媒体四足鼎立。

CUTV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视频广告,其优势在于网台融合,电视广告与网站广告同步推进。总台经营全国市场的广告,分台经营各地的地面广告,当有分台所在地的客户看中总台的广告,或总台的客户想在分台进行投放时,双方可互为。“总平台整合广告资源,扩大广告价值,使分平台形成竞争力,反过来分平台的特色资源,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必将成为总平台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内容投入上,CUTV的民生新闻、专业内容等都来自各个成员台,网动把品牌栏目、品牌资源移植到互联网里,不会形成成本增量;85%的成员台采取了新媒体网站与电视频道融合运营的做法,形成了一个有鲜明新媒体特色的电视频道,融合成本极低。

加之,城市台间观众互不交叉、可以进行精品栏目交换的特点,预期内,依托合作,各媒体的频道收视率会快速提升,继而带来广告效益的增长,之后传统频道可以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广告产品的套餐营销,带动新媒体平台的收入增长。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9

新媒体迅速成长,迫使媒体不断创新盈利模式。成都传媒集团在卓有远见的战略布局下,摸索出了一条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整合经营、资本运作和治理结构之路,并将全新模式下的传媒价值链条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文化产业空间。

深度挖掘资源整合潜力

“‘博瑞投资集团’连同旗下上市公司‘博瑞传播’是成都传媒集团的投资平台、产业经营平台、资本运作平台,把它做大,成都传媒集团的市场主体就做大了。”博瑞传播副总裁姜雪梅给了成都传媒集团庞大的经营组织架构以一个清晰的提领。

早在1997年7月,仅用三年时间完成创业期的《成都商报》,以多元化投资为目的,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即博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年后,蓄势待发的博瑞投资看中了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吞吐能力,借壳“四川电器”,受让原成都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中27.6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四川电器是一家经营电器开关的生产制造商,“博瑞投资”入主后,实施了一系列资产重组,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步由电器生产与销售业务转向广告、印刷、发行及投递业务,随即公司更名,这就是当年被媒体称作“报业第一股”的“博瑞传播”。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助推下,借助博瑞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成都传媒集团整合市属优质媒体,现已发展成为报刊、广电、网站、手机、户外媒体等一应俱全的大型跨媒体综合传媒集团。据姜雪梅介绍,“集团成立三年来,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各媒体单位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全部‘对号入座’,由博瑞投资旗下各子公司统一运营,其中一部分优质资源还被装入上市公司。这样一来,博瑞投资迅速获得传统媒体诸多经营资源,得以迅速做大,并具备进一步投资新媒体领域的能量”。按照“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整合集团化”的原则,成都传媒集团通过推行经营性资源整合,实现了传统媒体广告、印刷、发行等环节上的资源收益最优。

通过公司化运作,整合报业、广电两大传统媒体板块的广告和经营业务。在报业板块,博瑞传播全资子公司博瑞广告有限公司是《成都商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三报的首席广告商。公司与报社之间是完全意义上的购销关系,价格、服务等都经双方谈判达成,并全部按合同执行的。2009年,随着资源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区域内逐步形成,三报广告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其中,《成都商报》广告收入突破8亿元,在全国都市类报纸中排名第一。

同年,成都传媒集团广播电视营业收入也从3.31亿元增长至4.07亿元,跨入全国城市台前列。“三大方略”为广电板块广告业务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经营铺平了道路。一是成都广电运行的是频道加中心制,广告业务由与各频道、频率平行设置的广告中心统一经营。就这一点而言,成都广电副台长马向阳的体会颇深,“由中心统一做,优点是资源集中了,整体作战能力增强了;过去各频道自己做,时间一长,都做成冤家对头了”。二是以集团媒体参股的方式,推进制播分离。目前,成都商报社与成都广电共同出资组建的“蓝海公司”就是一个试点,成都电视台二套经济资讯频道非时政类节目的制作和广告资源都由该公司经营。三是将影视剧部剥离,实行国有控股、民营参与,组建先锋影视剧制作公司,投拍影视剧。

