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时间:2022-09-21 05:19:45

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应切实以学生掌握相应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的知识与技能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基于一定的背景,从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同行分享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课程改革;游戏理论与指导;改革实践

1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

1.1院系培养目标

院系非常重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积极组织学生见习、实习,为社会输送卓越的幼儿教师。加之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和实施,更为这门课的改革提出了现实依据。

1.2教学中的困惑

“游戏理论与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对实践类课程具有较高的认同度,普遍赞同其趣味性、实用性、前瞻性。但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实习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和组织时往往“不知所措”,成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复思考、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目前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弱.这门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虽然在这之前已经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较高的主动性。但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而“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求学生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得非常熟练才能准确地掌握各个年龄阶段幼儿游戏活动的特点及设计指导的要点。

1.2.2实践机会较少.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想要很好地设计并组织一次游戏活动,学生应该有去一线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多观摩一线教师组织游戏的情况以及幼儿真实的游戏情境,而大二的学生却并没有这样的实践安排。加上学生平时观摩优秀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的视频也少,这无疑增加了该门课程的学习难度。

1.2.3课程内容繁冗而教学时间有限.该门课程从知识结构上来讲可以分为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各类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指导、国外学前儿童游戏介绍、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学前儿童游戏治疗六个部分,内容较为繁冗。而实际的教学时间是每周两个学时,一学期总共为36个学时左右。在这36个学时中,教师想要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讲完就已经比较困难,更不要提给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时间了。

1.2.4教学方法单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法类课程,还是学科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地专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知识的现实应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课程实施中,会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各种游戏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特别是组织指导方法,但模拟仿真教学、视频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用较少。对学生的独立设计、组织与指导游戏活动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不足。

1.2.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注重考试结果,追求答案的一致性目前“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对基本概念和内容的考查,关于技能应用型内容涉及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前临时突击,考后全部忘掉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关于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好坏也无科学化管理手段。仅把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发展。

2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1教学形式改革

在教学形式上,实施分组合作教学。将班级学生按每组5人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出组长和副组长,主要负责该组成员讨论发言情况、情境模拟中角色扮演情况的记录和评价。实践内容及自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包括游戏情景的设计、组织、展现;课下自学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总结以及对游戏活动案例的分组讨论等。

2.2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课程内容繁冗而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整合和“放权”。

2.2.1精简

如领域游戏这一章,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幼儿园课程”以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五大领域的教法课,而这些课程中对如何设计和组织指导相应的游戏有所涉及。所以我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以求精、准。

2.2.2整合

如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中“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这一节、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这三部分的内容在讲到各种具体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的概述及组织、指导时也会有具体涉及,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对这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拆分,然后再分别整合到各种具体游戏中进行讲解,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2.2.3“放权”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有重点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并促进学生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实践性不强并且适合学生自学的“国外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治疗”两个章节的内容则通过为学生推荐阅读文献及提供参考材料的方式交由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然后以书面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报。

2.3教学方法改革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案例讨论教学、模拟仿真教学、视频教学。

2.3.1案例讨论式教学

在“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播放视频案例(有关幼儿园的纪录片或自己以及已经进入幼儿园工作及实习的学生拍摄的有关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视频资料)和呈现文字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针对包含着核心理论知识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总结汇报,最后教师补充,总结案例中的关键点,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各种具体的幼儿园游戏进行设计、组织和评价,以便将来卓有成效地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

2.3.2模拟仿真教学

模拟仿真教学即通过模拟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情境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有所展现,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相对真实的实践体验。在“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为:在进行几种幼儿园常见的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及指导的学习时,我会在讲授完之后,预留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挑选出一个学生扮演老师,小组其他的成员扮演具体游戏情境下的幼儿,对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行为,特别是教师的组织指导行为进行仿真模拟,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方面,扮演教师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游戏组织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扮演幼儿的学生,要模仿幼儿,必须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有所了解,也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巩固。同时其他学生也相当于真实地观摩和评析了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三赢”的过程。

2.3.3视频教学

即教学过程中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视频,如《安吉游戏》《利津游戏》《国家相册:儿时的游戏》等,使学生对当下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有直观的接触,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上述的讨论式教学。

2.4考核方式改革

在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考核中,加大了平时学习及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在期末总评中的比重,同时在考核内容也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实践与知识并重”,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增大了平时表现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20%增加到40%,即在传统考核中只有“出勤”“作业”这两项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表现(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发言、角色扮演)这一计分项,其中出勤占10%,作业完成占10%,课堂表现占20%,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参与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期末考试由以往占总成绩的80%降低到60%。并且考试试题由以往偏重于理论知识识记(如选择题、论述题等)转变为主要以技能应用题型为主,如案例分析题、游戏活动设计题等。

3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效

(1)对教师而言,改善现有的教学状态,使教师从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教得顺畅,获得极大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转变角色,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对学生而言,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使学生暂时增加了任务量,但通过这种改革,在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实践反思能力、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姜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王晓樊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