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2-06-05 10:52:48

社区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于中山市东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及血压、血糖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及血糖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质量,对管理社区慢性病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慢性病;社区健康教育;疾病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得以提高,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与此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不过人们可以通过规律饮食、加强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规避许多慢性病的发生,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慢性病患者都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了解慢性病的危害,也不重视个人生活习惯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导致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增强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基本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增长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帮助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类慢性病[2]。本研究在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中采用了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于本中心就诊的1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患有精神性疾病;患有老年痴呆症;具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将所有慢性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56.21±8.63)岁;病程1~14年,平均(8.28±2.43)年;其中高血压患者36例,糖尿病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7.37±7.28)岁;病程1~15年,平均(7.58±3.64)年;其中高血压患者32例,糖尿病患者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定期随访,定期检测血压、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和用药情况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如下。选取本中心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作为本研究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人员,并进行相关的医学知识培训,增强其专业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1)定期进行随访。每周电话随访并定期组织医生团队入户进行个体指导,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用药情况、身心状况及生活质量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后续干预措施,对于疾病控制效果不好或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求其去社区进行复查。(2)开展健康教育。组织经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组织观看健康教育影片、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原因,指导患者规律饮食,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教导患者戒烟戒酒等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3)让患者定期来社区测量血压、血糖等的的变化情况,以便对患者病情的及时掌握。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血压和血糖水平的达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及血糖达标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的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的达标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老龄化等进程不断加重,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以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显著,对社区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然而许多调查显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4-5]。社区居民缺乏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不了解慢性病的危害,更不会去注意个人生活习惯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延误了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控制的时机,最终导致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于防治慢性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6-7]。本研究拟通过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以探究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以前的许多生活习惯有利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并对坏习惯加以改正,同时由于知晓了更多的慢性病相关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去注意避免导致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在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及血糖的达标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上所述,由于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对疾病的认知上显然要比对照组更加全面,因而自己会有意识的规避一些危险因素,在血压、血糖的控制上不只会应用药物控制,也会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锻炼进行控制,同时也会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从而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血压、血糖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对自身的慢性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凭借在健康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信念,会主动地去纠正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养成健康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保证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负担[8]。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加强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类慢性病。

〔参考文献〕

〔1〕王荣英,贺振银,赵稳稳,等.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1989-1993.

〔2〕范道琼,杨丹,张芸莹.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98-100.

〔3〕吕兰婷,邓思兰.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7):1-7.

〔4〕李贝,张屹立,洪伊敏,等.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27-2031.

〔5〕何朝,李印东,李玉堂,等.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03-1504.

〔6〕刘刚.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44):197.

〔7〕柯有福,袁媛,柯慧敏.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83-185.

〔8〕王宇,黄莉.澳大利亚慢性病患者临终关怀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253-2256.

作者:谭一君 梁景荣 张海润 单位:中山市东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