整合报刊印务、发行业务。集团成立后,对原发行、印务资源进行了“市场化”整合配置,由成都日报印刷厂和博瑞印务公司分别承接集团旗下报纸和期刊的印刷业务,发行公司全面各报刊的发行业务,从而,发行队伍精简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

根据2009年博瑞传播年报,传统媒体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印刷业务和发行投递业务,同比分别增长63.84%和10.63%。印务方面,发挥了1.2亿商业印刷技改项目的产能优势,及时改善业务结构,加大外接业务特别是商印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形成了报印、商印业务并举的产业格局。发行方面,坚持“终端为王”的经营策略,调整经营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和市场营销力度,巩固了区域市场的主导和强势地位。

整合期刊,打捆出击。集团成立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看历史》、《成都女报》等5份期刊。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2009年,整合经营效益显现,期刊总收入从整合前的3600万元增长到1亿元。

以盘活存量为目标,深度挖掘资源整合潜力的整合策略,使成都传媒集团此番传统媒体资源集中进程真正达到了1+1>2的效果。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的资产总值从整合前的37亿元增长至71.2亿元,增幅92.66%;营业收入从19.96亿元增长至26.1亿元,增幅30.8%;三年缴纳税收近10亿元。

成都传媒集团的整合经营,之所以能够达到运行效率和质量业绩的双向提升,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搞‘一锅端’。在深度整合传统媒体上,集团始终尊重各单位的市场主体性,在新媒体拓展上,始终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运作,我认为这是集团最明智的一点。”成都传媒集团经委办副主任宋杰如是说。

全面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相比国内许多刚刚开始接触资本市场的传媒实体,成都传媒集团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已经积累了十多年。“博瑞投资”是成都传媒集团整合媒体经营性资源的龙头平台,同时也是集团实施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

融资路上,八年破壁。经历了战略定位调整与确定的过程,到2005年,博瑞传播终于找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服务商、新兴媒体的内容提供商”的业务发展基本方向。然而,五年中,博瑞传播真正投资新媒体,却经历了“试水一参股一控股”的长期过程。“我们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途。2007年以前我们一直融不到钱,几次上证监会,都被否定。很大一个原因,是博瑞传播这种将媒体经营业务和资产剥离上市,而编采仍保留在事业单位里的模式让证监会感到‘迷惑’不已”,姜雪梅告诉记者,“后来还是成立了一个部门,多次派出调研小组来公司调研,再去和证监会对应的一些部门沟通,才打破了这块坚冰。”

2007年5月,博瑞传播第一次成功融资2.8亿,这在全国文化领域上市公司中尚属第一家,在业界实现了零的 突破。成都传媒集团成立,博瑞传播备受市场关注。“从资本市场的反馈可见,投资人非常关注集团整合及其整合力度。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媒体经营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也就是大股东的实力强了、资源丰富了,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源源不断地向子公司注入复合的、优质的资产。”姜雪梅说。

利用收购、并购、参股、上马重大项目。在资本市场闯荡了整整十年,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资本运作的步子越迈越大。年中斥资4.47亿成功收购网游企业――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权,被列为中国广告传媒业2009年十大并购事件之一,这也是当年该领域最大的一单并购业务。当年,“梦工厂”实现净利润7000多万,博瑞传播也借此实现了从“报业第一股”到“网游第一股”的突破,实现了从平面媒体经营业务向综合性多媒体经营业务的跨越。“我们不会草率地轻易进入,必须按照一套规范的判断标准去做。今天,IT业的投资越来越理性,新媒体不是说只一个“新”字而已,我们重点要考量的是项目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专业程度,和它在本领域的成功业绩。”姜雪梅说。

