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7-03 02:47:49

政治课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我所在的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上课玩游戏机,被老师发现,下课把他带到办公室开导教育他,讲了一大堆话。他一言不发,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水果刀,朝手腕处一划,顿时鲜血直流……这使我想起曾轰动全国的马家爵案: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竟然因玩扑克牌时,同学说他作弊,就把四位同学残忍杀害了。我又想到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曾报道过的一个悲剧:一个女中学生因交不起几百元的学费,就服毒自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达21.6%。我国在校的大中小学生大约有2.5亿,其中有心理问题的达三、四千万之多。这些令人吃惊的数字,凸显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充分说明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也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

1培养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青少年素质必不可少的要素

什么是健康?也许有人说身体没病就是健康,这显然是很狭隘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或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很显然,根据这个定义,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应该说这个定义很全面科学地揭示了健康的内涵。因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同其他动物有着本质区别,那就是人有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心理活动,而且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能否适应社会对其生存与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与古代相比,现代社会更加纷繁复杂,竞争激烈。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健全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两者缺一不可。有时健康的心理,强大的内心比强壮的身体更重要。譬如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一个心胸偏狭、猜疑嫉妒的人,一个自暴自弃、毫无信心的人,一个胆小怕事、遇事惊惶的人,不用说无法干出一番大事业,即使要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也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有了健康的心理,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弥补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例如,张海迪、邰丽华、霍金等残疾人,身残志不残,故而能克服生理上的种种困难,顽强乐观地生活,并且为国家为人民为人类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光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不够,还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2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中学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2.1推进新课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其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这样写道:“为适应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在“课程目标”中,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是能力、知识目标,都包涵许多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内容。可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初中政治课的鲜明特色。但遗憾的是,许多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他们往往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进行有关心理教育内容的教学。他们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品质方面的知识,目的只是让学生应付考试,至于学生的心理品质是不是真正提高了,被放在次要地位,结果是一些学生考试得的分数不少,但原有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却没有解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摒弃狭隘的“应试教育”观念,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标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不仅要讲清知识、道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克服心理障碍,真正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只有这样,在教学目标方面,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次上。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学生人格特征总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教师无疑是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人格、情感,以自己的形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一个教师拥有乐观、自信、开朗、刚强、富有爱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穿着得体、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公平公正,工作踏实,兢兢业业,肯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灿烂的笑容,饱满的热情,必定会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学生的心田。相反,教师待人冷漠、缺乏热情,或脾气暴躁、刚愎自用,或性格怪异、反复无常,或心胸狭隘、处事不公,必然会引起学生反感,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因此,为了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向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2.3关爱学生,努力为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空间。学生要形成健康的心理,需要相应的心理营养。这些心理营养主要指能获得别人的关爱和尊重。作为学生尤其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有教无类”向来被视为师德的最高境界。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即使对于所谓的“差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不能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教育学生时,要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挖苦讽刺他们,要注意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就容易从学习生活中领略到乐趣,产生愉快的感受。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如,学生缺少爱,就容易出现孤独、忧郁、苦闷、焦虑等不良心理;假如,学生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自尊心受挫,就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胆怯等心理。2.4细心观察,了解个性,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外在长相,还是性格特征,总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才思敏捷,有的木讷迟缓,有的温柔顺教,有的固执倔强……一些学生之所以有心理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先天的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好等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异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个性特征千差万别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仅要在校园内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心理动态,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疏导。2.5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此要说明的是,教学资源包括统编教材和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初中政治课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板块:一是成长中的我,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每一板块中都有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最近十年的初中政治课教材,无论是沿用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课本,还是现在正逐步推行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以人教版为例),有关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容都占了很大比重。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课外的一些资料和实例,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并不断强化,督促学生自觉调控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的教学内容,耐心地开导他们,教他们学会疏导,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选择适合的其他教学资源教育学生。除教材之外,可以用作学生心理教育的资源实际上很多。例如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观看的励志类的文学读物、影视剧,新闻媒体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本地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等,都可以用来教育感化学生。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推荐给学生品读欣赏,或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刘嵋.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12-116.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7-50.

作者:庄继银 单位:含山县关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