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与审美教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09 09:52:07

影视艺术与审美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受大众文化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响,当下高职学生有明显追求感官刺激和感性化审美情趣的倾向。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影视艺术的形式美(色彩、音乐)和内容美(人物、情感、哲理)两大方面帮助高职生建立正确的、高品位的审美理念,提高高职生的审美能力,为改变当前高职生美育贫困状态寻找一条合适路径。

关键词:影视艺术;高职生;审美教育

影视艺术是一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艺术,它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三种时间艺术和建筑、绘画、雕塑三种空间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融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于一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对于以“读图”为主的当下高职生而言,求新、求奇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审美能力的低下和审美品位的混乱是突出的问题,有效利用影视艺术这扇窗口,让高职学生感知美、感受美,从而树立正确的高品位的审美观,实为改变目前高职学生重技巧轻审美的美育贫困状态的良好方法。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用影视艺术的形式美,进行审美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高职学生相对而言社会阅历较浅,知识面较窄,其理解能力受囿于有限的感性知识,在阅读、观看时往往会浮光掠影,停留于表面现象,影视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利用其视听特点吸引学生。首先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流动色彩,直观地展现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色彩环境、景色、景物等,通过教师的讲解这些色彩景致对于阅历颇浅的高职学生而言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对色彩的运用可谓匠心独运、令人难忘。比如红色:“红色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代表吉祥、活泼、激情和神圣的权力,同时也可以代表革命、灾害、暴力等,它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所以红色是一个矛盾统一的色彩。”[1]《红高粱》运用了红色的嫁衣、花轿、窗贴、高粱、酒、太阳等一系列红色意象表现了中国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反击侵略者的顽强意志;《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的意象却是欲望的象征、对权利的追逐;到了《英雄》中的“赵国,红色。无名讲述”片段中,大片红色的使用兼有激情与暴力的含义。从最初的《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后来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都是色彩运用的经典之作,尤其是《英雄》,延续了张艺谋一贯的电影色彩语言的叙事风格,色彩的运用渗透到各个片段,充分展示了不同环境下的电影语境和人物的特色。比如无名和残剑水上之战,是在著名景点九寨沟拍摄的,蓝色的水及宛如仙境的美景让人流连不已,蓝色本有纯净、美好、安宁之意,纯净的水表达了残剑与飞雪的美好爱情,表现了作为刺客的残剑内心的真情实感。“作为真正的强者就应该向残剑那样,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正所谓是‘水不争而利天下’,与其自取灭亡,倒不如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挽回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2]。从色彩入手,以景致诱人,既要理解色彩本身具有的含义,又要了解色彩的表现含义及色彩使用与情感的关系等,这样才能达到视觉审美的目的。去过这些地方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自己拍摄的美景,与片中的段落进行分析比较,与学生一起分享感受,从而拉近学生对艺术与现实的感知距离,打开他们的想象之门,激发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视觉感受,引导他们加深祖国山川美景的了解,从这个角度激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其次,可以利用影视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影视音乐是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而创作出的新的音乐形象,本质是审美的。“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3]。纵观影视发展历程,优秀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外,精心制作的音乐同样也会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会能超越剧情本身而不断流传。比如《阿诗玛》《刘三姐》《柳堡的故事》《上甘岭》《英雄儿女》《少林寺》等影片中的插曲,四大名著电视剧及《大宅门》《上海滩》《霍元甲》中的主题曲等至今仍广为流传,传唱不衰。国外优秀的影视片如《泰坦尼克号》《流浪者》《排球女将》《聪明的一休》中的音乐同样给一代代人留下了记忆,让观众产生了丰富深远的联想,获得了极佳的精神享受。好的影视音乐是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精心创作出来的,其特殊本质体现在与画面、情节的关系中,学生可以依据音乐与画面、视觉与听觉的关系感受、体会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影视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境遇与情感,丰富想象,体会纯音乐难以达到的审美体验。相反,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有些作品无视影视艺术规律,不仅情节粗制滥造,勉强生硬,其创作的音乐也是喃喃自语,不知所云,甚至与情节毫无挂钩,这样的音乐没有任何传播价值,学生不应该盲目跟风,当坚决摒弃。

