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23 04:21:3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更是把学生的德育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为此,教师就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效性

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模式,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是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向前发展。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肩负更为复杂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需要在传递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很多时候,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分割,而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界限难以把握,有时候在处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疑问,甚至产生分歧。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比较多,有的时候引申的过量,势必会占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间,这都是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乐于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问题的原因所在。为了进一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第一,让教师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心理健康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常常涉及优秀的人事物,会将积极的心态与高尚道德品质进行有效的传播,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样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提升自我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阶段需要赋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要自然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并非刻意的处理。第三,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意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尤其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资源,让知识变得更为凝练,让孩子们能够在较为活跃的气氛当中学习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进行相关的应用与拓展,如此一来,就显得更得心应手了。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势必要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它内部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心理健康和思想因素,这也是决定着心理健康教学走向的难点所在。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类教学的水平,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握。首先,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本的解读上。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涉及的思想内涵,使我们在教学道德与法制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深刻地揣摩与体会,教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引申,让学生在分析的同时能够快速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在文本当中所蕴含的人物精神与品格特征。心理健康教学也是人文的教学,因此凝结在其中的人文素养更是让心理健康教学熠熠生辉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在人文素养这一方面下足功夫,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进行有效地把握,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课堂效果。其次,在于心理健康资料的有效搜集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只针对道德与法治课本进行解读势必是不够的,因此要在围绕课本内容的同时,选用其他的相关道德与法治进行组合,让学生在综合整理之后,体会到心理健康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性格,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将学生的体验与学生的发展看作成一个动态的增长过程,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予以及时的鼓励,而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教育体系,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严格遵循目标性原则。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这样在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偏离原来的教学轨道。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不管采用哪种教育形式,其最为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同样也不例外。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并且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规划,心理健康知识的运用也缺少教育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首先突出教育性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最初目的。比如,《我是小学生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学的第一个章节,其中的一篇题目就是《开开心心上学去》,在这部分教学中,既要给学生讲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变化,让学生学会相应的规矩与礼仪,同时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生来到陌生环境,心理存在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不容易融入到校园生活,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

四、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够深入,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重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要督促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创建教学交流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互动,构建生动、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中来。毋庸置疑,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师生互动交流仍是一个明显短板,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引导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关系,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理解学生的想法与认知能力。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学生也可以提升对教师的接受能力,通过和谐的沟通交流,可以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以上分析,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整合心理健康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

作者:尤顺宏 单位:山东青岛王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