博瑞投资控股、参股的《每日经济新闻》、手机游戏企业、户外广告公司等新媒体资源在2009年都实现了快速扩张。新媒体的这扇门似乎已经打开,2010年,成都传媒集团通过并实施了《大力发展新媒体的决议》,决议明确提出今后确保每年投入新媒体的资金不低于营业总收入的3%。目前,手机网游企业股份收购及其它境外资源的收购行为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在集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要搭建现实的物理平台,才能形成相关产业的集聚。”这是成都传媒集团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决策层达成的最新共识。因此,集团积极主动地锁定优质文化和产业园区的土地资源,引进中移动、中国电信等渠道运营商,与美国新闻集团、香港无线电视、中影集团、成都地铁公司等实力企业开展资本与业务合作,打造国内独树一帜的“数字音乐公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大型的演艺场馆”。“集团发展多元文化产业是在传统媒体增长乏力、新媒体投入又一时半会儿无法‘吹糠见米’的背景下,实现资金快速回笼,进而反哺融媒新媒的必然选择”。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何冰分析说。

建立项目孵化及培育机制。2009年10月,伴随集团新媒体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博瑞传播设立了创业投资平台――北京博瑞盛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业投资业务,投资方向是文化传媒项目和Pre-IPO项目。11月,上海投资总部设立,项目拓展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北京创投平台和上海投资总部的设立,极大地扩展了集团对新媒体项目的投资视角,有利于完善新媒体项目开发、筛选、分析、评价的管理体系;建立全新的项目孵化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新媒体项目来源和项目培育问题;聚集专业投资人才,又可快速提升捕捉大项目、优质项目的能力;投资拟上市项目,可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借此,成都传媒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制度先进者胜

传媒行业的竞争,以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衡量事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有远见的战略设计总是需要一套能持续创造效益的体制机制来支撑,从长期来看,推动未来传媒产业的演进,一定是制度先进者胜。

企业化运营。成都传媒集团始终坚持全方位对接市场,对所有单位全面实行严格的企业化运作,将各下属单位视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全面推行企业会计制度,实行刚性预决算管理和目标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各单位降本增效。截至2010年上半年,成都传媒集团事业单位比例已从成立初期的40%下降到14%。新近拓展的数字音乐、地铁媒体等新媒体业务和面向全国发行的《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全部注册为公司。期刊、会展、酒店等经营业务,脱离事业母体,以国有和民营资本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期刊公司、会展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目前,期刊和图书出版的转企改制工作正在推进,接下来,“我们要以坚定的决心,切实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最终从整体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董事长何冰说。

囿于种种因素,在中国,传媒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而成都传媒集团三年来顺利推进以重塑市场主体为目标的体制改革,其要诀恐怕还是在于坚决摈弃事业体制弊端。在人事和薪酬制度方面,坚持推行市场化用人,从领导层开始打破行政事业级别,万名新老人员一律实行岗位管理;坚持推行市场化分配,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按绩考核,以岗定酬。集团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使人力资源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

集团化管理。成都传媒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党委成员对董事会实行全覆盖,构成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体制结构。经过三年的实践,集团逐步明确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集团化管理目标。

首先,在这样的管理目标下,成都传媒集团构建了预决算管理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集团每年年初科学制定总预算,并向各成员单位以及子公司下达经营指标,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年终统一派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审计机构审计。各单位负责人薪酬与经营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直接挂钩,每年年末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严格按审计结果考核,兑现奖惩。“经营班子成员每月工资只发放70%,剩下30%的工资和奖金都是跟考核结果挂钩的,如果没有完成,我们也有非常详细的扣罚规定。”姜雪梅说。

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制定并实施了《社会效益考核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重大项目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集团化管理的科学有效。考核指标被确定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套模板,定量指标包括收入,资金,资金回笼率等,定性指标则包括管理、安全等方面。

其次,在资产管理上,上市公司“博瑞传播”有一套严格按权限分级管理的方法,从采购到使用,再到报损,都须遵循相关制度执行。“举个例子,比如每个分(子)公司的限额只有5万元,超过这个额度就要上报董事会,产权管理非常清晰,完全是按证监局的要求来运作的。目前这套规程正在向整个集团及各媒体单位推行。”姜雪梅介绍说。

