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时间:2022-05-19 08:51:52

社区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摘要: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今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不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增强和激发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责任,自觉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方能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而实现以上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力量。本文通过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现存不足和实施途径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单纯地解决温饱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健康”作为一个热点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很多鲜活的例子,如复旦女博士患癌不幸离世,中科院博士心源性猝死等,让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疾病面前生命的脆弱,假如失去健康,财富、事业、理想等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健康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前提,是国家昌盛富强的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明确了健康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获得健康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指出,需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疾病谱的更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且其具有迁延难愈的性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地负担,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究其致病因素大致有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维持和促进健康单纯依靠医疗是远远不够的,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疾病对人造成的某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将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的理念贯彻到底,才是发展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预防的思想在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中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当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亦丰富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治未病即中医药文化对于预防的阐述,而实现治未病,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的核心手段就是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但是现实中很多人难以意识到其重要性或者不知如何为之。究其原因可涵盖以下几点:第一,物质条件的改善,肥甘厚味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佳品”,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知收敛,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而慢性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危险因素的不断累积,漫长的发病过程,让人们忽视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慢性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随之加大,加班熬夜、久坐久视、低头伏案、精神紧张等成为了很多职业群体的常态,势必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痛、焦虑症等疾病屡见不鲜。第三,有部分人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保养生命,一旦发生疾病,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可逆的损伤,且有一部分慢性病现已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因此亟待引起重视。第四,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健康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这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手段和方法却是不相匹配的。人们的健康意识已有增强,但是实现健康的方式有时是不得法的,因此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掌握正确的健康管理手段,除了需要健康工作者的介入,更需要的每个人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改变错误的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观念,纠正行为就必须要借助健康教育的力量。社区是一定人群的聚居地,有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维系着特征性文化的共同体,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通过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考虑到不同区域人们对于健康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

二、社区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发现和解决区域内人们的健康问题,改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但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资源无法切实满足的。

(一)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陈旧

现今很多中小城市的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仍然较为单一,海报宣传、公益讲座、健康宣传手册是主要的健康教育形式,健康信息的传播以单向为主,较难获得反馈。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陈旧和固定,呈现形式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很难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热情,导致参与度普遍较低,对健康信息的接受度亦不足。在农村地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更需细致全面,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以及健康信息的不对称,如果不能在模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想要获得健康素养全面提高的结果显然是难上加难。

(二)社区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紧缺

社区健康教育本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福利事业,因此开展此项工作,对于工作者而言,经济回报率较低,而要系统、全面、长期地地去开展此项工作,任务量较大、难度也较高。如果没有固定的、足够的经费、人力和物力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因此从事此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且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学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对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指导与规范机制仍有待完善。

三、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

(一)创新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

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不是由工作者的专业兴趣所决定的。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前,务必先调研和摸清社区居民现存的健康问题,确定某个时间段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关键因素或者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难题。根据问题来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健康教育的模式,二者最终的呈现均需考虑到所有居民的接受程度,保证健康教育的受益面。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保证科学、准确、简明、贴合生活等特点,在模式上多种方式相结合,如讲座、多媒体、技能行为指导等多管齐下,以使健康教育活动生动有趣,鼓励全民切身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体验式学习。

(二)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顺利开展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在此项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为建立健全补偿机制,还需积极探寻多元化的筹资路径。[2]再者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明确工作内容、目标、形式等,完善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切实的市场和岗位需求,吸纳更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加入。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鼓励高校设置健康教育专业,加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为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现任的健康工作者需予以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定期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工作素养。

(三)整合社区健康教育资源

为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可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或健康教育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开发整合流程,依据居民健康需求的不同,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整合,保证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全覆盖性。[3]从而使社区健康教育获得可持续的运作模式,有效地为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亦是不可多得的健康教育资源。因此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线下和线上同时并行。线上的健康教育在地点和时间上比较灵活,且容易开展,因此可积极推进线上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和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责任。线下健康教育以现场体验式最佳,可有效地帮助居民掌握健康的技能,但是开展容易受到地点的限制,因此还需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其他机构资源,各单位、部门协同发力,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使健康教育的点更广、更灵活。

(四)深化和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教育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与我们祖国医学的“治未病”观念不谋而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养生、预防、保健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的文化教育亦可纳入到社区健康教育当中,让更多地人了解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当然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还需考虑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选取可操行性强、易于理解、符合实际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如指导学习中医九种体质,帮助其了解和辨别自身的体质,同时根据体质进行饮食、运动、行为、心理等方面的调整;讲解基本的中医知识和急救措施,帮助人们简要地认识和家庭应急处理某些疾病,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指导人们掌握简单的家庭艾灸、刮痧、拔罐等养生技术,改善亚健康状态,防治常见的健康问题;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中草药,指导食用方法,可起到扶助正气、趋避邪气的功能等。

四、结语

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减少危险因素,优化生活方式以及预防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辐射面广泛,全民为其受益人,具有普惠性,因此对于健康梦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就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来看,仍无法满足所有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健康教育功能,仍需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敏.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7):157-158.

[2]钟珊,季晓辉.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01):57-59.

[3]韩霜.浅析健康类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现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06):45-48.

作者:任慧琴 单位: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