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23 08:54:56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研究

摘要: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两支重要力量。只有建立健全组织,搭建起“1123”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五结合”劳动教育模式,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更大合力育人作用,保证高校劳动教育顺利实施。

关键词: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顺应时展和教育需要,劳动教育成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要想落实好这项重要任务,必须依靠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这两支重要力量,探索其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教育效果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应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国外有关劳动教育的经典论述最早产生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就谈到了“学生应该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进行农业劳动。”卢梭强调“对人民进行劳动教育,改变人们对劳动的偏见”。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劳动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幸福和文明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2]前苏联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思想:“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3]对有关劳动和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阐述最为深刻的应该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4]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教育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宁在马克思劳动教育实践理论基础上着重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入劳动组织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可见,劳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劳动教育应该也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内容,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是基于2018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首次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23日,指出:“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5]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6]为落实好劳动教育,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文件。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文件,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举,成为五育之一。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方位、多层次为劳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形成以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育人机制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指导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担当等意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责任主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应有之义和灵魂。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劳动的感情和正确价值认同,劳动教育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

(一)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两支重要队伍

党的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党政齐抓共管外,具体工作和任务落实必须依靠两支重要力量———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是立德树人的课外人生导师和直接实践落实责任者,两者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更大合力,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容决定了必须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来承担

第一,是由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所决定的。2020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就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要让学生做到,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深刻理解和消化,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要培养吃苦耐劳,愿意到艰苦地方工作和艰苦奋斗的奋斗精神;第二,要培养和巩固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的劳动习惯,……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尊自立自强的能力和精神;第三,要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和绿化任务,结合………“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87的奉献精神。”[7]教育部对高校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既包括认知方面的也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专项社会实践等体验方面的获得,这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既需要思政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相关认知知识,也需要辅导员等组织的各项第二课堂活动来体验感知,只有课堂和课下的双重互动,才能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二,是由劳动教育的实现途径决定的。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实现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是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二是要在学科专业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三是要在校外课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四是加强校园文化中的劳动文化建设。内容决定了实现途径和方法,高校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在课堂中和学习、生活、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部落实到位和渗透,完成这些任务,将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必须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才能取得成效。

三、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合力育人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职责。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来讲,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相对独立并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其教育目标和工作职责存在共同点和一致性,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二者存在互补性和统一性,必然会在育人体系中发挥更大的合力。然而,目前这两支队伍单兵作战、各自为阵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育人的效果。对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运行机制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将劳动教育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形成较为成熟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是对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创新性的研究和发展,将会有效弥补当前学术界对于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为劳动教育的开展,以及培养高校学生劳动意识、能力、精神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重要力量,从理论层面积极探索其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丰富和创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内容和形式,补齐二者协同育人机制中有关劳动教育这一短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高校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和高校劳动教育事业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劳动教育任务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完成离不开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者的通力合作。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劳动育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合力,有效指导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非常重大。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虽然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最重要两支力量,但两者通常分属于高校行政和教学两个管理体系,如果想一起共同实现并完成好劳动教育这项任务,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共同实施劳动教育方案。一般应该建立劳动教育服务中心,办公室可以设在教务处,也可以设在学工部,具体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二)搭建“1123”高效运行机制

劳动教育组织建立起来,有效的合力育人运行机制可以直接决定劳动教育实施效果。根据劳动教育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高校应积极探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劳动教育“1123”合力育人有效运行机制。“1”即坚持一个理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不变。“1”即在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劳动教育服务中心:办公室一般设在学工部(或者教务处),具体组织协调落实劳动育人各项工作。“2”即依靠两支队伍: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组织实施劳动教育课堂和实践活动。“3”即三种工作运行机制:信息共享运行、定期沟通(工作例会)运行和专题研讨运行。三种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是支撑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以学校劳动教育服务中心为指导,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定期沟通(工作例会)、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实施开展各项劳动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研究。

(三)积极探索“五结合”劳动教育模式

高校劳动教育要做到五个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效果。“五结合”即课上教学与课下指导相结合、工作时间解决困难与课余时间监督实施相结合、线上评价反馈与线下帮扶相结合、个别沟通与共同研究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高校劳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应该担负起这一重任,通力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0(1).

[2]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

[3]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5].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N].人民日报,2013-10-24(1).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教材〔2020〕4号.2020-07-07.

作者:罗金凤 侯功海 乔德博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