二、抓住影视艺术的内容美,进行审美教育

(一)以“人物”塑造心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当下一些高职生由于受大众文化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响而追求感官刺激和感性化的审美情趣,但是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却一直深埋在每个人的心中,等待点燃,影视艺术无疑是最好的导火索。我国近年来拍摄的红色谍战剧、战争片等“运用非传统化、非概念化、非脸谱化的表现手法,刻画了生活化而非理想化的英雄群体,凸显了英雄群体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革命英雄非直线型的英雄之旅”[4]。这些英雄人物更容易得到高职生的认同,会在他们心中引发一定的效应。《恰同学少年》《毕业歌》《东北抗日联军》《潜伏》《暗算》《我的绝密生涯》等影视片深入人心,其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所具备的缜密科学的逻辑思维、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牺牲的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理念,以及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能忍辱负重、坚持信仰的精神一定会深深触及高职生的心灵,促使他们思考自身与这些英雄人物的差距,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浮躁、好高骛远、懒散自由的心理,自觉强化抗挫折能力、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更好地提高自制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今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劳、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尤其是责任感,是一个人生存的意义所在,在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职学生需要培养这些优良品质,光靠一些理论说教、书面案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影视艺术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审美体验,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二)以情感感染心灵。一些高职生受大环境影响,喜欢将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亲人、家人很少沟通理解,导致出现情感疏离甚至对抗的情况。一个人对待情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亲情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首先要从亲情入手,许多描写亲情的优秀作品都是很好的审美素材,如《暴走妈妈》《失孤》《亲爱的》等,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暴走妈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为了割肝救子,拖着虚胖的身躯,每天只吃半个馒头,历经七个月的暴走锻炼,治好了脂肪肝,为儿子赢得了第二次生命。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令人难以忘怀:“这孩子死不了,她妈在用命救他呢!”这样的亲人之爱有谁不会动容。如果那些犯罪少年能够理解这样的爱,和亲人多交流、沟通而不是回避、对抗,那么许多人伦悲剧就不会发生,只有理解了亲情,心中有着对亲人父母的爱,学生才会有学习和前进的动力。当今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往往成为一些高职生在恋爱方面的风向标,爱情的功利性、物欲性、随意性等特点日渐明显,“爱情在蜕变,爱情不再是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而蜕变成满足情欲的手段,爱情就像一场游戏”[5]。爱情到底是什么?优秀的影视作品给了我们答案。充满浪漫主义的红色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爱好、兴趣、理想、抱负之上的心心相依和两情相悦。《人鬼情未了》《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等告诉我们:爱情是付出、是奉献、是牺牲;《归来》《廊桥遗梦》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责任;《北京遇上西雅图》告诉我们爱情是建立在独立人格之上的情感,爱情绝不是用来交换的工具,更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踩踏的阶梯。这些优秀的影视片“能够以渗透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爱情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做到自尊、自重、自爱……最终把金钱、性和爱情剥离开来,恢复爱情的本真”[6]。(三)以哲理启迪心灵。蕴含哲理的影视作品,会给学生一些人生的启迪,放飞他们懵懂的心灵。影片《楚门的世界》,讲述了普通人楚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完全剥夺了自由和隐私,沦为大众娱乐产业的牺牲品,最后终于觉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故事寓意深刻,发人警醒:人们在享受媒介带来的快捷和娱乐的同时,是否会担心自己隐私被泄露?当媒介逐渐成为控制人们生活的权利时,大众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是否依然如故?在习惯被媒介操纵和掌控的“舒适”的空间,心灵还能否保持真正的自由?影片给观众强烈的哲理启迪:“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像楚门一样打破习惯的力量,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直到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真的人。”[7]相信,高职生一定会受到启迪,思考人生。高职院学生审美教育是多方面的,影视艺术教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审美教育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只有利用其形式美:以色彩吸引学生,以音乐感染学生;利用其内容美:以人物塑造心灵,以情感触动心灵,以哲理启迪学生,才能春风化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高品位的审美理念,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宁,邢夏婕.从色彩设计角度赏析电影《英雄》[J].短篇小说,2013(17):23.

[2]仉雨平.对电影《英雄》中色彩功能的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5):92.

[3]谢征.论影视音乐与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电影文学,2008(23):190.

[4][5][6]王建林,谯伟,代艳英.试论红色谍战电视剧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8,10.

[7]王文霞.影片《楚门的世界》之人生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3(1-2):37.

作者:赵志英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