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小学教育写作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4-28 09:07:12

高师小学教育写作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写作”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楚、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偏向文学写作、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单一等。因此,在新形势下,该学科的教学一定要面向专业培养的对象,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小学教育;写作;教学改革

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指出: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而这里的“写”的技能即是写作能力。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应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准确定位“写作”的课程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不同于中文系的“写作”课程,中文系的“写作”课程对学生的文学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课程内容以文学文体的写作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应该将此区别开来。基于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该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我们可以将“写作”课程的目标定位于对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包括“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是指通过“写作”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写作”就是写作文,对“写作”的学习有抵触或恐惧心理,学生的这种认识和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也影响了“写作”课程教育价值的发挥。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写作”课程观,让学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也应该是“写作”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应当掌握的“写作”理论知识,包括写作的基本原理;常见文体的写作特征、写作要点及格式规范;专业类写作文体的写作要点与写作规范。“写作”课程的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撰写学习、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体或专业文体,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分析,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二.科学优化“写作”教学内容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更突出的是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写作,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必需、实用”为准绳,精简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甄选教学内容,有效地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具体而言,“写作”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注意以下三个特征。1.突出写作的专业性在高师小教专业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专业性,切实为专业服务。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小学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素养。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文书的写作及基础文体的写作。2.突出写作的实用性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写作”应该为用而写,在甄选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具体而言,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突出实用性。一是甄选与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文种。如学生科研活动中常用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参加实践活动时的自荐信,处理日常工作的事务文书等。二是甄选鲜活的、有特色的、典型的、切合实际的例文。通过例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快速的把握应用文体的体例特征和写作要求。三是甄选有缺陷的“病文”,以此训练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3.突出写作的实践性一般很多老师在上“写作”时,会在具体文种安排上,先讲概念特点,再讲结构格式写作方法,最后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强调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技能的训练。实际上,“写作”的理论教授不必面面俱到,因为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应用文写作教学就会成为抽象的理论阐释,学生也就缺少了实践写作的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精简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突出“实践性”。4.突出“写作”的人文性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写作教学内容中,也往往突显出不可忽略的人文特点。如写公文、写基础性的文体,其内容都要求实事求是、真实准确,讲求实效。因此,在甄选“写作”教学内容时,要甄选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内容。也即是,甄选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过分依赖课堂、依赖教材、依赖教师或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写作”教学方法,应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改变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使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多样化、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颠倒进行,从而打破传统课堂按章节循序渐进的程式化教学。目前,笔者对于这一模式还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中。对于这一模式在“写作”课中的应用,笔者分为三个环节完成,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升华。首先,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即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了解下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等,并分析结果,查缺补漏。其次,进行课堂知识内化。即通过前期的学情分析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标,以讨论交流、协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活动,因此,《写作》在课堂知识内化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素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课后知识升华。即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训练及检测反馈,对本课的重难点及自我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点的巩固。然后再布置学生预习下一专题。

四.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写作”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应当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基于学生未来写作素养、职业素养培育的角度建立。主要从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方面,在评价内容上,学生能否熟悉并掌握写作的一般理论知识、基础文体与专业文体的写作要点、写作规范,能否对工作、学习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等,应该成为该课程评价的主要与核心内容。也即是说,要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突出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兼顾知识的考核;既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要兼顾平时的学习表现。另一方面,在评价方式上,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已达到以练代考、以考促练、考练结合、多向互动的目的,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真实、客观、准确,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期考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从而对学生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刘星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雁泉.高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5(3).

[3]鲁永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应用文教学优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5(29).

[4]游录超.高职实用写作课程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黎菲.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