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选修课课程状况调研

时间:2022-07-01 08:26:37

英美文学选修课课程状况调研

一、研究背景

医学院英美文学课边缘化现象日益凸显,医学生快餐式阅读比较普遍,学生较少花时间完整研读文本内容,文学作品阅读广度与深度不够理想。医学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质量监管,忽视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从学生选课、到评估体系的完善、教师重视程度都存在轻视,学生蹭课混课现象大有人在,加之医学院学生课程较多,校园缺乏常态大师级人文报告,医学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痕迹凸显,老师普遍认为人文性质选修课很重要,但新校区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疲于大量教学任务,没时间读或很少读,教师阅读的数与量也不容乐观。教师不读书从教就好比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游泳教练。阅读是输入,输入如果没有质和量的保证,就无法感染和激励医学生大量阅读,只有老师爱读书了,学生们才会去读书,这样在校园才能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老师文学鉴赏角度与能力会感召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医学院阅读氛围没有建立起来,学生没有阅读的大环境熏陶。而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通过阅读,可以实现文学与医学的对接,文学可以使医学教育具体直观化。郭莉萍指出医学的本质决定了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截止1998年美国有39%的医学院文学课程属必修课程。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医学生的移情思维能力。现在的大学医学教育的缺陷,就是太注重学生的专门知识,而太忽视整个人生修养。大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在传授思想和智慧。然而大学不是技校。中国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医学生的文学修养,为网络时代里的现代教育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没文化”的毕业生。医学生不去阅读,就无法透过语言进入到语言背后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思想世界。医学生研读英美文学作品,实际上多了通向了解另一个世界的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实现生命的厚度。英美文学阅读对于大学英语老师和医学生来说既是职业需要,也是精神所需。书作为知识的载体,“读书”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其本身有着不可替代性。本论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涵盖西安医学院临床、检验、影像、全科、护理、药学、英语7个专业191名全日制医学本科生,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授课方式采取八名文学方向教师分讲两个代表作家作品,教师混搭展开每周英美文学选修课教学。

二、学生听课教学建议

导入文学影片视频图文并茂,更直观凸显人物性格;限制选课人数保证质量,尽量小班开选修课,将该课设为必选课或必修课或常态课开放式教学;文学课上可多些互动、多些交流、贴近大学生心理需求、可超越课本和ppt,让学生融入课堂;上课内容(可选取最新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多讲些与医学有关的名著;教师多培养学生品读文学原著能力、交代作品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多分析人物形象、多比较时代主题、人物思想;改善授课环境,建议小教室授课;渴望影响精神和心灵的知识;多推荐更多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共同研读;教师语言可更幽默、风趣、生动;可让同学分组讲解名著和片段表演,改编作品或给作品换个结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讲出差异来。较多教师沿用文学史+作品解读模式授课,可推广思想关注+完整作品赏析模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主动参与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培养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敏锐的感受力,使其掌握严谨的作品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阅读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各医学院校只有切实改善英美文学选修课开课环境、限制选课人数、开课教师资质认证、合理评估、加大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活动(如图书馆新书介绍、每周师生读书大讲堂、书评等)和增开英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大人文素养课程比例,优化人文课程设置,使课程与活动形成合力,师生提高阅读的质和量,在医学院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最终提升医学生未来从医服务质量、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