全媒体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篇10

对传媒产业性质和特点的再认识

目前,文化体制改革遇到的难点,从产业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传媒领域。在其他方面,如演艺、会展、艺术品经营等领域,由于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国家已经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甚至一些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对国有文化单位通过参股、控股进行重组,这在2005年国务院10号文件中已明确规定。但是在传媒领域,无论是国务院10号文还是中央14号文都明确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继续保持事业体制。目前已经组建的几十家传媒集团大多还都按照“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二元体制结构在运行。对于这种很不规范、同时也缺乏法律依据的集团体制形态如何进行改革,各方面的认识还不一致。分歧的焦点是对传媒的公共性和产业化的认识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传媒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现代传媒的频道、频率、刊号和卫星资源,是国家的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所谓公共资源,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是指现代传媒所具有的快速度、远距离、高覆盖的技术手段使传播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急剧放大,从而可能对某一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正、负外部效应,因而具有“市场失灵”的“公共性”。所谓战略性资源,是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进程中,传媒不仅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而且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家文化、文化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国际经验看,传媒的上述资源一般都掌握在国家手里,由于国情不同,有的由国家进行垄断性经营,有的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但所有权一般都由国家垄断。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可能产生强烈的社会震荡。因此,要充分发挥传媒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和文化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由国家对传媒的所有权实行垄断,这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处于转型期的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是传媒公共性和产业化的关系问题。传媒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公认的“社会公器”,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但同时又具有产业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传媒作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事实上,除了极少数具有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性质的媒体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外,就绝大多数作为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性质的媒体而言,其公共性和产业化几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单纯强调传媒的公共性,强调其意识形态的功能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其产业性质是片面的;把传媒等同于一般商品,强调其产业特征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公共性和社会责任也是不可取的。问题在于,如何根据传媒的性质和特点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其体制模式,使之既充分发挥“社会公器”的重要作用,同时又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取得应有的经济收益,是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三是就绝大多数作为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性质的媒体而言,其公共性的强弱也有所不同,在市场准入、体制模式等方面应该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改革。比如说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这些媒体承担了较多的公共职能和社会责任,公共性比较强一些。而科技、财经、生活、娱乐、教辅类媒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具个性化和私人性质,公共性相对弱一些。对于这类更具个性化、产业化特点的媒体,是否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实行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结构,是下一步深化传媒体制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传媒集团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传媒产业形成了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跨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国际上的大型传媒企业,如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等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单一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从某一传媒行业向跨媒体运营发展,从区域性的传媒集团向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发展的过程。以跨国大型传媒集团为中心,各类中小传媒企业与之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的配套生产和服务的分工格局。而大型跨国传媒集团都是在登陆资本市场以后,依托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通过不断的投资、收购、兼并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国际化跨媒体运营的。

目前,我国传媒集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传统文化体制条块分割的束缚,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在行政方式推动下,按照同行业、同区域范围组建的,不仅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而且始终受到行业范围和区域空间的局限而难以发展壮大;二是由于对传媒的公共性和产业化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因而在体制安排方面,传媒集团仍然沿袭着“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体制形态在运作,这种过渡性的、非规范性的体制形态使之在财务管理、对外投融资合作、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难以迈开实质性步伐,制约着其快速发展。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借鉴国际大型传媒跨国公司的运营经验,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开拓新的增长空间,通过体制模式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实现增长方式和体制模式转变,加快构造我国的跨国传媒集团,使之在传媒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文化市场的战略性投资和中国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抉择。

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拓宽发展思路,解决传媒集团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问题。例如,在产业、产品定位方面,是恪守现存的传媒行业和产品服务领域,还是紧紧地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向新媒体和其他关联领域拓展,实现跨媒体运营?在产品价值链的构造方面,是以播出或出版平台为主,还是向上下游发展,形成内容提供商、播出和出版平台以及发行商的完整产品链、价值链?在地理空间布局和品牌运营方面,是继续在现有的区域精耕细作,做区域龙头老大,还是依托本地区的既有基础,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打造国内名牌或全球品牌?总之,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依托发展战略的指引实现快速、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普遍经验。当然,各个传媒集团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媒介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磁带,上世纪80年代还比较流行,现在可能在农村还有,但是在城市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如果继续恪守这一领域,就只能坐以待毙。所以,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紧紧跟随新技术革命的潮流,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约束和单一在平面媒体、有线媒体或无线媒体的空间里搞发展的既定模式,根据新技术革命所提供的一些新的技术手段,进入新媒体的发展领域。这几年新媒体已经走出了2000~2002年的低谷,进入第二轮高速增长,一些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如IDG认为未来几年可能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期,国内创业投资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依托传媒集团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向新媒体和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延伸,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以核心业务为支撑,多种业务互为依托的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来源。

创新体制模式,就是要与时俱进,通过探索创新,寻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型管理模式。应当肯定,传媒集团现行的“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模式,具有兼容旧体制和新体制的特点,因而,在文化体制转型时期,在改革目标尚未清晰,诸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形态是必要的。实践也证明,这种体制模式实施10多年来,对于突破传统文化事业体制的羁绊,加快发展传媒文化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展开和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这种体制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传媒文化产业作为公共性较强的文化产业领域,其体制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既有利于产业化运营,又确保党的领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产业化运营,就是要大胆借鉴国际传媒跨国公司的运营经验和管理经验,遵循文化市场的经济规律;确保党的领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特别制度安排来实现这一要求。

总结试点单位和非试点单位的一些成功做法,笔者认为,传媒集团下一步的改革试点可以有三种途径。一是绝大多数兼具公共性和产业性质的传媒集团,可以依据《公司法》,按照整体改制的方式创新体制模式,实现“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双轨制向企业体制的并轨。集团公司改制为规范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在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上与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接。集团下面可按照事业和产业两类单位分别进行管理核算,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运营制度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少数公共性特别强的传媒集团可以考虑回到事业体制(如中国广电集团),以事业为主体,对下属广告、发行等经营性资产有限分离,分别执行事业和企业的财务制度,按照政策规定对产业单位进行改制试点,支撑主业的发展。三是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择机进行国有传媒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混合经济结构的传媒集团试点。

所谓特别的制度安排,一是产权制度安排,传媒集团的母公司要实行国有资本独资经营,在对外合资合作、上市融资过程中,实行国有资本控股,探索设置优先股、黄金股或A、B股等国际通行做法。二是人事制度安排。传媒集团的重要人事任免要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同时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三是市场监管制度安排。对于传媒文化行业所涉及的内容导向、行业标准、服务质量和价格、市场行为等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市场综合执法,切实监管到位,促使传媒集团在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传媒文化产业集团改革创新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文化市场微观主体为中心的社会主体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中国道路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一些传媒集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创新发展模式、体制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传媒集团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和发展模式已初显端倪,逐步清晰可见。

上海文广集团通过广泛联合,打造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培育国际品牌的发展模式。上海文广明确提出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方针,一是由为播出而制作转变为为市场而制作;二是从地方播出机构转变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为此,上海文广在盘活内容和版权资源存量的同时,和《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强势媒体广泛联合,投资创办《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报道》、《第一财经网》,进入平面媒体和宽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电视等新媒体领域,初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雏形。

牡丹江广电集团以国有资产划拨的方式,吸收合并牡丹江报业集团,组建企业性质的区域性、跨行业的新闻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业界许多专家的首肯,被誉为“牡丹江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注销事业法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双轨制向企业体制的并轨;二是通过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派出监事会,市政府与集团公司之间建立起规范的委托关系,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真正的市场微观主体;三是在建立党委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决策体制、创新管理经营机制以及推进跨行业经营方面迈出了积极步伐。

此外,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有效整合区域内报业资源的同时,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探索以报业为主业,跨行业、跨区域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中国电影集团通过投资合作,延伸产业、产品链,构造专业化、规模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影视集团的发展模式;湖南广电集团依托卫星频道,着力发展娱乐文化产业,探索“娱乐中国”的特色经营模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以党报为龙头,整合优化区域内报业资源,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的区域性报业集团的发展模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有关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探索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多元产权结构的出版集团的发展模式等,都富有创意,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